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173节

  熙宁时,出任军器监,便主持了军器监的改革,上书建议设立专门的神臂弓局,专门制造神臂弓。

  在其主持下,军器监的神臂弓产量大增!

  军器监制造的军械,在数量和质量上,也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赵煦看着向太后,道:“母后也称赞了,想必这位大臣所言种种都有道理!”

  “还请母后教儿!”

  向太后早就准备好了,她当即就兴致勃勃的给赵煦上起课来。

  虽然她其实不懂什么管理,更不要说兵器生产这种重技术和重资产的事情了。

  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和缪误。

  赵煦却抓着这些地方,专门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就让向太后稍微有些慌乱,没有办法她只好假作累了,对赵煦道:“六哥,母后今日有些乏了……”

  赵煦连忙请罪:“儿打扰了……母后且好生歇息,儿明日再来请教……”

  向太后微微点头,慈爱的道:“待母后休息好了,明日再教六哥这些事情!”

  ……

  看着再拜辞别,然后在宋用臣的陪伴下,回去福宁殿。

  向太后的眉头微微皱起。

  然后她看着手上的沈括上书。

  这上面,她不懂的地方太多了。

  这怎么行呢?

  她可是母后皇太后!六哥不懂来问她,若她都不懂,如何教导?

  可这些东西,确实是她的短处。

  好多东西,她听都没有听过,如何与六哥解释?

  于是,向太后看着在帷幕外一直侍立着的石得一,与他道:“石得一,汝去命严守懃,寻那沈括……”

  “命其将今日上报官家的上书所言种种,详细写来,不可遗漏……”

  “唯!”石得一静静地退下去。

  向太后这才吁出一口气。

  她这不是没办法吗?

  ……

  赵煦带着宋用臣,回到福宁殿。

  “今日冯景摔坏了屁股,他卧床这几日,卿先在福宁殿中替着他吧!”赵煦随口吩咐着。

  宋用臣立刻领命拜道:“臣遵旨!”

  “准备一下,从宫里面的小黄门中选几个人,过些时日,派去专一制造军器局里,充任勾当公事,辅佐沈提举!”赵煦又吩咐。

  倒不是他信不过沈括,而是在一开始就要建立监督制度。

  同时,这也是要白嫖沈括。

  派去的内臣,只要机灵一点,跟着沈括学上一两年,差不多也能学到一些东西。

  将来再锻炼锻炼,磨砺磨砺就是一把好用的刀!

  这也是大宋内臣们,之所以能够多才多艺的原因——历代天子,都会将他们外任,放到那些名臣大将身边。

  一方面监视一方面免费学那些别人连儿子也未必肯教的东西。

  只要内臣机灵点,经常能学到许多手段!

  就像宋用臣,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在大内的将作监身边学习。

  恰好那个将作监是喻皓的后人,宋用臣待之如父如兄,侍奉勤勉得到了对方赏识,传授了他喻家传儿不传女的制图、设计秘技。

  这才有了今日的大内大貂铛。

  宋用臣听了赵煦的吩咐,就拜道:“臣知道了!”

  他现在不止兼着内东门司,还管着一部分大内小黄门。

  ……

  沈括如今住在汴京城的新城东厢的春仁坊。

  此刻的他,正在租住的院子里,等着宫里面的旨意或者回复。

  心情略有忐忑。

  笃笃笃……

  门外传来敲门声。

  沈括站起身来,紧张的看过去,他雇的下人已经替他打开了房门。

  “沈提举可在?”一个穿着紫袍公服的内臣问着。

  沈括立刻走出房门,与对方拱手:“括在,敢问尊驾是?”

  “下官是提举汴京水磨务严守懃!”来人拱手说着:“奉皇太后旨意来寻沈提举……”

  沈括闻言,立刻俯首一拜:“臣括恭听慈圣旨意!”

  严守懃微笑着扶起沈括,然后笑眯眯的说道:“慈圣命我来,是想请沈提举帮一个忙……”

  “嗯?”

  “今日提举上书,所言诸般事务,皇太后想请提举详细解释,并介绍来龙去脉……诸般法度,越清楚越好!”

  “娘娘言:提举若是做得好,必不会亏待!”

  沈括大喜不已,立刻说道:“为慈圣效命,乃臣的福分,岂敢望赏?!”

  当即就回了书房,找来笔墨纸砚,以及他留在家里的上书底稿,对底稿就开始了奋笔疾书。

  严守懃则静静站着,等着。

  足足等了差不多两个时辰,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去。

  沈括才放下手里的笔,在他面前,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叠文书。

  他吹了吹墨,然后回头,对着一直等着的严守懃拱手:“有劳阁下久候了……”

  说着就将写好的东西,交到了严守懃手中。

  严守懃接过来,拱手一礼:“有劳提举了!”

  注:汴京有新城、旧城之外。

  所谓新城,就是城市扩张侵吞了原来城郊的农村,将之变成城市的地区。

  在北宋,汴京城的扩张是不断持续和进行的。

第149章 天生圣君

  元丰八年五月壬寅(初十),延和殿便殿听政。

  礼部奏:合格进士郑奕等犯高鲁王讳,当除放。

  太皇太后于是慈旨推恩,免除这些犯讳进士的罪过,命有司依旧录用。

  于是,礼部又请:今年科举因天子守孝,请依故事免殿试。

  两宫诏可。

  所以,本年科举将会出现一个奇观——省元直接就会是状元!

  要是这个人运气好一点,在乡试中还是解元。

  那么冯京当年辛辛苦苦创下的记录,就要在今年被打破了。

  又一个三元及第的传奇!

  不过,这不大可能就是了。

  这一天,监察御史安惇,升任殿中侍御史,以填补上个月出任了皇帝登位北朝国信使的满中行之阙。

  虽然,御史的升迁罢黜,就和风一样难以琢磨。

  但安惇的这一次忽然升迁,还是让满朝侧目——虽然名义上是赏安惇弹劾甘承立,但实际上是为了什么?朝臣还不知道吗?

  这毋庸置疑的刺激了御史台。

  乌鸦们本来就有kpi要完成,现在安惇的升官,让他们再无顾忌!

  ……

  吕公著站在内东门下,最后一次整理好自己的冠服,确认没有瑕疵和疏漏后,他才持着朝笏,在閤门通事舍人的引领下,走入大内。

  这大内皇城,对吕公著而言,一点也不陌生。

  他甚至可以说是跟着父祖,在这内东门下出入长大的。

  而且,他离开汴京,其实也没几年。

  他是元丰五年,实在看不下去,朝堂上的天子和大臣们,在没有进行周密部署,就非要去横山和西贼拼命,实在劝不了,他也没办法,只能请郡出外——他当时是枢密使,负军国之责,天子不听他的,他这个枢密使当着也没有意思。

  所以,对吕公著来说,他离开汴京也就两年多,三年不到。

  宫里面的人对他来说,没有不熟悉的。

  除了……那位少主!

  想起那位少主,吕公著持着朝笏的手,就稍微的颤动了一下。

  前日,他邀请元老聚会这种事情,本来皇室是不会干预的。

  毕竟,吕家和皇室已经维持了四代人的信任。

  事实也和他预计的差不多,两宫确实很信任他,但是,他却漏算了那位少主!

  那位少主可对吕家没有任何感情,也更从未建立过什么信任!

  于是,在少主表态后,乌鸦们闻风而动。

  虽然御史弹劾,对他来说,不疼不痒。

  他这几十年来,身上背着的弹劾奏折没有一千张,也该有八百张了。

  可是……

  少主的态度,却不得不让他重视起来。

  前天的事情,虽然只是小事,但让吕公著知道了,那位少主决不能将他真的当成八岁的孩子看待。

  不仅仅是智商和政治上的敏锐。

  权力上也是如此!

首节 上一节 173/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