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107节

  当时,清兵入关,与农民军、明军犬牙交错,敌友难辨。谁知道,到底是敌人实力太强,还是你贪生怕死,才打了败仗,丢了土地啊?不看别的,就看你有没有离开县境。只要离开了县境,就必须处死。

  耶律楚材马上就领会到了赵朔这个法子的妙处,道:“驸马英明!”

  耶律楚材继续道:“对于县中土豪,我以为可以有两种办法。第一个办法,令他们献出质子,并且派私兵给驸马助战。第二个法子,就是将所有土豪和富户的土地没收,直接实行大唐年间的均田制和府兵制。只有为我蒙古立下大功之人,才可得到豁免。

  第一个法子,速度快些,也能少杀些人。第二个法子,更能长治久安。不过,速度要慢些,杀的人要多得多。”

  赵朔毫不犹豫的道:“就第二个法子吧。不过,均田后的土地,都算作官田。所有土地归官府所有,农民只有租种的权力。

  府兵制如同大唐年间一样,府兵不用交纳租税,但要参与军事训练。必要的时候,要接受国家征调。

  如果一个农民,嫌收入太少。可以争取成为府兵,可以经商,可以做工,也可以参加八旗军。”

  耶律楚材道:“八旗军?可是驸马在抚、桓、昌实行的制度?”

  赵朔道:“没错,正是如此。我准备在河北,再征三万军,跟楚、桓、昌三州的汉军旗等同。至于在河北哪个地方圈地,等统计好河北的户籍人口后再说。

  总而言之,在我的地盘内。想做地主,除了参加八旗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至于说,杀人太多?那怕什么?我正愁即便实行均田制,分给百姓们土地太少,恐怕难以长治久安呢。”

  “驸马英明!”

  这是耶律楚材第三次说驸马英明了,每次都是发自肺腑。

  原本,在他看来,实行大唐年间的均田制和府兵制,把土地平均了,是最能实现长治久安的。

  但是,他没有考虑过,即便土地平分,百姓们的土地依旧可能不足,长治久安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仔细想想也是啊!

  现在金国的人口,都有六七千万了。

  地少人多。

  即便平分了土地,随着人口滋长,百姓们依旧会吃不饱饭。

  所以,耶律楚材刚才提出来的两个法子,根本就不是各有利弊的问题,而是本来就应该用第二个法子。

  而且,赵朔刚才提出的法子,将所有土地变为官田,直接解决了历朝历代最为头疼的土地兼并问题。

  另外,对于习惯了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无论经商还是做工,都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无论府兵还是八旗,都是有勇力肯训练不怕就行。

  如此以来,农民盼着当府兵,府兵盼着当八旗兵,驸马麾下的大军轻松变成一支虎狼之师!

  简直是一举三得!

  看来,他的这个主君,要比他想象中还要英明得多啊!

  赵朔对耶律楚材今天的表现,也非常满意。

  不愧是历史记载中,数得着的相才。提出的各种建议,都非常合理。

  要不是赵朔有领先八百年的眼光,肯定会觉得耶律楚材的各种建议,简直堪称完美。

  他说道:“另外,还要加上一条,所有基层吏员,也要全部换掉。新的基层吏员,就从对我蒙古立了功的人里面选。浍河堡一战,我第一次攻打河北一战,第二次攻打河北一战,有那么多为我出过力的人。

  咱们的基层官吏,为什么不用他们,反而便宜了外人呢?”

  耶律楚才眼前大亮,道:“好办法!自古以来,皇权不下县。但是,驸马如此以来,将朝廷的力量,直接深入乡村。如果成功施行,恐怕历朝历代,对河北的控制,都没有人能超过驸马了!”

  第二天一早,赵朔就再次进皇宫,去见铁木真,说了科举的事。

  铁木真听得都有些不耐烦了,道:“阿朔,我不是任命你为铁门关以南黄河以北天下达鲁花赤吗?所有军政事务,自然可以一言而决。是不是那什么叫耶律楚材的腐儒,对你说了什么?咱们蒙古人,可没中原人那么多忌讳。”

  赵朔解释道:“父汗坐镇中都,命我攻略山河四省。这中都并不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所以才特意来向父汗请示一下。”

  铁木真道:“既然任命你为任命你为铁门关以南黄河以北天下达鲁花赤了,那中都的政务,自然也归你负责。无论是你要开什么科举,还是中都的治安,收税,都是阿朔你的事。”

  “是。”

  说穿了,铁木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治理中原子民,更不知道怎么向中原子民收税。

  在没有赵朔穿越的历史线上,铁木真去世前一年,就有人向他提议,原来中原是金国的领土时,咱们可以抢那些老百姓。现在都成了咱们的子民了,就不能抢了,这些种地的子民简直毫无用处。不如把所有农田都毁了,改做牧场,让农民都做牧民吧。

  铁木真竟差点答应了。

  还是耶律楚材力谏,说中原子民的税收很不少,铁木真才让耶律楚材试试。

  等到耶律楚材成功把税收起来的时候,窝阔台都登基了。

  农税都收不明白,就更别提更复杂的商税了。

  历史上,蒙古人屠城无数,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现在铁木真不把中都的行政权交给赵朔,又交给谁呢?

  不过,耶律楚材见赵朔进了趟皇宫,不但搞定了科举的事,还拿到了中都的行政权,简直惊掉了下巴。

  赵朔驸马,也太得成吉思汗的信任了吧?

  要是金国或者宋国皇帝,面对赵朔如此手握重兵的大将,那还不得千防万防?在蒙古这里,赵朔想开科举,却是一句话的事情。不但是一句话的事情,连中都的行政权都拿到手了。

  而且,这似乎并不仅仅是信任的问题,而且是蒙古制度的问题。

  蒙古人没什么文化底蕴,所以他们对人才很重视,给人才很大的权力。

  而且,蒙古很擅长学习,什么实用,什么先进,他们就学什么。不但学习,而且没有丝毫忌讳,一切以实用为先。

  比如耶律楚材提出的科举改革之事,如果在金国,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这事儿不吵个几年,根本就定不下来。但是,赵朔觉得有理,不但实行了,而且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改进意见。

  第二天,就可以直接施行了。

  一切以实用为先,效率简直太高了!

  蒙古国草创,虽然各项制度非常粗糙。但是,朝气蓬勃,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再加上铁木真赵朔等人杰,日后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耶律楚材的效率也非常高。

  当天中午,就命人写好了几十张科举榜文,张贴到中都城的人流密集之地。

  中都的读书人见了,简直一片沸腾。

  虽然现在不太平,蒙古人也有言在先失土者死,但是富贵险中求啊!

  河北总共有一百三十五个县,一个县任命一个县令和一个县尉,就需要二百七十个人了。而且,县之上还有府呢?也需要大量的官员。就算需要给立下功劳的人留位置,所需的官员数量也令人眼晕。

  赵朔给这次科举定的名额,是三百人。

  这是什么概念?

  原来金国从六七千万人口中选进士,才一次选四五十名。

  这录取几率直接翻了近千倍!

  而且,只考策论和简单数学,即便学问不是那么好的,也不愁无从下笔。

  那还等什么啊?

  这么大的便宜,不占是傻子!

  原本对科举不报任何希望的人,都燃起了极大的希望。

  也正在中都开科举的时候,赵朔率领八万大军,攻入了河北。

  这时候的河北,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了。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是一步登天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蒙古人的檄文说了,原本的基层官吏,除了立下大功者之外,一概不用,只会用蒙古人的功臣。

  对于某些金国官员来说,要他们的官位,简直和要他们的命没什么两样。

  对于很多土豪来说,要他们的土地,就更是要他们的命了!

  赵朔一来,整个河北的天,变了!

第117章 各路猛人归赵朔,武仙 杨妙真!

  赵朔这次攻略河北,和上次遇到的情况截然不同。

  上次,他的主要对手是金国官兵,消灭一些桀骜不驯的土豪只是附带的。

  但自从上次蒙古人退军之后,就有无数蛰伏的乡间大豪,一边凭着自身的私兵占据城池,一边向金国朝廷表忠心,宣称他们是组织“义军”,驱逐蒙古军,为国效力。

  金国朝廷虽然知道这些人的忠心实在可疑,但是急需恢复实力,收复东北和攻打南宋,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这次蒙古人第二次来攻,不到半个月就破了中都,形势比上次更加危急。

  完颜珣干脆采纳了术虎高琪“北失南补”的策略。

  蒙古军肯定是打不过了,那就把金国的精兵调到南方,务必把从蒙古手里丢的土地和人口从宋国找补回来。至于谁来抵挡北方的蒙古人呢?就交给这些当地的土豪。

  他连番下旨,不但给这些土豪加官进爵,而且直接给了他们当地的军政大权,让他们为自己的生命财产和官爵而战。

  李霆驻宝坻,封宝坻公。

  苗道润驻定州,封中山公。

  武仙驻真定,封恒山公。

  张甫驻雄州,封高阳公。

  王福驻沧州,封沧海公。

  贾仝驻博野,封永定公。

  移刺众家奴驻河间,封河间公。

  在没有赵朔穿越的历史线上,类似的事件发生于四年后,金国在黄河以北的地区封九人为公,掌当地军政大权,集中当地一切力量对付蒙古,历史上称之为“封建九公”。

  但现在的蒙古比历史上的蒙古强大太多了,给金国带来的刺激也更大。不仅提前采取了类似的策略,而且所封的远远不止“九公”,光河北就封了七个。

  赵朔采取的策略,就是简单粗暴地平A过去。

  首先,赵朔率八万大军,进攻雄州的张甫。

  张甫狡猾多智,在历史记载中以善于用间著称。

  不过,再狡猾多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是没用的。

  面对赵朔的八万大军,张甫无力相抗,选择投降。

  张甫的地盘,当然不仅是雄州,还有雄州旁边的霸州。

  赵朔不着急继续进军,以八万大军强压,清查雄州、霸州的土地和人口,并且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等进行折算,最后公平地将土地租给当地的农民。

  此举不仅是为了施行“均田制”,更是为了向整个河北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次蒙古人来了,就不走了。

  当然了,张甫投降了,并不意味着雄州和霸州的所有富户、土豪,都会乖乖配合。起兵正面硬抗他们不敢,但是阴奉阳违,贿赂官吏,瞒报土地,他们是有胆子的。

  赵朔采取的策略,就是鼓励百姓举报。任何人,胆敢阻拦百姓举报,以谋反之罪论处,族诛。所有阻碍“均田制”实行者,亦视为谋反,族诛。

  两个月内,赵朔足足砍了三千多颗脑袋,雄霸二州的均田制才成功施行。

  然后,赵朔兵进宝坻。

  宝坻,也就是后世的天津。

  李霆是宝坻本地人,粗知文墨,善于骑射,为人轻财好施,在乡间有一定的影响力。蒙古军退走后,他和弟弟李云一起,组织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收复了宝坻县。金国朝廷不将其任命为宝坻县令,而且赐姓“完颜”。如今更是加封为“宝坻公”,统领宝坻以及周边的数个州府。

  不过,事到如今,完颜姓已经不值钱了。

首节 上一节 107/1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