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6:从幼儿园开启妖孽人生 第52节

  但不论如何比较,有一点业界是达成共识的。

  与郑渊吉的目标受众是幼儿不同,张一行的作品似乎老少通杀,他用一个个梦幻般的故事,为成年人也构建起一座童话王国。

  各大书店也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前来购买《终极幻想》的人群,有一半都是带着孩子前来的宝妈群体。

  《终极幻想》的热销,也引来各路媒体的持续宣传报道,文艺界也再次掀起对这位儿童作家的讨论。

  张一行霸占诸多媒体头条,除了刺激了《终极幻想》的销量之外,《夏木友人帐》也收获新一批购买读者,重印了二十万册。

  离开魔都前,张一行再次购买两套房产,理由是用来盛放粉丝信件和礼物。

  胡苇时听到这个理由后简直瞠目结舌,再次跑断腿,亲自带着张一行前去看房。

  只是看了几圈房子后,胡苇时反而有点慌乱起来。

  因为她发现魔都房价,与张一行购买第一套房产时相比,又有小幅上涨,并没有像当初专家说得那样下跌。

  这让她有点儿慌乱。

  离开魔都前一天,胡苇时带着张一行去萌芽开庆祝会。

  回来时,张一行坐在副驾上,向胡苇时发出一份邀请:“苇时姐,有没有下海的打算,我希望伱能出来帮我?”

  这个时候,下海经商早就是一种潮流,文人也不例外,正如今年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说的:改革春风吹满地!

  胡苇时早就习惯了张一行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但依然被他的话所震惊,“你不会是要经商吧?一行,你还不到十岁啊!”

  张一行笑笑,“正因为我小,所以才请苇时姐你出山啊,我只负责出钱和出主意就好了!”

  胡苇时随意问道:“哦,说说,打算做什么?”

  张一行语气坚定回道:“做文漫融合!”

  胡苇时一个急刹车将车停住,她皱着眉头想了想,“具体怎么说呢,像倭国一样吗?”

  张一行转过头看着她,点点头,“对,就是像倭国一样,小说、漫画、动画相互协同,形成完整的内容产业链条,当然,应该还要加上游戏。”

  胡苇时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张一行,她与张一行打交道很久了,几乎像姐弟一样,可似乎今天才真正认识他。

  她的脑海里再次想起媒体对这个孩子的称呼:妖孽!

  “那我做什么呢?”

  “期刊杂志,包括小说、漫画!”

  深深地吸口气,胡苇时忍不住好奇道:“你从哪里学到这么多?”

  张一行脸部红心不跳,熟练地拉人挡箭:“步步高你知道吧!他们老板是个牛人!”

  胡苇时当然知道张一行代言步步高产品的事情,只是没想到步步高的老板段勇平会给张一行这么多指点。

  “那你是自己做还是帮段勇平做?”

  张一行心里一松,知道胡苇时已经自行脑补信了他说的话,“当然是我们自己做!”

  对于张一行口中的我们,胡苇时装作故意没听到,她发动汽车,继续赶路。

  离别前,张一行盯着胡苇时道:“姐,《萌芽》不缺一个编辑,但华夏缺一个胡苇时。”

  胡苇时沉思几秒,然后扬手拍了他脑袋两下,“这帽子太大了,我可担不起!”

  张一行挠挠脑袋,嘿嘿笑笑:“我错了,是我缺一个姐!”

  胡苇时切一声,驾车扬长而去。

  ……

  回到罗城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中旬。

  加上暑假,张一行离开学校足足将近三个月。

  三年级的班主任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对于这个经常请假的学生,整个学校的老师都习惯了。

  刘波又成为了班长,见到好朋友回来,立马就张牙舞爪的臭显摆。

  看到这个沙雕,张一行整个人的状态顿时又放松下来。

  张一行找到赵金麦,也便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书桌桌面上,刻着一个“早”字。

  桌洞里,崭新的课本都摆的十分整齐,而且全都包好了书皮,打开封皮看看,里面还写了张一行的班级和名字。

  看字迹自然是赵金麦的。

  对赵金麦说声谢谢,赵金麦连忙摆着小手说不客气。

  这一年年底的时候,张一行忽然接到了胡苇时打来的电话。

  电话里胡苇时简洁道:“给我找好住的地方,过完年我就过去!”

  “没问题!”

  挂掉电话,张一行心情极好。

  记忆里,韩涵和郭景明,先是靠写小说积攒名气,之后又靠办杂志积累资金,其中郭景明这一步走得尤其成功。

  张一行不需要自己趟路,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好。

  过了年就是两千年,韩涵即将迈出他的第一步。

  郭景明还在原地踏步。

  而张一行已经为迈出第二步做好准备了!

  他对后厨忙碌的母亲喊道:“妈,明天我们去趟市里。”

  “去市里做什么?”

  “买房!”

  “……”

第69章 就叫《最小说》

  2000年春节前夕,张一行购买了一台电脑。

  白色的大脑袋,蹲在书桌上很是呆萌。

  看到哥哥对这台电脑宝贝不已的样子,张秀秀不禁摇头叹息。

  不过是台电脑而已,有什么好宝贝的嘛,她在张小雨家里都玩腻了。

  春节一过,胡苇时便轻装来到岳山市。

  张一行和周兴国一起驾车前往迎接,织梦文化三位巨头第一次一起碰面。

  通过周兴国及其家人,织梦文化拥有了电视台的关系。

  而胡苇时的加入,又让织梦文化与出版社搭上了桥梁。

  张一行有IP在手,又有来自未来的眼光,终于可以慢慢织梦。

  “一行,既然你打算办小说、漫画杂志,那名字想好了吗?”胡苇时吃着烤羊腿,心情很是放松。

  张一行点点头,“想好了,就叫《最小说》和《最漫画》!”

  胡苇时琢磨了下,疑惑道:“有什么说法吗?”

  “没什么说法,就是做了个梦,梦里有人做杂志就是这两个名字,而且卖得很是火爆啊!”

  胡苇时瞪了他一眼,“瞎扯!”

  张一行打个哈哈,这是真的好不好!

  《最小说》是郭景明创办的青春文学杂志,巅峰时期,曾一度把《读者》按在地上疯狂摩擦!

  郭景明靠着《最小说》赚得盆满钵溢,并挖掘了许多天才作者,帮助他们出版小说文集。

  那些年,靠着小说和杂志收入,郭景明年入千万,而当时韩涵忙于赛车穷的裤衩子都穿不起了。

  以至于韩涵酸溜溜地发声讽刺,讽刺完为了轮胎钱又不得不低头学习办杂志。

  三人一边吃着羊腿,一边确定了接下来的事务方向,其中以杂志刊号申办为重中之重,并明确了《最小说》的内容风格和受众群体。

  饭罢,三人驾车,将胡苇时送到为她准备的房子里。

  房子不大,不过七十多平,两室一厅的格局,站在阳台上便可以将岳山公园风景尽收眼底。

  拍拍张一行的脑袋,胡苇时满意道:“不错!”

  张一行哈哈笑笑:“必须必啊!”

  而第二天,胡苇时也终于看到了办公场所。

  不是写字楼,而是一座位于岳山公园附近的中式大院子。

  并且这院子已经被张一行买下。

  胡苇时不禁感慨奢侈,不是价格奢侈,而是在魔都,这种大院子就算有钱也未必买得了。

  而问了下整套院落的价格,还不如魔都半套房子。

  这就是小城的可爱之处了。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小城人才太少,为此张一行需要用较高的价码去周边大城市挖人。

  好在如今的薪资水平,就算高一些也高不到哪去,以张一行的身价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周兴国带领的动画制作部门,如今依靠他手里的关系,其实是他母亲的关系,承接了岳山市以及周边好几个县市电视台的节目简易动画制作。

  都是些蚊子腿小项目,挣不了多少钱,但排除初期设备上的投入,倒也没什么亏损。

  张一行对此就已经很满意了,他不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步子要一步一步走,只要有正反馈就算是成功。

  而织梦文化前期赚钱的希望,还要寄托在《最小说》《最漫画》这两本杂志上,以及后期张一行新作品的出版。

  张一行终究要与《萌芽》分道扬镳,直接和出版方合作的。

  胡苇时任重道远,除了要抓创刊的工作,还要去招兵买马,尤其以漫画人员为重中之重。

  招聘的漫画人员,不但要负责为最小说提供插图制作,还要负责起《夏木友人帐》的文字转漫画工作,因此对人员要求极高,这就需要胡苇时的人脉关系去推动了。

  至于《最小说》,除了对外广泛征集稿件,胡苇时一是向手中认识的青年作家发出稿件邀约,二是通过此时最大的青春文学网站榕树下发掘作者。

  在胡苇时罗列的邀约名单里,张一行看到了韩涵、今何在、安尼宝贝、第四维、落落等名字。

  张一行指指那份名单,“姐,这个第四维,就不要向他约稿了!”

  胡苇时疑惑道:“嗯?你认识,这个作者的文字功底很高的,而且辞藻有一种孤独的华丽感,虽然有故作悲秋之感,但在榕树下很受追捧,从市场考虑,是个不错的作者。”

  当然认识,只不过他以前不认识我,现在未必了。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郭景明啊!

  对于郭景明,张一行其实比较佩服他的商业头脑,在韩涵还在为下一步做什么而迷茫的时候,郭景明对自己要走的道路十分明确,甚至一度影响到了韩涵。

  韩涵在后期颇有些追赶郭景明脚步的意思。

  但是向郭景明约稿,那还是算了,万一后面再闹出点丑闻,《最小说》恐怕也要面临口诛笔伐。

  想到《最小说》竟然拒绝邀请郭景明写文章,张一行也不禁觉得有点怪怪的。

首节 上一节 52/2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