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104节

  但让陈志文想不通的是,置地为何也要出售手中的两栋大厦,太子大厦位于中环黄金位置,比陈志文手中的联邦或者国际大厦还要价值高,至于尖沙咀的温莎公爵大厦,也算是在不错的位置了。

  九龙仓总经理赵立林也自然收到了这个消息,于是来到了陈志文这里,同来的还有星河的许金宏。

  赵立林问道:“陈生,包船王收购了九龙仓20%的股份,按照香港法律,他会成为我们的董事之一,我们需不需要正式邀请他过来?”

  “邀请吧,20%的投票权而已,对我们也没什么影响,哪怕他派人过来参与管理也没问题,有能力的人就用,没能力的人就当养几个闲人,无所谓的。”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其实放任怡和手中那20%股票,陈志文也就根本不在乎会被谁买走,他持有40%股份,外加已经获得了经营权,不可能有任何方法可以将他赶走,就算公司亏成当年和记那样,也没人能够做到。

  这就是持有经营权的优势,前世的包玉冈与怡和的争夺战中,包玉冈持有30%股份,怡和只有20%,但就是因为怡和有了经营权,包玉冈对怡和也无可奈何,最终不得不动用强硬手段,以105港元一股收购九龙仓股票,获得49.9%,才拿到了控制权,但代价之大,难以估算。

  如果之前,陈志文也是持有30%,那么也有可能会陷入与怡和系的拉锯战,过程恐怕也好不了多少,毕竟,他有了40%的时候,就是怡和系内部,也没什么信心了。

  而只要等到合适的时机,陈志文还会对九龙仓进行再投资,以获得一共49.9%的股权,完成固若金汤的绝对控制权。

  再说,他也相信包玉冈是个聪明人,就算他想登陆,也不会选择与自己对着干,因为完全没必要。

  “好的,那我就正式以董事会的名义,向包船王发出邀请。”赵立林说道。

  “其实我不在乎包玉冈成为九龙仓的股东,倒是置地还出售了两栋大厦,有点奇怪。”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对于九龙仓,他并不准备私有化,这就是一家收租企业而已,不像和黄,持有大量优质且潜力巨大的业务,且当时地价处于低谷期,对和黄进行私有化的成本也不高,私有化后熬过低谷期,不要说未来,就是3年后的今天,当初私有化的成本,现在已经赚了数倍了。

  而现在,陈志文名气在外,很多人也都看好陈志文的手段能力,这种时候,想私有化九龙仓,还不得被一群人宰的吐血。

  当然,未来的地产价格之高,现在即使大价钱进行私有化九龙仓,以后肯定有的赚,但这个时代赚钱的方法太多了,没必要死磕在这里,与其用十亿港元乃至更多的资金私有化九龙仓,还不如用来投资其他地方,先不说即将到来的“黄金”机遇,就是用这十亿在香港买物业,也能轻松赚个几倍,到83年香港地产危机再转战日本地产市场,闭着眼睛都能赚个十几二十倍甚至更多。

  再说,自己持有九龙仓的绝对控制权,九龙仓的资金,其实就是他的,完全归他控制,甚至以后还可以借着机会在股市融资,毕竟,上市的好处肯定是很大的,要不然,全球500强,也不会绝大部分上市了。

  只有那个潜力巨大的公司才不急上市,比如美的、红牛等,九龙仓么,潜力也就那样了,上市或者退市都一样。

  许金宏想了想说道:“如果我是纽壁坚,在这种时候,出售手中九龙仓的股票,以及两栋大厦,肯定是某个方面急需要用钱,难道是因为怡和的海外业务出了问题?”

  “不一定,怡和的海外业务早就出现问题了,他们一直也在出售海外业务,没道理还需要出售香港的大厦,你们也知道,怡和系对中环的大厦是多么的痴迷,没有天大的危机,他们是不会出售大厦的。”一旁的周家杨说道。

  许金宏说道:“之前我们收购九龙仓的时候,怡和曾经也想出售中环大厦,但当时时间太少了,他们来不及找买家,也只有九龙仓被强行收购这种危机才可能让怡和出售中环大厦了。”

  “那估计就是从九龙仓的事件中受到教训了,看来,怡和也要报置地了,要不然,置地再出问题,还不得成为全球笑话。”陈志文淡淡的说道。

  “他们准备增加对置地的持股?这倒也说的过去了,也就这类事情,才能让怡和肯出售手中中环大厦了,只是这样一来,我们手中即将拥有的14.2%置地股票,也有可能被稀释掉一些,本来我还想在年底之前达到16%,这样就可以成为置地的董事了。”许金宏皱眉说道。

  “达不到就达不到吧,我也没准备成为置地的董事,真要公布这件事,恐怕怡和要跟我拼命了。”陈志文耸耸肩无所谓的说道:“怡和保置地,也算是正常行为,暂时不用管他了。”

  置地现在的市值接近60亿港元,哪怕怡和对置地的持股也不多,之前他提前准备很久,慢慢收购,外加之前借用九龙仓收购的时候放出与置地有害的消息,才趁机收购了这么多。前前后后也费了将近8亿港元,美的在海外的一半资金储备都了进去。

  之前对置地动手,是陈志文为自己准备的备用手段,如果九龙仓收购不顺利,那么这就是一步有用的棋子,不过既然没用到,那就继续沉默下去为好。

  而如果怡和真的增持置地股票,那也就会稀释其他股民手中股权,一正一负之下,怡和对置地的控制权可以说是更强了。

  这也算是正常行为了,毕竟九龙仓前车之鉴,怡和要是再傻的不管置地,那也就不配作为香港的第一财团了。

  在后世,置地变的式微,而九龙仓在包玉冈女婿的长期经营下,成为香港十大财团之一,规模可能还强于置地,但是在70年代,现在的九龙仓比起置地还差的很多,九龙仓被抢走,怡和损失不是很大,要是置地也没了,怡和恐怕就配不上四大洋行了。

  对于置地这块肥肉,只要是华人,就没人不动心,哪怕有着高科技产业,但置地在香港的20栋左右大厦(现在有,21世纪没有这么多了),光是收租的费用,就能超过部分世界500强了。

  不过这么大的肥肉,现在他还吃不下,需要继续等,等到80年代的地产危机爆发,也许会有自己的机会。

  “那我们还需不需要继续收购置地股票?”许金宏问道,收购九龙仓之后,星河集团仍然还在利用自己及美的的资金在收购置地股票,不过速度很慢,慢到市场不太可能会发现异常,这是一场布局几年的并购,与当年九龙仓一样。

  “继续,保持不被发现就行了,另外,将置地的股票准备好,我需要质押这部分股票。”陈志文想了想说道,现在已经年中了,离黄金价格开始飙升也没半年时间了,其他各方面的资金都已经开始回笼,除非是影响到未来战略计划的投资,如对掌机及家庭游戏机的研发投入,其他资金,都准备参与这一场饕殄盛宴了。

  “质押?”许金宏说道:“陈生,一旦质押的话,我们持有置地股票的消息可能就瞒不住了,除非我们找海外的银行。”

  “海外的银行,不一定会认置地的股票,就算认,也不会贷出很多资金。”陈志文说道:“我们可以找与怡和汇丰关系不太好的银行试试?”

  “您是说渣打?”许金宏立刻知道是哪一家了。

  “先安排与包船王的会面吧。”陈志文说道。

  “好。”许金宏答应道。

  希尔顿酒店的总统套房内,陈志文第一次在私下场合见到了包玉冈。

  之所以是私下第一次,其实也是因为在一些公共场合,二人也见过,毕竟香港就这么大,港府、商会、或者一些华人富豪会经常性的组织聚会,算是缓解各方矛盾的一种方法。

  包玉冈的主业,是海运,跟本土商业巨头矛盾不大,陈志文的主业其实也一样,虽然也有地产公司,不过香港能够配得上让他成为“有矛盾”的,也就那几家大型地产英资洋行了,目前的华人地产公司,暂时还算不上,再说,他也不怎么派人去参加港府的拍卖会,想有矛盾也难。

  因此,他二人参加这类聚会还是比较少的,几年下来也就见过两次,但也因为生意上没什么交集,大家也只是商业互吹的认识一下。

  不过这一次,当然不一样了。

  “包生,许久不见,别来无恙。”陈志文早早的就在酒店等候,待包玉冈来后,便起身握手欢迎道。

  “陈生,是好久不见,不过,你可是又在香港放了一个大鞭炮啊。”包玉冈笑着说道:“当初李嘉成收购九龙仓,其实我是不怎么看好的,因为他的底蕴还是差了点,事情与我预估的一样,不过后来我就听说你对九龙仓动手了,当时我还在埃及,听到这件事后,就知道怡和,要败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啊。”

  “英资掌握香港这么多年的财富,是应该吐出来了,我走的不过是第一步罢了,后面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事情发生。”陈志文淡笑着说道,在香港商业史上,80年代,是华资英资交接商业主导权的十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富不过三代”的根本逻辑,英资过了百年,富几代已经没能力继续维持曾经的天价财富了,华人富豪则是第一代,在蛋糕被英资都吃下的时候,华资想要壮大,自然只能靠强行收购了。

  “这么说,陈生还有看好的猎物?”包玉冈笑问道。

  “短期内倒是没有。”陈志文摇头说道,黄金机遇即将到来,同时香港地价已经开始发疯,这个时候,如果发动收购战,股价恐怕能翻天,根本不划算,除非是商讨性的收购。

  “哈哈,明白。”包玉冈自然明白这个“短期”的意思。

  陈志文又问道:“包生,伱所想的,应该跟我一样,想收购一家英资公司吧?”

  “是有这个想法,只是目前没有合适的对象。”包玉冈摇摇头说道:“很多英资公司都很优质,就是没办法下手,陈生当年收购和记也是因为当时的和记亏损太严重,九龙仓能够成功,也是因为九龙仓曾经大量稀释自己股票,要不然,就是陈生,也很难成功吧?”

第250章 合谋电力集团

  “对,收购大型公司,不管是香港还是国际上,本身也就是看机会,在不合适的时候强行收购,难度太大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放眼整个香港历史,虽然在七八十年代曾经发生过十数次大型或中型规模的收购案例,但基本上都是一个大股东,将手中股票卖给了收购方,从而让收购方有了机会,对这个公司动手。

  比如后世包玉冈收购会德丰,就是因为会德丰的两方股东分别将股票卖给了南洋巨富邱德拔及包玉冈,然后这两个人开始了内斗,最终包玉冈获胜。

  而如果没有大股东的转让,想从头开始慢慢的收购到足够股票,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股市收购,就很容易与李嘉成一样拉动股价大幅度上涨,引起各方资本介入,最终不得不败退,也只有陈志文这类知道未来情况的,才敢长期慢慢布局。

  实际上,就算汇丰不插手,在各类热钱炒作的情况下,李嘉成也不可能收购的了九龙仓。

  即使是后来的陈志文,也是靠着从李嘉成收购10%股票后,拥有了40%股权,非常接近绝对控股权,才敢拼一把,但这也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优先采用的还是股东大会的投票。

  哪怕是中巴这类小公司,在80年代被收购的时候,也是股东转让股权,只有股市狙击手大刘,偏好狙击,才喜欢在股市上出手,但大刘本质是为了最终逼迫被他攻击的上市公司回购股票,而不是真的想收购,所以目的不一样,操作手法自然也不一样。

  “是啊,没什么机会,所以当我知道怡和准备出手手中的九龙仓股票时,我就动心了,不过陈生放心,我不会干涉九龙仓的运营,而且,我这股份对陈生也没有任何威胁。”包玉冈笑着说道。这的确也是实话,他买九龙仓的股票,就只是为了投资,虽然他也想收购一家有产业的公司,但眼下没有下手的目标,也就只能先拿下一家大公司的部分股票了。

  “这我不担心,而且包生如果想当这个董事的话,也没问题,董事会可以给你一个职位,以后董事会上,你也可以提供自己的意见,我也很欢迎。”陈志文笑了笑说道,不管如何,包玉冈以及他女婿吴光政,都是很有能力的。

  九龙仓这类公司,陈志文看中的是海港城以及其核心物业或地皮,至于以后怎么运营,他才懒的亲自操刀,指引一个方向,其他的交给手下就行了,而如果有包家的加入,总能有点好处,最次一点,如果九龙仓要做什么其他大项目,在考虑风险或者缺资金的情况下,也可以拉着包家的资金一起做。

  “好,那我就接受这个职位了,不过我准备派我的一个女婿去九龙仓做董事,陈生没意见吧?”包玉冈问道。

  “没关系。”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陈生这么看的开,那我也就没什么压力了。”包玉冈哈哈笑道,他之前还担心陈志文不喜自己成为九龙仓的股东,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这没什么,在香港,合作也是一种常态。”陈志文笑说道:“倒是包生还拿到了太子大厦与温莎公爵大厦,可让我羡慕了。”

  “怡和肯出售中环大厦,倒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他们应该是很缺钱了。”包玉冈笑说道:“不过陈生不也在中环有三栋大厦么,加上这个酒店算第四栋了,可比我强多了。”

  “位置还是比不上的,早知道怡和要出售大厦,我恐怕都要下手了。”陈志文有些可惜的说道,这说的是真的。

  之前他知道怡和在意图出售手中剩下的九龙仓股票,但不知道怡和还准备出手两栋大厦,要不然,他肯定派人厚着脸皮去接触了,当然,这么大的矛盾,怡和卖不卖给他,就难说了。

  “陈生,在中环有几栋大厦,是我一辈子的梦想啊,可惜,当年海运生意好的时候,怡和曾经想以康乐大厦来与我交换一艘20万吨的油轮,我那时候回绝了,现在想想,可真是后悔至极啊。”包玉冈叹气说道。

  “是很可惜啊。”陈志文点点头,又问道:“包生是不看好未来的海运市场了吧?”

  “你怎么知道?”包玉冈惊讶的说道,这件事他只告诉了自己最信任的几人,这几人也不可能将这件事告知外人。

  “没什么,因为我也不看好,加上包生前段时间还在出售旧船,现在又开始对香港物业进行大投资,我就猜出来了。”陈志文淡笑着说道,实际上,包家资产在没办法对准一家大公司的时候,就开始投资了小物业,在各地收购别墅、写字楼楼层物业等等。

  “陈生为何不看好海运?”包玉冈好奇问道。

  “我不懂海运,但是只要算一下海运的需求吨位以及现在正在全球各地造船厂在建的吨位一对比就知道了。”陈志文说道:“除非全球经济的未来每年能够涨10%以上,要不然海运吨位绝对会严重过剩。”

  “大道至简啊,就是这个道理。”包玉冈点点头说道:“所以我准备进入香港的地产行业,只是现在已经太晚了。”

  “其实,也不是没有目标。”陈志文突然说道:“我知道一个,很适合包生。”

  “哪一个?”包玉冈顿时来了精神,他可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目标,如果真的有,那可就有了方向了。

  “包生其实所想的,应该是稳住自己的财富,将它们安稳的留给后人把?”陈志文没有直接回答。

  “对,海运市场,变化莫测,特别是最近几年,石油危机、区域战争,影响太大了,赚钱的时候自然是暴利,但如果一个意外,也有可能倾家荡产,上千万吨的船,如果找不到客户,那每天都会亏数百万港元,这个风险太大了,我不希望我的后代去做这样的生意。”包玉冈点点头说道:“正好海运市场可能会变天,我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在香港投资一些物业、房产之类的生意,虽说地产也有可能碰到危机,但最严重也不过价值腰斩,租金少收一点,不会像船只那样,需要每天费大量资金去维护、停泊。”

  “这想法没问题,只是现在的香港地产市场,比较火热,包生伱的资金再多,一旦对一家英资公司发动收购战,那么股价恐怕会立刻翻几倍,就跟当初李嘉成碰到的情况一样,又或者你从头开始做自己的地产公司,但你没经验、没这方面团队,估计也需要几年时间才有可能成功,但你也不要忘了,73年的地产危机,也是随时可能再出现的,所以还是很难行的通。”陈志文摇头说道。

  “陈生就不用再绕圈子了,难道有什么条件才肯告诉我不成?”包玉冈有些急切的问道。

  “我给包生准备的,并不是房地产公司,而是一个比房地产还要稳定的行业,不管碰到什么危机,业务都不会少。”陈志文笑了笑,随后指了指旁边的台灯。

  “陈生,说的是电?”包玉冈是聪明人,自然不会认为陈志文说的是台灯了。

  “对,就是电,不管什么经济危机、地产危机,老百姓、写字楼、工厂都是要用电的,哪怕在73年经济那么差的环境下,香港的两家电厂,也只是增长势头变低了点,而且随着香港的人越来越多,对电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陈志文笑说道。

  “其实这方面我也曾经考虑过。”包玉冈顿了顿说道:“香港电灯,虽然没有大股东,但市值很高,除非跟他们董事会协商好,要不然很难收购。

  而中华电力,倒是有大股东,但其控股家族嘉道理家族实力也很强,我也没把握。

  陈生所指的是哪一家?”

  “中华电力。”陈志文笑说道:“嘉道理家族的确很强,你一个人难对付,但如果我们联手,就简单多了。”

  “陈生也对电力公司有想法?”包玉冈问道。

  “是有,不过港府不可能同意一个人控制整个香港的电力,就是英国鬼佬也不行,所以两家电力公司,我们一人一家,如何?”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60年代,中华电力与香港港灯两家供电集团曾经想过合并来提高发电效率及电网铺设成本,但被所有地方豪强反对,估计也是担心一旦真的出现垄断,那所有人都可能会变成待宰羔羊,哪怕是几大英资洋行巨头,也持反对意见,外加所有的老百姓也一样不同意,最终不了了之。

  虽说香港有很多垄断,哪怕两家电力集团也在各自的地方垄断,但因为有两家,这样也就不敢做的太过分,可以有个对比。

  “原来陈生是看中了香港电灯啊?”包玉冈笑着说道。

  “对,而且我们也可以采用类似现在九龙仓的模式,比如我未来我得到了港灯的控股权,那包生你可以成为港灯的大股东,反过来也是一样,我可以成为中华电力的大股东,这样一来,无论香港的未来是在港岛还是在九龙,我们都不亏。”陈志文说道。

  后世香港一共有4家最出名的基建公司,被媒体号称为躺着赚钱,分别是香港电灯、中华电力、中华煤气以及香港电讯。

  目前香港的煤气还没有大规模普及,电讯则更早着呢,到了80年代再准备也不晚,但前两者,已经在香港存在近百年。

  电,与水一样,是一个城市存在的最基本需求,食物还可以多样化选择,水与电则没的选,香港的水,因为曾经发生过公关危机,所以被港府控制,外人没机会插手,再说,放眼全球,自来水行业还不算什么暴利行业。

  而电,则一直是私人所有,整个港岛的电力供应电厂为香港电灯,九龙半岛的供应电厂为中华电力。

  “这样倒也行,只是,陈生,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可能是我有点多疑了。”包玉冈问道:“以现在香港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港岛虽然是核心,但开发的已经差不多了,而九龙半岛虽然经济差了点,但未来绝对无可限量,就说用电这一块,工业是大头,现在香港的工业,可都是往九龙迁移,连陈生自己旗下都在元朗有一个美的产业园,按理来说,陈生不是应该优先选择中华电力吗?”

  “包生这么想倒也没错,只是现在我旗下的很多投资在九龙,不代表未来也是,未来的港岛,也会是我重点投资方向,所以选择港岛与九龙,都没问题。”陈志文说道:“而且我们双方也执行相互持股的策略,我也不需要犹豫选哪一个。”

  如果香港的工业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美的、红牛等公司的工厂长期待在香港,那陈志文自然要优先选择中华电力,但只要内地改开一旦开始,只需要几年的时间,香港这边的大量基础加工业就会转移,这是工业发展的必然,从高成本地区转移到低成本地区,因为不转移,就竞争不过已经转移的。

  美的的转移,倒不是因为成本问题,在香港有着自己的地皮,加上利润可观,一点人工增长对美的的影响暂时还不大,至少80年代还没什么大问题,但美的的未来,是要成为电子产业的大制造集团,涉及传统家电及新型电子产品,需要的生产基地面积以及人工人才都是海量的,香港这总共也就不到500万人口,工人最多也就一百万,再加上现在地产大牛市,建筑公司还隔行抢人,现在海外市场还没有完全扩张的情况下还没问题,等以后,那是绝对不够的。

  当然,即使香港工业都转移走了,后世中华电力的发电规模还是大于港灯,毕竟未来的中华电力会覆盖更多的人口,但陈志文所在乎的,可不是一个香港市场,只要有了根基,向外扩张市场绝对更大。

  因此,至少从目前来看,港灯与中华电力的规模是差不多的,至于未来怎么样,就看长期经营的能力了,而港灯因为在港岛长期经营,历史悠久,拥有大量优质地皮,也是后世李嘉成旗下四大围村之二的土地来源,陈志文自然优先选择它。

  “原来是这样,只是这两家公司都不太好下手,我们需要怎么做?”包玉冈问道,他是船王,在海运领域是全球靠前的级别,但对于收购公司,可没有任何经验。

  “想和平收购,不说中华电力,就是港灯那边,也都被一群鬼佬管理层控制,他们是不会同意我们收购的,所以还是得用强,我们需要有耐心,长期慢慢收购,等收购到足够份额的时候,我们再下重手。”陈志文说道。

  在原先的历史上,李嘉成能够收购港灯,是因为怡和在1981年先收购了港灯,而怡和的收购,并不是强购,而是协商好的,要不然,这种风波,恐怕丝毫不低于置地饮牛奶。而怡和成为大股东后,再转让给李嘉成就简单多了,否则李嘉成也不可能收购港灯。

  “这倒也是,要收购这种大公司,的确需要长期打算了,但就算如此,当我们收购到一定股份后,还是很难瞒得住,股价这边一定会有动静。”包玉冈皱眉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04/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