奋斗明末之有个客机空间 第94节

  林峰来到军械厂门口,看到已经建成了一圈围墙将军械厂与大院的其他区域隔开。

  军械厂的北边就是大清川河,方便取水和原材料的运输,东边挨着黄河,西边是大院的一片农田,上面已经长出了郁郁葱葱的农作物,都是试种的高产土豆和玉米。

  赵知新和方紫林已经在门口迎接,林峰看到他们就说:“知新,你们边走边介绍吧。”

  “好的大人,军械厂是三月上旬按照您的指示开始搬迁,现在几个生产作坊都已经建好,工匠们也是这几天刚刚从山寨上转移下来。”方紫林介绍道,搬迁工作主要他在抓。

  “开始恢复生产了没有?”林峰问道。

  “已经恢复生产了,请大人去查看吧。”方紫林回道。

  林峰往里面走出,军械厂用中间两条十字交叉的道路,将厂区划分成了四个部分。

  分别是火铳作坊、火炮作坊、冷兵器作坊和火药作坊。

  靠近大青川河的区域建了一个专用的码头,设置了一片原料堆放区。

  整个布局明显比在四通山寨上规整大气多了,地盘至少也扩大了三倍,以后产量也必然会随之提升。

  林峰先是整体看了一下,各个作坊都很有序地恢复了生产。各个作坊区一溜的铁匠铺都燃着火焰,工匠们都在热火朝天地打造兵器。

  靠近军械厂中间区域,五台一字排开的蒸汽机呲呲地喷着水蒸汽,带动着转轮打造军械。

  林峰随后来到火铳生产作坊,一支一支新打造的火铳已经摆在了架子上,随便拿起一支来检查,都是蹭光发亮,制作精良。

  林峰边看边问道:“现在产量多少了?”

  “搬到府东大院后,制作场所大了很多,现在每月能制造掣电一型、二型火铳各150支,目前库存300支。”赵知新汇报道。

  “很好,火铳以后是我们的主要兵器,还要想办法继续扩大产量。”林峰交代道。

  “明白!”

  林峰一行人接着来到了火炮作坊,这是搬到府东大院后新设立的一个制造作坊。

  随着军队规模扩大,以后不论是攻城还是守城,都离不开火炮。

  所以前段时间林峰已经专门交代了新的军械厂要专门设置火炮作坊,抓紧研制火炮。

  作坊里已经摆放了一排精钢铸造的炮管,工匠们正在拆除铸炮的模具,并将炮管安装到炮架上。

  林峰边看边问道:“知新,铁模铸炮法实施起来怎么样?”

  “大人,这种铸炮法比朝廷常用的泥模铸炮法好用多了,不仅速度快,而且铸造的炮气孔很少,强度提高了很多。”赵知新回答道。

  “用精钢铸造没有问题吧?”林峰接着问道。

  “没有问题,我们按照大人传授的焦炭炼钢法,炼出的精钢强度非常好。我们试射了十发炮弹,炮管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而且用精钢铸炮,成本可比青铜炮便宜多了,尤其现在集团生铁供应充足,我们可以大量铸造炮管,随时进行更换。”赵知新详细讲解道。

  “第一批火炮什么时候能够出厂?”

  “第一批二十门火炮的炮管都已经铸好,现在正在安装炮架,下步还要调试一下瞄准刻度,估计三五天之后能够出厂。”

  “很好,抓紧时间安装调试,我们府谷作战旅直属的炮兵哨还等着装备来组建呢,我让周锐先派人到厂里参加火炮的试验,尽快掌握使用的技能。”林峰交代道。

  “好的,我们一定配合好。”赵知新答道。

  “大人,这型火炮还没有命名,平时称呼起来也不方便,还请您进行命名。”赵知新请示道。

  林峰稍微考虑了一下说道:“打炮会发出巨响,犹如雷神发怒,不如就叫雷神一型吧,以后做了改进可以称为雷神二型、三型。”

  “雷神炮?这个称呼好,既形象又威猛!”赵知新称赞道。

  “这一型的火炮你们抓紧铸造,后续要进一步研发射程更远的火炮,另外也要想办法提高火炮的机动性。”林峰交代道。

  “明白!”赵知新回道。

  “上次跟你说的蒸汽机船试验的怎么样了?”林峰换了个话题。

  “刚想跟您汇报呢,已经安装好了一条蒸汽机船,就停在码头,请大人过去查看吧。”赵知新说道。

  “行,过去看看。”林峰说完就往北边码头方向走去。

  来到军械厂码头,有一艘长约三十多米的木质货船正靠着那里。

  林峰走上船仔细查看了一番,货船的尾部已经改装成了动力舱,加装了一台改进型的蒸汽机,通过齿轮连上了螺旋桨推进系统。

  “试航过了没有?”林峰问道。

  “还么有呢,今天就准备试验一下。”赵知新说道。

  “那就开始吧,刚好看一下蒸汽机启动后的情况。”林峰吩咐道。

  “启动蒸汽机!”赵知新下令。

  军械厂蒸汽机团队的孔彬亲自点燃了炉火,随着温度的升高,蒸汽开始冒出,活塞慢慢带动了齿轮旋转。

  这时船上一名船工用竹篙撑在码头上,将船头脱离码头。

  随着螺旋桨的不断转动,货船缓缓地驶离了码头,并在河流中不断地加速,很快就超过了一般风帆货船的行驶速度。

  “测量航速!”

  “检查船尾连接处有无漏水情况!”

  ……

  赵知新不断地下达需要检测的内容,孔彬等团队成员也忙着进行测量和计算。

  在大清川这条黄河支流跑了大概两三里后,蒸汽机船就减速掉头回来,不一会儿就靠回了码头。

  “大人,经过测试,蒸汽机船航行一切正常,除了螺旋桨连接处有一点点渗水,还要想办法解决一下外,其他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赵知新汇总了下测试情况后汇报道。

  “船速多少啊?”林峰问道。

  “顺流大概每小时三十里,逆流约每小时二十里,平均大概每小时25里左右吧。”赵知新报告道。

  “这船载重多少?其他差不多的货船船速能达到多少?”林峰接着问道。

  “这艘船载重大约六万斤左右,其他同类型的船航速最多每小时十二三里的样子,蒸汽机船快了至少一倍。”赵知新事先已经查过资料了,情况都很熟悉。

  “这个速度已经可以了,从府谷顺着黄河去葭州一天就够了,比走陆路可是省时间多了。伱们后续争取再改造几艘蒸汽机轮,载重量还可以大一点。”林峰交代道。

  “明白,我们抓紧来改造。”赵知新接话道。

  林峰本来还想交代他们研究无线电报的事,不过他在空间里好好研读了一下高中物理,感觉要制作出发射无线电波的振荡器很有困难,他作为一个文科生,自己一时半会也没搞明白,只能作罢。

  想着还是好好开发一下古代的信鸽之类传统办法加快信息传递吧,还有也可以琢磨琢磨仅有的几台对讲机的使用,提高一下信息传递速度。

  求票求票求票,重要的事说三遍。

第168章 改进情报传递

  在古代呆的时间越久,林峰就越感到通信的不便。李雄振去洛阳已经一个半月了,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

  想想古代的交通状况也很正常,从府谷到洛阳八百多公里,一刻不停地赶路也要大半个月。

  从二月下旬他们出发去洛阳,中间还途径了下太原,估计到那边就三月中旬了,安顿安顿,有点新情况再汇报,传信过来最早也得四月中旬。

  商业上的信息传的慢一点也就算了,如果是紧急军情,这个速度就太要命了。林峰感到随着自己地盘的扩大,还是得抓紧改进信息传递方式。

  目前手头有的现代通信工具,空间里手机到是不少,一百八十来个乘客至少带了二百多个手机。不过没有信号什么也白搭,手机用不了。

  现在唯一能用的就是四个对讲机,上次在榆林城试验了一下,传播十来里问题不大。但最远能传递多少距离,目前还没测试过。

  想到这里,林峰赶紧进入了空间,来到客机驾驶舱,拿起了对讲机使用说明仔细阅读。

  飞机上配备的对讲机是标准的商用对讲机,发射功率为4w,频率范围在400-800mhz,通话距离在800米至8公里之间。

  当然这个通话距离指的是在现代到处都是无线电波的电磁环境里,一般不超过8公里,在大明这种一点电磁杂波都没有的环境里,作用距离肯定会远很多。

  这个对讲机工作频率是超短波,通过直线传播,作用距离会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所以一般作用不会超过30公里。

  但是如果能过拿到高处使用,应该可以大大增加作用距离。关键是现在在明朝,无线电环境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干扰。只要满足直线传播要求,应该都能连通上。

  林峰研究明白之后,立即拿出两部对讲机进行了试验。

  他叫来郭正,这小子上次使用过这款百里通神器后一直念念不忘。听说有测试最远通信距离的机会,立即屁颠屁颠地跑来了。

  林峰先是让他骑马跑到了二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测试了一下,果然还能联通,说话声音还挺清晰。

  到了三十公里远的地方,依然还能联系上,但有时就会中断了,看来是到了平地最远传播距离。

  接着林峰让他骑马跑到五十公里处,找个高处再试试。

  郭正在五十公里处爬上一座一百来米的山头,果然又联通上了。

  经过几次测试,爬上一百米的山,大概能实现五十公里左右到的通联,但是中间不能有大山阻挡。

  如果能爬到更高一点的地方,估计作用距离还会增加。

  不过陕北大都是沙化草原和丘陵,没什么高山,更高的地方就不好进行测试了。

  林峰在空间里使用手机里自带的计算器,按照高中物理里介绍的地球曲率计算方法,算出来爬到三百米的山,可以实现一百公里距离的通信。

  林峰估计这也就是能实现的最远距离通信了,否则光爬个三百米以上的山接收一下信息也太费劲了,而且对讲机的功率也有限,不可能无限延作用距离。

  但是不管是五十公里,还是一百公里,都已经能够大大加快信息的传递了,至少覆盖到神木问题不大。

  现在的关键是对讲机太少了,只有四台,还要经常拿回来充电,实在是太少了。

  林峰不甘心地在驾驶舱的抽屉里一阵翻找,还真被他找出两部备用的对讲机,放在了一个盒子里。

  有了这六部对讲机,可以有效地构建一百公里范围内的信息传输。但这还远远不够,其他更远的地方,比如洛阳,还得靠信鸽等手段才行。

  林峰把郭正等人叫了过来,一起商议改进情报信息传递的事。

  由于人少,没有去总督府的议事厅,直接把人叫到了林峰的公房。

  林峰坐在公房文案之后,看着下面坐着的郭正、方青石和马昂等人,还有一个叫余枫的。

  此人原来是锦衣卫安插在边军的一名坐探,上报了几次边军贪腐之事,都被上官勾连边军将领给压了下来。不仅被检举的将领没事,他还被多次打击报复,找了个由头,把他从百户降成了小旗。

  那次任大巡按过来办案,他也跟着过来了。由于对朝廷也很不满,就被郭正招收过来了,确实很有能力,很快进入了听风卫的管理层。

  “郭正,随着我们振明军控制的地盘不断扩大,信息传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你们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情报信息传播的速度?”林峰开门见山地问道。

  “大人,最好的信息传播方式就是您的百里通神器,可惜数量太少了,还要经常拿回来补充能量。”郭正一脸惋惜地说道。

  “这个不用你说我也知道,还有没其他方法?”林峰接着问道。

  “大人,朝廷最快的传递方法就是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一天最快可以跑五百里左右。但这要建很多驿站,平均三十里就要换马。”新加入的余枫说道。

  “五百里,不是八百里加急吗?”林峰好奇地问道。

  “八百里只是个虚数,一般是到不了的,除非是特别好的马,加上路又很好,有可能可以达到,但这肯定不是常态。”余枫在锦衣卫时间较长,情况还比较熟悉。

  “建这么多驿站还比较费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林峰继续问。

  “大人,上次应对右旗来袭,我们采用左旗提供的海东青传递消息也很快,一百里以内应该没问题,但是出了草原,海东青就不愿意飞了。

  我们可以尝试培养一下信鸽,这个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信鸽的可靠性比较差,有时飞的时候被打落了,或者被老鹰之类猛禽吃掉了,就会造成信息的丢失。”马昂也提出了建议。

  “青石呢,你有没什么建议?”林峰问道。

  “回大人,刚才大家几种方法都讲了,我觉得也没有其他更快的手段了。”方青石回道。

  “好,看来确实也只有快马、飞禽和百里通这几种情报信息传递的手段,我们要结合起来用。”林峰听完后总结道。

  “是的,结合起来传递效率最高,比如前面可以用快马、飞禽来传递,到了五十公里的地方,就可以用百里通来传递,至少节约半天时间,而且还很安全。”郭正赞同道。

首节 上一节 94/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