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52节

  许文的出现,几乎吸引了所有正在阅读竹简的县令目光。

  一道道目光向着许文投来……

  然而,当县令们看见许文腰上所挂的印信后,那本就凉了半截的心几乎也是跟着凉透了。

  那李子坤,果真不是说说的,单纯地唬人。

  钱唐县令恐怕这一刻已经身首异处了!

  蓦然间,刚刚进到屋内的许文似乎听到了不少吞咽口水的声音,且屋内的气氛似是一下子就紧张了许多。

  只是许文来不得多加观察,就被一小吏引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随即,许文刚刚打开一卷竹简,还来不及细看其上的内容,李基也随着再度进入屋内。

  顿时,在场心思各异且惶恐不安的县令们,神色均是一肃,纷纷打起所有的精神。

  而李基感受着两次进入屋内县令们的不同反应,心中不由得暗笑一声。

  杀鸡儆猴……

  永远都是立威最快捷的方式。

  其中,李基的目光多在许文的身上停留了一瞬,令许文的脸上肉眼可见地浮现着紧张。

  不过,李基并没有对许文有什么特别的表示,目光下一刻就略了过去。

  对于李基而言,许文是相对特殊的,但还是颇为普通的。

  普通的是,许文的能力目前并没有什么太过于出众的地方,特殊的是许文的出身便是连寒门都算不上,甚至是奴仆出身,且许文的心性品德尚且不错。

  如若许文是个可造之才,李基便会对许文进行相当的扶持,以向许多出身低微的士人传递一些信号。

  更重要的是,李基想要通过许文为贫苦百姓们打造成一个标杆,让贫苦百姓尽可能支持子女读书。

  在这个连科举、学堂都没有时代,识字率低得可怕!

  文字、学问几乎是完全掌握在世家豪族的手中,底层百姓既不识字,更没有识字的途径。

  因此,并非是汉代诸多帝皇想要依靠于世家维持统治,而是不得不而为之。

  毕竟,倘若一个人连字都不认识,如何执政一方?

  不识字的话,甚至就连成为一个小吏都是不可能的。

  “仁德学院”不问出身的规矩,表面看似是利好寒门士子,受到无数寒门士子的追捧赞扬,实则也是李基暗自给与百姓们的一个机会。

  只是,暂时还没有士子察觉罢了。

  因为无论是在世家豪族,亦或者是士子们的眼中,他们与普通百姓就不是一个赛道。

  故以,许文已经算是这个时代罕有的一个特例。

  书童出身,一步步展现能力,然后被前钱唐县令当成家臣那样扶到了县丞的位置。

  这也算是前钱唐县令唯一的执政功绩了,自知能力不行,便让许文当了县丞。

  当然,李基更倾向于前钱唐县令仅仅只是想要抽出更多时间去享乐罢了。

  这些念头在李基心中一转亦不过是转瞬之间,表面上李基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地坐到了主位上。

  “麻烦诸位同僚应邀到此,基在此感激不尽。”

  顿时,下方的县令们纷纷谦虚地表示“不敢”。

  “适才分发给诸位的竹简,想必诸位也已经看过了一部分,那便是需要诸位同僚接下来所需要对各自区域内重新或疏通、或开掘、或填平的水网规划。”

  尽管诸多看了一部分内容的县令们有所预料,但当真听到了此言之时,依然为之大为震惊,一部分县令脸上明显流露苦色。

  “不可!”

  性格颇为刚正的娄县县令忍不住起身开口道。

  “还请郡丞大人三思而行!此水网规划以吾观之,确实于万世而言都乃是大利!”

  “然,若由各县自行依据征召劳力,且不说钱粮消耗,更恐会引得百姓天怒人怨,纷纷逃离家乡也不是不可能的。”

  “莫非郡丞大人欲让吴郡百姓也化作北面来的流民那般乎?”

  一言蔽之!

  那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并且各县也没有这个能力去执行如此庞大的计划,县衙的钱粮有限。

  若是为官清平一点的县令,县城的钱粮维持县衙运转与开销都是有点紧巴巴的,一年下来的余钱最多就是招募三五百劳力修缮一下城墙,清理一下河道,那都算得上是勤政安民了。

  若是再想要进行些譬如修整道理之类的大动作,过去那便是需要县令向当地的世家豪族请求募捐,得到当地世家豪族的支持才行。

  一个字——穷、苦!

  因此,娄县县令看到李基派发的水网规划计划后,心中止不住的是忧虑。

  生怕李基强征劳力进行水网规划,那可是暴政啊!

  百姓们过得本就颇为艰难,家家户户往往就一到两个劳力,一旦被强制去开掘河道,甚至要求劳力自带干粮,余下的老弱妇孺怎么活?

  那劳力又是否能在繁重的劳役下活得下去?

  恐怕用不了多久,即便河道修好了,当地也将变得十室九空了。

  李基看着娄县县令那梗着脖子,一副不怕你杀我头的模样,忍不住赞赏道。

  “我吴郡有心怀百姓的贤官也,大善!”

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

  娄县县令闻言,脸色微缓,但语气依然颇为强硬地开口道。

  “郡丞大人既知何为贤,且府君行事亦是多秉仁德,还请郡丞大人收回此命令,恕吾不能奉行。”

  而随着娄县县令开了个头,且李基似乎也丝毫没有动怒的样子,其余县令也是纷纷开口诉说着困难。

  其中,还有些分不清楚什么状况的许文,在悄悄地打开堆在面前的竹简其中的几卷,粗略地一扫,顿感头皮发麻。

  当了数年的县丞,且钱唐县大大小小的琐事都是许文一人处理,许文对于钱唐县不可谓不了解。

  也正是因此,许文仅仅是大概估算了一下,就意识到倘若要依据竹简所述那般进行水网改造,恐怕要从钱唐县的百姓之中抽取过半青壮充当劳役不可。

  这是暴政啊!

  更何况,钱唐县也绝对没有那么多的钱粮支撑劳役。

  许文的心中一凛,意识到为何那么多县令纷纷开口反对,这种政令一旦实行,恐怕百姓就算不暴乱也得纷纷逃离不可。

  只是,就在许文也准备开口发言之时。

  李基的双手抬起略微一压,屋内的声音顿时一静。

  旋即,李基接着开口道。

  “此政令无须各县城提供钱粮,也无须各县城派遣劳役,吾将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自逃至吴郡的流民之中抽调青壮对吴郡各地进行水网改造。”

  许文心中一动,忍不住问道。“何为‘以工代赈’?”

  李基接着开口道。

  “以一户四口计算,一青壮参与水网改造,便每日可获一户一日所需粮食。而劳役期满一年后,当地入户籍分配五十亩田地为报酬,且居住房屋亦可由官府建造借贷于一户之家居住。”

  至于真正的银钱,李基自然不会发放给流民。

  又或者说,就算发放给流民也没有任何意义。

  在第一年中,流民的任务就是——活着与饱腹,就算是给了银钱,他们也只能拿去买卖粮食,这反倒是给了一些人哄抬物价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吴郡内部也未必有如此多的银钱流转。

  而且吴郡内部本就人手不足,“以工代赈”的形式自然是越简单越好。

  因此,李基在思虑再三之后,这一次“以工代赈”的形式则是提供粮食,再以一年为期分配田地作为报酬。

  自然,现在的吴郡自然是还没有那么多土地分配,但在完成了吴郡水网改造之后,可耕种的田地面积就会随之暴涨。

  可以说,李基这完全就是拿未来的饼喂给现在的流民。

  当然,以一户四口人的量发放粮食,青壮需要参与水网开发之余,家中其余老弱妇孺也需要进行相对轻松的一些其他劳作。

  修缮房屋、煮饭熬粥、送达物资等等……

  总而言之,那便是相对于现在靠着砂石稀粥勉强续命不同,吴郡官府以着吃饱为代价,以着未来分配田地为报酬,让流民们对吴郡进行开发且建造属于他们以后的家。

  正是因此,李基同样需要吴郡的各个县城全力合作与支持。

  各个县衙需要大量抽调人手,统筹物料,调和当地百姓与流民的关系,甚至水网开发同样也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当地百姓的房屋、田地之类的。

  这些同样也是需要各地县衙需要去调和处理的。

  并且,各地的情况显然也是各地县衙最为清楚不过,即便李基已经在大量组织士子与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经验的小吏前往各地指挥水网开发,但同样也是需要各地县衙提供大量协助。

  若是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说法来形容。

  李基所担任的是总厨,水利规划计划则是菜谱,流民们则是材料,各地县衙、士子以及小吏则是属于真正上手的厨子。

  最终吴郡这一锅菜能熬成什么样子,可谓是跟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

  而在李基耐心地将以上内容以着相对官面的言语对着县令们解释了一遍,顿时县令们无疑都明白了李基的意思。

  劳力,府衙解决;钱粮,府衙同样解决……

  各地县衙的任务是依据着分发给各县的水网开发计划,协调流民们进行“以工代赈”。

  一时间,一些颇有能力的县令不禁对于李基的这个计划大为惊叹!

  这几乎是将原本只会是吴郡沉重负担的流民,完美地转为了开发吴郡的重要劳力。

  且县令们更为清楚的是,做到这一点难的不是这个想法,而是分发到他们手上的具体水网开发计划。

  没有一个具体可实施的计划,就算想要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安置流民,那也只会出现一个结果——劳力过剩。

  寻常的州郡,完全不需要那么庞大的劳力。

  并且即便是动用大量劳力,劳力的投入又是否在民生经济上能产出足够的回报?

  只是,不少县令的脸上依然是一脸苦涩之意!

  即便府衙自行解决钱粮与劳力的问题,但是协同如此庞大的劳力,那对于县衙而言无疑也是沉重到极点的工作。

  过去准时点卯上班,灌一肚子茶酒,这逛逛那看看就能按时散值,当个俸禄小偷,每天就是跟当地豪族商户吃吃喝喝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诸位同僚,此事关乎吴郡数十万百姓以及无数流民,还望诸位同僚莫要有任何松懈懒怠之心,谁要是出了差池,可勿怪于基!”

  “能者上,庸者下,如是而已。”

  只是,这句话听在诸多县令的耳中,只觉得或许那庸者下,恐怕下的是黄泉。

  旋即,李基的脸上露出了温润如玉的笑容,道。

  “当然,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若是哪位同僚自认能力不足以为一县县令,亦可趁此请辞之。”

  或许有大才之人,不在乎县令之职,但大才者更不会觉得此政令难于达成。

  至于庸者,他们更是不舍得放下那一身官衣以及象征着权力的印信。

首节 上一节 152/2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