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贴身丫鬟连忙说道:
“大娘子?咱们贴身丫鬟不外婚配的,您。。。”
赵令娴冷着脸说道:“当着我的面说夫君的不是,日后岂不是要离间我们夫妻?翠儿跟我多年,给她找个好夫家。”
听到赵令娴这么说,贴身丫鬟不敢再多说话。
书房中,苏泽看着系统。
——宿主:苏泽——
年龄:26
籍贯:南直隶太仓县
官品:户部山东清吏司员外郎,左春坊左中允,日讲官,东宫讲读,从五品。
威望:144(每日+8)
模拟次数:每月2次(剩余0/2)
持有道具:【模范毛笔】(蓝色),【家庭装种植毯】(紫色),【翻译年糕】(蓝色),【事后画册】(橙色,剩余4/5),【飞鸽传书】(紫色),【记忆宫殿香囊】(橙色)。
主线任务:所有内阁成员的关系达到亲密;任务奖励:道具抽奖机会*1
支线任务:为胡宗宪平反;任务奖励:道具抽奖机会*1
————
果然升官了,每日增长的威望值也高了。
但是上次正六品时候是每日+4点威望,怎么从五品就变成了每日+8了?
也对,六品到五品是个坎儿,这是从低级官员向中级官员过渡的关键一步,自己就这样轻轻松松的迈过去了?
其实也不轻松,从办报,再到筹办灵济宫大会,苏泽为了这套“四民道德说”筹谋了很久。
只可惜每月模拟次数还是没增加,不过每个月两次倒是也够用了。
再看上次挂起的奏疏。
【是否花费100点威望点,强行通过《请废匠灶乐诸籍疏》?】
果然。
在自己提出“四民道德说”,更提出要征收商税后,废除贱籍这种事情根本就没什么阻力了。
而且苏泽已经从涂泽民那边得到了【飞鸽传书】,新的制盐法已经成功,可以减少精制盐的成本,还能大大节省人力。
这个消息应该已经通过涂泽民的奏疏送到了内阁,对于皇帝和阁老来说,最后一点阻力也没有了。
【使用威望值通过。】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44点。】
——
次日,官衣坊的裁缝早早就来到苏府,等给苏泽起床后帮他量体,接着许诺七日内送来成衣。
苏泽吃完了早餐,来到户部衙门前,刚刚准备登记通行腰牌,就遇到了早已在此等待的中书舍人夏炜。
“苏员外郎,腰牌已经办好了,张阁老在节用堂等您。”
第181章 上任山东清吏司员外郎
苏泽接过了中书舍人夏炜递过来的腰牌,挂在了腰间。
如今苏泽的腰间已经有三块腰牌了,一块是进出皇宫的腰牌,一块是进出东宫的腰牌,再加上这块户部的腰牌,一走起来腰牌碰撞发出声音,惹得户部的官员都投来注视礼。
夏炜低声说道:
“苏翰林可以用布袋包住腰牌,阁老们都是这么做的。”
苏泽连忙表示感谢:
“多谢夏中书提醒。”
夏炜带着苏泽来到了节用堂。
上次和张居正会面是在内户部的正堂,也就是户部正印官的办公场所。
这次张居正是在外户部的节用堂,这里是外户部十三清吏司的郎中议事的地方。
堂名节用,这也体现了大明户部的理财思路,那就是节流。
历朝历代,对于财政政策有两个流派。
一种是开源派,这一派主张多收税,朝廷承担更多的社会治理责任。
一种就是节流派,这一派主张少收税,朝廷尽量不要参与社会治理,能不管就不管。
当然,大部分王朝都是既要又要的,但在财政政策上总要有所侧重。
也许是吸取了大宋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最后却还是灭亡的教训,大明立国确立的财政政策就是节流派。
张居正坐在节用堂的主座上,在下首站着一堆官员,站在这堆官员前列的,是一名身穿六品官袍的中年人。
向张居正见礼之后,张居正向苏泽介绍道:
“子霖,这是山东清吏司主事魏恽,他是先帝四十一年的进士。”
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那就是申时行的同年了。
苏泽看向这位名叫魏恽的主事,此人也是张居正的弟子。
也难怪张居正对户部控制这么深,气的户部尚书都不来上任,从人事安排上来就能看出来。
魏恽虽然比苏泽更早中进士,算是科场前辈,但是他科场第次不好,要不然也不会在户部做主事。
而苏泽早就已经名满京师,现在又是魏恽的上司,更重要的是张居正的态度,让魏恽对苏泽毕恭毕敬。
张居正又说道:“山东清吏司的郎中出缺,你师相高阁老一直不给补,现在就只能抓你这个员外郎做事了。”
主官空缺?
苏泽甚至怀疑,这个山东清吏司员的职位是不是张居正特意留给亲信门人的,临时抓了自己来填坑。
苏泽也没有继续多想,张居正接着问道:
“你没有在户部任官过,知道这山东清吏司的职责吗?”
苏泽是将整个大明会典都记在脑子里的人,他立刻说道:
“山东清吏司掌理山东省钱粮收支数目,兼掌在京锦衣等三卫及辽东都司之俸饷,并掌天下盐课之事。”
大明户部的十三清吏司,对应的是大明十三省,但是除了对应省的职责外,还要对应相应的职责。
山东清吏司还有额外的职责,但是最后这个“掌天下盐课之事”,才是张居正调自己来山东清吏司的原因。
果不其然,张居正开口说道:“陛下已经下旨,废灶乐工户籍禁锢。”
“登莱巡抚涂泽民上书,在登莱用新法制盐,所耗倍减,产量倍增。”
张居正看向苏泽,涂泽民本来就是苏泽推荐的,张居正认为涂泽明的制盐法肯定和苏泽脱不开干系。
不过身为阁老,张居正也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他向苏泽和魏恽问道:
“虽然陛下圣恩废灶籍,允许灶户自寻生计,但是盐法是国家大计,魏恽,你说说看?”
先问魏恽,看来这个魏恽在张居正心中的地位还是可以的,应该属于“可造之材”那一档的。
魏恽想了想说道:“师相,学生以为应该先通令各盐所用新法制盐,等新法普及后,再宣布废除灶籍的政策,允许灶户自择。”
张居正未置可否,然后看向苏泽。
苏泽说道:
“张阁老,陛下的隆恩,当然要第一时间让灶户知晓,否则朝廷的信义何在?”
“阁老,下官以为,应该向灶户说明朝廷的政策,愿意留用的由盐所返雇,不愿意留用的任其自去。”
又怕张居正犹豫,苏泽又说道:
“新法制盐所耗远少于旧法,而灶户多是贫苦百姓,不会贸然而去,这一两年盐业无虞。”
“等过上几年,新法已经推广,各地盐产必定大增,那时候灶户要走,盐政也不会有问题了。”
听到这里张居正点头,但是他又问道:
“盐所的雇钱何所出?难道再发宝钞?”
张居正不愧是大明财政人,上来就算成本。
苏泽微微吸了一口气说道:“下官以为,请榷卖盐引。”
“榷卖?”
苏泽说道:
“张阁老,我朝开中法已经名存实亡,两淮等地的盐引早已经淤塞超过五十年,甚至有祖父的盐引孙辈都不能兑付的情况。”
“盐引淤塞,能得盐的并非盐商,得盐后再层层转卖,官盐价格日高。”
其实苏泽这话已经说得很含蓄了。
实际上的情况是,能用盐引换到盐的都是达官显贵,他们用盐引取盐以后自己也不卖,一般交给自己手下的商人或者卖给其他商人。
张居正点头,盐引问题到今天已经是顽疾了,大明上下都清楚,只是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苏泽见到张居正感兴趣,趁机说道:“不如朝廷直接榷卖新引,由盐所公开榷卖,所得利也部分留存于盐所,充当工本。”
榷盐倒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张居正一下子明白了苏泽的想法。
但是张居正又问道:
“如此一来,民贩所贩的盐到底是官盐还是私盐?岂不是私盐更甚。”
苏泽说道:
“运司印刷三联票据,一留作存根,一存分司,一给民贩行运。各州县民贩,由州县给照赴盐场买盐,纳税后运盐出场,分赴指定口岸销售。”
苏泽说完,张居正沉默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盐法大计,你上个奏疏到内阁。”
苏泽稽首应下,果然要改盐法不是这么简单的,苏泽想要暗度陈仓的计划还是被张居正识破了。
苏泽隐藏没说的一句话,就是发行新的盐票,就要作废原本市面上的盐引。
对那些手里持有盐引的利益集团来说,自然是要激烈反对的,这也不是张居正这个内阁三辅能独自承担的。
所以张居正将皮球踢回到皇帝和内阁,这样的责任也只有皇帝和内阁能承担。
张居正说道:“让各地盐政衙门拨付银两给盐所,就按照苏泽的办法告知灶户,任其自由去留。”
虽然没能忽悠张居正实行“盐票法”,但是张居正同意拨钱给盐所雇佣灶户,自己来做这个山东清吏司员外郎也是有所收获了。
张居正继续说道:
“市舶关税这块,由山东清吏司和福建清吏司分别拿个方案出来,交由内阁讨论。”
张居正布置完了任务,就带着中书舍人夏炜离开了节用堂。
等张居正走后,魏恽领着山东清吏司的其他官员,一同向苏泽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