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 第111节

  “是吗?学生还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苏录顾不上再闲扯,忙轻声问道:“我小叔的案子……”

  “我问清楚了。”尤幕友小声答道:“这个案子是四老爷经办的。按规矩大老爷出公差,由他来受理诉讼,这是应当应分的,他也没义务向我通气,所以我什么都不知道。”

  “原来如此。”苏录点点头,便听尤幕友话锋一转道:

  “但他这案子办得有瑕疵,被我给抓住了。我已经让他们先把人放了,待会你可以把你叔领回家。但绝对不能让他离开县城,得保证随传随到。”

  苏录忙感激道谢,这不就是取保候审吗?能有这个结果,尤先生已很给面子了……

  “另外,”尤幕友手指轻叩桌面,将案情简单讲给苏录,缓缓道:“虽然还没有任何证据,但我能感觉出来,这不是冲着你小叔来的,而是冲着你们家的二郎酒……”

  “这似乎是在警告你们不要捞过界。”他把声音压到了极低。

  这已经不是警告了,而是开战了!苏录双目寒芒一闪,但当着尤先生的面,没有说出口。

  尤幕友却清晰捕捉到他情绪的变化,叹了口气道:

  “先别想那些有的没的。别以为把人领回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你小叔一口咬死了,是他自己打的酒!固然能让二郎酒摆脱干系,但他自己的麻烦就大了,弄不好要背人命的!”

  “是,晚生知道。”苏录神情凝重道。

  “总之,大老爷会爱护你,不会让你们家吃亏。但也正因如此,不能过于偏袒你,明白吗?”尤幕友语重心长道。

  “明白。”苏录点头道:“老父母希望我有一个好的名声,所以这个案子必须查个水落石出,不能留下隐患。”

  “没错,你果然聪明。”尤幕友赞许笑道:“越是这样,你越要好好授课,情绪上不能受任何影响,更不能让县太爷失望。一切等他回来,看看能不能帮你小叔洗清冤屈。”

  “是。”苏录又应一声,从挎包里摸出那封银子。

  “你这是什么意思?”尤幕友皱眉道。

  “就是意思意思。”苏录道。

  “你这就没意思了。”尤幕友不悦。

  “一点小意思而已。”苏录坚持。

  “你这小子真有意思。”尤幕友面露笑意。

  “没别的意思,就为了谢谢先生操心。”苏录也笑了。

  “那我就不好意思了。”尤幕友便拿起那封银子,在手里掂了掂,又原路塞回了苏录的挎包里……

  “先生这是什么意思?”苏录愕然,难道嫌我的意思不够意思?

  “哈哈哈,”尤幕友大笑道:“难道能让你白叫一声‘先生’?老夫不也得意思意思?这五十两银子,拿去泸州念书用吧。”

  这一下倒是把苏录给整不会了,以前送礼没这一环节啊?怎么开启隐藏剧情了?

  “怎么?嫌不够意思?莫非还要我再贴点意思不成?”尤幕友戏谑道。

  “学生何德何能,竟得先生如此厚爱?”苏录一脸感激。

  “难道你以为只有县尊和山长看好你吗?”尤幕友这才正色道:“咱们的《小戴礼记》说‘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何况乘人之危乎?那样的关系怎么可能长久?”

  顿一下,他沉声道:“不要让我们这些看好你的人失望,就是最好的报答!”

  “是,学生会加倍努力的。”苏录只好重重点头。

  虽然已经从尤先生的表现,猜到了县太爷可能的态度,但保险起见,他还是小声问道:

  “县尊那边又当如何?还请先生指点。”

  “哈哈哈,还真全面。”尤幕友不禁大笑起来道:“原先我还担心你小子是书呆子,那样走不远的,现在彻底不担心了!”

  “山长也教我们一些待人接物的道理……”苏录便把锅甩到了朱琉头上。

  “县尊那边也一样。”尤幕友便笑答道:“你在他眼里是不一样的人,不要给他阿堵物。给了的话,你们的关系,就跟别人一样了,懂吗?”

  “是。”苏录轻轻点头,大概也明白了尤先生的想法。所谓‘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他们似乎想跟自己发展一段纯洁的关系……所以不想沾染铜臭气,不想搞得太势利。

  他忽然感觉压力好大。自己明明不是神童,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以为是……

  “不过一点不表示也不合适。”却听尤幕友说话大喘气道。

  “那学生该如何表示一下?”苏录诚心求教。

  “大老爷最喜欢搞噱头……呃,营造一些高雅的佳话。你便写首诗跟他唱和一下吧,保准能让东翁心花怒放。”尤幕友道:“神童的故事里,怎么能没有诗词对课点睛呢?”

  至于苏录会不会作诗,他一点也不担心。八股文写得好,没有不会作诗的。

  “这,在下不善诗词。”苏录却老实答道。

  “无妨,大明又有几首名篇?东翁要的是神童诗,不是‘神诗’懂吗?”尤幕友点名道。

  “听说县尊不喜诗词……”苏录又担心道。

  “谁说他不喜欢?这世上怎会有人不喜欢诗词?”尤幕友朗声笑道:“正式的场合,东翁当然不能承认,但私下唱和他可喜欢得紧。”

  说着有些同情卢知县道:“就是这样的机会不多……”

  有时候给那些过往举子送礼,他们都不肯留下首诗,更别说跟卢知县唱和了。

  “好。”苏录点点头,当场构思起来。经过苏有才一年来的悉心教导,他的技巧和文字都是足够的,只是欠缺了作诗的骚情。

  但从昨天晚上开始,他满心的愤懑惶惑无从发泄,那强烈的情绪便化作了诗意喷薄而出!

  少顷,苏录告罪起身,走到书案边。

  书童赶紧给他铺开宣纸,润好笔,苏录接过来,当即挥毫写道:

  《狱中诉冤》

  更鼓声声夜未阑,铁窗霜重锁愁颜。

  本为垄亩素心客,却陷囹圄苦厄关。

  骨蚀魂销千劫痛,岁长念切万行潸。

  愿借明镜澄澈影,照吾清白踏云还!

  尤幕友负手立在苏录身边,写一句他就念一句,末了拍案叫绝道:

  “好,好诗!弘之太谦虚了,还说你不擅做诗!你要是不擅做诗,泸州就没诗人了!”

  “先生又捧杀小子了。”苏录搁下笔,自己也挺满意的。

  “唉,诗是要拿出来给人看的。亮眼还是现眼,我能瞎说不成?”尤幕友摇摇头,点评道:

  “这首七律虽是即兴之作,然格律严整,粘对合规。首联铺陈处境,颔联申明冤屈,颈联倾诉痛苦,尾联寄托希望!起承转合节奏分明,意向化用更是妙到毫巅,让人分明看到诗人在腊月冬夜的大牢中,拖着伤痕累累的残躯,怀着冤屈忧愤的心情,透过小小的铁窗望着明月,寄托最后的希望……”

  尤幕友也不知是习惯捧哏了,还是真被感动到了,掏出帕子擦拭下眼角道:“真是读之心折心碎,恨不得立即为诗人洗清冤屈啊!”

  “尤其是最后两句,‘愿借明镜澄澈影,照吾清白踏云还’,简直太棒了!”朱子和不知何时出现在桌旁,也分不出是讽刺还是夸奖道:

  “明镜既是明月,又指代青天大老爷,肯定能骚到卢知县的痒处。”

  “不过是‘赋到沧桑句便工’,心中有感不得不发罢了。”苏录淡淡道。

  “好一个‘赋到沧桑句便工’!”尤幕友大赞道:“弘之已得杜工部三味了!”

  这下连苏录都受不了,尤幕友炽烈的赞扬了……心说,老父母口真重。

  好在这时书吏送来了文书,尤幕友看一眼递给苏录道:“跟着季书办去接人吧。”

  “是,多谢先生!”苏录再也无心磨叽,赶紧接过来,冲出小厅。

  朱子和想要跟着出去,却被尤幕友拉住了,苦笑道:“人都已经放了,子和可以回家了吧?”

  “文书我看了,只是‘保候听比’而已,还没有正式判呢。”朱子和道:“热闹在后头呢,我得继续看下去啊。”

  “你不回家过年了?”尤幕友无奈道。

  “过年哪有这热闹?”朱子和笑道:“反正我家里人口多,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你就那么关心那小子?”尤幕友是真想把他弄走。这家伙就像个监控一样,让他很多手段不好对苏录用。

  “对呀。”尤幕友本来想用个激将法,没想到朱子和坦诚道:“《礼记》那么难,没他不行。”

  听朱子和上升到学业的高度,尤幕友就知道别想把他撵走了,无奈道:“随你便吧……”

第140章 捅了马蜂窝!

  与此同时,一条‘歪屁股船’缓缓逆流而上,靠在了二郎滩的栈桥上。

  程记糟房今年的最后一趟船,如期抵达了。

  栈桥上,准备接船卸货的程家男丁,看到船老大面色凝重,还以为他跟他们一样,都在为分红生气呢。

  谁知船刚刚靠岸,还没系缆,船老大就从船上跳了下来,甩开大步往村里跑去。

  “九叔公这是内急?”

  “唉,看出日子不好过来了,屙泡屎都得肥水不流外人田……”族人们纷纷叹息。

  然而却见那船老大九叔公并没往南头跑,而是直奔北头。

  “憋迷糊了?”看他的身影消失在苏氏一族聚居的街巷,族人们不解。

  ~~

  船老大九叔公一口气跑到了那户贴着‘诗酒迎新’的人家门前,使劲砸门。

  “干嘛呢?!”苏氏族人们警惕地探出头来,见是程家人,不一会儿就围上来十几条汉子。

  “这家人呢?!”九叔公喘匀了气道:“我有县里的急信!”

  “出门走亲戚了。”苏有彭排众而出,伸手道:“把信给我就行。”

  “我带的是口信,苏有马请喝二郎酒喝死了人,被官府抓了!”九叔公虽然很鄙夷,那个每次用宝钞当船费的厚脸皮,但轻重缓急他还是能拎得清的。

  “什么?!”苏氏族人当场炸了锅。

  “劳烦你把话说清楚!”苏有彭一抬手,族人们全都安静下来。

  “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发船的时候我侄女翠翠哭着跑来,跟我说让我回来报信……对了,她还说出事那晚,每人只喝了三杯酒,一杯三钱三,离开他家的时候,所有人都没喝醉。”九叔公道。

  “还有别的吗?”苏有彭追问。

  “我把橹都要摇出火星子来了,哪顾得上打听别的?”九叔公摇摇头道:“信我已经带到了,我得赶紧跟我大哥说一声去!”

  说完便急匆匆回了南头。

  “他妈的!肯定还是县里那帮人!”苏氏族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去年何家兄弟的遭遇,无不火冒三丈,怒气冲天道:

  “欺负何家没人也就罢了!欺负到咱们头上,他们可找错了人!”

  “没错,我们苏家三百口子人呢,还不知道谁欺负谁呢!!”

  “好了好了,你们先别激动。”苏有彭喝住炸毛的族人,吩咐苏有名道:“你去告诉族长,我去镇上给有金哥报信!”

  说罢,便牵出自家的毛驴,咯噔咯噔朝太平镇去了。

  族人们则跟着苏有名涌向宗祠!

  ~~

  “什么?!”老族长本以为,终于可以过一个喜乐平和的春节,听了报信当场就炸了毛!

  “他妈的!肯定还是县里那帮人!”素来稳重端庄的老族长破口大骂道:

  “欺负何家没人也就罢了!欺负到咱们头上,他们可找错了人!”

首节 上一节 111/2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