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26节

  他跟着卢静姝往里走去,来到了书房里。当日这里就被那些倭人搜查过,里头的东西被撒得到处都是,楚辞看见了几本市面上已经不再流传的古书,立刻心疼起来,自发地去将它们拾起整理好。

  卢静姝抿唇一笑,也跟着整理起来。大虎手脚粗笨些,他怕弄坏那些书,便将里头的桌椅板凳都扶起来摆好。三人一起动手,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把书房收拾一新。

  “爷爷要你给我的是这些书吗?”楚辞有些眼馋地看着这一大架子书,都是市面上不再流通的书目,好些他都没有看过,这下可以大饱眼福了!

  卢静姝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还有。”

  “还有?”楚辞很奇怪。

  “嗯!”卢静姝点头,然后上前几步踮着脚在书架后头寻摸着,也不知她碰到了什么东西,只听“咔”的一声,书桌后头的一副山水画突然动了动,似乎里头有什么蹊跷。

  楚辞走近将那副画小心地揭开,后面俨然出现了一个暗格,格子不算大,里头放着一些纸张一样的东西。

  最上头的是一封书信,封皮上的字有些许潦草,应该是匆忙之间写出来的,上面写着:居野老农绝笔——这是卢老爷子对自己的称呼。

  楚辞心头一震,“静姝,这封信是什么时候写的?”

  卢静姝道:“应该是那些坏人来的时候,几位叔叔在外头抵挡,爷爷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过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楚辞面色沉重,原来卢老爷子那时候就猜到自己恐怕凶多吉少了,故留下一封绝笔信在此,交代后事。

  “爷爷说,让我自己决定把这个交给谁。义父,您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我才放心把爷爷的东西交给您。”卢静姝认真地看着楚辞,眉眼间有些与年龄不符的早慧,她从小就受尽世间冷眼,经历得多了,懂的自然也多了。

  她这样一说,楚辞心里不免生出些感动,感动于这个只和他相处了几日的小姑娘能将这宝贵的信任送给他,同时,他也对暗格里的东西产生了些许好奇,是什么东西这么重要呢?

  他先将那封信打开,信里卢老爷子说,他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故将自己平生所学之手稿留在此处,若后人拿了,可将其整理成书发行出去。此外,他之所以遭祸,恐怕与他偶尔得到的一张海图有关,倭人对此图特别在意,恐日后有大用,如今这海图也存放于此,只待时机成熟,便可将其献上,以解南闽之危。

  看见那副海图之后,楚辞终于明了,为何这山谷会被倭人洗劫,又为什么卢老爷子得知村民都被倭人杀害时那般自责,原来“罪魁祸首”就是这幅海图。

  海图上虽然没有明显的标识,但楚辞一眼就看出了,这恐怕与倭人的军事布防有些关系,图上的这些岛屿就分布在南闽海域附近,若是他们埋伏于此……楚辞感觉这件事情简直细思极恐,他将海图叠放贴身放好,然后将卢老爷子的手稿拿起来翻看。

  这一看就入了神,直到大虎的肚子开始咕噜作响,楚辞才意犹未尽地移开眼睛。这些手稿里除了他老人家做学问的心得外,还有与其他名人大家探讨的东西以及各方言论,这本书对每一个读书人来说不亚于一场饕餮盛宴,恨不得将其细细品尝,一字一句都放入肚中方觉安心。

  根据卢老爷子遗言,待他死后,家里的仆从全部放归自由身,并允他们世代居住于此,另每人额外分配田地十亩,也算全了一场缘分。另外的田产地契则交由楚辞暂管,待卢静姝长大成人后充作嫁妆让她带走。

  楚辞原本不明白为什么卢老爷子这般信任他,难道只因为他教那群孩子读了几天书吗?后来还是杜玉替他解了惑,原来之前在和杜玉书信往来时,卢老爷子就曾提过楚辞了,只是那时候他人在外面。这次杜玉会带楚辞去找他,也有他的授意。

  杜玉痛失老友,整个人看着也苍老了几分,他本想收养老友的孙女,可惜他那个家族污糟事太多,他怕怠慢了这孩子。老友对他家的情况也知道一些,贴心的没有开口提出要求,只问了他一句话,此子如何?杜玉不假思索,道,乃可托付之人。他那老友笑笑,似乎精神都好了一些。

  楚辞听完,默默点头,他既有幸能给人留下可以信任的印象,那他就不能辜负别人的信任。等回提学司后,他就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寇静,想来,寇静应也是会高兴的吧?

  居野山人之死很快传扬开来,很多百姓都自发的来到山谷外祭奠他,书生们则摆了长长的台子,在此撰写祭文,痛斥倭人,以慰居野山人和枉死的那数十个百姓在天之灵。

  还有人写了万民书请战,挨家挨户的号召当地百姓签名或按手印。楚辞这才知道,原来居野山人之所以为人敬重,并不只是因为他的学问好,更因为他广结善缘,在饥荒年的时候散尽家财,救了无数的百姓。

  自此,大儒的意义在楚辞心中有了不同的诠释。所谓大儒者,不止是他的诗词文章能打动人心,也不止是他的思想能给人以启发和指导,还要有一颗悲悯之心和容纳万物的博大的胸怀。

  ……

  居野山人的死因和万民请战书被快马加鞭递了上去,天和帝看完奏折和那厚厚的印满手印的请战书后勃然大怒!

  区区倭国,弹丸之地,竟然一再犯边,也不知是谁给他们的胆子!这次更甚,竟然敢屠村,他们犯下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官员们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也不同于上一次刚听说倭国犯边之时,这次民情激愤,官员们慷慨陈词,一副要与国家荣誉共存亡的样子,若是老百姓看见了,必然是要欣慰不已的。

  此时远赴越析的军队已经到达了西南边境,那里的守备军联合越析国已经同九铢和浪穹联军打过几回了。因他们是有备而来,再加上越析的军事力量一贯薄弱,所以接连吃了几回败战,越析国已有五座城池被他们攻破了。要是再攻破一座,联军就可以直取越析王城了。

  援军到来的消息犹如一剂救命的汤药灌入众人心房,一时间所有人的斗志都被燃起来了,竟罕见地打了一场胜战,狠狠地挫了自进攻以来没有输过的联军们的锐气。

  负责增援的是正二品的威武大将军,另遣了神机营的士兵协同出征,负责炮火支援,带队的就是寇静。

  武人想要军功,就得出来打战,就算他在猎场救驾升了两级,那也是空衔,领不了兵的将士,根本就不被人放在眼里。寇静想要护住自己在意的那些人,所以他必须出来。刚好神机营因地位特殊,里头的军士们如今更像是技术兵,一听要上战场,个个心里都担忧不已,面上也流露出几分惧色。

  这时寇静自动请缨出征,很是刷了一把神机营统领的好感,毫不犹豫地就把他的名字报了上去,还特批了几把火铳给他防身。

  当时寇静只想着立功,圣旨一下,便收拾好东西,跟着先行部队去了。其中秦钊和许乔南也在随行队列中,他们两个表现得比寇静还要兴奋几分,因为在他们看来,能上真正的战场打战的,才能被称为男子汉。

  可是,在行了十几天路程之后,他们突然接到消息,说是后续援军的数量有可能会减少,原因是南闽边境的倭人也在蠢蠢欲动,朝廷必须保存力量,以免腹背受敌。

  其他人仅仅只是遗憾没能去到南闽教训倭人,可是寇静此时却犹如五雷轰顶,整个人都有些恍惚了。

  秦钊和许乔南担心地看着他,他们知道,寇静应该是在担心楚辞的安危,他们二人之间情谊之深大家有目共睹,再加上,听说寇静的小外甥此时也在南闽省,他会担心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了。

  只不过,南闽国力强盛,应是不用太担心的,小小倭国,应该不用费多少功夫就能将其制服的吧?

第389章 出兵

  自从接到南闽急报的信息, 寇静就开始密切关注这件事情,他和留在京城的探子频繁飞鸽传书,一封封的信件看得他眉头紧皱。当他看到倭人屠村的消息后, 更是心急如焚, 恨不得立刻更改方向, 亲自到南闽去保护他们。

  可是接到信时,他距离西南边境已经只有数百里的距离了,不出意外的话, 估计明天傍晚就能到达。这时候他若说要折返,且不说那如山的军令允不允许, 单说他单枪匹马赶路就不现实。行军的一路上, 到处都是密林深壑, 山贼土匪们掩藏其中,他们不敢劫掠军队, 可却不会放过独自行路的旅人。就算寇静再厉害, 要想一个人走过这段距离, 恐怕也得付出点代价。

  当然, 寇静并不是意气用事的人,他心里虽然躁动不安, 但面上还是十分沉稳地和西南守军魏大同交谈,交谈中还不忘一一介绍他们带来的重武器。

  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除了几座大营配有炮车和火铳之外, 其他地方根本肖想不了。这次之所以会派神机营的人护送炮火过来, 为的主要是给九铢和浪穹一个深刻的教训, 好好扬一扬大魏国威,顺便震慑其他几个国家,也免得他们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在大魏身上咬一口。

  魏大同眼神热切地盯着这些大炮和火铳, 就好像饥肠辘辘的狐狸看到了肥美的公鸡一般,就差把口水滴下来了。

  “魏大人……魏大人!”寇静一直叫了三遍,才把魏大同的注意力拉回来,“我们何时可以上战场支援?”

  魏大同思索了一会,然后道:“你们乃是先行军,后头的援军大概有三五天的功夫也能到了,不如等李将军来了,我们再行商议?”

  魏大同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他最怕的就是给自己惹麻烦,他想着反正朝廷派了主事的人过来,他只要守好西南边境就行了,打战的事他还是莫要插手,以免得个越权之罪。

  这个回答在寇静意料之中,可还是让他十分难受。他想早点把联军打退,然后立刻赶往南闽支援,现如今多耽搁一天,那边就更危险一分。

  又焦急地等待了几日,李质等人终于到了。但他来了之后,只一心享受这边的供奉,只是饮酒作乐,一连三天都不曾商议出兵援助之事。寇静和其他人请了两三回战,都被他四两拨千斤地拨了回去,嘴里还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推脱。

  “这老匹夫,到底是不是来打战的!昨个又收到一封打了败战的战报,他难道想等越析国破了,再去救援吗?”许乔南愤忿不平,眼看就要上战场了,却硬留着他们不让去是什么意思?

  寇静心一沉,恐怕真叫许乔南说中了,城破了救援和未破之时救援是不同的,一个只能算锦上添花,另一个却是雪中送炭,力挽狂澜,到时候回京之后的封赏必定不少。这李质打的恐怕就是这个主意,才一直拦着他们不让去的。

  可怜的守备军和越析军还在苦兮兮地等着援军的到来,他们也就是在援军发消息刚传来时打了一场胜战,可随着援军日复一日地停留在原地,战士们的士气也一日比一日更低了,打起战来也没那么卖力了,大家都有些退缩,希望能等到援军再上战场,以免白白送了性命。

  士气低迷,就打败战,打了败战,士气就更加低迷,眼见援军迟迟不到,这边已经陷入了死循环。寇静情急之下,直接闯了守备府,找到李质。

  “大胆!”李质怒斥道,眼前的这位他也知道,去年在猎场上因救驾有功而连升二级的寇静。

  “李将军,还请听我一言。”寇静抱拳行礼,姿势虽然恭敬,但态度中却带着一丝强硬,李质自觉受到了威胁,心中不喜,可又有些忌惮他和圣上的关系,万一,这人是暗中带着圣谕来的呢?

  他沉着脸屏退了舞女和下人们,然后示意寇静有话快说。

  寇静道:“如今前线战况大人俱已知悉,再不施以援手,恐怕越析皇城都要被打下了,届时再出兵,恐怕为时已晚。”

  “呵,”李质冷笑一声,“我还道寇副将你想说些什么,原来是这个。你放心吧,越析皇城他们打不下来,最多兵临城下而已。到时我们再出手,便能将其一举歼灭,如此一来,既不耗费兵力,又能解了越析困局,岂不是一举两得?”

  寇静心中有些失望,这李质能升到正二品将军,靠的应该不是头脑吧,怪不得迟迟不出兵。听说他身边以前有位厉害的军师,后来两人闹翻了,这李质也就没能往上走了。

  “将军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有几点不妥当之处。一来,现在越析还有两座城池在自己手上,他们苦苦支撑,为的自然是援军来后能将敌人赶出家门,若援军到后迟迟不至,让他们再丢失一座城池直至兵临皇城之下,越析王恐怕会由喜转怒,将遭受这奇耻大辱的怨愤转嫁到援军头上。他若在递交国书时提及此事,恐怕我们走这一趟不仅无功反而有过。”

  援军到来他们是瞒不了的,来了却迟迟不动兵,致使他们皇城被围,在越析王眼中估计会觉得是大魏有意看笑话,到时候两国发生龌龊,一顶救援不利的帽子绝对会扣在他们头上。

  李质到底不是真正的蠢材,听他这么一说,脸色立刻变得正经起来。

  “二来呢?”

  “二来,不耗费兵力也是不可能的。将军征战多年,应该知道士气的重要性,倘若越析皇城被围,越析军士气必然陷入低谷。到时候收复城池之战,便只能靠大魏军。纵观历史战役,向来守城容易攻城难,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帮他们击退敌人,扬我国威,若在此处耗费无数时间精力和人,传到京城,恐怕对将军名声也有碍。”

  寇静这些年来早已习惯沉默,今天难得说上这么多话,效果是很显著的。看座上的李质,脸色已经由之前的漫不经心变得黑沉如墨了。

  寇静告辞之后,他越想越心惊,到最后竟然出了一身冷汗,把背后的衣服都浸湿了。是呀,就如寇静所说,原本是一场必胜的战役,偏偏因为延迟出兵导致损失惨重,回京之后封赏是别想了,恐怕到时能保住脑袋已是庆幸了。

  他越想越生气,直接命人将出主意的那个军师提进来严刑拷问,结果居然发现,此人竟是别国奸细。虽不是敌方的人,但也是希望搅混水,让几国之战一时不得停息的。

  李质面对这样的结果,庆幸之感油然而生。他心里甚至感激起寇静来,要不是他的提点,这次回去恐怕就要丢大人了。他年纪已经老迈,也许这次就是生平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了,若是真中了小人奸计,恐怕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那军师被秘密处决了,当天晚上,李质就召集了所有将领议会,第二天一早,大部队就拔营动身,朝着越析国而去。所至之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就盼着大魏军队能够帮他们驱走敌虏,恢复以往的安定祥和。

  此时,皇城外最后一座城池——明城,已经将破未破,每出城迎战一次,就要牺牲数百将士。几次之后,越析军首领不得不高挂免战牌以求暂时的喘息之机。

  城墙外是嘲讽声不断的敌人,两国联军已经发出最后通牒,明日一早便要全面发起进攻,届时再不开门投降,进去之后便一个活口也不留。

  这通牒并非以书信的形式投递过来的,敌方直接派了一队人马,守在城墙外不远处高声叫喊。除了守城的将士们之外,附近的老百姓也是听得真真切切的。

  接着短短几个时辰内,敌军的声明就传遍了整座城。城内人心惶惶,不止百姓,将士们也是一样,只不过两方担心的东西不太相同。百姓们担心城破了敌军屠城,将士们则担心,城会从里面开始破。

  此举乃是攻心之计,为的就是煽动老百姓们的情绪。多日的战争让越析百姓们明白了,他们国家的军队根本就无力抗敌。这样的话,明日一战必输,到时候屠城之祸就会降临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不是所有人都有宁可以身殉国,也不做亡国奴的决心的。这也是将士们担心的事情。

  这一晚,大家几乎都没有合眼,明城守军加大了巡逻的队伍,特别是两座城门前面戒备森严,就连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过去。

  可这依旧拦不住想要活命的老百姓们的决心,在破晓之前,他们纠结了很多人,准备冒死打开城门,给城内的人留一条活路。

  面对拿着镐头扁担对着自己的亲人们,将士们的军心难免动摇,眼下援军迟迟不至,估计已经放弃他们了。这时候,他们还要为了忠诚而置他们亲人的性命于不顾吗?

  大魏守备军副统领马天祥冷眼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暗地里下了命令,一旦越析有开门投敌的举动,立刻就地击杀。

  就在情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一声疾驰的马蹄声响彻了明城的大街小巷,将这紧张冷寂的气氛冲淡了些许。

  “报!大魏援军已经在五十里以外了!天明即可到达!”骑在马上的斥候高声喊叫着,脸上是清晰可见的兴奋之情。

  “当真!”

  “千真万确!还请各位守好城门,天亮之前绝不能让敌军破了城!”

  一时之间,群情激动,老百姓们欢呼雀跃的同时,难免对自己刚刚的行为感到羞愧不已。只是,若再给他们一个机会,恐怕他们还是会这样做。越析军没有计较他们之前的逼迫行为,只让他们回家躲好,以免刀枪无眼,伤及无辜。

  大魏将士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却十分理解。当忠义和孝道难两全之时,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才是。万幸,他们也不需要做这个决断。

  ……

  九铢和浪穹军不明白这次的计谋为何会失效,他们的探子分明探查到城内有异动,难道他们已经被击杀了?

  九铢首领嘴边浮起一抹冷笑,既然他们如此固执,就别怪他们心狠了!待这明城攻下来,他就会下令屠城,届时城中鸡犬不留,也叫这些越析人知道,他的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

  天边渐渐露出鱼肚白,九铢首领看了看天色,手一扬,进攻的号角声立刻响起。他脸上带着嗜血的杀意,在他看来,这场战斗他们是必胜无疑的。

  只是,原本听见号角声便战战兢兢的越析军正因为援军的到来而士气高涨。他们不理城外的挑衅声,只默默地按照李质部署好的战术不断调整好自己的位置。

  九铢人的军号已经响了几道,首领阿托那见越析人依旧关闭城门不应战,便直接下令攻击。

  九铢国在草原上,他们兵强马壮,骑兵一出,便叫人两股战战。只可惜,城墙上的大炮早已架好,随着寇静的命令,轰炸声立刻四起,面前的平地瞬间变得坑坑洼洼,炮弹的碎片和小石子飞溅起来的小石子如雨点般打向敌人。

  到了这时,他们自豪无比的骏马反而变成了祸害。

  被炮火声惊扰的战马开始不受控制,城墙底下被战马踩伤的士兵哀嚎声四起,再不复之前的意气风发。

  待时机成熟后,李质战旗一挥,蓄势待发已久的战士们便从大开的城门处往前冲去……

第390章 战火

  西南边境打得热火朝天, 援军和越析军一起忙着收复被抢走的城池。寇静带着神机营的士兵操纵炮台,一轮炮轰后就亲自上战场杀敌。因心头一直萦绕着一股焦躁之感,所以在上战场时他便以杀敌来发泄, 几次下来, 他在敌军那里竟也留下了赫赫威名, 每次出战,他身边围着的敌军总是最少的。

  但这也不妨碍他杀敌。当初出征,统领给他配了几支火铳, 此物放在一般人手里大概只能眼馋地看着却不敢轻易使用,无他, 弹药不足耳。

  但寇静领着神机营的差使, 弹药充足, 使起火铳来简直就是如臂使指,能于百步之内杀敌于无形。往往只听得一声响, 敌军那里就会倒下一个人, 额头上老大的冒着烟的黑洞, 脑袋瓜子都差点打崩了。

  敌军将领一度不敢出战, 就怕自己被他瞄准了“碰”的一声毙命。

  李质因为他的提醒早就不介意他之前冒失的行为了,此时见他骁勇善战, 心中更是起了惜才之心,在呈上战报时,每次都会提及寇静的功劳, 让他在皇上和大臣那里狠狠刷了一波关注度。

  他的名声传扬开来, 一时有人欢喜有人愁。但不管怎么说, 西南边境问题都正逐步走向胜利,可南闽这边,形势却算不上太好。

  自去年十二月时一群倭人上岸屠了村, 又杀害了名满天下的居野山人后,他们似乎也意识到了不可能再和大魏重修旧好,于是行事越发猖狂起来,有时候在近海都能看见倭人的尖头船,惶恐之下,这个年大家都不好过。

  封锁整个海域当然是做不到的,水师在此驻营的不过五六千人,战船只有四十八艘,其中还有十九艘是巡航船。在没有敌情的时候,这些是够用的。但是如今起了战事,这些就不够看了。

  朝廷的援军一时还没到,主要是因为在人手的选拔上犹豫了很久。要说派西江大营的人来也行,西江与南闽是老邻居,从那派兵能来的迅速。可西江省大营前几年刚换防,来的都是北地和中部的旱鸭子,他们在陆上自然骁勇善战,可一上那摇摇晃晃的船,立刻就吐得七荤八素,别说杀敌了,就连保命也难。

  大魏的水师不算多,除了南闽水师外,还有两广水师,海平水师,鲁地水师等等。天和帝算过来拨过去,最后还是派了两广水师前去支援,可两地相距甚远,暂时还是要南闽水师独自支撑的。

首节 上一节 226/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