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大唐 第48节

  李孝恭走进来递上书信,是翟让的笔迹,里面写着的看似是家仆报告家中近况的话,实则是早就商量好的暗语,不仅是根据他的消息截胡了粮船,还顺势在周围郡县扬名。

  已经有不少豪绅地主与他接触,最有名的一个便是离狐豪绅徐世勣,问询李建成是否要接纳。

  还一封书信是杜威的,也就是他那两千精兵的统领,是李建成从死人堆里救出来的猛士,沈光都过不了十回合,而且还是在他没有用尽全力的时候。

  那批粮草也被他顺利截下了,就藏在安乐郡的一处村落当中,哪里原本的百姓已经不知逃亡何处去了,他们占据下来做了落脚之处,招揽了不少奚人契丹人,有了这批粮草,很快就能壮大为三千余人的精骑。

  ………

  杨广率部出征,可还没与高句丽交战,率部出南苏道的左侯卫大将军段文振就因水土不服而病重了,临终前上表:““臣以凡庸微贱之身,幸逢盛世,承蒙陛下荣宠信重,欲废寝忘食,效犬马之劳,以报答国家大恩于万一。

  但臣养身无方,今要含恨于九泉,有些肺腑之言诉于陛下,窃见辽东高氏小丑,未服严刑,劳陛下远降六师亲劳万乘。

  夷狄多诈,深须防拟,口陈降款,毋宜遽受,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

  若倾其本根,余城自克;如不时定,脱遇秋霖,深为艰阻,兵粮既竭,强敌在前,出后,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也就是劝皇帝不要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了,他们投降不过缓兵之计,一定会反复,现在水位下降,应该坚定的进兵攻打,若是不能打下平壤,被他们等到雨季,我们就很难功成了。

  信刚送到皇帝手中,后面就有人追上来禀报,说段文振已经病逝军中了。

  皇帝看完遗表后面色没有变化,只是下旨追封其为光禄大夫、右仆射、北平郡开国侯,谥号则是让杨玄感与礼部众人赶紧商议出来。

  但段文振的话显然并没有改变皇帝的心意,他还是坚定的认为,高句丽上下只眼看见他的百万雄兵,便会诚惶诚恐的投降。

  他并不担心段文振收所担忧的那些事,他只担心如何防止将领贪功冒进以及如何有秩序地接受敌军的投降。

  他特意没有在二十四路大军中设统帅,让他们平级互相牵制,有事必须禀报皇帝决定,不得擅自开战。

  另外还设立了受降使者,承诏慰扶,不受各路大将节制,平时与将军是平级关系,如果将领不接受投降,那么慰抚使还可以节制他。

  军中将领得知了段文振的遗表后,都觉得很有道理,尤其是各军主将,他们现在处处都有制约,根本不能完全掌控麾下将士。

  纷纷上表请求皇帝在他们中间设立一个主帅,这样协调起来才能发挥大军的力量,可皇帝左思右想也没有一个人,值得他信任托付百万大军的。

  ……………

第110章 首战

  于是没有理会将军的谏言,继续督促他们进兵,而又发了一道诏书给高句丽上下。

  “天罚有罪,本在元恶,人之多僻,胁从罔治。”

  也就是所有的罪责都在高丽王一人身上,其余臣属子民都可放弃抵抗,天朝大军将秋毫无犯。

  但为了防止高丽王破罐子破摔,还是给其留下了投降的余地。

  “若高元泥首辕门,自归司寇,即宜解缚焚榇,弘之以恩。

  与此同时,皇帝也接收到了新一批粮草并还有了李建成奏书,言因地方不平时常有粮草在路上被劫。

  粮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皇帝也终于想起来自己的子民一次,下诏“朕征伐高句丽,全国上下莫不协助,朝廷文武亦尽心尽力,普通百姓舍家弃口,家里很少再有余粮,这些情况朕都非常清楚。

  因此,诸县的郡守们要多多照顾这些出人出力的百姓之家,如果家里粮食缺乏,从国库拨给即可,如果家里有土地,但是身体不好的,号令那些富裕之家帮他们打理田地。”

  朝廷攻伐高句丽期间,各地官员务必保证留守的妇幼老小有饭吃。”

  李建成接到旨意后不知道说什么,各地方官员正在趁机上下齐手疯狂贪墨,地方豪绅士族们都在大肆兼并田土收买奴婢。

  就如同皇帝不听劝一样,他们怎么可能因为皇帝一道旨意而停下来呢。

  李建成也已经停不下来了,他多年的累积正在发挥效力,就算有民部官员在这里碍手碍脚,但并没有妨碍他加深对涿郡及周边几郡的掌控力。

  在杨玄感的点头下,渔阳郡上谷郡都对李建成唯命是从,而安乐郡则是窦氏子弟为太守,他已经能调动四郡之力。

  四郡之地,以天下而观之,不过一隅,但因皇帝征讨高句丽,却成了天下最富庶的地方,集结的粮草辎重兵器铠甲工匠数不胜数。

  李建成自然不会放过,粮草还算他动的最少的了,兵器铠甲才是大头,而且他还找好了背黑锅的人,宇文化及。

  当年他便有先例,在皇帝第一次北巡突厥时,便曾经违背禁令突厥人做买卖,主要就是以兵器粮草换成马匹。

  被皇帝知道后小惩大戒,赐予其父宇文述为奴,把儿子赐给其父亲为奴,这显然不算是惩罚。

  因而宇文化及这方面的胆子大得很,认为自己父亲一定会立下大功,就算被皇帝发现了,了不起挨顿板子,因而连遮掩都没有,横行无忌。

  李建成因此也省了许多心力,都不用去设套陷害,人家早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

  粮草兵器,顺着皇帝开凿的河道,流到李建成想要送去的人手上,数量不多,但也够他们用一阵了,不至于让他们挣脱束缚。

  ………

  单雄信和秦叔宝都立在船头,随着平壤道行军总管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师由浿水进军高句丽。

  他们俩都是骑将,在船上还是有些不适,单雄信道:“叔宝兄,依你看高句丽敢与我们对阵吗?”

  秦叔宝摇头道:“多半是坚壁清野,固守都城。”

  “那就难打了,纵然只是小国,但既是都城,想来必然是坚高难克的。”

  单雄信的品级要比秦叔宝低些,但毕竟是李建成亲自举荐的人才,而且勇力过人,来护儿也颇为看重他,便将其归到了秦叔宝麾下。

  两人斗过几场,每次都是秦叔宝险胜,但次次都胜,也就很说明问题了。

  说了一会儿后单雄信叹了口气:“此次实在匆忙,竟然没来得及去拜见李郎君。”

  秦叔宝听单雄信提起过好几次了,还是忍不住问道:“听闻你与那李郎君并无深交啊,怎么竟如此念念不忘,其真如传闻中那般?”

  单雄信叹道:“神清骨秀旷世逸才,天下唯此一人,不瞒叔宝兄,我近来总是后悔,不应求郎君举荐我从军,而是应该留在郎君身边才对。”

  秦叔宝沉默片刻道:“等此战之后,我也随单兄一起去拜见,真若是如此人物,若不能结实共饮,岂非人生一憾?”

  “哈哈,李郎君最好结交豪杰,若闻叔宝兄至,必扫榻以待。”

  秦叔宝摇头笑道:“我这等粗汉,哪里值得贵戚如此。”

  “等你真见了李郎君便知晓了。”单雄信看着水面:“若能立下功劳,也不负郎君举荐之恩了。”

  ……

  如此行军,要比陆军更快到达,顺利登陆后,想要奇袭平壤,但在都城六十里外被高句丽国王高元率兵拦住。

  高句丽军列阵数十里,高句丽国王之弟高建文率勇士来攻,由于隋军尚未站稳阵地,一时被冲击的稍微乱了些,来护儿帅旗压上稳住军心,并且对诸将笑道:“原以为他们会坚壁清野等待王师,如今却来送死,我等便在今日歼灭他们!”

  话音刚落下,秦叔宝已经策马直冲那侵扰的骑兵统帅,其麾下策马跟上策应,高建本来还在得意,隋军果然不堪一击,兄长就是太软弱了。

  可惜没带更多人马,否则正好一鼓作气先吃掉隋军的水师,正欲要撤退时,就听身边的亲卫仿佛看见鬼了一样慌忙对他喊道:“王快撤!”

  但还是稍稍晚了一点,在他转头望去的瞬间,一杆马槊直接从其眼球穿入自其后颅穿出,秦琼双臂发力大吼一声,槊刃自颅骨破出,又直接斩了两骑,槊刃上红白流淌,马上将军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下凡。

  其亲卫们疯狂的前来冲击秦叔宝,但单雄信也已经率人马赶到,也是一员太岁神,手下无一合之敌,两队人马拼杀在一起血肉横飞马嘶人吼。

  来护儿大笑一声:“灭国之功就在今日,国公柱国之爵,任凭尔等马上取!”

  “杀!”

  没有什么战术,就凭着隋军这南征北战所向无敌的气势,来护儿直接率兵进攻,国王高元顾不得自己的弟弟的死,开始后悔不应该听他的出城迎敌。

  ……………

第111章 崛起

  隋军的悍勇超过了高句丽君臣的预期,但他们背后就是国都,因而也十分顽强的抵抗,最终在高丽王的指挥下,付出些代价后,勉强退回了平壤。

  而隋军这边士气正旺,但主将来护儿和副将周法尚产生了分歧,来护儿觉得高句丽不堪一击,其主亲率大军都是如此,更别提首战先败,必然是人心浮动。

  正应该趁此时机破其国都擒其王,不说他们自己能立多大功勋,只谈不用陛下百万大军在此征战,能节省多少粮草,免去多少民夫的徭役之苦。

  而周法尚则是劝道:“大军未至,我们孤军深入,若是折损了兵力,便是辜负了陛下的信重,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办吧。”

  但来护儿心意坚决,他的官职已经不低了,所得到尊荣更是足慰平生,因而这般坚决,并非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皇帝。

  他在仁寿元年时曾卸甲为一方刺史,因而知晓民生国事,皇帝这次征讨高句丽,糜费粮草青壮,确实是动摇了江山社稷。

  只有尽快的大胜而归,才能缓解局势,他也要凭借这首功,来劝谏陛下暂缓步伐与民休养生息,如此以报答皇恩。

  副将自然拦不住主将,但来护儿也没太勉强周法尚,只是挑选精兵四万,直趋平壤城下。

  而在平壤城中,高丽王面色沉重,来不及为谁哀悼,因为这是亡国大难,渡不过去大家都一样。

  高丽宗室大臣道:“都城坚固粮草储存不缺,不若据守,隋国倾百万大军远道而来,只要能守到雨季,他们的粮草便供给不上,自然会退去。”

  “是啊,陛下,我们已经提前坚壁清野,他们在我国抢不到粮食,只要能拖住,我们也可以让那些附庸部族前去侵扰他们的粮道,若是顺利,便可将他们拖死在此,再也不敢兴兵耀武扬威!”

  国中大将乙支文德则是劝道:“若不能一胜,如何稳住人心,何图将来?陛下,那水师虽悍勇却是远道疲兵,若是直接来攻便是立功心切,正是最弱的时候!”

  “便是最弱的时候,我们以逸待劳巧也没有胜啊。”

  “正面交锋不行,便施以计谋,若陛下信重,舍末将都城所有金银,臣便誓与陛下取得一胜!”

  高丽王还没说话,其余大臣就忍不住了,纷纷怒斥乙支文德这种时候竟然还要贪图金银,对这样的无君无父之贼,应当立即问斩以正民心。

  但高丽王看着神态并没有丝毫动摇的乙支文德道:“好,孤便将王室及国库内的所有金银财物都交予你,望卿莫要让孤失望。”

  乙支文德领命而去,而众臣还在继续劝说,高丽王屏退诸臣只留下自己的弟弟高建武:“你说孤的决定错了吗?”

  “王兄没有错,国若破,堆积的金银不如废铁斗粮,若现在能换取胜利,再多也该舍的。”

  高丽王到现在都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异母弟弟,现在只剩下一个了,更是没有什么需要遮掩的。

  “若真败了,你便提着我的首级去向大隋皇帝请降,保住社稷传承宗庙。”

  “诺!”

  …………

  李建成正在想方设法的将李氏子弟调回来,这些年从军的族人大多已经混到校尉副将的位置,主要是他也没有给他们太多资源。

  在出征前,皇帝严令任何人挪掉兵将,所有精锐必须都随着他去征讨不臣,而且大多数人也都认为是混个军功,并没有特意去将族中子弟调走。

  他当时也不好动手,可现在不同了,既然都已经出征了,是充当前军还是后军,是负责任冲锋陷阵还是负责往来运粮。

  这就是他想办法可以调动的了,众将也会给个面子。

  就在这时,李孝恭突然进来禀报:“始毕可汗派亲信秘密前来,兄长是否要见?”

  李建成思索了片刻还是决定见一见,那使者却是个汉人,行礼见过后从怀中取出密信递上。

  打开一看,阿史那咄吉先是问候了几句,然后便是问询,皇帝是否在算计他,为何突然下旨要册封他的弟弟,后面还有什么计划?

  李建成捻着信陷入沉思,我应该没有投靠他吧?只不过上次提醒了他一次而已,怎么就这么不见外了。

  挥笔蘸墨在信纸背后写上两字,不知!

  然后示意李孝恭将信交给那使者,并送他出去。

  但那使者竟直接取出信看了起来,李孝恭的右手慢慢搭在了腰间剑柄之上,李建成摆摆手,这里是他的太守府。

  而在一侧也走进来一个身披玄甲的壮汉站到了李建成身后,其人背后负铁脊弓手握特制的黑羽长箭,乃是李建成的贴身护卫。

  名为张忽峍,臂力过人,弯弓百五十斤,左右驰射而无空发,天下罕见。

  那使者扫过信后,等护卫走到李建成身后才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李孝恭接过送到送上去。

  这封信的内容就正常多了,先礼后兵威逼利诱的,李建成看完后指了指那信使手中的信:“还是那两个字,去回禀伱们可汗吧。”

  那使者也知道既然可汗都没劝动这位大隋贵戚,那么他说的话也就更没份量了,只能一脸颓丧的转身离去。

  等那人走后,李孝恭道:“投靠突厥的汉人越来越多了。”

  “一个青壮活在大隋就是等死,不是死于徭役便是死于征战,跑到草原上起码还条活路,有手艺在身的,更是会被分发牧场还有牛羊,能跑谁不跑?”

首节 上一节 48/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