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把汉那吉从小养在俺答妻一刻哈屯的帐篷中,长大后也继承了父亲的部落。
俺答汗曾经给把汉那吉定下一门亲事,让他娶兔扯金的之女。
但是在俺答汗征讨瓦剌的时候,迫使瓦剌王妃绰罗斯氏所生三娘子献与俺答为妃。
但是三娘子已受草原上另外一个部族首领袄儿都司结亲。
俺答汗夺了三娘子,袄儿都司要攻打俺答。
俺答汗这个时候刚刚征服瓦剌,手上的军队疲乏,于是就把把汗那吉结亲的兔扯金之女,嫁给袄儿都司来补偿。
因为这件事,原本就和祖父关系不睦的把汉那吉,彻底和俺达汗翻脸。
去年把汉那吉不遵守俺达汗的汗令,独自南下攻打大同,被戚继光击退。
这把汉那吉见识到了明军的强悍后,竟然升起了投靠大明的念头。
于是深夜秘密闯入了王世贞的房间,准备归顺大明。
王世贞是文人,让他写诗交际没问题,可是这种事情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王世贞只能喊来沈一贯商议。
面对这样的诱惑,沈一贯就很冷静了。
他首先稳住了冲动的把汉那吉。
沈一贯给把汉那吉分析,他背叛祖父投降明朝,这就是不孝,就算是大明接纳了他,那在道义上就是吃亏的。
把汉那吉的土默特右部屡遭俺达汗削弱,部族不到五万人,能战的兵马更是不足五千,实力不强。
如果从利益角度出发,如果日后俺达汗归顺大明,和谈的条件要求大明将把汉那吉交给俺达汗,那大明会怎么办?
听到这里,把汉那吉的额头也冒汗了,他性格冲动,要不然也不会为了一个没结亲的未婚妻和祖父翻脸了。
但是沈一贯这分析都是站在他的角度上出发,于情于理都说得没错。
祖父俺达汗也不是没有封贡的想法,如果自己投降大明后,俺达汗也封贡,再开口向大明讨要自己,那大明于情于理也不会拒绝。
把汉那吉脸色铁青,沈一贯又给他指了一条路。
沈一贯让把汉那吉继续留在草原,暗中拉拢一批愿意归顺大明的草原部落。
在政治上,把汉那吉也可以公开表态,反对和大明开战,求贡大明。
而沈一贯就可以请求朝廷,暗中和把汉那吉的部落交易,增强他们部落的实力。
如果能促成俺答归顺大明,那作为首倡的把汉那吉自然也能在草原上获得声望。
沈一贯甚至暗示,如果真的能让俺达汗归顺,大明可以支持他取得汗位。
毕竟把汉那吉也是有继承权的。
安抚送走了把汉那吉后,第二天王世贞的房中又来了三娘子的使者。
王世贞同样喊来了沈一贯,这名使者告诉王世贞和沈一贯,三娘子已经确定,袭击使团的是俺达汗的继承人黄台吉。
原来草原上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和大明封贡贸易的,这一派就是以三娘子为首。
另一派则是反对和大明封贡,这一派并没有首领,但是很多人都聚集在黄台吉的麾下。
黄台吉原本态度中立,但是如今被手下裹挟,再加上不满三娘子被俺达汗信任,掌控了俺答部的内政大权,日益和三娘子对立。
黄台吉得到使团的消息后,就派遣手下追杀使团。
三娘子调查清楚了后,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王世贞。
沈一贯的笔记到此为止了。
苏泽微微叹气,草原的局势如此复杂,也真是难为使团了。
不过这也坚定了苏泽的判断,大明和草原还是要有一战!
草原两派的势力旗鼓相当,甚至反对封贡一派的力量还要更强大些。
无论俺达汗还能活多久,一个身体衰落的可汗,在草原上还有多大的威信?
草原实力派,会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俺达汗的继承人黄台吉身边。
就算是俺达汗废掉这个继承人都没用。
草原就是追随强者的,衰落的可汗是无法令人服众的。
而最亲大明的三娘子,她权力来源于俺达汗,而且手上没有军权,这就更是无根之萍了。
东胜卫无论如何都要建,和俺答部早晚都要打一场,只有彻底将狼群打怕了,狼才能驯化为狗。
而且东胜卫的位置险要,也可以作为栓狗的缰绳。
苏泽提起笔,给沈一贯写了一封回信。
信上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让沈一贯记住出使的初衷,就是要稳住俺答汗,只要能拖到东胜卫棱堡建造完毕再起兵,使团就算完成任务。
苏泽也相信以沈一贯的政治嗅觉,应该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既然草原内部都有分歧,那只要利用好这个分歧,自然就能拖延出兵的时间。
将信塞进了信笼,胖鸽子扑腾翅膀飞向北方,苏泽又拿起了工部的信。
这是傅顺和万敬离开京师之前给自己写的信。
在京师冶铁铸炮完毕后,两人就被工部尚书雷礼派去了北方。
万敬前往山西,要在山西勘探煤铁,建造新的铁厂,在山西铸炮。
而傅顺被派的更远,要领了一个督造东胜卫的差事,直接被雷礼安排到东套筑城去了。
苏泽心中有些过意不去,自家的婚宅还是两人帮着装修的,可一转眼两人都出京了,而且他们领的差事都和苏泽有关系。
不过两人的信中,都对苏泽表示了感激。
对傅顺来说,棱堡这种新城堡让他十分的着迷,他迫不及待的要去实践自己新学的营造技巧和算学知识,他还在信中写要留在东胜卫棱堡,亲身经历一次棱堡被围攻,这样才能造出更完美的堡垒。
苏泽有些汗颜,没想到傅顺竟然是这样的土木狂魔。
苏泽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写封信把水泥的配方教给傅顺。
但是想想在东胜卫那地方估计没足够的资源煅烧水泥,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相比之下,万敬就要理智多了。
他写信和苏泽探讨了山西冶铁的问题。
万敬认为在山西铸铸炮只是权宜之计,山西虽然有煤铁资源,但是并不适合铸炮。
万敬的理由是山西的地形复杂,水运不便,而且山西缺乏稳定的水资源,无法用流水提供风箱动力。
风箱是平炉法提高炉温的关键。
而万敬也计算过,要建造更大规模的冶铁炉,就需要更大的风箱,这就不是人力和畜力可以提供的了。
万敬想到的就是水力。
利用水力滚轮推动风箱,就对铁炉的位置要求极高,所以万敬才会亲自前往山西选址。
苏泽对于万敬的思考很欣慰。
万敬竟然这么快就想到了风箱动力问题。
历史上,正是为了解决风箱动力问题,人们发明了蒸汽机。
当然,蒸汽机的科技距离现在还远,需要在材料学和工程制造上进一步突破才有可能制造出来的。
而且苏泽的记忆里,也没有早期蒸汽机的图纸。
但是科技这东西就是这样,最好的发展动力就是现实需求。
当现实中产生需求后,才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中。
要知道要点亮蒸汽机科技,需要一个又一个的科技节点,这些不可能都由苏泽来攻破,他也不是学机械制造的,也没有这些知识。
有了需求,再加上华阳奖的激励,苏泽相信自然会有人想出解决办法,攻破一道道难关。
要知道工业革命早期的很多发明家,其实学历也不高的,甚至有些人干脆就是文盲。
放下这些回信,苏泽突然接到通报,罗万化在户部门口等自己。
等苏泽走到户部门口,见到了罗万化身边的东宫太监张宏。
张宏开口说道:
“苏翰林,帮帮太子吧!”
第183章 红茶和白糖
苏泽跟着张宏来到了东宫,一路上他听完了张宏的描述,总结一下就是“茶叶滞销,苏师傅帮帮我”。
等苏泽来到了东宫,除了太子之外,苏泽还见到了国舅李文全。
一见到苏泽,小胖钧就说道:“苏师傅!帮帮孤!”
苏泽安抚住了小胖钧,接着问道:“百戏会已毕,太子还要那么多银钱做什么?”
朱翊钧委屈巴巴的说道:“过些日子就是母妃寿辰了,孤想给母妃准备一份大礼。”
苏泽看了一眼朱翊钧,没想到他还有这份孝心。
李贵妃只是贵妃,如今皇后还在,自然无法大操大办庆贺。
朱翊钧能想到母妃,自筹经费送礼,这也让苏泽有些欣慰。
接着苏泽又问道:
“那茶叶滞销又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朱翊钧身边的国舅李文全说道:
“殿下,还是让我来说吧。”
李文全对苏泽行礼,这才说道:“苏翰林,前阵子太子请陛下从内承运库中盘出陈茶,交给在下送到登莱售卖,刚开始的时候销量不错,也筹办了不少银子。”
“但是前些日子,商船都不再收茶了,现在还有不少茶堆在莱州港的库房里。”
苏泽疑惑的问道:“茶叶不好卖吗?”
不应该啊,茶叶明明是中原出口的畅销货物,为什么会滞销?
李文全倒是也做了一些调查,他说道:“以往茶叶出口的大头都是朝鲜和倭国,近些日子福建春茶上市,商人更愿意在月港买茶,殿下的茶叶虽然好,但却是往年的陈茶。”
原来如此。
茶叶这个东西,本质上就是农产品,就是新鲜的最好。
内承运库的贡茶自然是品质最好的茶叶,但是再好的陈茶也是比不过鲜茶的。
苏泽又问道:“既然倭国朝鲜卖不动,西洋商人呢?”
上一次葡萄牙商船抵达登莱后,这些西洋商人知道登莱允许和外国人做生意,莱州港的西洋商船越来越多。
这个时代欧洲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是极其恐怖的,一个能自由交易的大明港口,就算是远行几千里也是值得的。
李文全说道:“苏翰林怕是不知道,这海输的茶叶可不好卖,西洋商人一般不敢收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