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46节

  “愿意不愿意,再来一场?用你们的刀剑,为你们争得新的荣耀?”

  “愿意!”

  “下一关,就是西夏的克夷门,你们准备怎么办?”

  “踏平他们!杀光他们!“

  巴鲁营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真不是他们有病,实在是在蒙古人这里,他们确实感受到了进步的可能性。

  首先命就在蒙古人手里握着,他们不打是死,打了,说不定能博个前程。

  今天这事,让他们知道了,只要他们立了功,这些蒙古人,是真赏啊!一点水分都没有。

  当兵的本来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重赏之下,谁怕死?

  怕就怕个不公正!

  而他们之前在西夏军里,受到的就是不公正对待。

  现在有了明确的上升通道,他们确实能悍不畏死!

  ……

  ……

  七日后,西夏国都中兴府,皇宫。

  “陛下,蒙古人犹如天兵天将一般,实在不是咱们夏国能够力敌的。他们用我西夏精锐步卒,做巴鲁营官兵,更是堪称神来之笔。实在不行,您就答应了这几个条件吧。”

  李安全着实被斡罗孩城一战吓破胆,满面惶恐地劝李纯佑答应蒙古人的五个条件,

  李纯佑面露难色,沉吟道:“割地、赔款、年年进贡,还得彻底背叛金国,效忠蒙古?如此合议的条件答应下来,朕的皇位恐怕都坐不安稳啊!”

  这话倒不是危言耸听。

  西夏是从部落制,突然过度到封建制。那些党项贵人手中,掌握有着大量的私兵。如果西夏皇帝太过丧权辱国,他们不介意换个皇帝。

  李安全见状,试探地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哼,如此合议条件,蒙古人实在是欺我夏国太甚!朕就不信了,令郎李承祯死守夷门,有我西夏最后的五万擒生军,有二十万厢兵为后盾,只守不出,还守不住克夷门?

  “陛下三思啊!”李安全心急如焚,他的才干毕竟要比李纯佑强一些,深知此战的严峻性:“成吉思汗说了,待蒙古军破了克夷门,可就不是这个条件了。”

  李纯佑眉毛一挑,道:“朕刚才不是说了吗?他破不了克夷门!”

  “陛下要这么说的话……”李安全无奈道:“现在,微臣只求陛下一件事:万一,臣是说万一。万一蒙古果真破了克夷门,我西夏还是得求和。到了那时候,能不能不要再让微臣去谈判了?”

  李纯佑毫不犹豫地道:“好,就依爱卿所言。”

  在李安全看来,现在这几个条件答应下来,他凭着权势和魏威望还能勉强支撑得住。

  但如果克夷门被蒙古军攻破,他再答应更屈辱的条件,恐怕会成为西夏最大的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了。

  李纯佑却没意识到死守克夷门的危险性,他心中充满了对蒙古人的愤慨和对胜利的渴望,却忽视了万一战败,将面临何等的屈辱!

第69章 李承祯:这帮蒙古人好恶心啊!

  蒙古军在斡罗孩城休整半个月后,继续向前进发,五日后兵锋已至克夷门。

  克夷门乃是中兴府门户,两侧为两山对峙,峭壁如刀,直插云霄,悬绝不可攀登。中间一条狭窄的通道蜿蜒而上,直通一座巍峨耸立的城池,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那里,李承祯正率领斡罗孩城一战的残兵败将,以及西夏最后的五万擒生军,还有数万厢军,正在严阵以待。

  蒙古人眼见这幅阵势,真是一阵阵的牙酸。

  金帐内,诸将的争论声此起彼伏。

  “不能拿巴鲁营硬拼。”速不台道:“如此精锐的战士,白白抛洒在克夷门,实在可惜。”

  术赤台拍案而起,道:“那你说怎么办?不拿巴鲁营硬拼,难道拿草原勇士硬拼?”

  博尔忽针锋相对,道:“问题在于,就算把所有巴鲁营全填进去,也于事无补!”

  “先填进去再说,他们就是干这个的!”脱栾不以为然地道。

  “不是干不干这个的问题。”哲别摇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草原勇士是如此,巴鲁营也是如此。”

  “都不干这个,那咱们就退兵得了!看着西夏人耀武扬威!”有人没好气地道。

  “你这不是抬杠吗?”

  “是我抬杠还是你抬杠?这么危险的差事,总得有人干!不是巴鲁营,就是咱们自己人!”

  ……

  众蒙古贵人爆发了剧烈的争吵。

  没办法,斡罗孩城一战后,很多蒙古贵人充分意识到了,巴鲁营的强大战力。对手下巴鲁营战士宝贝得很,不愿意他们做无谓的牺牲。

  但与此同时,克夷门如此易守难攻,总得有人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强攻。不派巴鲁营派谁?

  待诸将的声音渐低,铁木真道:“巴鲁营,是阿朔你的提议所设。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赵朔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淡然一笑,反问道:“其实,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何如此急切?”

  他顿了顿,继续道:“若是其他国家的军队,面对坚城久攻不下,或许会担心补给被切断,或是敌军援军集结,反遭围剿。但对咱们而言,这些忧虑全然不存在。

  咱们的战士,每天吃一小块肉干,一小块奶酪,就可以坚持一天的战斗。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不吃任何食物,直接刺马饮血。咱们的战马更是吃苦耐劳,别说现在是秋天了,就是冬天,吃百姓屋顶上的茅草都能活。

  咱们何须担心后勤?

  至于敌军援军集结,给咱们聚而歼之的机会,那不更是更中咱们下怀?

  所以,咱们只要防备住西夏人的偷袭,以防阴沟里翻船即可,完全可以慢慢打。”

  “好!阿朔说得好!”

  作为杰出的军事家,铁木真瞬间秒懂,道:“事实上,咱们并不着急马上攻破克夷门,完全可以慢慢磨。十天不成就半个月,半个月不成就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是半年!咱们有的是时间!”

  忽难也恍然大悟,道:“巴鲁营的勇士数量不多,太过珍贵,咱们想办法让巴鲁营的勇士变多不就行了?咱们完全可以,让他们向东打、向西打,攻打别的西夏城池!他们破不了克夷门,还破不了那些小城?”

  虽然蒙古军攻破斡罗孩城后,向南直接攻打克夷门,再向南就是西夏国都中兴府了。但是,偌大的西夏,可不仅仅是这么几座城池。

  西夏的城池多了,只是并不在蒙古进攻中兴府的必经之路上,蒙古人没有攻打罢了。蒙古人第一次攻打西夏时,打的力吉思城和乞邻古古撒城就是类似的城池。

  忽难的这句话,仿佛为众蒙古贵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对啊!让巴鲁营,攻打其他城池!”

  “把其他城池的守军,变成咱们巴鲁营的勇士,再去和西夏人在破夷门硬拼!”

  “巴鲁营完全可以分三六九等,特别精锐的勇士,得省着用!”

  “攻克那些小城的战斗不算血战,但赏赐不妨大方一些。每次破城之后,给他们三成!”

  “只要在克夷门砍一个脑袋,就允休整五天,酒肉管够,女人管够,不愁他们不拼命!”

  “这样一来,咱们就更不缺给养了!”

  “有源源不断的西夏人补充,死再多咱们也不心疼!哈哈!”

  ……

  诸将你一言我一语,定下了各种激励措施,也定下攻破克夷门的大致方略。

  接下来的两个月,西夏众多边境城市倒霉了。

  马蹄声如雷,浓烟滚滚,烈焰飞腾,男女的哭喊之声震彻天地。一座座城池,被巴鲁营迅速攻破,女人被掳走,财物成为蒙古人的战利品,强壮的男人被编入巴鲁营。

  他们有的,去攻打下一座城池。

  有的,被送往了前线,进入克夷门的绞肉机中。

  短短两个月内,近八万西夏男丁,战死在了克夷门前。克夷门前面的小路上,鲜血染红了整片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乌鸦在低空盘旋,发出刺耳的叫声,仿佛在为这场惨烈的杀戮奏响哀歌。

  与此同时,巴鲁营经过这两个月来的去芜存菁,重新恢复到了一万人。

  他们悍勇嗜血,杀法骁勇,简直变成了一个个只知杀戮的战争机器。连铁木真都对巴鲁营大为赞赏,几次高兴地对诸将说,此次出征西夏,最大的收获不是众多的战利品,而是巴鲁营这样一支无敌精兵。

  而与此同时,克夷门的西夏军,就是一片愁云惨淡了。

  这算什么事儿啊?

  战况惨烈,西夏珍贵的擒生军死伤惨重也就罢了。真正的敌人蒙古人,没杀死一个,死的全是西夏人!

  蒙古人在后方,吃着西夏的粮食,搂着西夏的女人看戏。

  天长日久,就算克夷门还在,西夏也得灭国!

  “本帅心意已决!”

  议事厅内,李承祯缓缓向诸将看来,道:“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今晚,我就率精锐两万,偷袭蒙古人的大营!夏国兴衰,在此一举!”

第70章 火蒺藜,西夏人的反扑

  也火怀远已死,如今西夏军的副帅,名叫嵬名令常。

  嵬名令常也是一名老将,官居太傅一职,在军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他附和道:“蒙古人以为,两个月来,咱们龟缩在克夷门内,坚守不出,就是黔驴技穷,怕了他们,实在是太小瞧了天下英雄。除了神臂弓、瘊子甲以及泼喜军外,咱们还有另外一个撒手锏!”

  “什么撒手锏?”

  “大家还记得这个吗?”

  说话间,他伸出手来,将一个拳头大小的物事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火蒺藜?!”有人惊呼出声。

  早在一百年前,就有大量的火器出现在东方战场上了。比如步枪的鼻祖“突火枪”,比如“震天雷”,比如火球、引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火蒺藜……等等。

  只是这些火器,大都是燃烧和制造毒烟,并不是由爆炸直接产生杀伤,威力并不算突出。

  这些火器中,威力最大的就是一种叫火蒺藜的武器。

  有人说这种火器,是西夏人发明的,后来传入了宋朝,又传入了金朝。有人说,火蒺藜是宋人发明的,西夏从战争中,学到了火蒺藜的制作方法。

  不管怎么说吧,西夏人是掌握着完整的火蒺藜的制作方法的。

  火蒺藜的整体为圆球状,外壳为瓷胎,通体施以绿釉。粗略看上去,就好像一枚布满逆刺的海胆。

  它的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火药和用于增加杀伤力的小铁块。上部顶端有一小孔,用来放置引火线。

  火蒺藜被引燃之后,既能产生强烈的声光效果震慑敌人,又能用里面的小铁块以及碎裂的瓷片攻击敌人,有着较强的杀伤力。爆炸后,散落在地上的突刺状物体,还可以用于阻挡敌人骑兵。

  说穿了,这就是一种最为原始的手榴弹。

  只是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火蒺藜造价昂贵,西夏人只是少量装备罢了。

  如今,西夏面临亡国之危,不惜血本,造了两万枚铁蒺藜,运到了前线。

  “太好了!咱们两个月来忍气吞声,蒙古人必无防备。这回可要打他们个出其不意!”

  “蒺藜爆炸的火光,引发的大火,足以让咱们在黑夜里看清一切!”

  “哈哈,草原蛮子再勇猛,何曾看见过火器的威力?他们恐怕会以为是神兵天降吧?”

  “尤其是晚上,吓也能把他们吓死!”

首节 上一节 46/1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