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26节

  张四维一甩袖子,指着王家屏和范应期,厉声喝骂了起来。

  杨博则伸出了手,将张四维的手摁了下去,笑着说道:“二位学士,那就回官署坐班吧,白圭不嫌辛劳,那就让他继续担着讲筵担子,此事到此为止了。”

  “去吧,去吧。”

  “是,学生告退。”王家屏和范应期赶忙告退。

  “两个废物,就该处置一番!”张四维待二人走后,面色变得略显几分不耐烦。

  杨博怎么可以这么轻易放过这两个学士,他们差事没办好,这么好的把小皇帝控制在自己人手中的机会!

  张四维本以为这个买卖,晋党能大赚特赚,结果倒好,这买卖做了,开奉天殿恩赏戚继光已经廷议通过,开始进行了,结果张居正还是占着给小皇帝上课的坑。

  这买卖做了,只做了一点点,而没做完的原因,是王家屏和范应期无能,这怎么能让张四维不生气呢?

  杨博,非常不喜欢张四维,杨博宁愿把晋党党魁的位置让给张居正,楚晋合流,都不愿意让张四维做这个党魁。

  杨博知道张四维为人秉性,张四维商人世家,逐利的性子,早已经根深蒂固,坚若磐石,杨博知道张四维这种人,很有可能把晋党带向无底的深渊之中。

  不弘且毅之人,心里没有天下,只有私利,狭隘但是矢志不移的人,站在庙堂之高,是国贼。

  “戚继光的事儿,是白圭一意孤行,并不是交换,你明白这中间的差别吗?”杨博看着张四维说着其中的区别。

  张居正没把小皇帝的教育权拿出来做交换,张居正说的很明白,他在一意孤行。

  至于张居正为何要让出这独占经筵之事,杨博也清楚,那些个问题,实在是过于刁钻了。

  杨博看着张四维,又看着王家屏和范应期的背影。

  眼下大明朝的大臣们,早已经没有了恭顺之心。

  每个大臣,看似对小皇帝的讲筵格外的重视,但张四维、王家屏、范应期,和朝中那些个大臣们,有几个认认真真的看过小皇帝和张居正,在文华殿到底奏对了些什么?

  侍读学士可是每天都会将奏对的每一个字都抄录下来,但凡是真正的关心陛下的学业,翻一翻那些起居注,就会知道给小皇帝上课,绝对没那么容易。

  杨博看过,认真的看过,他看过那些奏对,就知道小皇帝的秉性,葛守礼去了只会白给,所以派了两个学士去丢人。

  读书人嘛,脸皮都厚,丢一点也无所谓。

  葛守礼以为自己是出工又出力,就是捞不到好处,但其实,杨博在保护葛守礼,不是杨博护着,葛守礼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杨博已经提醒了张四维,但是看张四维一脸迷糊样儿,杨博没有进一步的提醒。

  小皇帝阳光开朗的表面下,是怎么一副面孔呢?

  杨博靠在太师椅上,继续说道:“嘉靖四十年,严嵩老迈,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举荐了舅舅欧阳必进入朝,严世藩以他父亲的名义,上奏说:举亲不避嫌,以慰老境。”

  “严世藩借着父亲的名义,给世宗皇帝上了一封密奏,世宗皇帝只能应了下来,让欧阳必进做了礼部尚书。”

  以慰老境,意思是举荐欧阳必进,是为了宽慰老迈的严嵩。

  但是这封密奏的最大问题是严世藩以他父亲的名义上奏的。

  杨博继续说道:“后来群臣不满,欧阳必进被罢免,世宗皇帝怕寒了老臣的心,就亲自下旨宽慰严嵩,严嵩闻之,大惊失色,赶忙进了趟宫,禀明了圣上,他不知道此事。”

  “严嵩自从夫人走后,就再也不视事儿了,严世藩背着严嵩不知道做了多少的事儿,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藩被斩首,严嵩被抄家,削掉了官身回乡,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的严嵩,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去。”

  杨博为何突然讲起了六年前的旧事?

  刺王杀驾的案子,到底谁在背后做的?

  高拱吗?高拱要是有那个胆子,现在也不在新郑闲住了,就算高拱有这个胆子,他也没那个实力,往宫里塞人,简单也不简单。

  杨博很怀疑是张四维做的,因为杨博在拉拢张居正,而张四维对晋党党魁的位置垂涎已久,甚至杨博有八成的把握,就是张四维做的。

  杨博看人极准,这一点张居正非常佩服。

  刺王杀驾案的烂摊子,是杨博收拾的,是杨博卖着老脸到全楚会馆,低三下四的求当朝首辅出面息事宁人。

  杨博在告诉张四维,别急,晋党现在是他杨博的,但终究是他张四维的。

  张四维面色不变,笑着说道:“嵩父子怙宠擅权,落到这个地步,死无葬身之地,也算善恶终有报了。”

  杨博失去了跟张四维交谈的兴趣,张四维有他的主张,有他的想法,不是杨博说几句就能纠正的。

  都这么大岁数了,又不是孩子了,杨博懒得再言。

  “累了,你回吧。”杨博挥了挥手,端起了茶盏送客。

  “那舅舅,我就先走了。”张四维不再多言,笑着拜别了杨博。

  张四维这次来全晋会馆,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杨博是不是还在恋权不走,看到全晋会馆在收拾东西,张四维便安心了,杨博终究是没能拉拢到张居正,这对张四维而言是好消息;

  第二件事,这是商量自己儿子和杨博孙女的婚事。

  杨博儿子娶了王崇古的女儿,这是亲家。

  张四维是王崇古的外甥,这是亲戚。

  但是张四维还是想要亲上加亲,按着辈分,让自己两个儿子,迎娶杨博的两个孙女,这是姻亲。

  杨博答应了,这两件事,都算是办成了。

  “张居正啊,张居正,你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如何善终?”杨博叹了口气,放下了茶盏,他本来打算把自己没有的女儿嫁给张居正,这样就有了姻亲的关系,但是张居正不肯。

  而此时的大明皇宫之内,小皇帝正在习武,太后正在听冯保奏禀朝中之事。

  听到张居正的陈五事疏后,李太后的面色变了数变,面色凝重了起来,她的思维略微有些跃迁。

  张居正稍微触摸到了点皇权的边角料,李太后的思维,就跃迁到了张元辅这也是要学那高拱僭越神器。

  这孤儿寡母做江山,何其不易?

  大明皇后都是来自民间,没有任何外戚助益,李太后一时间有些慌了神。

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

  李太后听闻张居正的陈五事疏后,就站了起来,只是面色惊疑不定的沉默了许久许久,最后又坐回了椅子上。

  慈宁宫仁圣皇太后陈太后,看着李太后患得患失的模样,就直乐呵。

  关心则乱,无欲则刚。

  李太后的儿子在皇位上坐着,陈太后无儿无女,反而看的更加清楚。

  李太后的种种担心和疑虑,归根到底,不在外廷,不在张居正、高拱;不在内廷,不在冯保、张宏;

  关键的关键,在那个正在咬着牙扎马步的小皇帝身上。

  小皇帝出息了,大明就有了青天,小皇帝没出息,大明就没有任何希望,一切皆休。

  小皇帝出息还是不出息呢?

  “拒狼进虎,岂是良谋?”李太后看着小皇帝站桩,满脸是汗的模样,便愈加揪心,高拱就是那头狼打走了,张居正这只虎又开始露出了獠牙来。

  陈太后倒是颇为不在意的说道:“不知道妹妹在怕什么,咱们皇儿,是龙。”

  “狼也好,虎也罢,又能如何呢,不必顾虑。”

  李太后有些关心则乱,且不论张居正到底是不是老虎,哪怕他真的是老虎,又怎样?

  皇帝是真龙,根本不惧怕这等豺狼般的大臣。

  小皇帝是不是真龙?

  陈太后以为是的。

  陈太后似乎是有些不确信,转头看向了朱翊钧,而后露出了一个安心的笑容,确定了自己是对的,她继续磕着手里的瓜子说道:“皇儿啊,很有毅力,而且很有主意,张元辅欺负不得。”

  陈太后看着小皇帝认真的模样,就知道他一定有出息,也一定是真龙。

  对自己狠的都是狠人。

  陈太后略显慵懒的伸了个懒腰,自打这刺王杀驾案之后,小皇帝的表现,越来越让人放心,那些个勋卫和带刀舍人,都不如皇帝的性格坚毅。

  皇帝和张居正那些讲筵奏对,陈太后也看了,张居正偶尔也会被问的只能含糊其辞。

  陈太后对小皇帝的期待和信心,要比李太后确定的多。

  潞王朱翊镠趴在一张凳子上,抓着椅背,看着自己的哥哥辛苦,四岁的他,刚刚能把话说完整,他指着小皇帝说道:“娘,哥哥在做什么?”

  李太后颇为宠溺的摸了摸朱翊镠的小脑袋,笑着说道:“哥哥呀,在习武。”

  陈太后看着李太后的模样,并未多言,和对小皇帝严苛要求,完全相反,李太后对小潞王实在是太宠溺了,甚至宠溺到纵容的地步,打碎了什么,李太后只会怒斥宫人照顾不周。

  但是小皇帝打碎了什么,那李太后只会斥责皇帝失仪。

  朱翊钧收功,看向骆思恭,昨天想要偷懒被朱希孝发现了骆思恭,今天格外的认真,即便是累的腿肚子打摆子,也没有任何想要偷懒的打算。

  这就是进步,只要肯进步,朱翊钧允许再一再二,但他不允许再三。

  收功之后,朱翊钧又露出了阳光开朗的笑容,走到了两宫太后面前,欠身见礼:“娘亲,母亲。”

  “快坐下歇歇,这累的满头是汗,天气已经转暖了,连桃花和梨花都开了,明天是二十三,不用读书,要不这武艺也歇一天吧。”陈太后拉开了一个凳子,将一碗冰糖梨水放在了小皇帝面前,趁着温度刚好,补充下水分。

  逢三六九,皇帝读书休息,一个月朱翊钧读书可以休息九天,若是按照陈太后的说辞,那三十天休九天,还练什么武?

  文华殿廷议一日不会停。

  若是应了张居正的《陈五事疏》,朱翊钧就要每天前往文华殿听政,一天便不能歇。

  这是陈五事疏的第一条,皇帝御门听政。

  朱翊钧摇头说道:“谢母亲,勤而不辍,这习武之事,一天歇不得。”

  我,朱翊钧,热爱学习!

  朱翊钧看向了冯保,冯保略显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皇帝显然是在问陈五事疏的事儿,冯保只能摇头表示李太后还是犹豫。

  李太后当然会犹豫。

  现在答应了下来,张居正这头猛虎,会不会得寸进尺?

  “今天元辅先生讲了《帝鉴图说》,说到了唐代宗和郭子仪的故事。”朱翊钧仍旧阳光开朗,似乎说着学业。

  “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有一次,郭暖和升平公主吵架,公主怒斥:我父亲是天子,你居然反驳我。”

  “郭暖说:你父亲之所以是皇帝,是我父亲不想当皇帝罢了!”

  “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

  陈太后大惊失色的问道:“这郭暖为何如此狂悖?安能如此妄言?这不是要害了郭子仪?”

  朱翊钧继续说道:“升平公主乘车回宫,禀告了她的父亲唐代宗,唐代宗却说:你不知道,确实是这样,若是郭子仪真的想当天子,这天下早就不是李唐了。”

  “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

  李太后眉头紧锁,沉默了片刻问道:“后来呢?”

  “后来郭子仪听闻,将儿子郭暖械送到唐代宗面前,请求代宗皇帝治罪,唐代宗却说:孩子吵架,做不得真,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代宗皇帝赦免了郭暖的失言,但是郭子仪还是杖责了儿子郭暖,直到升平公主求情,才放过了胡言乱语的郭暖。”

  郭暖说出如此大胆的话,我父亲不当天子,所以你爹才是天子,翻译翻译:给他面子叫他一声天子,不给面子,就让天子和李唐一起入土。

  唐代宗只是打了个哈哈,以儿女闺房言不论罪。

  张居正讲这段,主要是讲唐代宗和郭子仪之间的信任,表达的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环境,君圣臣贤。

  当然这种君圣臣贤的光芒万丈之下,总是有些小阴影。

  唐代宗不是没想过,要对这个功高震主、权倾天下的郭子仪动手。

首节 上一节 26/4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