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233节

  吕龙学点头:“自然,伯修少尝读兵法,曾有意投笔从戎……”

  游师雄听着眼睛亮了起来,道:“来日却是要好生结识一番才行!”

  他最喜欢和这种爱带兵的人交朋友了。

  吕龙学见着游师雄的样子,就笑起来:“景叔还是如当年一样,不改初心啊!”

  游师雄点点头:“先师当年讲学,尝以西贼为耻,生平之志就在攻灭西贼,安我陕西百姓!”

  “身为弟子,某岂能不遵而从之?!”

  说着,他就看向吕龙学,问道:“微仲呢?微仲可还记得,当年横渠门下讲学之时,先师敦促的教诲?”

  吕龙学听着,沉默片刻后,道:“恩师教诲,某岂敢忘记?”

  “但事有轻重缓急……”

  吕龙学,自然就是新晋的龙图阁学士吕大防。

  “呵!”游师雄笑了一声:“微仲记得的,恐怕不止是先师教诲,还有两位程先生的教导吧!”

  吕大防沉默不语。

  游师雄道:“微仲难道没有听说过吗?”

  “少主,知道先师的横渠四句!”

  “更曾在两宫之前推崇备至!”

  “我横渠一门,振兴有望!”

  自古以来,一门学说,只要得到皇权的认可,就一定可以兴盛!

  何况横渠之学,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实乃君子之学,正人之学!

  在游师雄眼中,横渠之学,足可与二程、邵雍之学争锋。

  便是王安石的新学,若有皇权加持,也未尝不能碰一碰。

  奈何,自横渠先师亡故。

  横渠一门,就已经如同一盘散沙一样。

  甚至还有人,明着看着是先师的弟子、传人。

  背地里却在给先师的行状上大肆吹捧二程,将先师的地位居于二程之下!

  说什么‘尽弃异学而从之’,搞得横渠先生是二程门人一样!

  而那个人,就是眼前这位吕大防的亲弟弟吕大临!

  事后,吕大临虽然拼命解释,自己本意并非贬低横渠学问。

  可谁信呢?

  至少,游师雄不信!

  可他人微言轻,无能为力,只能远走沿边。

  这些年来他在熙河路、秦凤路、环庆路等地辗转为官。

  靠着不断积累功劳,不断增长见识。

  如今,终于成为了朝官!获准可以和环庆路边帅赵卨回京。

  正是在回京的路上,他听说了,少主推崇他的恩师的传说。

  于是,游师雄直接脱离了大部队,单人独骑,一夜狂奔一百五十里,终于在中午时分抵达汴京外围。

  也在这里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吕大防。

  吕大防看着游师雄的模样,也只能叹息一声,谢道:“景叔还是未能看破当年之事吗?”

  有些事情吕大防真的不好说。

  毕竟,昔年先生病逝,在身边的人,就他的弟弟吕大临和其他几个同门,大部分人都在外。

  吕大临是受了先生遗命,撰写其行状的。

  虽然用词可能没有和人商量,但其中关键的话,却是先生临终嘱托的。

  奈何,游师雄等人不信!

  而,吕大临也无法解释。

  难道直接告诉世人——先生之意,乃在于横渠与理学融合,共抗王安石新学?

  不能这么说的。

  只能让时间来抚平一切。

  吕大防想着这些,就对游师雄道:“景叔啊,某知道景叔的想法……”

  “如今少主确实是推崇先师……”

  “可少主同样推崇两位程公……前些时日明道先生去世,少主亲诏辍经筵以致哀……”

  游师雄摇摇头,他看着吕大防,沉声道:“微仲,吾这一生,必以振兴横渠一门,光大先生之学为己任!”

  “无论如何!”

  “吾都要做到!”

  “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

  他用了十几年时间,独自一人,从选人爬到了朝官。

  他也可以再用十几年时间,从朝官攀登到宰执。

  然后,他就可以在御前向天子推荐先师之学!

  横渠一门,是气学!

  不是二程的理学!

  他会亲口告诉天下人的!

第199章 辽使入京

  赵煦午睡起来,洗漱完毕。

  冯景就低着头,在他面前说道:“大家,臣方才在御厨,听说御史已经将那个罪将张之谏押回了京城,并送进了大理寺之中!”

  赵煦点点头,张之谏的事情,已经不需要他插手了。

  两宫、士大夫们都已经恨不得他去死!

  唯一一个能救他的司马光,现在已经去了陈州。

  也不对!

  赵煦想起来了!

  前些时日,王岩叟出任了监察御史。

  再过几天,王觌、刘挚等人会相继到任。

  这些旧党里的激进派,会不会救这个张之谏?

  赵煦现在蛮好奇的。

  冯景接着道:“另外,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刘昌祚,好像也已经抵京……”

  赵煦哦了一声,张之谏回京,刘昌祚自然也会跟着回来。

  “似乎龙图阁学士吕大防也在方才入阙,投了入觐表!”

  “此外,环庆路经略使赵卨以及泾原路经略使卢秉,也都上书言已至京畿!”

  这些人几乎同时入京,倒也不奇怪。

  因为他们都是上个月差不多的时间,被圣旨召回汴京的。

  延州、庆州和成都,和汴京的距离不一。

  但交通环境和条件也不一样。

  而随着这些人抵京,赵煦知道,一直被两宫卡在大名府不让渡河的辽使,也将得到渡河的许可。

  嗯……

  因为恐辽症的缘故,无论是两宫还是都堂宰执,都觉得一定要等边帅们入京,才能让辽使过河!

  这不奇怪!

  赵煦在现代看蹴鞠比赛,国足一碰到韩国,也会想尽办法的调兵遣将。

  连踢个青年队,都恨不得把在欧洲留洋的大龄球员喊回来!

  区区蹴鞠比赛,有了心理阴影,尚且如此何况是军国大事?

  ……

  隔日,清晨。

  大名府的渡口,辽国使团,开始登船。

  祭奠使耶律琚、劝慰使萧杰,各自领着一支庞大的使团,开始渡河。

  滚滚黄河汹涌向前。

  耶律琚立在船头,也为这条波澜壮阔的大河而赞叹。

  但,看着这条大河,耶律琚不但没有丝毫震惊、畏惧。

  恰恰相反,耶律琚心中对南朝的轻蔑,再次高涨。

  原因?

  自数十年前,黄河决口,在这南朝大名府分成两条河道入海以来。

  辽国就一直在用着看戏的眼光,看着南方的宋人瞎胡闹。

  尤其是这条大河在檀州商胡口决口,滚滚河水贯穿整个南朝河北路后。

  辽人的看戏心态就更加浓郁了。

  看着南朝为了这条大河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却一次又一次的被这条狂暴的大河所戏耍。

  他们的一切努力,想出来的一切办法,在大河的力量面前,是那么的幼稚和可笑。

  所以,在耶律琚这样的辽国贵族眼中。

  眼下的这条大河,就是南朝不得天命,不受天眷的象征!

  不然,为什么黄河唐代不发飙,五代不发飙,偏偏是在南朝窃据中原,僭越天子之后发飙?

  此乃获罪于天的证据!

  解决办法呢?耶律琚也有!

  大辽天子系出汉室之后,为汉高祖之苗裔,只是后来不幸流落草原了。

首节 上一节 233/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