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63节

  李基感慨了一句之余,接着说道。“辛苦子龙了,不如子龙先下去歇息一阵。”

  “谢先生关心,不过云无碍,莫说是一夜未眠,云曾被师父命令不休不眠持续舞枪以寻求突破极限,却足足舞了两天两夜依然神采奕奕,反倒是师父老人家困得不行了,只能作罢。”

  赵云提起这一件往事之时,语气还包含了几分无奈,仿佛对于自己没能突破极限而深感愧疚。

  只是这一番话听在李基的耳中,脑海里不禁浮现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体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赵云那体格看着跟李基相仿,但到底藏着什么怪物啊。

  难怪能在百万大军之中七进七出,倘若没有这等充沛到难以想象的体力,恐怕累都先累死了。

  一念至此,李基也作罢了劝赵云去歇息的想法,转而看向跪在前方的甘宁,沉声道。“甘兴霸,昨夜既然你已经逃了,又为何回到此处,当真以为我李子坤的刀不利乎?”

  此刻的甘宁双目已满是血丝,身上各处也多了些伤口血迹,显然昨夜经历过了一番厮杀,双手撑着地,开口道。

  “吾知昨夜乃子坤先生故意放吾离开,吾亦非是逃命,而是想返回船队通知叔父以及一应兄弟逃跑……”

  “只是,叔父以及弟兄们早已被擒,且那刘璋小儿设下埋伏,吾奋力斩杀十余人跳入江中方才逃脱。”

  “然,甘宁能跑,叔父、弟兄们以及尚在巴郡的家人如何能活?”

  “只求子坤先生怜悯之,只要能救下叔父、弟兄们以及尚在巴郡的家人,甘宁余生甘愿为先生驱策,为奴为婢绝无二话。”

  说到最后,甘宁脸上已然满是悔恨之色,然后冲着李基叩首不言。

  片刻后,李基走到甘宁的面前,开口问道。“这么说,汝后悔行刺刘季玉了?”

  甘宁沉吟良久,方才咬着牙道。

  “不悔,那刘璋小儿如此辱我,视吾有如弃履,不杀之,吾甘兴霸妄为大丈夫!”

  “吾所悔恨者,乃是借剑舞而行刺之,这般刺客小人之事,焉是吾甘兴霸所该为之事,吾应当召集部众,再趁夜袭杀之。”

  李基闻言,忍不住骂了一句,道。“汝可当真不愧为锦帆贼,所思所想,行事做派与贼子何异?”

  “吾甘兴霸,正是巴郡锦帆贼!”

  提起这个名字,甘宁依然颇有些自傲地开口道。

  李基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吐槽甘宁到底在骄傲什么,当一个贼子很值得自豪吗?

  而甘宁自豪过后,方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顿时不敢再度吱声,而是默默地再度低下头。

  如今,甘宁已然想了种种可能,却也明白似乎唯一可以在刘璋手下保住江值以及三百锦帆贼兄弟的方法,也便是求这个让刘璋谄媚的李基相助。

  否则,甘宁只能再度尝试去袭杀刘璋,以图袭杀刘璋成功,接着趁乱救出江值以及三百锦帆贼,然后再返回巴郡各自接走家人远避益州。

  只是甘宁深知在刘璋有所防备的情况下,想要袭杀刘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远低于请求李基。

  所以……

  就在甘宁感觉自己的心渐渐沉了下去之余,李基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道。

  “我不会收你,主公也不会收你,吴郡更没有贼子的容身之地,但是巴郡太小,既然容不下你,你还不如带着你那三百锦帆贼到大海上折腾。”

  甘宁愣愣地抬头看着李基,却是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只是,李基也没有继续解释的意思,而是直接越过甘宁走出小院。

  待李基的背影即将消失在眼前之时,甘宁方才连忙冲着李基的方向叩首。

  能带着三百锦帆贼到大海上折腾,这无疑说明了李基愿意出手相助……

  只是倘若吴郡不想与益州交恶,那么吴郡显然不可能收留甘宁。

  不过,李基原本的计划就是让甘宁到大海去折腾,闹出一点动静来。

  没有贼,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兵的必要。

  此前李基意欲建立海军,却是容易遭人口舌,并且也很可能会引发一些猜忌。

  不过,倘若甘宁到大海上肆虐,那么吴郡建立海军防备海贼,那么就显得相当理所当然了。

  这并非是吴郡另有野心,仅仅是为了守境安民,防止百姓遭受海贼的劫掠骚扰罢了。

  至于这是否存在吴郡养寇自重的可能性,那更是不可能了!

  甘宁可是益州巴郡人,与吴郡根本不存在一丝联系,并且甘宁此前在益州就常常自号“锦帆贼”作恶,又曾在李基宴请刘璋之时公然行刺……

  这种恶贼,逃至了大海之上自甘堕落为海贼四处为祸,那不是顺理成章吗?

  一个个念头在李基的脑海之中不断浮现,明白甘宁便是吴郡通过“养寇自重”的方式,名正言顺地发展海军最好的棋子。

  并且甘宁相当重视所认可之人,只要将甘家安置于吴郡之内,那便不怕甘宁会萌生反叛心思。

  而接下来的问题,则在于该如何撇清吴郡与甘宁的关系之余,劝说刘璋放过江值、锦帆贼以及甘家了。

  正在李基思考之时,便有着小吏来报刘璋前来拜访。

  旋即,李基吩咐锦衣司将甘宁从县衙的后门带走,暂且将甘宁安置于城内隐秘之处,方才匆匆地带着赵云前去迎接刘璋。

  而刘璋一见到李基,那热情的劲头就像是看见亲人了那样,连连问好,又关心着李基昨夜的作息睡眠如何。

  这让李基都不免得有些吃惊,这大清早便过来问候,恐怕就算是刘璋平时孝顺刘焉的每日请安都做不到这么勤快吧?

  孝顺!

  太孝顺了!

  纵使李基与刘璋的年岁相仿,这种孝顺让李基略有些不太适应,但不得不说却是让人难以拒绝的。

  而李基一路引着刘璋到屋内就坐后,李基顺便关心了刘璋一句昨夜睡眠之时,刘璋骤然有些惊恐不安地开口道。

  “子坤先生,昨夜可吓煞我了,返回驿馆之后吾越想越不对劲,那甘兴霸看似舞剑助兴,实乃欲行荆轲之事也。”

  “昨夜那恶贼甘兴霸还潜回船队之内,又连杀十余人,可谓残暴凶狠,故以吾早早过来便是想请子坤先生广发文书通缉这等恶贼。”

  李基故作吃惊地开口道。

  “哦?竟有此事!那甘宁不是季玉的近卫乎?吾昨夜宴席之间还以为那是季玉特意安排的剑舞,便是那意欲行刺之举也纯粹是为了一时节目效果,不想还有这等内情。”

  “是极是极!”

  刘璋也是满脸不解地开口道。

  “那甘兴霸当真可恨,我待其亦算不薄,不知其何时生出那等险恶心思。若不是子龙及时出手,说不得我昨夜就已然血溅当场,故以我今日早早过来亦是想向子龙道谢。”

第179章 清君侧?

  ‘这刘季玉……是认真的吗?’

  李基的脑海之中闪过这个念头,然后仔细地观察着刘璋的神色,发现他似乎当真没有发现自己随口道出的那句话之中所隐藏的毛病。

  刘璋,竟然真的觉得自己待甘宁不薄。

  这算是把李基给整得有点无语了。

  且不说据李基所知的,刘璋除了一个近卫之外,并没有真正给甘宁赐下任何东西,便是在宴席之上的那一番举动就已经相当离谱了。

  这个时代颇为流传的《孟子》尙言: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为寇仇。

  更何况,刘璋跟君王远远还没有沾边,怎么会如此心安理得地认为部下被他主动撇清关系后,还必须死忠到底。

  倘若是刘备的性格,宴席之上绝不会如刘璋那般撇清关系,而是会奋力维护之。

  因此,李基昨晚既对甘宁的愤而刺杀震惊不已,又不禁感慨于刘璋的这种蜜汁自信。

  难怪刘璋原轨迹之中被张松给卖得干干净净的,还毫无所觉,他在某些方面可谓是天真得让人意外。

  ‘不过,这对于吴郡而言不是好事吗?’

  李基的心中闪过这个念头,也完全没有打破刘璋的那种自信的想法,而是顺着刘璋附和了两句,且轻描淡写地越过了这个问题。

  而刘璋看着李基似乎完全没有主动替甘宁开口的心思,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也随之完全放了下来。

  尽管刘璋昨晚辗转反侧之间,也判断此事应该与李基没有什么关系。

  甘宁乃是巴郡人,李基也从未去过巴郡,自己收下甘宁充当近卫也是临时起意,且李基也完全没有谋害自己的理由。

  再兼之昨夜甘宁又逃回船队试图救人,这更是显得吴郡在其中完全是旁观者的身份。

  否则,倘若吴郡一心强行保住江值以及甘宁,完全不需要甘宁如此冒险地独自潜回船队。

  只是,事关自己的性命安危,刘璋对此自然是慎之又慎,生怕在这个节骨眼出现什么差池。

  毕竟,刘璋若是死了,刘焉同样也有足够的理由向朝廷请求放一个儿子回到益州,以求有儿子在身边尽孝。

  但凡涉及到自己的三位兄长有关之事,刘璋总会保持着绝对的警惕小心。

  而随着刘璋放下最后一丝疑虑,神色也是随之略微一肃,目光却是往着大开的房门看了一眼。

  会意的李基见状,明白刘璋料想是率先按捺不住了。

  旋即,李基朝着赵云挥了挥手,赵云当即躬身退下,将房门关上之余亲自守在门外戒备。

  随着房门关上,刘璋还不忘再三观察一番周围的环境,确认隔墙无耳后。

  下一刻,刘璋骤然拜倒在李基的面前,带着几分哭腔地开口道。

  “还请子坤先生救一救吾父!”

  李基佯做吃惊地问道。“嗯?刘益州可是出了什么问题?”

  这一刻,刘璋知李基这是在装腔作势,李基也知刘焉的狼子野心,但是流程还是要走一走的。

  想当年咱大汉高祖皇帝,还知道斩白蛇起义,讲究一个名正言顺,且不说能不能说服别人,起码说服了自己。

  后世子孙,自然也是将那一套学了个七七八八。

  名不正言不顺的事,那不能干,遮羞布还是要有的。

  刘璋不能直接说我爹刘焉想裂土封王,甚至还想当天子,那刘宏本来就是个小小的解渎亭侯,也就是看着像个好控制的小白脸才被扶持着当了个大汉天子,那为何我爹刘焉不能当天子?

  而李基也不可能直接一开口就教刘璋怎么回去造朝廷的反,那不是成乱国奸贼了吗?

  所以,尽管双方都心照不宣,但是表面功夫和流程还是需要走一走的。

  “吾父为大汉牧守一方劳心劳力,只为使大汉中兴,再现繁华盛世,不料朝中奸佞当道,已多次有人中伤吾父的忠君爱国之心。”

  “如今,为使我大汉疆土永固,平息叛乱。吾父提出州牧之策,且舍身远去益州担任一方州牧,跨越蜀道之难,远离故土与朝廷,如此用心,忠臣孝子闻之无不潸然泪下。”

  “然,这亦成为无数奸佞攻击吾父之处,那些奸佞容不下吾父这般忠臣孝子。如此下去,日益良久,纵使天子一时不被迷惑,时日渐久,吾父亦定当沦为秦商君下场矣!”

  不得不说,论不要脸,李基自认恐怕比刘璋都不如。

  这是多厚的脸皮,这才敢拿刘焉跟商鞅相提并论啊?

  而且那“州牧之策”是什么个情况,刘焉又是如何成为益州牧的,李基还能不清楚吗?

  然而,在刘璋的口中,那刘焉完全就是一个大大滴忠臣啊,牧守益州非但没有一丝私心,反而全都是为了中兴大汉。

  看来起码“不要脸”这一点,在老刘家是成了传统。

  不过李基也没有戳破刘璋的意思,而是拧着眉毛,感慨地说道。

  “今朝中确是奸佞横行,天子亦多遭蒙蔽,方才导致天下不仅忠君爱国之官难有作为,且百姓亦可谓曰:民不聊生。”

  “是极。”

  刘璋小胖连连点头,赞同之余,试探地道了一句。

  “家父念及此事,每每痛恨不已,夜夜展转难眠,蹉跎于大汉之命运,恨不得手提三尺剑怒向奸佞,以血溅朝堂,清君侧。”

首节 上一节 163/2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