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硝烟散去,整个南城已经不见,只剩下空荡荡的两截城墙,铁火雷炸出一段长达数十丈的缺口,强烈的冲击波使靠近城墙的民房纷纷坍塌。
城头上数千守军大部分都被震晕过去,整个金城都被巨大的爆炸声和大地晃动惊醒。
罗士信一举大铁枪大吼:“杀啊!”
“杀啊!”
五万大军从地上爬起,汹涌着杀进了金城,新罗京城沦陷,城内到处是喊杀声和爆炸声,敌军士兵在绝望中求饶也没有用,被长矛无情刺杀。
云麾将军王伯当率领三千士兵率先杀进了王宫。
新罗国王金真平悔恨万分,在绝望中服毒自杀,金真平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侄子也没有,新罗王族由此绝嗣。
第815章 翻船事件
三月初,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在西海郡高原上行军,这支庞大的军队由三万骑马士兵和五万头满载补给的骆驼组成。
队伍沿着柴达木盆地的北部边缘而行,随着小冰期结束,欧亚大陆开始进入了历史上少有的温暖期,气候温暖湿润,万物生长,一直到今天,气候也比不上盛唐时的温暖。
气候温暖使高原景象完全不同于后世,冰山融水丰盛,到处是湖泊和河流,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这种气候温暖不仅使唐宋走向的繁荣,也带来了很多文明的崛起,大食帝国、欧洲的法兰克王国,还有东亚的吐蕃王国、契丹王国等等。
尤其是吐蕃王国的崛起,几乎成为贯穿整个大唐的困扰,尤其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下降,吐蕃几乎占领了关中以西的全部领土,丝绸之路中断,百姓被掳掠为奴,长安也多次被吐蕃侵占。
这些恶果固然和唐朝前期两次严重战略失误有关,两次和亲送去不仅仅是公主,还送去了农业、冶金等等大量先进的技术,使原本极为落后的吐蕃一跃成为强国,开始入侵大唐,占据了整个吐谷浑以及河湟九曲,严重威胁陇右和长安。
当然,吐蕃的崛起也和气候有关,温暖的气候使青藏高原不再是千里冰封的冻土地带,出现了大片适合农耕的土地,农作物也主要以小麦为主,盛产黄牛和羊,而不是青稞和牦牛,加上唐朝输送了大量先进技术,才使吐蕃得以迅速崛起。
不过成也气候,败也气候,随着宋朝中后期又逐渐进入小冰期,强大的吐蕃又重新沉沦,气候变冷也使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南侵,蒙古不断攻打金朝。
秦琼率领的军队从二月中旬开始出发,走了整整二十天,已经进入了鄯善郡的地域,前面已经可以看见阿尔金山的皑皑白雪。
得益于在西海湖边渡过了整个冬天,这支三万人的军队已经渐渐适应了高原,所以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行军,士兵们也一切正常。
又走了十天,大军抵达了尕斯草原和萨毗泽大湖,军队驻扎休整三天,战马和骆驼得以在湖边啃食新鲜的牧草。
萨毗泽湖畔有一座戍堡,驻扎了十名隋军,这是鄯善郡刺史兼兵马使曹太岳派驻在萨毗泽的军队。
秦琼派人去把戍堡首领找来问话。
戍堡首领是一名旅帅,叫做刘清,西平郡人,奉命戍守萨毗泽已经有五年之久。
终于见到了隋朝大军,刘清激动得跪在地上大哭。
秦琼连忙让亲兵扶起他,好好安抚他一番,刘清这才情绪平静下来。
“吐谷浑确实已经被消灭了,卑职戍守萨毗泽五年,从未见过任何军队,只有苏毗人牧民在附近放牧。”
“你带着手下随我去若羌吧!”
刘清摇摇头道:“实不相瞒将军,我和手下都娶了苏毗人女子为妻,还生下了孩子,我们都不会再回去了。”
秦琼点点头,“你们想留在这里也可以,但你们不要忘记自己是大隋军人,好好替大隋戍边,我会留下钱粮物资给你们。”
“感谢将军,将军要见一见这里苏毗人部落首领吗?”
“他们是长期在这里放牧?”
“没错,这里一直是他们放牧之地,是天子当年允许他们在这里放牧。”
秦琼欣然道:“请他们首领过来!”
苏毗人是生活在青藏高原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分为南北两支,南苏毗人最后成为吐蕃的一部分。
北苏毗人规模小得多,开皇年间曾经向天子进贡,后来被吐谷浑人征服,成为吐谷浑一部分。
大业初年,萧夏率军征讨吐谷浑,吐谷浑向西败退,曾强令羌人和苏毗人为其提供后勤资源。
萧夏率军在萨毗泽消灭了数千吐谷浑军,缴获了百万只羊,也同时使苏毗人彻底摆脱了吐谷浑人的控制,获得了自由。
生活在萨毗泽畔的牧民就是苏毗人的一个部落,戍堡的十名士兵长期和苏毗人生活在一起,娶了苏毗女子为妻,生儿育女。
首领叫做乌泽婆,苏毗人是母系氏族,一般都是女人做首领。
乌泽婆率领的萨毗泽部是苏毗人七个部落之一,人口有一千余人,生活在尕斯草原和萨毗泽畔。
隋军三万大军到来,使他们远远躲了起来,戍长刘清跑去把乌泽婆请来。
乌泽婆年约五十岁左右,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深刻的皱纹,额头涂有油彩。
隋军主将看起来很正直,态度也很温和,让乌泽婆一颗心放下,一旁的刘清给他们做翻译。
“开皇六年时,我们女王派使者前去向大隋进贡,也成为了大隋子民,后来每年都向大隋进贡麝香和朱砂,直到开皇十三年,我们被吐谷浑吞并,征收沉重的税赋,多亏当年天子灭了吐谷浑,我们才重获自由,我们一直对天子深怀感激,准备今年去洛阳朝觐天子。”
秦琼笑道:“成为大隋子民当然是好事情,你们这样的小部落,朝廷也不会征税,同时也会尊重你们的习俗,另外还会派驻军来保护你们,以后这一片属于大隋海西县管辖,县城就是从前的吐谷浑都城,你们可以去县城登记,有什么困难,县衙还会帮助你们。”
乌泽婆大喜道:“我们可以去县城出售物品吗?”
“当然可以,你们可以在县城开店,出售自己的土特产。”
“这样太好了,我们盛产朱砂、麝香和盐,一直商人来收购,但给的价格太低,卖给我们东西又太贵,我们一斤麝香只能换一两茶饼,明知很吃亏也没有办法。”
秦琼微微笑道:“我们有茶饼,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和你们交换羊。”
茶是西域最受欢迎的货物,价格很昂贵,但也不至于贵到一两茶换一斤麝香,那简直就是个坑人,按照西平郡的市价,一斤茶饼可以换两只大肥羊。
秦琼这次携带了百万斤茶饼,就是用来向西域各国交换补给,他当即用五万斤茶饼和苏毗人换了十万只羊。
几天后,三万大军继续起拔,进入了阿尔金山大峡谷,向鄯善郡的郡治若羌县而去。
茫茫海面,十几艘大船满载着数千新罗贵族和一千多名工匠向大隋驶去。
海面上渐渐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场暴风雨随即袭来,海面上惊涛骇浪,不断有船只被大浪打翻沉没,乘客的恐惧被海水吞没。
待暴风雨结束,海面恢复了风平浪静,十三艘大船只剩下五艘,只有运载工匠的五艘大船幸存下来,而满载着数千新罗贵族的八艘大船全部沉没。
隋军随即在海面上搜寻,只找到了数十名船员和十几名幸存的老贵族,其他人再也没有找到。
数年后,十几名幸存的新罗老贵族先后在岭南去世,这次沉船事件也彻底消失在浩瀚的历史之中。
第816章 半岛风云(上)
新罗作为一个国度已经不存在,隋朝建立了金城大都督府,对新罗地区进行实际管辖,并下设七个县,每个县都配备了县令、县城和主薄。
仓库内各种财富物资堆积如山,这些都将在灭亡其他两国后一并运回洛阳。
除了财富物资外,还缴获了大量不动产,光贵族的土地就缴获了五百多万亩。
按照之前的计划,所有缴获的土地,将分给两万余户被新罗人骗来为奴的汉人百姓。
这些被欺骗来新罗的百姓固然不幸,但在另一方面,却帮了朝廷的一个大忙,提前为大隋移民两万余户。
朝廷当然不会再把这两万余户百姓送回大隋,而是就地安置,分给他们土地和房屋,提高他们社会地位,尤其是能读书识字的百姓,更是会提拔为县吏,或者高薪聘为教书先生。
目前罗士信出任金城大都督之职,兵部郎中韩孝基出任长史,辽东都督府兵曹参军事李况之出任司马。
李况之长期在辽东都督府任职,能说一口流利的新罗语,对治理当地人有用。
在金城大都督府渐渐稳定下来后,罗士信的关注点已经转向百济。
灭百济已经成了他的下一个目标。
但百济也很清楚隋军的意图,知道自己必然是下一个目标,在新罗都城被攻陷后,百济武王扶余璋立刻派使者前往高句丽,企图和高句丽结盟,共同对付隋军。
但高句丽北面有两万大隋辽东军驻扎,高句丽不敢轻举妄动,一旦它敢和百济勾结,它必然会遭到隋军的南北夹攻,率先被灭国。
相国渊太祚更是认为,这是百济祸水北引之策,企图让高句丽给百济做替死鬼,婴阳王高元当即婉拒了百济的结盟要求。
扶余璋也知道高句丽不会和自己结盟,所以他在派使者前往高句丽的同时,又派太子扶余义慈前往倭国求援。
百济和倭国一直是十分亲密的盟友,很多倭国皇族都来自百济,目前倭国还是飞鸟时代,天皇为第一任女天皇推古天皇,由圣德太子进行辅助,不过实权却掌握在权臣苏我马子手中。
虽然推古天皇和苏我马子权力斗争激烈,但他们对入侵新罗上却完全一致,开皇二十年,推古天皇以协助百济为由,派三万大军入侵新罗,新罗最后不得不割地求和,把新罗以东的岛屿全部割让给倭国。
推古天皇得知隋军占领新罗,不由又蠢蠢欲动,她认为这是夺取新罗的机会,只要配合百济的五万大军将隋军赶出新罗,倭国就能在半岛立足,更重要是,一旦战胜隋军,倭国就有资格和大隋平起平坐。
推古天皇遂和苏我马子达成一致,派田村皇子率大军四万、战船一千余艘进驻对马岛,准备随时向新罗发动进攻。
军衙内,罗士信和几名文武官员正在商议对策,另外,还有刚从朝廷过来的通川郡刺史裴世清也参加议事。
裴世清曾经在大业四年出使倭国,对倭国情况比较了解,天子便把他也派来安南半岛助战。
裴世清笑道:“倭国战争和我们完全不一样,几千人的战争就是大规模了,一般都是几百人的战争,埋伏、偷袭各种手段,他们没有像我们那样大规模的排兵布阵,往往是一个贵族带着自己的几十名仆人为一队,各种作战,简单说就是打赢了一拥而上,打输了一哄而散。
没有长兵器,都是用刀和弓箭,弓箭也是竹木弓,射程最多只有七八十步,倭国士兵也有优点,就是拼命,不怕死,所以他们能击败新罗军队,就是靠这一点。”
“水战呢?”费青奴问道。
裴世清笑了笑,“水战和陆战其实是一回事,倭国特点就是各个小家族,小家族上面是大家族,大家族上面是领主,领主上面是国王,国王上面是天皇,一旦征兵打仗,都是小家族的长子或者次子,带着几十个仆人出征,一艘船上往往就是一个小家族的几十口人,他们很喜欢对外征战,可以抢掠到丰厚的战利品,就像开皇二十年倭国攻打新罗,全民皆狂,来自倭国各地上千个家族出征,出征人家都发了大财,这次我估计会更加狂热。”
“他们对隋军出战也会狂热?”罗士信有些不敢相信倭国会这么狂妄。
裴世清微微笑道:“统治者是知道和隋军作战,但下面的各个家族不知道,他们还以为又是和新罗作战,认为发大财的机会到了。”
“什么样的战船?”费青奴继续问道。
“战船都不大,一千石左右,船只很灵活,船上士兵密集,一艘船要挤三四十人,十六人划船,其他人用弓箭,他们弓箭虽然射程不远。只有七八十步远,但从小训练,箭法都很精准,不过我点担心…..”
“裴使君担心什么?”罗士信问道。
“当年我出使倭国,有一艘五千石的补给船因为意外损坏而留在倭国,我担心倭国会仿造这座大船。”
费青奴笑道:“使君不用担心,我们的斥候来报,他们看到的都是千石左右的战船,不是五千石大船。”
裴世清松了口气,“那我就放心了,其实我回来后请教造船署,造船署官员说那艘船不是用龙骨,而是用最新的水密隔舱技术,用了榫接、艌缝等难度非常高的技术,倭国人不可能学会。”
罗士信又向费青奴望去,“这一战费将军准备怎么打?”
费青奴淡淡道:“卑职不会给他们上岸的机会,也同样不会给他们撤退的机会。”
罗士信点点头,“倭国军队我就交给你了,”
……….
这天清晨,随着战鼓声敲响,从津岛八十二浦中杀出了一千多艘倭国战船,倭国战船大概在一千石左右,船型狭长,两边档板很高,就像一个长条木箱子,挂两架风帆。
正如裴世清的描述,一艘船上挤了四五十人,其中十六人划船,其他人拿着弓箭,海面上千船竞发,十分壮观,四万大军向三百里外的新罗国冲去。
倭国士兵的身高普遍很矮,一米四到一米五之间,看起来就像八九岁的孩童一般。
倭国人的身高也是由人种决定的,他们祖先是南洋岛上的小黑人,长途跋涉来到倭国。
虽然中间又经过改良,像徐福带去三千童男童女,还有大量新罗人、百济人去倭国,最终形成了一千年前的倭国人,不过身材还是很矮,只是相貌、肤色已经和南洋岛上的小黑人相差很大了,但骨子里那种杀虐和凶狠却始终没有改变。
战鼓在海面的轰隆隆敲响,次日下午时分,距离新罗国海岸线还有百里左右,这时,海面上忽然出现数百艘战船,每艘战船都在万石左右,体型庞大,每艘战船都装有轮桨,浪花飞溅,速度一点也不比对方慢。
两万隋军手执弩箭,腰间背木柄火雷,每艘大船上都配备了四十名箭雷手,另外还有飞雷火砲也准备就绪了。
隋军战船庞大的体型让没有见过世面的倭国士兵们都吓了一大跳,但随着战鼓声越敲越响,他们骨子里杀戮之心被激发,纷纷举起弓箭大喊大叫,纷纷张弓搭箭,还有不少士兵拿着绳索,准备爬船了。
一场激烈的大海战一触即发。
第817章 半岛风云(下)
费青奴站在两万石的大船船头,用千里眼注视着远处海面上如狼群一般的倭国战船。
他发现其中有一艘战船的体型明显比其他船只大很多,大概五千石左右,但这艘船的造型完全就是隋朝船只的造型,估计就是裴世清说的那艘遗留在倭国的补给船,看战船上的战旗,居然成了倭国的主将船。
费青奴令道:“传令下去,此战务必将敌军最大的主将船击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