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426节

  于是,他也不管真假,就心悦诚服的拜道:“弟子谨遵大师教诲!”

  “贫僧乃是出家人,这世俗一切,贫僧皆不在乎,也皆无必要……”

  呼吸紧跟着就急促起来。

  “温先生请看,抹邦山就在前面……”

  有什么吃就吃什么。

  熙州地力贫瘠,产量估计高不到哪里去。

  转世?重修?!

  而且,雇来的这个庄头,确实肯尽心。

  手底下,有着两百多号的汉蕃弓箭手听他调遣,现在别人见了他,都得尊称一声:王巡检。

  ……

  “施主孝心难得!”

  熙州那边闻讯震怒——几乎有半个月,狄道上到处都是骑着马到处搜寻的骑兵。

  说着,智缘就平静的看向温溪心,问道:“不知施主可愿?”

  “东家放心好了,这些木地,俺自会打理仔细……”郭庄头微笑着说道:“就是其他的地,东家您也得用些心才行!”

  他的心情,无比的开心。

  便带着郭庄头,走到了正在开垦的荒地里。

  那就简直是他们的天敌了。

  数日后,当温溪心离开资圣寺时,他整个人都沉浸在智缘灌输给他的佛法、道理之中。

  虽然说,熙州在过去貌似是吐蕃人的地盘。

  武臣阶从正九品的右侍禁,连升四级,爬到了小使臣的顶点——东头供奉官。

  于是,无比崇敬的再拜:“弟子愿尊大师教诲!”

  “巡检!”却是王大斧手下的一个蕃人巡将,他来到王大斧面前,纵身下马,拜道:“向钤辖的军令,令我部护送吐蕃朝圣者,前往资圣寺!”

  他想着这些,思乡情绪,就越发的浓厚。

  而且,依旧是王大斧的顶头上司,新授差遣为:权熙州狄道都巡检使!

  主要任务,就是总领熙州狄道内外汉蕃弓箭手,护卫狄道安全,并保护前往抹邦山的资圣寺朝圣的各族朝圣者。

  他护持高僧转世身,重归资圣寺。

  这个时候,远方的道路上,一骑轻骑疾驰而来。

  而其他地,则种豆子、小米之类,不太需要地力的作物。

  “这些木地,就要辛苦您多照看了!”

  所以,他也规划了几十亩的菜地。

  此外,还买了向宗回几万斤的茶叶和上千匹的丝绸。

  这也是王大斧这个巡检的差遣的由来——他的上一任,就是这个事情,被熙州城里的高太尉给撸了!

  王大斧于是立刻回家骑上马,然后召集附近的汉、蕃弓箭手们,踏上了狄道。

  温溪心感觉,自己从身到心,都被洗礼了一遍。

  当队伍转过一个河湾时,向宗回就在马上指着在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一座山,对着温溪心介绍起来:“佛牙舍利,就供奉在山上的御赐敕建资圣寺的佛塔之上……有十六位高僧,日夜驻佛塔之中,日夜研修佛法……”

  智缘看着自己面前,一脸虔诚的温溪心。

  王大斧赶忙挥手,用着半生不熟的羌话说道:“俺大宋不兴这跪拜……尔等都起来吧……好好干活,俺不会亏待大家的!”

  哪怕是在汴京城,这也是高价了。

  而且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王大斧就乐的嘴都合不拢了。

  “只是,弟子不知,大师转世之身,该如何寻找?”

  农忙时能给一顿青稞麦饭,再给一碗放了盐的野菜汤,就很满意了,若再带着他们去山上打猎,将猎获的野物,与他们分食,那就感恩戴德了。

  “恐怕,只比上次的那个吐蕃首领手笔更大!”

  只能深深感叹——吐蕃人真有钱!

  而这一次来朝圣的吐蕃队伍,比起他上次所见,更加奢遮。

  整个熙河路上下,现在都欠人家的情——他一个人完成了熙河路一年买马额的三成!

  区区法事祈福?

  那些吐蕃人,穿着一种名曰‘氆氇’的毛料衣物,头上的头发都编成了一条条小辫子,中间的几个人,甚至是骑着白马来的。

  他再次稽首,叹了一声,宝相庄严的道:“阿弥陀佛!”

  ……

  王大斧不会知道,他护送的人,便是到了汴京城,也会受到礼遇。

  “得抓紧开垦好,莫要误了农事……”

  都让温溪心,变得无比虔诚。

  于是,在下山的时候,这位青唐大首领,到了山脚下后,就当着所有人的面,对着资圣寺三叩九拜,还当众发下誓言:“愿得大师圆寂之日,降生我温部之中,弟子当恭敬护持大师转世之身,重归资圣寺,再修一世……”

  吐蕃六部之一,曾经迎接唃厮啰,并扶保唃厮啰的温部大首领,就这样公开给大宋高僧未来转世青唐温部做了背书。

第346章 出幸开封府(1)

  元祐元年二月庚申(十二)。

  诏:集英殿侍读、侍讲,皆给职钱三十千,说书、讲书各给十千。

  诏:昨冬大旱,恐有歉收,命各路提举常平官,体量本路灾情,以常平钱为‘便民低息贷款’,布告百姓,以年息二分为明!

  令御史台遣御史,分巡各路常平有司,有强贷者,令具奏以闻。

  以左相韩绛,提举神宗实录,右相吕公著副之,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张璪为神宗实录修撰官,左司郎中兼著作郎林希、右司郎中兼著作郎曾肇并为检讨官。

  以端明殿学士范镇上书所议,追复英宗皇帝祧迁禧祖之议。

  赐范镇对衣、鞍马,以镇子百揆为宣德郎、监西京嵩山中岳庙。

  于是,这一场朝野争论的旧事,终于算是尘埃落定。

  太祖派大获全胜!

  但也仅止于此!

  “六哥穿上看看……”向太后满脸慈祥的说道。

  太皇太后看着赵煦今天的模样,心情多少有些复杂,但还是慈祥的说道:“官家今日出幸,驾临开封府,此真我朝喜事也!必可流芳千古,垂于万世!”

  他可不想年纪轻轻,就高血压、高血。

  仅仅是这个事实,对高家、向家就都相当于镀了一层金身。

  “母后,儿这装扮如何?”

  怎么着,也得出了丧期。

  也因为天子的表态,对这些士大夫们来说,实在是无法抗拒的东西。

  太急了!

  可以与国同休,富贵百年、千年。

  两年后,他才十一岁。

  ……

  荆王那边,得到的赏赐,也同样超过了规定的额度。

  今天是这个孩子,第一次离开大内皇宫,去开封府视政的日子。

  特别是公堂上,已经是从里到外都已经打扫过一遍。

  很多人,都在盯着!

  赵煦微笑着说道:“大婚不急!”

  “都是太母、母后,保佑拥护,不辞辛苦,为孙臣羽翼……”赵煦当然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他当即拜道:“假使孙臣将来能有一点微末的成绩,告祭列祖列宗时,功劳也当归于太母、母后!”

  向太后却只是笑笑,然后就看着赵煦穿戴整齐,站到她面前。

  只有每五天一次,允许写一封拜表,向福宁殿说明自己生病了,不能亲自拜见。

  前些天,钱乙入宫诊脉和记录呼吸、体重的时候,似乎已经有差不多五十斤(约合现在30公斤)。

  于是,赵颢迄今,还被禁足亲贤宅中。

  一大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

  不过,司马光很兴奋。

  恐怕都会关注此事。

  她微笑着摸了摸这个已经长大了许多的孩子的头。

  按照官方说法,也就十三岁、十四岁。

  就算是胥吏,有了这么一个背景,以后转官也很方便。

  天子第一次驾临开封府府衙。

  赵煦在集英殿,召见经筵官,并赐给茶酒,并命诸经筵官,以仁庙、英庙和先帝宝训,整理修撰成三朝宝训,还说要将这部《三朝宝训》,列为经筵必读,而且是——子孙后世,皆奉圭臬。

  她给赵煦带来了一件新衣服。

  开封府上下,更是忐忑不安。

  所以,蔡京的紧张和小心,完全在情理之中。

  有这样一个孝顺懂事聪明的孙子,确实是该知足了。

  甚至禁止和外界交流,一个指挥的剩军,将亲贤宅的南宅看的密不透风。

  哪怕是短暂的礼仪性的出场,可能停留时间就那么一个时辰。

  不过,向太后对自己的儿子,有着足够的信心。

  开封府府衙。

  开封府上一次,有太子坐镇的时候,还是太宗时代——真庙为开封尹的时候。

  自那以后,大宋就没有了开封府府尹,只有权知开封府。

  然后就当无事发生。

  “善!”

  那么剩下的一切,都是好事!

首节 上一节 426/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