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办法搞到粮食?你怎么弄的,我前几天也就总共搞到二十斤粮食,你怎么弄得教教我?”
张奋一脸期盼地看着李开朗,甚至还动手抓住李开朗的手。
“哎呀~”李开朗嫌弃地甩开:“这都过去了,我告诉你有什么用?你就说要不要?要多少?”
张奋连连点头:“要要要,多多益善,越多越好,粮食谁会嫌少。”
“我爹、我岳父都要粮食,不弄个千八百斤怎么行?你那有吧?”
“说什么呢?要这么多粮食,你是想害了小李不成。”一旁的余雪薇直接给了张奋一巴掌。
张奋意识到自己说的有些太过分了,哪有人能随便搞到这么多粮食。
“是是是,我说错话了,百八十斤也就够了。”
说完,张奋拍打嘴巴几下。
李开朗摆摆手:“千八百斤也不多,我能搞到,你们就等消息吧,过段时间我把粮食拉来。”
“小李,你是这哥,我是服了你了!”张奋竖起大拇指。
余雪薇又是一巴掌:“小李,不用勉强的,百八十斤也够了,就我们两个也吃不了多少。”
说这话时,余雪薇紧张地握紧衣角,她也对千八百斤粮食很心动。
有这么多粮食,不仅他这个小家能吃饱,还能给自己的亲爸亲爸送去点,也能给婆婆公公也送点。
“放心吧,这事一点都不用勉强,你们等我消息吧,我去和师父说去。”
说完,李开朗挥挥手离开,直奔师父张金武家,正好卢文江也在这里。
“师父、师娘、师兄。”
“开朗来了。”师娘韩晓卉笑应道。
“有什么事吗?是不是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啊?师娘这里还有,你拿去点。”
李开朗摆摆手:“不是,我不缺粮食,我这有个办法弄粮食,不知道师父师娘,还有师兄要不要?”
和跟张奋的说辞差不多。
“你怎么能弄到这么多粮食?这么多粮食要是被发现了,可是要出事的!”张金武严肃道。
卢文江和韩晓卉也是担忧地看着李开朗。
“开朗啊,咱可不能冒险啊,宁可不要粮食,你也不能出事。”
“放心吧,这事很安全的。”
当即,李开朗把早就想好的理由说出。
“我负责的那个村子,那个登记员已经和村长说好了,他俩打算隐瞒粮食上报。”
“这不,我要是不答应他俩也做不成事,他们答应给我一批粮食当做好处。”
“我这不是想现在粮食多金贵,不要白不要,就答应了,你们放心这事很隐秘,除了你们谁都不知道”
李开朗就这一套编号说辞说出。
三人不由地点点头,只要登记员、村长、司机师傅合力隐瞒粮食,肯定是不会被发现。
眼见三人都相信他这说辞,李开朗点点头,这事就算混过去。
韩晓卉依旧担心:“开朗啊,这事会不会让你冒险,他们要是不认咋办?”
“一点都不冒险,至于他们不认,到时候我就说是他们威胁我,毕竟我可是一点粮食都没拿”
李开朗又是一套说辞,彻底是打消了三人的担忧。
“行了,粮食的事就不用担心了,等过几天,风头过去了我把粮食放进家具里,给你们送来。”
李开朗打算用家具运输,这样保险点:“这两天就装作家具坏了,拉到我家去。”
“行,听你的。”
事情说完,李开朗便离开,就等着他们把粮食送来,自己找个机会把粮食装进去了事。
“去黑市那边逛逛,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人。”
李开朗还没完插手的黑市买粮一事,现在是要找人销售。
只可惜,想要找到人并不容易,逛了两三圈依旧是无功而返。
第596章 时代局限
次日。
国庆三天一晃而过。
“唉,这3天假期压根就不够休息啊。”
“才三天,怎么不放5天假啊,不想上班啊。”
众人不情不愿起个大早上班。
“月初咯,又要忙咯。”
堆积了三天的活要干,又得忙起来没得休息。
车间。
“郭主任,这事可不好办啊,杨厂长突然给咱们这么匆忙的活,咱们一个车间也干不完呐。”
“就是把二、三车间的师傅们叫来,短短几天时间也干不出这么多工件。”
听着一众工人叽叽喳喳,郭大撇子不耐烦喝道:“行了,别吵了我这不是在想办法嘛。”
郭大撇子左右徘徊,但依旧没想出一个好办法。
“你们先做着,我去找杨厂长说说,这不么赶着要,量又要这么大,咱们一个车间是没办法的。”
郭大撇子径直去找杨厂长。
“我知道这事很困难,但再困难也要克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集思广益完成任务。”
郭大撇子扯出一副苦瓜脸:“杨厂长,不是我不想完成,实在是没办法,这时间太赶了。”
“但凡再多个几天时间,我让师傅们加班加点干,也能干完,但这确实是太赶了我怕不能按时完成,影响厂子效益。”
郭大撇子最后一句以轧钢厂角度考虑,让杨厂长不得不慎重思考。
杨厂长一时半会也没想出办法,只好集思广益,
“你去叫高级师傅和工程师来我这开个会。”
“是。”郭大撇子拔腿就走。
“唉,对了还有运输队的李开朗,也别忘了。”
“好的。”
郭大撇子知道李开来的名号,不明白为什么要叫一个外人来,不过既然是杨厂长说的,那就去做。
当即,郭大撇子一个个通知,最后也去通知李开朗。
“李开朗师傅。”
李开朗接了任务正要走,就看到有人叫他。
“找我有什么事?”
“杨厂长找你,他让你去他办公室开会。”
“行,那走吧。”
两人直奔杨厂长办公室。
办公室里一众高级工、工程师齐聚一堂,看到李开朗过来纷纷点头。
杨厂长见人齐,直接开门见山。“行,人都到齐了就不废话了,这次叫大家来,就是想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郭主任,你把情况和大家说明一下。”
“是。”郭大撇子看向众人,开口解释:“是这样的,这个月咱们厂新接了个大订单。”
“任务要求我们在三天之内完成一千个工件制作,昨天我们一车间全力生产,也就生产不到150件。”
一边说着,郭大撇子把这批工件的成品,图纸一一分发给大家。
二三车间的师傅、工程师纷纷动手看了看,没有问题是一个合格的工件。
由此可知,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出现在工件的制作上。
众人立马看向产品的一个个粗坯。
按照图纸上的要求,这个粗坯要制成任务所需的成品工件,还需要经过几个步骤。
步骤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按照一车间的人手和能力,应该是可以完成。
杨厂长直接道:“郭主任,直接讲重点,是哪个环节需要大家帮助。”
“是。”
其他问题一笔带过,郭大撇子简明扼要:“各位师傅、工程师,这批工件看起来并不难做。”
“但实际上很多细节需要把控,一个没把握好就会报废,除了四级及四级工以上的师傅有把握做到。”
“三级工虽然能做,但做错的太多,十个中有八九个达不到要求,现在又要两天内完成。”
说着,郭大撇子拿着图纸看向大家:“我这实在是没得办法,只能麻烦大家,看看能不能想个法子改进一下。”
“实在不行,只能向大家借调一些中级工师傅过来搭把手,不然这任务我们指定是完不成。”
说罢,众人立马明白什么意思。
车间基数最多的是低级工,哪怕是难得工件,只要基础大也能够完成。
但时间赶,错的又多,光靠基数大也没什么用。
二三车间的师傅看向一车间的高级工,看着他们沉默不语,也明白他们也束手无策。
易中海等高级工是别想借调了,他们基本上都有更高难度的任务要做,不会随便去做中低级工件。
“郭主任,这事.”二车间主任欲言又止,但还是大胆说。
“你这给的时间也太仓促了,就剩下两天时间,你一车间昨天倾尽全力也才做了150个,就算把我们的人借调过去。”
“三天下来最多也就七八百个,这也达不到要求的1000个,你这说的也太晚了。”
二三车间也有任务要做,不可能把全部中级工借调过去,最多也就借调10个差不多。
多20个中级工,说实话其实也没快多少。
杨厂长却道:“行了事到如今,不是推诿的时候,要是没办法,先做做看,到时候缺多少再说。”
杨厂长也没想到这事这么棘手,下面的人接订单的时候,确实没注意要扣的细节这么多。
下次再有紧急订单,一定得要派个师傅过去看看。
李开朗摸着下巴,确实思索改进的办法,心里隐隐感觉道有个办法能用,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杨厂长注意到李开朗的异样:“小李,你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