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 第134节

  众人一起陷入了苦思,但皆毫无思路,就连朱家兄弟也相继放弃。

  “这啥子玩意儿嘛?”大哥朱子庚这个谜痴都被憋出了川音。

  “搞不懂。”朱子庚等人也摇头道:“李家挖空心思出的虎王,就是摆给大家看看的。”

  “哎呀,那怎么办?!”奢云珞本来对猜灯谜毫无兴趣,甚至想打盹,但对比试的热情极其高涨,拍着苏泰的肩膀道:“快帮帮你弟弟啊!”

  “我?”苏泰惊得都忘了说‘俺’了……

  “你是他哥啊,当然比他强了。”奢云珞理所当然道。

  “那你还不如找俺爷爷来。”苏泰无语至极。

  “峨妹妹,你快帮帮他!”奢云珞又去摇晃黄峨。

  “散架了散架了。”黄峨苦笑道:“这个谜格我教过弘之兄,我不能开口。”

  “姊姊放心吧,骐骥会创造奇迹的!”朱子明却丝毫不担心,满脸崇拜地望着闭目苦思的苏录。“他可是击败了我的男人……”

  说着又沮丧地小声道:“好吧,那没什么好骄傲的。”

  ~~

  琉璃灯谜塔下。

  “哈哈,答不出来吧小子?”李宗胜得意地朝苏录伸出手:“把玉佩还我,然后有多远滚多远。”

  “谁说的?”苏录却缓缓睁开了微闭的双眼。“笔墨伺候!”

  “装腔作势。”李宗胜哼一声,但还是招了招手,李家奴仆便端上了托盘,苏录提起笔来,在洒金红纸上写下四个大楷。

  李宗胜观之念道:“饥者勿食……”

  “不错!”苏录掷笔长笑道:“谜底就是‘饥者勿食’,语出《孟子》!”

  “何解?”众人问道。

  “‘飢者勿食’,便是将饥字去掉食字旁,剩下‘几’字,对应谜面就一目了然了!”苏录便朗声解释道。

  “啊……”绝大部分人还是不懂。

  “分明一线初三月,渐渐西沉影似钩。这谜面其实是三个笔画。”苏录便提起笔来,在另一张红纸上写道:

  “一线是一横。”

  “初三月是新月,细细形如一撇。”

  “‘渐渐西沉影似钩’,对应末笔竖弯钩,其向下弯曲的笔势,恰似西沉的钩形月影。”苏录说完拿起纸来,展示给众人看,正好组成了一个‘几’字!

  “原来如此!”众人这下终于恍然大悟。

  “这也太刁钻了吧,什么人想出来的?!”

  “厉害厉害!这位公子真是神了!”对猜出谜底的苏录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快说对不对啊!”朱家兄弟连声催促李宗胜。

  “我也不知道啊,这是我爷爷出的谜。”李宗胜摆摆手,让人赶紧把苏录的谜底送上鼓楼。

  不一会儿,那家丁便从鼓楼上快步跑下来,高声道:“我家老令公有请这位公子上楼领赏!”

  “哈哈,我说什么来着!”朱子明一蹦三尺高。“骐骥骐骥,创造奇迹!”

  “快上去吧。”朱子庚笑着催促苏录道:“快上去吧,放心,我爹我三叔都在呢。”

  苏录又看了看二哥和黄峨等人,见他们都向自己点头,便步履沉稳地跟着那李家仆人上了鼓楼。

  ~~

  泸州鼓楼以四层砖石结构为主体,顶层采用重檐歇山顶,覆盖青灰色筒瓦。楼体四面开窗,内里十分轩敞,可作宴饮观光之用,故而又名大观台。

  每年上元中秋,知州大人都会在此宴请诸位上官,及泸州的高门大户。

  此时,大观台上灯火通明,朱漆回廊遍悬羊角灯。三层雕花槅扇尽皆洞开,以便达官贵人们欣赏满城的灯火与烟花。

  楼内设着九张八仙桌,桌上水陆列陈,美酒飘香,官员缙绅其乐融融,共享太平盛世……

  仆人领着苏录进到楼内,径直来到主桌旁,对坐在首位上的老人家恭声禀报道:“老太爷,那位公子带来了。”

  “还不快拜见。”仆人又小声对苏录道。

  苏录便朝主桌上众大人,深深一揖道:“晚生末学苏录,拜见老公祖、李老大人、兵宪大人、指挥大人。”

  进来之前,那仆人就已经告诉他,桌上都有哪些人了。以及行礼的顺序了……知州是老父母之父母,所以要放在首位。李老大人是兵宪大人的前辈。指挥大人虽然是正三品,官阶最高,但却是兵宪大人的下属,所以要这样排。

  李家老太爷已经七十好几的人了,精神头还挺不错,闻言打量着来人,只见这是个极清爽俊秀的少年,虽是布衣白衫,却依然神情沉稳,目光平静,丝毫不见怯场。

  “好好。后生可畏!”李老太爷赞许笑道:“我以为能射中此虎者,必是哪家的子弟,没想到居然是位寒门俊秀!”

  说着对贾知州笑道:“这说明本州教化百姓十分得力啊。”

  “老大人过奖了。”贾知州自然很开心,笑问苏录道:“你是鹤山书院的学生吗?”

  “他是老朽的顽徒。”这时,邻桌一个背对苏录的老头转过身来,正是刚山先生朱璋。

  苏录赶紧再次作揖道:“先生也在。”

  这时又看到了坐在朱璋身旁的朱玠,忙继续问安:“世伯也在。”

  “哈哈,弘之,居然是你!”朱玠也不像在家里那么严肃了,满脸慈祥地招呼他道:“过来过来。”

  “是。”苏录赶紧乖乖过去,朱家大爷年迈多病,现在在外就是朱二爷代表朱家了。

  朱玠拉着苏录的手,对主桌四位大人介绍道:“苏录是我九弟在太平书院发掘的神童,他进京赶考之前,把这孩子托付给我三弟教导。我三弟什么为人大家也都知道,私下都对他赞不绝口了。”

  苏录吃惊地看一眼朱璋,不是说收不收我还在两可吗?

  朱璋闹了个大红脸,闷声道:“二哥夸张了,我没夸过他几句。”

  黄珂闻言取笑他道:“刚山兄,你不是一贯秉承‘君子贵以诚’吗?明明来的路上还跟我吹嘘,自己收了个无底洞似的高徒,讲多少知识都能吃下去那种。”

  “哎呀,你们不要拆穿我。”朱璋无奈道:“我怕他会骄傲的。”

  “哈哈哈……”众人便大笑起来,还从来没见朱三爷这样呢。

  “我说嘛,原来是名师高徒。来来,老夫敬你一杯。”李老大人笑着让人给苏录倒一杯酒。

  “抱歉老大人,他还得以学业为重。”朱璋忙阻拦道。

  “放心,是素酒。就你一个人爱才惜才呀?”李老大人笑道:“看来是真紧张他的宝贝学生啊。”

  “哈哈……”众人又是一阵笑,朱璋这才不做声了。

  素酒就是和尚尼姑也能喝的低度酒,苏录一看酒色就知道是葡萄酒,便谢过老大人,端起来一饮而尽。

  “好好好。”李老大人笑着点头。

  这时贾知州也让人倒了杯素酒,对苏录笑道:“本州也得敬你一杯。”

  说着对众人道:“本州也想起来了,合江的卢知县来州里时,整天把这孩子挂在嘴上……说他创造了一种注音符号,十分的神奇,可以让人半个月内就学会注音拼读。”

  “是吗?这么厉害呀!”老爷们虽然对什么‘注音符号’兴趣缺缺,但得捧知州大人的场啊。

  “这样的神童我们居然今天才听说,真是不应该呀!”

  “是的,现在合江所有社学都已经开始试用了。效果好的话,本州还会在泸州推行。”贾知州笑道:“我们泸州说不定真能变成‘天南邹鲁’了!”

  “要真是能成,老公祖功德无量啊!”众位老爷纷纷煞有介事道:“我们得给老公祖立生祠了!”

  “哈哈哈……”虽然八字还没一撇,但贾知州依然觉得很爽,端起酒杯对苏录道:“来,就为你这份仁心,本官敬你一杯!将来若能大功告成,一定重重有赏!本州还会上报朝廷!”

  “多谢老公祖。”苏录赶忙双手接过酒杯,再次一饮而尽。

第170章 连射七虎王!

  喝完了第二杯素酒,苏录刚要告退,那李老大人却又叫住他道:

  “弘之小友别急着走嘛,你把我家的虎王射了。另外六家的还都好好的,那我们家多没面子呀?”

  “哈哈哈!”各家的当家人便一起笑起来。白老爷笑道:“是是,老大人说的是。不如就让苏神童,把我们的虎王也射掉吧。”

  “这样就扯平了。”王老爷也欣然笑道:“要是这位小友能以一己之力,破泸州上元七虎王,也是一段佳话!”

  “没错,多少年后必被人津津乐道!”其余老爷同样兴致勃勃。

  “只是弘之,你有那个能耐吗?”贾知州身为老公祖,得稍微往回收一收,别让县里力捧的神童,脸没露成,把屁股露了。

  “晚生尽力而为吧。”苏录点头道。人生哪得几回浪,这种时候哪能缩啊?

  “好好好!”阁中众人轰然叫好,六位老爷便吩咐下人,将自家的虎王取来。

  ~~

  钟楼下,众人看到六家的下人,用长竹竿挑下了各家的虎王。

  “怎么了?不敢让人猜了?”有人笑问道。

  “老爷们要让苏神童试一试,能不能一个人射中七家虎王。”下人们答道。

  “哦?他应下了?”众人问道。

  “那当然。”下人们举一举手里的虎王,便赶紧送上相邻的鼓楼。

  “哈哈,有热闹瞧了!”众人也兴高采烈,跟着往鼓楼上涌去了。

  只可惜,守在楼梯口的官兵,只会放宴饮宾客的家人上去,其他闲杂人等,统统被拦了下来。

  饶是如此,鼓楼上依然站满了人。要是官兵都上去,非得下饺子似的往下掉不可……

  黄峨作为黄兵宪的女儿,自然可以带着小姐妹在堂内就坐,还有茶水点心享用呢。

  别家女眷好歹也能进来落个座,各家子弟就只能老老实实站在外头了……

  “哼,不知道见好就收!”李宗胜没好气道:“我不信他能次次都走狗屎运!”

  “你射中了那叫狗屎运,骐骥射中了那叫正常发挥!”朱子明的嘲讽功力不逊乃兄,看来是有家学的。

  “你!”李宗胜气得刚要反唇相讥,知州大人却开口了,他只好怏怏闭嘴。

  “哈哈,一下引来了这么多人,弘之你可要给本州争气哦。”贾知州笑道:“开始吧!”

  便有侍女在主桌上摆下了六盏白玉杯,斟上了六杯葡萄酒。红色的酒液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堂中的苏录身上。

  这时韩家人提上了自家的虎王灯,高高举起来展示给苏录和众人。

  只见那谜面是——五湖一舸伴鸱夷,解铃格射四子一句。

  韩家已经连当了好几代泸州卫指挥使,是正经的高级将门,家中子弟也多有读书,出的这虎王一点不弱。

  众人都屏息凝神,看苏录‘打虎’!

  苏录脸色平静,心念电转,先快速拆解谜面——‘五湖一舸伴鸱夷’关键词有三,也是谜底必定对应的靶心!

  其中人物有二,鸱夷指范蠡,他功成后自号‘鸱夷子皮’。

  而伴鸱夷之人自然是与他一同归隐的西施了。

  最后‘五湖一舸’意为乘船在五湖之上,指两人归隐的去向。

  紧接着第二步,以‘西施’‘范蠡’‘归隐’这三个关键词,快速在脑海的记忆宫殿中搜寻可以关联的四书句子。

首节 上一节 134/2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