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35节

  苏泽回到书房,迅速写完了一封信,接着交给徐渭校对。

  徐渭看完信,大惊失色的看向苏泽,但是很快却明白了苏泽的用意。

  吴惟忠一脸疑惑,没办法,他的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苏泽的信。

  但是此时他已经十分信任苏泽,就信件塞进怀里珍重的放好,对着苏泽说道:

  “五日不能往返,请戚帅军法从事!”

  只可惜现在已经锁城,吴惟忠准备明早就出发。

  苏泽又说道:

  “慢着。”

  苏泽又回到屋内,拿出一袋子土豆,交给吴惟忠说道:

  “这是我和戚帅说过的土豆,种植方法也在信中,你带回大同请戚帅推广种植。”

  苏泽又说道:

  “将我的信也带给王总督,如果王总督支持,那事情就更好办了。”

  “遵命!”

  ——

  河套。

  赵大柱骑着马,从一个中等规模的部落中出来。

  赵大柱原本就带着同卫所的兄弟在草原贩马,说得一口流利的蒙古语。

  逃亡草原后,赵大柱迅速靠着自己过人的能力,成了一支汉人商队的首领。

  赵大柱的事情在草原上也传开了,都知道他和大明官府有死仇,蒙古部族也愿意和他做生意,而每每赵大柱也都能带来这些草原部落所需要的大明禁运品。

  这样一来,赵大柱的商队在草原上的名气越来越响。

  河套,就是个失意者的流放地。

  在这片地方,血脉和种族是最不重要的事情,有本事的人都是被人尊重的,而赵大柱就是以为这里而生的。

  离开了这个部族很远,赵大柱这才掏出了一个册子,将这个部族的位置记录在上面。

  而与此同时,在离开京师的官道上,吴惟忠领着护卫正在疾驰。

  吴惟忠从上午离开京师,已经在官道上疾驰了整个白天!

  他的双腿之间都被磨破了,但是依然咬着牙夹着马鞍,不断催促战马疾驰。

  吴惟忠一整天都没离开马背,双眼布满了血丝,随着他再次扬起马鞭,却是他胯下的马先支撑不住,一个马失前蹄跪在地上。

  吴惟忠反应迅速,一个打滚翻下马身。

  亲卫打马回头要搀扶他,吴惟忠却已经自己爬起来了。

  啐了一口嘴里的血水,吴惟忠指着一名亲卫说道:

  “你,下马!”

  亲卫立刻翻身下马,吴惟忠翻上马背说道:

  “你步行去下一个驿站换马,我们继续前进!”

  ——

  二月十七日,苏泽婚期的前四天。

  工部派人来通报,说是那座御赐的宅邸已经提前修葺完毕。

  但是苏泽今天还没来得及去验收接收新房,朝野又发生了大事。

  宣大总督王崇古,大同总兵戚继光联名再上一疏。

  皇帝接到这份奏疏十分的头疼,干脆前后两疏并一事,提前一天下令九卿共议。

  苏泽一大早就被中书舍人郭准叫醒,喊到了兵部开会。

第155章 九卿共议

  苏泽已经换好了官袍,他跟着郭准登上马车,向着兵部而去。

  马车上,郭准说道:

  “苏翰林,高阁老说了,会赞同王总督所议。”

  苏泽微微松了一口气,他前天已经登门拜访高拱,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意图,高拱当时没有直接答应配合自己。

  看来是王崇古和戚继光联名上疏,让高拱下了决定。

  除了高拱之外,苏泽还派徐渭以筹备婚事为理由上门,已经说服了赵贞吉支持自己。

  当然,赵贞吉本身在西北军事上就比较激进,说服他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

  接下来就看这次九卿共议了。

  因为这次九卿共议,为了防止阻塞交通,兵部已经提前派遣兵丁清场。

  所以苏泽没有见到上一次那种“跑部”的盛况。

  但兵部门前已经冠盖云集了。

  九卿共议,与会者人数众多。

  大九卿,是六部尚书,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的长官,

  小九卿,则是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

  除此之外,还有六部侍郎也是六部正印官,也有资格列席。

  当然,这其中也有兼任的情况,比如高拱就是阁老加吏部尚书,而张居正是阁老兼任翰林院事,赵贞吉兼任詹事府詹事。

  此外还有一些空缺的职位。

  但实际人数远超阁部议事了。

  除此之外,皇帝还派遣司礼监的两位秉笔冯保和陈洪过来,负责记录九卿的发言。

  兵部小心翼翼的招待,九卿共议的参会者,几乎是大明最顶尖的一批权势者了。

  当然,九卿衙门的“含权量”各不相同。

  既有六部这样的实权衙门,管理千百官吏的部院重臣。

  也有李一元这种,主要职责是跑腿的通政使。

  这一次,苏泽低调的进入兵部,在郭准的指点下,认清了参会的大小九卿。

  郭准指着一个和气的圆脸老者说道:“那位是大理寺卿戴才。”

  大理寺是三法司之一,不过大明的大理寺不像是唐宋,已经沦为刑部的附属衙门,职权上可能还不如刑部侍郎。

  通政使李一元苏泽认识,但是李一元见到苏泽,却像是躲避瘟神一样,拉着身边一个矮个子的老者快步离开。

  郭准指着李一元拉着的老者说道:

  “那位是大司宪王廷。”

  苏泽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通政司和都察院,算是自己最直接的受害者了,两人不待见自己也是正常的。

  太常卿陈庆,光禄卿黄华,太仆卿朱大器,鸿胪卿萧澜,这些都只是简单介绍,这几人在九卿中也属于摆设。

  当然,这几个职位是摆设,但是不代表他们的位置不重要。

  九卿就是阁老的候补名单,能够名列九卿,如果皇帝要增补阁臣,基本上就在这个名单里挑了。

  郭准又说道:“苑马寺卿和尚宝司卿出缺,国子监祭酒王希烈告病在家。”

  剩下的人,都是苏泽的“老熟人”了。

  吏部侍郎陆树声辞官回家了,就是被苏泽斗倒的陆树德的兄长。

  户部侍郎张守直,苏泽在户部见过,就是那个在张居正身边算账的老者。

  礼部侍郎是苏泽的上司殷士儋兼任的。

  工部的两个侍郎,自己推荐的潘季驯还没到任,王之桓被自己忽悠出任淮抚去了。

  刑部侍郎洪朝选在家养病,当然,洪朝选不是身体病了,而是马上就要被解职,心病了。

  兵部侍郎曹邦辅苏泽上次来兵部就见了,还有两个兵部侍郎,谭纶在蓟辽,王崇古在宣大。

  再加上六部尚书,这么一盘算,苏泽赫然发现,怎么自己有这么多老熟人?

  在场的人,竟然苏泽大半都认识!

  郭准也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苏泽。

  他才入仕一年不到啊!

  正常的庶吉士,此时还没通过馆选,还不是正式官员呢!

  但是苏泽已经可以和六部尚书谈笑风生,六部侍郎见到他都要平等的对待。

  就在郭准刚刚这么想的时候,工部尚书雷礼走了过来。

  “苏子霖!那五台山佛光寺果然是唐代古建!”

  苏泽微笑的向雷礼说道:

  “大司空,恭喜恭喜,看来《营造法式》即将勘订完毕了!”

  很多事情,只要找对了方向,推进的进度就在于能调用的资源多寡了。

  梁思成勘探古建的时候,得到的支持不多,当时国内兵荒马乱,条件十分的艰苦。

  而雷礼是工部尚书,能够调用的资源远大于梁思成,而且现在距离唐宋更近,还有很多技艺其实也没失传。

  雷礼哈哈一笑,《营造法式》如果勘订完成,那他雷礼也要青史留名了。

  雷礼看着苏泽更加满意,他说道:

  “你那婚宅老夫亲自去过了,傅顺虽然脑子不太灵光,但在营造上的天赋无人能及,日后再有问题,直接找他维修就行。”

  这是送了装修还包售后了?

  苏泽知道这是雷礼在帮自己,要不然人家堂堂工部尚书,怎么可能会关心一座京师的宅子,他连忙向雷礼致谢。

  就在这个时候,本次会议的东道主,兵部尚书霍冀见到了苏泽,他向着苏泽走过来,拉着苏泽到边上问道:

  “高阁老和我说了,他要支持王崇古之议。这事情定是你谋划的,到底打得什么主意!?”

  郭准听到两人交谈,恨不得把自己的耳朵刺聋,为什么自己要站在这里?

  苏泽连忙低声说道:

  “大司马好生冤枉人!阁老的事情,又岂是我苏泽能决定的?”

  霍冀疑惑的看着苏泽。

  苏泽知道霍冀是高拱一派的,但是高拱既然没有将内情告诉霍冀,应该是上次大同的事情过后,对军务更加谨慎了,于是要让霍冀和自己持不同的立场,分担决策的风险。

首节 上一节 135/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