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大唐 第98节

  但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双眉渐竖:“你叫我养寇自重?

  那人低头道:“卫公,此处是四郡之地啊,而且颇为偏远,往来胡商不少,若是能为总管大将,岂不快哉?”

  李靖嗤笑一声:“你跟随我也有些年月了,竟以为我是贪图富贵之人。”

  “卫公自是心怀大志,但难道还能不为儿孙考虑吗,大郎君质朴善良,继承不了您的衣钵,只能靠您多攒下些基业,传承富贵。”

  李靖深深的看了这人一眼:“小人浅见,是我抬举你了,下去吧,往后不得吩咐不必来见了。”

  那人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后便退了出去。

  李靖其实知道,这人不过是被推出来代表而已,有这个想法的将领绝对不少。

  所谓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将领们也是一样,若没有战事,多少年不得寸进也是寻常之事。

  而若能留在此处镇守,留着吐谷浑,隔三差五打一打,功劳苦劳不就都有了,早晚可以封妻荫子。

  ……

  时隔数月,突厥才终于定下了可汗的人选,但不是一个,而是大小两位可汗。

  作为启民可汗的第三子阿史那咄苾,在前面两个兄长都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凭借年长以及曾为突厥的莫贺咄设(大将军)赢得了可汗之争。

  但他毕竟是曾被始毕可汗大力打击过的,因而他不得不向另一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义成公主妥协。

  赶走了自己的妻子,迎纳义成公主为可贺敦,并立其与兄长始毕可汗的儿子阿史那什钵苾为小可汗,主管突厥的东部地区,驾趋契丹、靺鞨等部,其牙廷南接幽州。

  另外还将大部分肥沃的草原,分给了自己的支持者和阿史那家族的成员,只保留了收税的权利。

  而在此时,大唐与西突厥也只是联兵而攻,毫无疑问,统叶护是主力,李建成只派遣了罗艺领兵两万北上做做样子。

  一起削弱dong突厥可以,但李建成也绝对不愿看到,dong突厥被西突厥吞并掉,统一的突厥,哪怕只是短暂统一,对中原王朝也是场灾难。

  但在这之前,李建成要推动裁撤冗官之事了,经过乱世,天下人口锐减,但官员的数量,却要比前朝鼎盛时要还多。

  需要治理的人少了,治理的人却多了,这怎么能行呢?

  而当房玄龄在皇帝的示意下,将此事当着群臣的面说出来后,便立刻遭到了攻击。

  尤其以关陇群臣态度最为强硬,因为他们在朝在天下的官员数量占比是最多的,无论朝廷是个怎么养的削减法,对他们的伤害无疑是最大的。

  尚书左仆射裴寂作为宰相,当然最清楚冗官之事,但他不得不按照自己所代表的立场而行事,他出列行礼道:“陛下,臣以为房侍郎所言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冗官之弊谁都清楚,但我朝能如此快速平息战乱,就是因陛下宽仁大度,将天下豪杰尽是囊入怀中授以职位,齐心协力而创太平之事。

  现在若是大举裁撤,未免寒群臣之心,容易激起大乱啊。”

  重新被提拔而起的中书令萧瑀道:“臣附议丞相所言,此事当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

  王頍站出来支持房玄龄:“臣以为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仅是尚书省,在册官员就有八百余,丞相,难到您真的要用到这么多官吏才能通达政令?

  而在地方郡县并为十道之后,多余出来的官员更是以数千计,难到不需要精简裁撤?

  官吏不事生产,俸禄皆来自民脂民膏,若有功于社稷者,自可食君俸而存之,无功无劳者,还要继续留着尸位素餐吗?”

  民部侍郎王珪也道:“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精简官吏势在必行矣!”

  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但大体上还是裴寂等人占据上风。

  对大多数官员而言,维持现状无疑是最安全的,谁都会担心,这个裁撤精简的一部份里面,会不会是有自己。

  李建成在上面观望许久后,看清了事态,也看清了此事能否得到顺利实施的阻力在哪里。

  散朝后,他留下非关陇的心腹臣子们,先是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以表示对他们的支持:“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

  由此即可知,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诸卿,此事纵有阻力亦当办成,绝不能轻言退却,朕即刻下旨,由卿等负责此事。

  依朕看,尚书省留下三百官员足以,而其余府衙例如五御史、司天二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府九寺,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水四监,还有军中十六卫,以及地方十道官吏皆要效尚书省进行并省官员!”

  “臣等领旨。”

  皇帝的明确让众人振奋,关陇的威胁也就不足称道了,只需大刀阔斧地推进就可以了。

  只是当真去施行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确实是不容易,因为关陇贵戚们时时刻刻都在盯着他们,寻找他们公报私仇的证据。

  于是他们只能被迫的先处理自己能力不行的姻亲故旧,这才可以将陛下嘱托的正事施行下去。

  但这样一来,无异于是自绝亲戚故旧,而不如此,便是欺君罔上,于是只能咬牙切齿的以最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办事。

  稍有一点瑕疵,都会被立刻弹劾到陛下面前,逼的他们下手越来越狠,为表公正,连自己儿子都不放过。

  ………………

第224章 并小

  如此一来朝中的火药味也是越来越重了,什么事都可能成为群臣争论攻讦的话题。

  一日李建成问其民部官员大治之事该是何等情况,就有开皇时在民部任职的官员道:“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计口四千六百零一万,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永丰仓、太原仓及天下义仓充满。

  京都及诸州库,布帛各数千万且四夷宾服,输贡者众,自秦汉以来,未见有如此富庶之朝代者。”

  群臣都忍不住赞叹起来,这确实是一个盛世,然后就开始批判炀帝。

  这样一个盛世,短短十几年就弄成这样,说声罪大恶极是绝不为过的。

  等骂过炀帝后,李建成开口问道:“诸卿,大乱之后能否尽快实现大治,需要多久时间,而若能实现天下大治,又该采用什么办法。”

  王頍出列道:“陛下,天下历经战乱,如今人心思定,陛下实行与民休息之政,实乃顺天应人,如此三五年即可有治世。”

  裴寂摇头道:“三五年,何期其速耶?三五年或可取一场大战之胜,但绝对不能实现大治,还需缓缓图之。”

  “臣附议丞相之言,打破一件事情容易,促成一件事艰难,没有十年苦心孤诣,何以成之。”

  吏部尚书封德彝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天下大乱之后,若想取得大治,当采用严厉决然的手段,而不是现在采用的渐进之手段,若能规范天下,臣以为三年之内可以实现大治。”

  听封德彝说完话,就有官员讥讽道:“若依封公此言来治理天下,则陛下与始皇帝和炀帝有何不同?公莫非想陷圣上于不义之境地吗?”

  这话说的毒辣,魏征缓缓出列:“陛下,封公所言,是让圣上威权独运,乾纲独断,效仿隋隋暴君,然此二君,皆求其以一人之能,慑服天下文武,奴役万民。”

  封德彝冷哼一声:“魏大夫,天下皆知我皇英明神武,岂能与秦二世、隋炀帝相比?还请大夫切莫将此罪坐在某身上。

  陛下,夏、商、周三代以后,人心渐渐浇薄,所以秦朝专用法家,汉代王霸杂之,它们是想教化而不能,陛下,魏征浅薄秉直之人,不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乱国家。”

  李建成开口道:“诸卿,议论政务乃是寻常,各执己见也好,但切莫互相攻讦。”

  众人收敛争锋相对之意:“臣等谨遵旨意。”

  杜如晦语气平淡道:“若如封公所言人心渐浇薄,不及纯朴,三代至今已过两千余年,今人应悉为鬼魅,宁可复得而教化耶?

  呵呵,可见封公以上古证于今日,恐怕是有些些虚妄了,治国之道,最为实在,可容不得一点儿虚无。”

  裴寂自然是要站封德彝:“那不知魏大夫有何治国高见?”

  魏征毫不保留自己的意见:“如今天下疲乏,百姓亟盼天下大治,是人心所向,若施以教化,必可事半功倍。

  若专用刑律及杂用霸道,百姓皆谓我朝乃循炀帝之恶例也,刚刚安定的人心必将起乱,人心一乱万事难成,须使百姓民心所向,上下同心,且教化渐深,则达大治。

  而民强粮足,大治之后的自然而已,水到渠成。”

  这话不算多深刻入理,但也让群臣认识到,魏征出了敢言直谏外,在政事上也还有些本事。

  当然,今日辩的大治方针只是表象,终归还是在为裁官的事情斗争,要从方方面面试探皇帝对这件事,到底有多坚决。

  如果皇帝不是那么坚决,那么他们可就要发力了。

  李建成道:“天下之大,穷一人乃至数人之力不能察,因此要虚怀若谷,察纳众言,治理天下,倚朕一人之力断不能成,律法要松待民要柔,先除却冗官冗吏之事,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吾皇圣明。”

  随着皇帝再次表态,并且先为表率,拿了宗室开刀,诏令至今无功勋的宗室,爵位再减一等,此诏一颁有些宗室连县公的爵位都保不住了。

  他们蜂拥去往太上皇处哭诉,太上皇后身体不好,竟然也还是有众多内命妇去骚扰,皇后得闻后愤然赶去怒斥,重重的责罚了她们。

  如此一来,关陇群臣也不得不暂时避让,而这一让,就当原本最为支持裁撤冗官的江南山东出身的官员开始对主持此事的房杜开始不满。

  京中官员有二千五百六十三人,现在竟然要精简机构淘汰冗官至只剩下七百余人,近两千官员丢了职位啊。

  刀是大部分砍在了关陇头上,可人家体量大,再怎么砍下去,还是朝中最大的一派系,而他们山东江南的官员本就不多,被这般毫不讲情面的砍下来,可是所剩无几了。

  而京中都如此,地方岂不是更狠,关东山东河南江南再一次有了官员起兵造反,以清君侧为名要杀了房杜王刘。

  皇帝命襄阳郡公幽州太守罗艺新丰侯左金吾大将军王世充平叛。

  于是这件事,还是得以顺利的推进,等平叛的捷报传来,皇帝才开始安抚群臣:“朕不忍众卿丢官失职,但天下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所谓人少而官多,十羊而九牧。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使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实乃朕不忍却不得不硬起心肠,望诸卿能体谅朕。

  被裁官员,朝廷可以保留品秩、官俸一年,尔等要在这一年期限内,或凭自己能耐再求实缺,或者就此致仕,朝廷依品秩给予其致仕俸禄的一半,以此养家糊口。”

  若是刚开始这么说,那群臣并不会多感激,但现在哭也哭了闹也闹了,都已经万般无奈的接受了,陛下这时候掏出蜜糖来,他们也只能跪谢皇恩浩荡。

  京官都接受了,地方官吏哪里还敢闹事,朝廷几卫大将军随时准备平叛立功呢。

  而十道的主官,也凭此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出了自己的威望,让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更加强而有力。

  ………………

第225章 科举

  处理冗官之事已过数月,虽然于大局是好事,但对官僚群体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切肤之痛,并不是皇帝补偿点俸禄就能弥补的。

  而对宗室官员一体下刀,皇帝的声望也遭到了一定打击,当然,房玄龄等主持了此事的官员面临的非议更甚。

  总要有人承受被罢官免职官员们的怨愤,但李建成还是对房玄龄等人加官进职,差事办得好,不仅是关陇得罪了,就连自己的姻亲故旧都没放过。

  如此的纯忠之臣,怎么能不好好嘉奖呢。

  李建成可以接受朝中官员有派系之分,但只忠于自己的纯臣也是必须要有,且还要占据一个相当的比例才行。

  但如今朝中几乎是没有不受出身影响的官员,因而他只能自己提纯,房玄龄杜如晦刘文静王頍魏征等便是他选中的。

  但光凭这些人当然还是不够的,科举取士也是时候开始了,打江山的时候,只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而坐江山的时候,只有得人才者才能安天下。

  论得民心,李建成无疑是其中典范,他在逐鹿之时,真正掌握的兵马其实并不足以这般快速的一统天下,但凭借在世家士林当中的名望,让天下大半的郡县都是传檄而定。

  而论得人才,倒不是朝中的文臣武将不够优秀,而是他们的出身,太过显赫的出身,太庞大的家族,会影响他们在某些时候的决断。

  关中山东代北江南,朝中被各个地方的豪门望族所填满,李建成现在希望能有一些寒门子弟平衡朝堂。

  虽然寒门子弟显赫后也会转变为世家豪门,但毕竟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起起落落谁又说得准,何况科举一开,只要方法恰当,便能有源源不绝的寒门子弟。

  而庶民乡绅的子弟想要出头,现在还是早了些,经义知识都被垄断在世家手中,寒门尚且还能有些传承,以及家底供养一二士子。

  不过在大兴科举之前,还是有些工作要做的,而且也要给世家一些恢复的时间,总是朝着他们的立身根本打击,纵然他们翻不了天了,可豁出去了,坏事却还是可以的。

  李建成自己就是世家出身,当然清楚他们的想法了,近来他的态度,确实是颇有些针对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先开刀宗室,这才让他们没话说。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日,李建成提高了各品级官员的俸禄,与裁官省下来的俸禄相比是不多,但意思是有了。

  然后提拔了一些世家的代表人物,并赏赐了一些朝贡而来的珍宝,更重要的是命他们举荐了一些年轻的士子,总算是略微缓和了他们的一些情绪,但还差些。

  一日朝会结束后,李建成没有回后宫休息,而是直奔弘文馆,召见了诸多士林名士。

  “臣等恭迎陛下。”

  “嗯,诸卿免礼。”

  弘文馆内聚书十余万卷,宽阔明亮,处处都是书墨之气息,李建成常服身带鹿卢剑白玉双佩而进。

首节 上一节 98/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