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577节

  熙宁时,王安石的均输法,就有几分是从张方平旧年任三司使时的故智里的来的。

  至于吕公著?

  他或许会反对章惇回朝拜相。

  但他绝不可能站出来。

  司马光现在算是看清楚了这些昔年的同党。

  一个两个三个,都只为个人门户私计,只计较一时得失,没有人将天下成败,社稷兴衰放在心上。

  靠他们是不行的了。

  “那……”司马康问道:“如何是好?”

  司马光抬起头,目光坚定的道:“天子圣明,定可知吾!”

  “啊?”司马康被吓到了。

  “吾要上书求对!”

  司马光决心已定!

  什么传统,什么宰执同列非议,什么惯例,他都管不了。

  必须将章惇拦在都堂之外!

  司马康却被吓坏了。

  执政在没有得到其他宰执同意,甚至没有通知其他宰执,就上书求对?

  这……

  他却不知,司马光已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对司马光来说,这一年来,他已经憋闷的足够久了。

  再也无法忍受了。

  若再这样下去,这执政,他不当也罢。

  ……

  赵煦此时,正在琼林苑的后苑。

  如今正值初夏,琼林苑中百齐放,蝴蝶飞舞,蜜蜂萦绕。

  但,赵煦却并没有时间,欣赏这琼林苑最美好的时节。

  此时,他正端坐在这后苑的一处偏殿中。

  看着那一件件,专一制造军器局近来新制的器物,在沈括带来的官吏指挥下,一一陈列。

  这些东西都是赵煦近来,断断续续的通过口谕、手诏的方式,吩咐沈括、童贯等人营造的一些简单器物。

  “官家,这是臣奉圣旨供应皇城司而造的刨子……”

  沈括拿起一件木制的方形器物,对着赵煦介绍起来。

  “此物,自造之后,臣等体量详查,确是简练适用!”

  赵煦接过来,将那刨子放在手中细细把玩,然后点点头:“善!”

  刨子不要看简单。

  但却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赵煦能知道刨子,而且还能知道其构造。

  自然是因为他在现代留学的缘故了——很多文物都需要鉴定,而鉴定文物,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技术特征。

  明清家具,为何会出现大量硬木家具?

  黄梨、金丝楠木等家具,为何是明清时代出现?

  就是因为刨子在明中晚期才开始成熟,并大量应用。

  而在那之前,中国家具以漆器为多。

  也没有什么人用硬木制作家具。

  而有了刨子,就会出现大量的木匠。

  同时,刨子也会让现在还无人问津的黄梨,成为珍贵的木料。

  有利于海南和交趾的开发。

  将刨子放下,赵煦正欲去看其他器物。

  冯景却忽然来到了赵煦身边,他蹲下身子,附耳到赵煦耳畔,耳语了几句。

  赵煦顿时笑了起来,他对沈括道:“沈卿且在此稍候。”

  沈括躬身:“诺!”

  赵煦领着冯景,走到旁边的一个偏阁,让燕援在十步之外,带人组成了一个警戒圈。

  然后他才问道:“司马公去了文太师府?”

  “是。”

  “什么时辰?”

  “就在两个多时辰之前。”

  “据说,司马公在太师府邸,停留了约有三刻钟,出来时人言:司马执政面色或有不虞,恐与太师有分歧!”

  赵煦点点头,搓了搓手,叹道:“看来,司马公还是耿耿于怀啊。”

  冯景低下头去,不敢接话。

  赵煦踱了踱脚步,他其实对此早有预料。

  章惇这一仗打赢,肯定会让很多人不舒服,各种阴阳怪气、诋毁、攻讦也肯定会随之而来。

  而章惇这个人做事,素来都是不讲究什么舆论观瞻的。

  只要他觉得有道理,能做的事情,他就会去做。

  所以,章惇的名声,一直不大好。

  他的罪名,都不用别人去帮忙找,都是现成的。

  从身世到年轻时的做事风格,到这些年来在朝堂内外得罪的人。

  章惇有无数可供他打击、攻击的地方。

  旁的不说,就一个身世问题,就让章惇每次升迁、除授,都被别人拿出来攻击一番。

  而司马光,是肯定不会让章惇这么顺利回朝的。

  他必然想办法!

  倒是从冯景报告的来看,文彦博似乎拒绝了掺和这事,让赵煦有些意外。

  “冯景!”赵煦看向冯景。

  “臣在。”

  “去告诉探事司,盯着些御史台,也盯着些坊间舆论,有什么动向,随时报告与朕!”

  赵煦对大宋文官们的惯用伎俩无比熟悉。

  要搞臭一个人,起手肯定是在坊间造谣。

  然后逼着对方,剖开自己的肚子,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

  章惇在四年前,就被人摆了这么一道!

  “诺!”冯景领命再拜。

  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感觉,修修改改,只能暂时这样。

  且待作者君,仔细想想。

  ps:明天应该可以3更。

第451章 司马光:陛下定与我一般,心忧

  打发走冯景,赵煦若无其事的回到偏殿之中,继续看起沈括带来的那些器物。

  都是些小东西,和刨子一样,技术难度不高,但很实用。

  就像赵煦现在拿在手里的一卷卷尺。

  这个东西构造很简单,就是将布裁减成适当的布条,然后在其上面,标注出精确的丈、步、尺、寸、分。

  最后把布条缠绕到一个铁制的圆环上就可以了。

  需要使用的时候,将布条拉出来即可。

  当然,没有现代卷尺那么好用。

  使用寿命,估计也不太长。

  但够用就行了!

  有了卷尺,以后官吏丈量土地也好,作坊里量器也罢,就都有了合用的工具。

  赵煦把玩着卷尺,问道:“沈提举,如今已经做出了多少套卷尺了?”

  “奏知陛下,如今已有十余套。”沈括低着头回答。

  “都送去给宋用臣。”赵煦吩咐:“正好,靖安坊需要此物。”

  靖安坊的民居征收工作,现在已经全面开始。

  初步定下的征收价格是市价的基础上上浮一成。

  这个价格很良心,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公道的价格。

  毕竟,在过去,虽然赵官家们也会补偿被拆毁的民居。

  给的钱,名义上是市价。但实际上谁都知道,平头百姓想从官府手里拿到钱,不给好处是不行的。

  而这次靖安坊的民居征收,却是赵煦让宋用臣、章縡负责,由开封府的‘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厢坊公事’这个机构监督。

  在这个机构里,赵煦塞进去的,可都是以清廉、爱民闻名的大臣。

  像范纯仁、吕大防、程颐等人,都是那种眼睛里进不得沙子的清流。

  想在这些人眼皮子底下,飘没掉老百姓的补偿款,那是想也别想。

  当然了,这些拿了补偿款的老百姓,除非他们拿着钱,出汴京去地方当农民。

  不然,他们就逃不出赵煦的手掌心。

  只要他们还留在汴京,他们手里的钱,就迟早会通过各种渠道,回到赵煦手里。

  他们是拿着钱去租房也好,做买卖也罢。

  都只是在赵煦手里头打转。

首节 上一节 577/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