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32节

  朱元璋亲自设计的大明钦天监,就是吸取了前朝的经验,将星象解释权牢牢掌握在皇室手里。

  朱元璋还订立律法,民间私自研习星象问斩。

  自从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后,“天”就是外朝压制皇权的法理基础。

  天地异象,就是皇帝无道。

  掌握了天文星象解释权的钦天监,被牢牢控制在皇室手里,就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

  但是苏泽也说的没错。

  大明最精通数算的人,就在钦天监里。

  冯保有些疑惑,苏泽到底是故意这么做,还是无意为之?

  但是苏泽布局,草蛇灰线,冯保觉得苏泽可能是故意将钦天监牵涉其中的。

  可扯进钦天监到底有什么意义?

  冯保不明白,但是他决定还是帮苏泽一次。

  他也想要往这个营造学社塞人。

  面对隆庆皇帝,冯保老老实实说道:

  “仆臣以为苏翰林所言甚是可行。”

  隆庆皇帝也点头,但是事关钦天监,隆庆皇帝决定先留中再说。

  冯保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汇报起了自己的工作。

  “仆臣今日去东宫,殷少师夸赞太子学业认真,大有长进。”

  隆庆皇帝连连点头,詹事府夸赞儿子读书用功,作为父亲自然高兴。

  冯保又说道:

  “殷少师特别说了,太子在算学上长进飞快,这多赖东宫讲官黄骥之功。”

  “算学?”

  隆庆皇帝点头,大明朝的皇室教育其实是很完备的。

  作为皇帝,自然也是要懂得算学的,要不然看不懂账本,岂不是要被人蒙蔽?

  所以算学在朱元璋亲自制定的皇室教育大纲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篇幅,属于必修的项目。

  隆庆皇帝想到自己做裕王的时候,也有一名精通算学的师傅。

  冯保和陈洪捧着批答完毕的奏疏准备退下,隆庆皇帝再次拿起苏泽的奏疏。

  算学?

  苏泽说的没错,要重订《营造法式》确实需要精通算学的人。

  司礼监、六科,工部户部,都要有帐。

  隆庆皇帝又想起自己做裕王的时候,父皇重修三大殿,严嵩一党不知道从中上下其手,贪墨了多少利润。

  三大殿修了那么多年,而最后骂名却都是父皇承担!

  一想到这里,隆庆皇帝也觉得憋屈,身为皇帝,总不能家里堂屋烧没了都不修吧?

  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法式的原因。

  如果真的如同雷礼所说,各司都能拿出一个计算出来的结果,一个可以验证的计算结果,按照这个结果去造工程,那外朝也能少很多议论。

  想到这里,隆庆皇帝说道:

  “等等。”

  冯保和陈洪停住脚步,只见皇帝拿起御笔,同意了苏泽的奏疏。

  “从钦天监和翰林院,挑选精通算学的人才,去营造学社任教。”

  “营造学社就挂在内阁下,设在六科廊边上吧。司礼监、工部、户部各自推举有算学基础的官员,参加营造学社的课程。”

  “等《营造法式》刊成,一应学社内的官员通过考核,授料材审定官。”

  “唯!”

  冯保和陈洪都称唯,各自盘算司礼监里有哪些有算学天赋的小太监。

  毕竟这个营造学社是要考试的,如果推荐的人选通不过考试,那不是白白浪费了机会?

  隆庆皇帝又说道:

  “也不能让苏泽那厮闲着,让他出任学社筹备使,负责筹备学社。”

  “对了,刚刚冯监说的那个东宫讲官黄骥,也是翰林吧?”

  詹事府的职位和翰林院重叠,多有兼任,冯保立刻说道:

  “黄骥也是翰林。”

  “既然他教育太子有方,就让他也去营造学社出任讲师吧。”

  “唯。”

  处理完了苏泽所奏,皇帝干脆一鼓作气,又拿起那份戚继光的奏疏。

  隆庆皇帝提起御笔,同意了张居正的票拟意见。

  “戚继光所奏召集九卿共议。”

  “对了,戚继光也是苏泽推荐的吧?”

  “让他也列席。”

  再想想,隆庆皇帝又觉得不能让苏泽白干事,又吩咐道:

  “过几天苏泽大婚了吧?在皇城边上找几处宅子,让他挑一座。”

第153章 御赐豪宅

  【使用100点威望值,强行通过奏疏】

  【营造学社成立,审计制度建立,大明工程日益透明化。】

  【营造学社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数学工具陆续出现。】

  【营造学社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引进翻译了部分外国数学书籍,获得了不小的发展。】

  【但是小规模的传播,数学沦为上层的玩具。】

  【大明国祚+3】

  【剩余威望点:410点】

  果然,如果只是这个层次的研究,还不足以改变整个社会。

  清代很多皇帝也都是数学爱好者,但是依然无法改变落后封建的本质。

  但是路也要一步一走,有了营造学社这个苗子,苏泽就可以慢慢引导。

  再给数学套上实学的外壳,配合高拱传播实学的动作,逐渐将这些种子撒出去。

  任何学科,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存在的。

  当更多需要数学的地方出现,那数学自然就会被重视起来,营造学社也就能从一个临时补习机构,逐渐变成大学一类的专业教育机构。

  而将钦天监拉进来,也是了逐渐解除对天文学的封锁。

  对于头顶上这片神秘天空的探索,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轴。

  再也没有什么比天穹的奥秘更让人痴迷的了。

  而天文学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研究天文也就是研究地球,天文学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导航学。

  如果要出海远航,仅仅靠着指南针是不行的。

  必须要有相应的天体定位导航技术,还需要能够在海上确认方位的船长。

  这些都是需要天文学发展的。

  数学——天文——导航——航海技术,在苏泽看来,这就是一道连续的科技树,必须要打破皇室对于天文学的垄断。

  营造学社只是第一步,苏泽也已经准备好了下一步的计划。

  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把营造学社的框架搭起来,然后再找机会实行下一步的计划。

  不过现在苏泽还有一件事要忙——结婚。

  还有十天就要结婚了,苏泽这几天都请假半天,回去处理结婚的事情。

  也亏着有申时行沈一贯等好友的帮忙,再加上徐渭这个结过两次婚的人处理各种事项,苏泽总算是忙过来了。

  但是当传旨太监和行人司官员来到史馆,宣读了皇帝的圣旨。

  除了在六科设立营造学社外,皇帝下旨赐予苏泽婚宅,同时又恩准他的婚嫁,营造学社的事情可以等他婚后再办,但是在婚礼前要参加九卿共议。

  至于九卿共议的内容,要等通政司抄录戚继光奏疏再下发,传旨的官员太监也不知道详细,只知道和西北战事有关。

  苏泽接了圣旨,又塞给传旨太监和行人司官员一人一枚银币,将两人送走之后,苏泽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烦恼。

  不得不说,隆庆皇帝作为老板还是不错的。

  肯放权,对手下也舍得奖励,知道事情轻重,还能体谅人。

  但这个时候赐宅,还是让苏泽有些头大。

  罗万化看到苏泽头大样子,忍不住向沈一贯问道:

  “肩吾兄,陛下赐宅如此隆恩,为何子霖兄还这样?”

  沈一贯解释道:

  “赐宅当然是喜事,但是时间太紧了。子霖兄大喜的日子将近,陛下现在赐宅,那婚礼就要在新宅里办。”

  “京师那几处能赐的宅子,基本上都是抄没的官产,总要修葺一下才能住人。”

  “工期这么紧,这都不是花钱能解决的事情了。”

  原来如此,罗万化连连点头,原来苏泽头疼的不是皇帝赐宅,而是赐宅的时间。

  苏泽本来就是想在自己租的小院里成婚的。

  这年头京师年轻官员租房结婚也是正常的。

  官员俸禄就这么高,京师房价这么贵,指望都有自己的住宅也不现实。

  赵贞吉家是诗书传家的宦门,自然是理解年轻官员的难处,所以很痛快的答应下来。

  以苏泽的能力,还愁没地方住?

  赵家上下根本没人在意这件事。

  但是皇帝的好意,却给自己本来就忙乱的婚礼,又增添了一笔必须要做的事情。

  谁家结婚前十天装修的啊!

  但是皇帝赐宅总是好意,而且这些宅子都是靠近皇城的,这都是以后想要花钱都买不到的好位置。

首节 上一节 132/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