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22节

  因是巡抚下令,所以此次漳州府衙门也接到了这个命令,知府和水师驻地的马统领各派了许多人手,开始审查老百姓的户籍文书,顺便调查流言源头。

  这天下午,水师的人突然上门来。楚辞不知缘由,但也热情接待了。得知他们是为了调查而来,楚辞自然不能反对,毕竟又不是只查他们府。楚辞乃是官身,自然不在审查的范围内,有他作保,他院中的那几也无需被调查。

  水师的人分散开来去各个院子调查,很快,又回到了正厅中,都说没有问题。不等楚辞歇口气,就见最后一队人马押着提学司里一个负责在前院洒扫的下人过来了。

  “楚大人,这个人叫什么?据我们的人说,方才他们只看了他一眼,他便神色惊慌地往外冲,刚刚被他们抓到时,问他的话他也一句都不回答,依本官看,此人的嫌疑很大呀!”提学司衙门是马统领亲自带人来查的,面对一府学政,他还是很客气的。

  楚辞仔细看了几眼这个人,只觉得面熟,但他到底叫什么,却也不太清楚。楚辞命人将负责人事的典籍官叫过来辨认,那位老大人眯着眼睛看了看他,迟疑地说:“这是刘三吧?我记得他是一年前招进来的,一直负责打扫前衙的几处院落。”

  “您那里还有他的契书吗?水师的马统领想看看他的底细。”

  “有,自楚大人您上任初要求我们做事一定要留底后,所有外招之人的契书便都好好地保存在那里。您要的话,老朽现在就让人把它找出来。”

  “有劳了。”

  在等待胡典籍取契书的过程中,楚辞开始仔细观察这个刘三。这人身量不是很高,体型也是偏瘦弱的那种。此刻他被押跪在此处,脸上满是惶惶不安的情绪,在这凉爽的秋天里,他还一脑门都是汗,任谁看了都会觉得他很不对劲。

  这时,胡典籍也把这人的契书拿了过来。契书上写着,他就是本地人,家住城南鲤鱼巷中,家中还有个瞎眼的娘。

  光看契书,他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家世也是清清白白的,只是他行迹到底可疑。楚辞半蹲下身问他:“刘三,你为何见到官差就跑?你把实话告诉我,我还能替你说说情,要不然的话,我就只能让你被水师的人抓走了。”

  刘三嘴皮子哆嗦着,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楚辞,似是想说什么,又有些顾忌,不知他想到了什么,眼神突然坚定起来,嘴巴也抿得更紧了。

  “你应当知道水师的人是为什么而来吧?你见官就跑,定是因为心虚,你说实话,外面流传的轰轰烈烈的谣言,有没有你的参与?”

  刘三把头低下了,眼中有些愧疚的情绪。但他还是没有说话。

  楚辞等了一会儿,见他还是不开口,便失望地摇了摇头。他对水师的人说道:“带走吧,顺便再去鲤鱼巷问问情况。”

  衙门里出了一个疑似奸细的人,楚辞心里还挺有挫败感的。他们这些搞教育的,一天到晚对别人晓以大义,没想到竟然连自己衙门里的人都教育不好,说起来也是好笑。

  刘三原本拒不开口,这会儿听见他们要去鲤鱼巷,顿时就慌了:“你们别去找我娘!”

  “这会儿愿意开口了?”楚辞看着他一脸紧张的模样不似作伪,“没想到你还是个孝子。只不过,你当初决心做这样的事情,就不怕给你娘脸上抹黑吗?”

  刘三胸口极速起伏,双目含泪,但始终没透露什么,只是说:“……别告诉我娘!”

  “不告诉她,她便不会知道了吗?我敢肯定,你前脚被水师的人带走,后脚就会有人上你家去告诉你娘了。如果你不想她老人家老无所依的话,最好就把事情原原本本说出来,说不定还能戴罪立功。”楚辞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能够把真相说出来。

  刘三的胆子本就不算大,不然也不至于心虚的见官就跑,这会听楚辞这么一说,心态立刻就崩了,哭叫着说自己不是故意的。

  说着,他便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出来。原来,他娘月前生了一场重病,大夫看了之后给她开了些好药吊着一条命。刘三在提学司衙门做事,福利比别处好一些,可月俸终究无法支撑如此昂贵的医药费,走投无路之下,他决定去当采珠人。

  元稹在采珠人一诗中曾说起过这份工作需要“万人判死得一珠”,可见这一职业的危险性。这份工作需要水性很好的人潜入海底下采集珍珠,在没有防护措施的古代,这就是九死一生的行当。与之相应的,是采珠人的高收入。但是,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一般家庭是不会允许自己的亲人去做采珠人的。

  刘三到了海边,看着深不见底的海水,终究还是因为畏惧没能下海。生活的压力击垮了刘三,他跪在海边大声哭嚎为何上天如此不公,就在这时,有一个人向他走来……

  “他承诺过,只要我肯帮他传话,他就会给银子替我娘看病。我想着,只是传几句话……没想到官府会如此重视……”刘三哭得一脸鼻涕眼泪,他的遭遇令人同情,可他的无知也让人忍不住叹气。

  “你可看清那人长得什么样了?”楚辞准备替他弥补一下过失,毕竟他还有一个娘需要照料,这人虽无知了点,到底孝心可嘉。

  刘三用力点了点头,他原来一直把那个人当恩人,自然会将他的样貌铭记于心。

  楚辞让人奉上茶点招待马统领一行人,然后领着刘三进了书房,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楚辞拿着一幅画出来了。

  画上是个身材清瘦的中年男子,下巴上蓄了薄须,一脸温文慈和,半点也看不出来他会干这样的事情。

  “马统领,这便是当日让刘三传谣之人,还请各位看在他将功赎罪的份上,暂时不要将他带走,让他得以回去侍奉汤药,待他娘的病好了,再治他的罪。”

  刘三听了,浑身一震,立刻跪了下来:“求各位官老爷让我回去照顾我娘,等我娘的病一好,你们要杀要剐都可以。”

  马统领有些为难,毕竟他们的任务是抓人,这会明知他有罪,却不将人带回去,恐怕有些不好。

  楚辞看出他的为难,便说:“这样吧,此人便由我作保,若是他回去后逃了,罪责便由我一力承担。如果马统领还不放心,那么我就再给提督大人修书一封,道明此事,如何?”

  马统领拱了拱手:“既然楚大人都这样说了,下官还有什么不同意的。只是他这样的人,值得大人用前途为他担保吗?”

  “只是推己及人罢了,我家中也有老母,怎忍心让她一个人孤苦伶仃躺在床上无人照料呢?”他观察了很久,这刘三对他娘的孝心确实没有半分掺假,他相信刘三不会抛下他娘逃跑的。

  “大人高义,不愧为一方学政,在下佩服。”马统领发自内心地朝他行了一礼,别人都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现在看来,也不尽是如此嘛!

  楚辞被他弄得有些不太好意思,其实他也没这么高尚。他是准备让阿铁派个人过去盯着的,若是万一的万一,这刘三真有逃跑的想法,那么就立刻将人抓捕归案。他只做力所能及之事,滥好心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背后也站着许多他想要保护的人,若是他倒下了,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第380章 突发

  南闽省的清查活动持续了月余。

  在十一月中旬时, 各地官府突然贴出告示,告示上宣布秋后问斩的共有三十多个名字,这些人都是奸细罪论处的。

  此时大部分老百姓都已经知道前段时间的水匪事件是怎么一回事了, 现在看见官府将这些祸害人的奸细抓了出来, 心里都忍不住一阵快意。

  他们聚在告示旁, 等着认字的人将告示上的内容读出来,当他们听完名单上的名字后, 气氛却有些不一样了。因为这份名单上的人,有些就是他们认识的, 比如说在省城开了一家油铺的李老板, 他怎么会是奸细呢?

  住在南水街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 油铺的李老板是个厚道人,他家的油香醇透亮,从来不像那些黑心人一样掺其他东西下去, 卖价也很公道, 十几年来基本上就没涨过价钱。

  面对议论纷纷的人群,有个人就说了:“听说官府这次抓了八九十人,没问题的都已经放出来了。这些人没能放出来反而还定了罪, 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谁又能保证这李老板他就真是的好人呢?”

  他这么一说也有道理,其他人听后也就不在多说什么了,横竖他们也只是认识这个人, 就算他真是冤枉的,自有其家人为其申冤。说来说去,和他们的关系也不大。

  各府基本上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而这些定了秋后问斩的犯人的家属,有些沉默不语,有些却不断地在为这件事情奔走,希望能为他们申冤。

  漳州府也有一个人上了告示名单,是水师的马统领亲自带人将他押送到省城去的。他家里是做香烛纸钱生意的,在漳州府城小有名气,人们无论办红事白事还是祭祖,都要上他们家走一遭。

  此人和李老板一样,给人的印象都是厚道实在。他身量不高,可脾气很好,见谁都是笑脸相迎的,十分有礼貌。

  他在漳州府开铺子也有十几年了,一双儿女也都成了家。眼下就要准备回家含饴弄孙,却因为几句流言被官府抓了去判处死刑,这要他们怎么能够接受呢?于是这位宋老板的家人就上府衙申冤去了。

  因为涉及到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所以官府这次没有公开审案。想了解内情的老百姓们挤在衙门口等待,嘴里还不断地议论着,大家都认为,这件事有点猫腻,要不然的话为何官府不开堂呢?

  大约一炷香时间后,宋老板的儿女出来了,他们惨白着一张脸,眼神直愣愣的,里头满是不可置信。人群分开两边同情地看着他们,他们毫无察觉,跌跌撞撞朝外头走了。

  “唉,真可怜啊!”

  “谁说不是呢?只不过多了几句嘴便落个这样的下场,真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啊。”

  “你们说官府还会不会抓人?”

  “哎哟,这可说不好……”

  事件的主角走了,看热闹的人没过一会也四散开了,张虎提着个菜篮子看了看天色,也急急忙忙地往回赶。

  中午时,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张虎就把今天看来的消息告诉了其他人。这里面只有徐管家和楚辞觉得此事不简单,其他人则有些同情他们。

  后来官府那日开堂的内容不知怎么传了出去,大家才能知道内情,真相果如徐管家和楚辞想象的一样,一点儿也不简单。

  原来这宋老板并非是大魏百姓,他原名松岛纯一郎,早在嘉佑年间,他就随商船来到大魏,然后便想法设法潜伏了下来,一直在默默地为倭国传达消息。这些年来,南闽也没什么好说的事情,倭人上层也没联系过他们,只让他们尽快融入到大魏百姓中去。

  这位宋老板为了伪装自己,不但在行为举止上尽力模仿,还娶了大魏的姑娘,彻底让自己和大魏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前不久官府抓人,这位宋老板其实没出去聊水匪的事,却还是被官府找上门来。他们手里拿着画像,仔细地和宋老板的样子对比,对比了好一会儿才动手抓人。

  宋老板刚开始还叫冤枉,后来面对如山铁证也不得不认了,然后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交代了。除了出卖消息以外,官府还意外得知了一件事,这件事便是使宋家儿女放弃申冤的原因。

  原来一年之前,南闽省曾经以剿匪的名义抓了一大批人。宋老板做贼心虚,那段时间一直神思不属,让宋夫人看出些端倪来了。她怕自己的丈夫和杀人不眨眼的水匪搭上关系,夜里一直担忧地睡不着觉。这下大事不妙了,她半夜里竟然听见了叽里呱啦的说话声。这语言不属于大魏的任何一种语言,宋夫人调查之后才发现,他说的竟是倭人语言。

  猛然得知每日同床共枕的丈夫竟然是个倭人,宋夫人即使再泼辣,也不由得神思恍惚,一不小心就说漏了嘴,叫宋老板听见了。

  一边是国,一边是家,宋老板百般纠结之后,选择了国。他亲手杀死了宋夫人,保住了自己的秘密。丧礼上,他哀痛欲绝,哭得撕心裂肺,前来吊唁之人无不为他们之间的深情而动容不已。

  宋家儿女猛然间得知了这个残酷的现实,脑海中一片空白,根本就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

  楚辞在听说了这件事后,忍不住也有些唏嘘,人性之复杂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他觉得,宋老板在牢狱之中将自己杀妻的事情公之于众,大概是因为他也后悔了吧?听说他当初来时一穷二白,是宋夫人一直陪在他身边,这么多年的夫妻之情,就是块石头,现在也该融化了。

  奸细事件之后,南闽水域外的倭人安分了许多,平日里巡航的船只好长时间没看见那些尖头船,异邦来的客商们,也侥幸逃过一劫。

  就在大家认为事情已经平息之时,一个消息的到来,彻底将南闽省原来的和谐平静打破了。

  一艘载有四十多名水师的巡航船突然在外海域失踪了,两日之后,搜查的人发现了停靠在一处无人小岛的船只,船身已经损毁,船上血迹斑斑,水师军的遗体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经过核实,他们发现,船上之人无一幸免!

第381章 凑钱难

  这起骇人听闻的案子很快在南闽省传开了, 水师元帅祝威亲自到现场勘查,根据他们遇害的位置和身上的刀伤以及现场的激烈程度来看,他们得出结论, 这起案子应该就是倭人所做。据他们猜测, 这些倭人之所以这样做应该是为了对他们施行报复。

  只不过,去年他们才被大魏打压,年初才纳了贡, 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胆子呢?这样分明就相当于直接和大魏宣战了,难不成他们觉得以倭国的战力可以直接对抗大魏水师吗?

  祝威很想直接对倭国宣战, 但是两国交战, 非是他一个水师元帅可以做主的。他回去之后, 就发了一封八百里加急上京, 希望圣上能早做裁决。

  然而京城现在也乱得很。

  原因就在西南边境守军魏大同送来的一封急报, 上面说九铢和浪穹两国联合起来纠结了十万大军,如今正在进攻越析国。

  越析自建国以来一直都是大魏的属国,他们的国家面积虽不算大, 但是水草丰茂,各种资源都挺丰富的。他们的国家建立在大魏的西南边境外, 距离边城大概有一百多里远。

  如今九铢和浪穹两国围攻越析, 他们大魏自是无法独善其身的, 他们每年都享受越析送来的供奉,这时候要是袖手旁观一定会让天下人耻笑。

  更何况,越析有两座高山形成的天堑, 他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越析和大魏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有越析在前,就等于给西南边境增添了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让那些宵小无法轻易进犯。

  若是他们被打败了, 那么接下来大魏要面对的就是这两个国家纠结的联军,失去了越析的大魏西南边境,就像是没有铠甲的刺猬一般,被打下来也只是时间问题。

  天和帝自然了解其中凶险,所以在接到这封密折后,就立刻召集左右相和三公以及六部尚书等人前来商议解决办法。

  关太保和兵部尚书一听,马上就意识到九铢和浪穹的目的分明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然一个小小的越析怎能劳动数十万大军一起去攻打?这一战,就是两国在试探大魏的底线,如果不保越析,那么下一次被围攻的就会是大魏了,这一战,大魏必须参加!

  听完他们的分析,大部分的官员都神色凝重。西南边境本来就不太平,那地方山林众多,草木茂盛,时常有山贼强人出没,民风也是很彪悍的。要是被敌国攻破了,想要收复更是难上加难了。

  天和帝心里已有成算,他觉得自己虽不算什么圣明君主,但是老祖宗留下的基业不能在他手上丢了。他从父皇那里继承了哪些,在交到下一个帝王的手上时,就还得有哪些!

  大臣们也是主战的,这些人欺人大甚,他们泱泱大国,怎可容忍他们上门打脸?

  天和帝心中顿感安慰,虽然这些人在朝中偶尔勾心斗角,让人烦不胜烦,但是面对国家利益相关的事情时,他们还是能分清轻重缓急的。

  待天和帝拍板决定出兵援助越析后,他们就要开始讨论调哪路兵马过去,在这些大臣们讨论得正激烈时,一位愁眉苦脸的官员引起了天和帝的注意。

  “周大人,你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适?”

  “谢圣上关心,臣并无不适。”户部尚书周大人拱手谢恩,脸上的愁绪也缓解了些。

  天和帝点点头:“那就好,我还以为爱卿不舒服。不过,既然没有不适,那你为何一脸烦闷?”

  周大人犹豫了片刻,决定还是据实以告:“回圣上的话,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心中正因军费的问题而忧虑不已。此次九铢和浪穹两国来势汹汹,我们大魏不得不战。但西南守军才两万余人,想要对抗那两国,咱们起码还要再派四五万人才行。”

  “这四五万人一动起来,就算按每人每天五文钱的伙食计算,每天也起码要消耗二百多两银子。除此之外,还有运送兵器战马等需要消耗的银两,估计一天花用就要近千两。这几年天灾不断,国库里的银子基本上都是还未入库便要往外拨的状态,如今战事一起,恐怕国库无力支撑啊。”这两年要不是京城文化公园那边一直进账不断,恐怕这周大人早就来哭穷了。

  天和帝闻言,皱起眉来,国库的情况他不是不知道,可眼下这笔钱却是非出不可的。他想了想,对周大人说道:“朕记得上次朕吩咐过你帮大皇子和二皇子丈量土地,出宫建府的事,你办好了吗?”

  周大人不知皇上为何突然问这个,但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请皇上恕罪,臣虽已看好了两块地方,但还未带人前去丈量。”

  “那就好,既然如此,这买地修府的事情就暂且搁置,你把这笔钱充做军费吧。另外,朕今年的寿诞也从简,不要耗费人力物力去操办了。省下来的银子也充作军费。”天和帝道,目前来说,没有一件事比这个情况更紧急了。

  “是,臣遵旨。”周大人和其他几位大人俱都一脸复杂的神色,他们没想到皇上竟然会这样安排。

  “另外的军费支出,就要靠周大人你想办法了。其他爱卿若有好的建议,也可说出来共同商议……”

  这一商议就商议到了下午,事情差不多都确定了之后,几人才感觉到腹中饥饿,天和帝见状,便赐了廊下食,让他们吃饱了再回去。此时御膳房里的菜已经热过好几次了,吃到嘴里也早就失了原本的鲜美。他们本来是想重新做的,只是皇上一向主张勤俭,他们也不敢擅自决定。

  天和帝独自坐在桌前用饭,还没吃完,就听见外面的脚步声和太监拦人的声音了。随着一声闷哼,一个身影走了进来,嘴里还骂着“狗奴才”三个字。

  “父皇,儿臣听说你让户部的人暂时不要去丈量土地了,这是为什么?不尽快建府,那等儿臣封王的时候,我应该住在哪?”

  大皇子虞稷一进来就大剌剌地问,丝毫没有注意到此时的天和帝已然脸黑如墨。

  “你的消息倒是快,朕才说完,便叫你知道了。”

  虞稷没听明白他话中之意,还是那副表情:“父皇,您还没告诉我为什么呢?”

  天和帝心中涌现出一股无力之感,他现在根本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对待这个大儿子了。这般年纪还没有长进,这片江山真的能交到他的手上吗?

首节 上一节 222/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