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起陷入了苦思,但皆毫无思路,就连朱家兄弟也相继放弃。
“这啥子玩意儿嘛?”大哥朱子庚这个谜痴都被憋出了川音。
“搞不懂。”朱子庚等人也摇头道:“李家挖空心思出的虎王,就是摆给大家看看的。”
“哎呀,那怎么办?!”奢云珞本来对猜灯谜毫无兴趣,甚至想打盹,但对比试的热情极其高涨,拍着苏泰的肩膀道:“快帮帮你弟弟啊!”
“我?”苏泰惊得都忘了说‘俺’了……
“你是他哥啊,当然比他强了。”奢云珞理所当然道。
“那你还不如找俺爷爷来。”苏泰无语至极。
“峨妹妹,你快帮帮他!”奢云珞又去摇晃黄峨。
“散架了散架了。”黄峨苦笑道:“这个谜格我教过弘之兄,我不能开口。”
“姊姊放心吧,骐骥会创造奇迹的!”朱子明却丝毫不担心,满脸崇拜地望着闭目苦思的苏录。“他可是击败了我的男人……”
说着又沮丧地小声道:“好吧,那没什么好骄傲的。”
~~
琉璃灯谜塔下。
“哈哈,答不出来吧小子?”李宗胜得意地朝苏录伸出手:“把玉佩还我,然后有多远滚多远。”
“谁说的?”苏录却缓缓睁开了微闭的双眼。“笔墨伺候!”
“装腔作势。”李宗胜哼一声,但还是招了招手,李家奴仆便端上了托盘,苏录提起笔来,在洒金红纸上写下四个大楷。
李宗胜观之念道:“饥者勿食……”
“不错!”苏录掷笔长笑道:“谜底就是‘饥者勿食’,语出《孟子》!”
“何解?”众人问道。
“‘飢者勿食’,便是将饥字去掉食字旁,剩下‘几’字,对应谜面就一目了然了!”苏录便朗声解释道。
“啊……”绝大部分人还是不懂。
“分明一线初三月,渐渐西沉影似钩。这谜面其实是三个笔画。”苏录便提起笔来,在另一张红纸上写道:
“一线是一横。”
“初三月是新月,细细形如一撇。”
“‘渐渐西沉影似钩’,对应末笔竖弯钩,其向下弯曲的笔势,恰似西沉的钩形月影。”苏录说完拿起纸来,展示给众人看,正好组成了一个‘几’字!
“原来如此!”众人这下终于恍然大悟。
“这也太刁钻了吧,什么人想出来的?!”
“厉害厉害!这位公子真是神了!”对猜出谜底的苏录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快说对不对啊!”朱家兄弟连声催促李宗胜。
“我也不知道啊,这是我爷爷出的谜。”李宗胜摆摆手,让人赶紧把苏录的谜底送上鼓楼。
不一会儿,那家丁便从鼓楼上快步跑下来,高声道:“我家老令公有请这位公子上楼领赏!”
“哈哈,我说什么来着!”朱子明一蹦三尺高。“骐骥骐骥,创造奇迹!”
“快上去吧。”朱子庚笑着催促苏录道:“快上去吧,放心,我爹我三叔都在呢。”
苏录又看了看二哥和黄峨等人,见他们都向自己点头,便步履沉稳地跟着那李家仆人上了鼓楼。
~~
泸州鼓楼以四层砖石结构为主体,顶层采用重檐歇山顶,覆盖青灰色筒瓦。楼体四面开窗,内里十分轩敞,可作宴饮观光之用,故而又名大观台。
每年上元中秋,知州大人都会在此宴请诸位上官,及泸州的高门大户。
此时,大观台上灯火通明,朱漆回廊遍悬羊角灯。三层雕花槅扇尽皆洞开,以便达官贵人们欣赏满城的灯火与烟花。
楼内设着九张八仙桌,桌上水陆列陈,美酒飘香,官员缙绅其乐融融,共享太平盛世……
仆人领着苏录进到楼内,径直来到主桌旁,对坐在首位上的老人家恭声禀报道:“老太爷,那位公子带来了。”
“还不快拜见。”仆人又小声对苏录道。
苏录便朝主桌上众大人,深深一揖道:“晚生末学苏录,拜见老公祖、李老大人、兵宪大人、指挥大人。”
进来之前,那仆人就已经告诉他,桌上都有哪些人了。以及行礼的顺序了……知州是老父母之父母,所以要放在首位。李老大人是兵宪大人的前辈。指挥大人虽然是正三品,官阶最高,但却是兵宪大人的下属,所以要这样排。
李家老太爷已经七十好几的人了,精神头还挺不错,闻言打量着来人,只见这是个极清爽俊秀的少年,虽是布衣白衫,却依然神情沉稳,目光平静,丝毫不见怯场。
“好好。后生可畏!”李老太爷赞许笑道:“我以为能射中此虎者,必是哪家的子弟,没想到居然是位寒门俊秀!”
说着对贾知州笑道:“这说明本州教化百姓十分得力啊。”
“老大人过奖了。”贾知州自然很开心,笑问苏录道:“你是鹤山书院的学生吗?”
“他是老朽的顽徒。”这时,邻桌一个背对苏录的老头转过身来,正是刚山先生朱璋。
苏录赶紧再次作揖道:“先生也在。”
这时又看到了坐在朱璋身旁的朱玠,忙继续问安:“世伯也在。”
“哈哈,弘之,居然是你!”朱玠也不像在家里那么严肃了,满脸慈祥地招呼他道:“过来过来。”
“是。”苏录赶紧乖乖过去,朱家大爷年迈多病,现在在外就是朱二爷代表朱家了。
朱玠拉着苏录的手,对主桌四位大人介绍道:“苏录是我九弟在太平书院发掘的神童,他进京赶考之前,把这孩子托付给我三弟教导。我三弟什么为人大家也都知道,私下都对他赞不绝口了。”
苏录吃惊地看一眼朱璋,不是说收不收我还在两可吗?
朱璋闹了个大红脸,闷声道:“二哥夸张了,我没夸过他几句。”
黄珂闻言取笑他道:“刚山兄,你不是一贯秉承‘君子贵以诚’吗?明明来的路上还跟我吹嘘,自己收了个无底洞似的高徒,讲多少知识都能吃下去那种。”
“哎呀,你们不要拆穿我。”朱璋无奈道:“我怕他会骄傲的。”
“哈哈哈……”众人便大笑起来,还从来没见朱三爷这样呢。
“我说嘛,原来是名师高徒。来来,老夫敬你一杯。”李老大人笑着让人给苏录倒一杯酒。
“抱歉老大人,他还得以学业为重。”朱璋忙阻拦道。
“放心,是素酒。就你一个人爱才惜才呀?”李老大人笑道:“看来是真紧张他的宝贝学生啊。”
“哈哈……”众人又是一阵笑,朱璋这才不做声了。
素酒就是和尚尼姑也能喝的低度酒,苏录一看酒色就知道是葡萄酒,便谢过老大人,端起来一饮而尽。
“好好好。”李老大人笑着点头。
这时贾知州也让人倒了杯素酒,对苏录笑道:“本州也得敬你一杯。”
说着对众人道:“本州也想起来了,合江的卢知县来州里时,整天把这孩子挂在嘴上……说他创造了一种注音符号,十分的神奇,可以让人半个月内就学会注音拼读。”
“是吗?这么厉害呀!”老爷们虽然对什么‘注音符号’兴趣缺缺,但得捧知州大人的场啊。
“这样的神童我们居然今天才听说,真是不应该呀!”
“是的,现在合江所有社学都已经开始试用了。效果好的话,本州还会在泸州推行。”贾知州笑道:“我们泸州说不定真能变成‘天南邹鲁’了!”
“要真是能成,老公祖功德无量啊!”众位老爷纷纷煞有介事道:“我们得给老公祖立生祠了!”
“哈哈哈……”虽然八字还没一撇,但贾知州依然觉得很爽,端起酒杯对苏录道:“来,就为你这份仁心,本官敬你一杯!将来若能大功告成,一定重重有赏!本州还会上报朝廷!”
“多谢老公祖。”苏录赶忙双手接过酒杯,再次一饮而尽。
第170章 连射七虎王!
喝完了第二杯素酒,苏录刚要告退,那李老大人却又叫住他道:
“弘之小友别急着走嘛,你把我家的虎王射了。另外六家的还都好好的,那我们家多没面子呀?”
“哈哈哈!”各家的当家人便一起笑起来。白老爷笑道:“是是,老大人说的是。不如就让苏神童,把我们的虎王也射掉吧。”
“这样就扯平了。”王老爷也欣然笑道:“要是这位小友能以一己之力,破泸州上元七虎王,也是一段佳话!”
“没错,多少年后必被人津津乐道!”其余老爷同样兴致勃勃。
“只是弘之,你有那个能耐吗?”贾知州身为老公祖,得稍微往回收一收,别让县里力捧的神童,脸没露成,把屁股露了。
“晚生尽力而为吧。”苏录点头道。人生哪得几回浪,这种时候哪能缩啊?
“好好好!”阁中众人轰然叫好,六位老爷便吩咐下人,将自家的虎王取来。
~~
钟楼下,众人看到六家的下人,用长竹竿挑下了各家的虎王。
“怎么了?不敢让人猜了?”有人笑问道。
“老爷们要让苏神童试一试,能不能一个人射中七家虎王。”下人们答道。
“哦?他应下了?”众人问道。
“那当然。”下人们举一举手里的虎王,便赶紧送上相邻的鼓楼。
“哈哈,有热闹瞧了!”众人也兴高采烈,跟着往鼓楼上涌去了。
只可惜,守在楼梯口的官兵,只会放宴饮宾客的家人上去,其他闲杂人等,统统被拦了下来。
饶是如此,鼓楼上依然站满了人。要是官兵都上去,非得下饺子似的往下掉不可……
黄峨作为黄兵宪的女儿,自然可以带着小姐妹在堂内就坐,还有茶水点心享用呢。
别家女眷好歹也能进来落个座,各家子弟就只能老老实实站在外头了……
“哼,不知道见好就收!”李宗胜没好气道:“我不信他能次次都走狗屎运!”
“你射中了那叫狗屎运,骐骥射中了那叫正常发挥!”朱子明的嘲讽功力不逊乃兄,看来是有家学的。
“你!”李宗胜气得刚要反唇相讥,知州大人却开口了,他只好怏怏闭嘴。
“哈哈,一下引来了这么多人,弘之你可要给本州争气哦。”贾知州笑道:“开始吧!”
便有侍女在主桌上摆下了六盏白玉杯,斟上了六杯葡萄酒。红色的酒液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堂中的苏录身上。
这时韩家人提上了自家的虎王灯,高高举起来展示给苏录和众人。
只见那谜面是——五湖一舸伴鸱夷,解铃格射四子一句。
韩家已经连当了好几代泸州卫指挥使,是正经的高级将门,家中子弟也多有读书,出的这虎王一点不弱。
众人都屏息凝神,看苏录‘打虎’!
苏录脸色平静,心念电转,先快速拆解谜面——‘五湖一舸伴鸱夷’关键词有三,也是谜底必定对应的靶心!
其中人物有二,鸱夷指范蠡,他功成后自号‘鸱夷子皮’。
而伴鸱夷之人自然是与他一同归隐的西施了。
最后‘五湖一舸’意为乘船在五湖之上,指两人归隐的去向。
紧接着第二步,以‘西施’‘范蠡’‘归隐’这三个关键词,快速在脑海的记忆宫殿中搜寻可以关联的四书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