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金国虽然远比东真和高丽富庶,但是境内的坚城太多,哪是那么好攻打的?
强如木华黎,还不是在围攻凤翔时中了一箭,英年早逝吗?
窝阔台刚刚登上汗位后不久,首战最重要的不是战果多么丰厚,而是只许胜不许败,取得一个开门红。
既然如此,还是欺负东真和高丽容易一些。
不过,窝阔台恐怕要失算了。
如果他只是攻破高丽一些城池,掠夺高丽一些子女财帛还好,蒙古主力大军定能让他如愿。
但如果想彻底灭掉高丽可就难了。
高丽既多高山险关,又有可以逃亡的大海中的岛屿,哪里是那么容易灭国的?
在历史记载中,蒙古人用了近百年时间,对高丽发动了九次战争,才勉强将高丽征服。
之所以说“勉强”征服,是因为蒙古人只是大体控制了高丽朝廷,但高丽并没有被灭掉,只能算是蒙古的封国。蒙古衰落之后,高丽没费什么力气就摆脱了蒙古的控制。
现在如果窝阔台执意要灭掉高丽的话,恐怕要吃个大亏。
他这登位之后的第一场战争,也会弄个灰头土脸。
倒是金国,赵朔并不认为有什么难打的。
当初他攻下的河北山东,难道不是金国的领土?再攻下个山西、陕西,甚至河南又怎么了?
两年的休养生息后,就让金国的坚城,检验检验一下赵朔麾下大军的战力吧!
把山河四省以及陕西收入囊中,更是赵朔的夙愿。这五省在手,金国也就灭亡了。
而赵朔麾下汉人数量,也就超过三千万,差不多四千万了。放眼天下,谁人能敌?
然后,等机会一到,赵朔就可以趁黄金家族内乱,吞并南宋。
最后,再集合中原之力威压蒙古。
旷世霸业,就在眼前!
第172章 灭金令,天下震动!
军议已定,赵朔在和林城内就连发五道旨意,紧急调正红旗两个万户,正蓝旗两个万户,正黄旗一个万户,总共五万大军,一人三马,紧急驰援陕西延州。
现在金国最能打的部队,就是忠孝军了。
这支部队只有七千余人,却是金国唯一的成建制骑兵部队。他们里面有乃蛮人,有党项人,有回纥人,有女真人,也有汉人。
党项人就不用说了,和蒙古军有毁家灭族之仇。乃蛮人,就是当初成吉思汗当初灭乃蛮后,不愿意归顺蒙古,来金国做雇佣军的乃蛮余孽。
忠孝军中的回纥人、女真人、汉人,也大多数有亲人死在蒙古军手中,和蒙古国有着血海深仇。
这些人不但最为杀伐骁勇、抵抗蒙古最为坚决,而且待遇是金国正规军的三倍,是金国的王牌力量。
忠孝军第一悍将完颜陈和尚,更是在历史记载中曾经在大昌原一战中以五百忠孝军大破蒙古军八千。在倒回谷一战中,甚至击败了蒙古名将速不台。要不是拖雷为速不台求情,窝阔台恐怕会砍了速不台的脑袋。
但话说回来,忠孝军再是金国王牌力量又怎么样?完颜陈和尚再勇又怎么样?
赵朔就不信了,区区七千多忠孝军,会是五万八旗将士的对手?完颜陈和尚再猛,会是史天倪、张柔等五个汉军世侯的对手?
赵朔现在实力太强大了,就是要以势压人,让完颜陈和尚率领的忠孝军,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施展不开!
至于金国其他部队?陕西还留着孛鲁一个草原万户呢。
凭着这六万大军,金国想在陕西取得什么进展,简直是痴心妄想。
安排好了五个万户的驰援,赵朔才在黑骑的护卫下,回到了中都城。
在中都城里,赵朔授意,耶律楚材执笔,发布了一道《灭金令》。
在这道《灭金令》里,赵朔先遍数了金国对蒙古人做的诸如“减丁”“俺巴孩的木驴之刑”之仇,以及金国对汉人“签丁”“括田”“交钞贬值万倍”诸事,宣布本王上乘天意下顺民心,将覆灭金国,为蒙古人和汉人报仇雪恨。
然后,赵朔宣布河北、山东进行总动员。
现在山东、河北的府兵,每县平均千人,总人数达到二十八万。赵朔宣布,紧急扩充府兵五万人,使麾下府兵的总兵力达到三十三万。
这三十三万府兵中将有二十万府兵,参与灭金之战。
立下大功的府兵,比如斩首三级以上者,可以直接升入八旗军。
立下次功的府兵,比如斩首一级以上者,赏田五亩,或者给予等额钱财。
所有参战府兵,凡因此战伤残者,终身保持府兵待遇,不再缴纳田地赋税。死亡者,家人免田地赋税二十年,并抚恤白银二十两。
另外,参与灭金之战的府兵参与战利品的分配。他们的赏赐,为赵朔麾下正规军一半。
如果顺利灭金,对山东、河北的百姓也有好处。灭金五年后,山东河北田地赋税永远由四成降为三成。
当然不能马上降低赋税了。毕竟,灭金之后要收拾金国的烂摊子,要扩充军队占据更大的地盘,都需要大量的钱粮。钱,赵朔不缺。粮食,赵朔却是变不出来的。除了灭金之后想办法勒索一下宋国之外,就只能让山东河北的百姓负担了。
《灭金令》的第三部分,就是对金国占领区百姓的政策了。
凡金国城池,若是蒙古军来到之时开城投降,并且出丁壮帮助蒙古军攻城,蒙古军保证他们生命财产之安全。
非但如此,原属金国之地还会和山东、河北一样,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减轻百姓负担。
而且,均田两年后官府才会向百姓收取田地赋税。
换言之,赵朔要给百姓两年的时间休养生息。
毕竟,金国为了应对蒙古人的强大压力,既穷兵黩武,又没办法从贵人豪强身上征税,百姓们被祸祸了个不轻。这些百姓的确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起码,饿着肚子也没法好好种田不是?
对于负隅顽抗的金国城池,赵朔的政策则是按照蒙古军的老规矩,除工匠、年轻女子、不高过车轮的孩子外,尽数斩杀。当然了,凡是在此城内反戈一击之人,不但免死还会发下赏赐。
除了《灭金令》之外,赵朔还给孙威发下一道旨意,让他将棉甲的库存整理出来,并且加紧制作棉甲,以待入冬后使用。
现在还是初夏,但灭金可不像是灭夏那么简单。现在金国还有几千万人口,无数坚城所仗恃,赵朔估计要覆灭金国,最快也得一两年的时间,
在滴水成冰的冬季作战,一边穿着铁甲,一边穿着棉甲,谁更占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了,这道准备棉甲的旨意,只要发给孙威就行。《灭金令》,却是明发天下的。
《灭金令》一出,天下震动!
对于赵朔来讲,给这些府兵优厚奖励,完全是水到渠成之事。
灭金之后,他肯定是要扩充八旗的。八旗的补充兵从哪里来?当然得从府兵中选。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通过战争检验的战士,要比八旗入伍考核的战士更加可靠。
还有,赵朔都从山东河北移民八十五万人了。这些移民空出来的田地,总不能荒着吧?正好分给立下战功的府兵。
但对于府兵们来讲,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他们平时只要参与军事训练,就不用缴纳赋税。天下哪有这好事?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有府兵早就做好了攻打金国时上战场的准备。
没想到,这场灭金之战,除了平时的福利待遇之外,王上还给额外的赏赐,甚至会对战死伤残的府兵进行抚恤,真是一个巨大的意外之喜。
而且,府兵们谁不想加入八旗,成为正式官兵啊!汉军八旗的优厚待遇,实在是让他们眼红。
但以前府兵要加入八旗,除了杀伐骁勇能通过八旗军的考核之外,还得等八旗兵空出足够的名额来,实在是太难了。
这场灭金之战,给了他们另外一条进身之阶。只要砍下三颗敌军的脑袋,直接升入八旗军!
那些自认悍勇的府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普通府兵也觉得自己有机会,毕竟战场上各种意外因素太多了,到底谁能立下大功,那还真不一定!
山东,兖州府,嵫阳县,孙家庄。
“二虎,你到了战场上,一定要小心一些。这是我从清虚观请来的平安符,你戴好了,定能保佑你平安归回来。”
妻子李氏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平安符,给丈夫孙二虎戴在脖子上。
“知道了。”
孙二虎虽然觉得这平安符未必有什么卵用,但为了让妻子安心,还是郑重地答应。
他叮嘱道:“我走了之后,家里的田地你不用担心。里正说了,会组织乡邻们帮忙。毕竟,灭了金国五年后,朝廷会对山东河北永远免一成的田地赋税呢!我这不但是为王上而战,而且是为乡亲们而战,乡亲们都会承我的情。就算我战……”
他本来想说,就算我战死了,里正也会让乡邻们继续照顾你们孤儿寡母。
但李氏已经猜到他要说什么,赶紧捂住了丈夫的嘴,道:“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你定能平平安安地回来,和我们娘仨团聚。”
“我不但会平安归来,还会立下战功,加入八旗军。让你们娘仨也好好受用受用!”
此时的孙二虎,真是心中豪情万丈,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他今年已经三十四岁了,武艺倒是不错,通过八旗军的考核没有丝毫问题。
但是,合格的兵员实在太多了,八旗的编制却是有限的。现在八旗军对于三十岁以上的府兵,根本就不考虑。
移民呢?
妻子李氏不愿意离开本乡本土,觉得现在的日子就挺好,没必要冒险。孙二虎也无可奈何,只能继续当他的府兵。
现在好了,王上开启灭金之战,府兵也能上战场。
孙二虎想给自己的妻子儿女们更好的生活。
孙二虎想去西方,看看那些西征将士说的那些高山、大海,看看有别于中土的风土人情。
孙二虎想在有生之年,不再土里刨食,而是做出一番事业,不辜负这身武艺,不负此生。
那么,一切就从这场灭金之战开始吧!
……
……
金国,皇宫内。
“这可如何是好?移剌蒲阿,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金国皇帝完颜守绪看到赵朔的《灭金令》之后,,简直都要吓尿了。
金国现在什么情况,别人不清楚,完颜守绪还不清楚吗?
自从抚桓昌三州丢失之后,全国上下就极度缺马。后来又丢了中都,丢了东北、山东、河北,战马就更缺了。
到了现在,全国唯一成建制的骑兵队伍,就是七千多人的忠孝军。其他无论正规军还是签军,都是步兵队伍。只有领兵大将和斥候,才配备了少量的马匹。
也正是这个原因,尽管金国调兵遣将准备攻打陕西,但都过去三个多月了,依旧没有对蒙古人控制的陕西地区发动进攻。
凭这点子实力,怎么和蒙古人野战啊?
实指望,铁木真去世之后,诸王各自为政。金国避开最能打的赵朔,攻打窝阔台的地盘,能占到些便宜。
做梦都没想到,蒙古远不像传言那般不团结。
蒙古军中最能打的赵朔,直接发布了《灭金令》,要一战覆灭金国!
完颜守绪真是后悔,当初怎么就听了赤盏合喜的撺掇,打蒙古陕西的主意。
现在可好,直接引火烧身了!
好好在汴梁安享富贵不好吗?何必要主动找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