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245节

  拍卖会的热闹程度,显然超过了所有人的预计,很多地产商,原本只是想来看看,但看到其他人都开始竞价之后,心也就热了起来,然后也就加了进去。

  前期的几块地皮,都被以高出起拍价的3成成交,后续两块靠近地铁位置的地皮,更是竞争激烈,最终被郑裕彤及陈曾熙给拿下了。

  而最后金钟地王,华资这边,基本上没人与陈志文竞争叫价,倒是英资那边,太古地产与陈志文连番叫价,最终,金钟地王被陈志文以7.56亿港元拿下。

  这块地的起拍价为5亿港元,7.5亿港元的成交价,足足被提高的50%,香港地产巨头对未来地产的信心怎么样?这个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据。

  当成交第三锤响起之后,会场之上,所有人都开心的鼓起了掌,虽然成交的地皮只被十几人拿走了,但却代表着香港的地产市场,即将起飞了。

第559章 与李嘉成的新合作

  拍卖会如此振奋人心,所有的记者在整理好东西之后,便退出了会场,然后立刻将消息告诉自己的公司,只准备出头版新闻,目前,就看谁家的印刷机快,谁能先将这份报纸印制好再送到报亭,谁家就能获得最大的销量了。

  当然,报纸这种小事,地产大佬们并不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一旦地产市场开始回升,他们该怎么做,所有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对未来无限的向往。

  大家笑容满面的与其他人打着招呼告别,哪怕是之前还有着竞争关系的,也都无所谓了,当市场在变大的时候,任何竞争,也都不需要了,因为蛋糕大到每个人都能吃饱了。

  陈曾熙还亲自来到了陈志文这边聊了片刻,刚刚与陈志文一番话后,他就下了决心,直接3.1亿港元拿下了一块地铁站物业,如今又得出香港地产市场铁定会复苏的消息,自然很是开心。

  连同港府地政署的官员都是如此,拍卖会结束之后,董有为先行回去了置地,准备交接今天拍到的金钟地王,而陈志文,则带着李嘉成,来到了附近的文华东方酒店。

  “李生,请坐。”陈志文笑着说道。

  “想不到陈生才刚拆了希尔顿酒店,就又拿到了文华东方,可真是让人羡慕啊。”李嘉成坐下后笑着说道。

  “酒店而已,没什么太大意义,你李嘉成如果想要酒店,还不是轻松能建一个。”陈志文摇摇头说道:“在香港最繁华的地区建酒店,其实才是亏的,收益远不如写字楼。”

  “从收益上来看,的确比不上商业写字楼,可如果能够做大,做到全球其他城市去,那远景还是不一样的,毕竟,我们香港地产商,也只能在香港做点地产生意了,其他地方很难。”李嘉成笑说道。

  “哦,我倒是听说李生在加拿大也开发房产,李生是想将生意扩大到海外去?”陈志文问道。

  不说立场,其实原先历史上的香港的所有华资富地产商之中,李嘉成才是最利害的一个,其他几人,基本上就只会在香港里面卷,只有李嘉成,铁了心要向外扩张,去内地投资地产,去加拿大投资油田,去欧洲投资电信,去全球很多地方投资港口,在多个业务上都获得了很高的成绩,只从商业运营能力上来看,肯定是最强的。

  当然,就身价来说,李嘉成虽说比另外几个强,可也强不了太多,可能,这也是因为,各种产业的投入收益比,还是远比不过地产,香港另外三大家族,哪怕只会窝在香港炒房子,赚的钱也只比李嘉成那么折腾辛苦的少一点罢了,不过,就全球影响力来说,香港另外三家加起来也比不过李嘉成。

  而李嘉成最早在70年代就开始向海外投资试水了,这在香港地产行业也是非常罕见的,普通的香港地产商,就算去外面投资,也顶多选择湾湾或者附近的地方,而不是万里之外。

  “只不过是在香港之外出售地产给那些要移民的香港人,或者当地华人罢了,本质上来说,与在香港开发房地产没什么区别。”李嘉成解释了下,随后又道:“比起陈生靠着各种工业品走出香港,实在是差远了。”

  “那也比其他人强多了。”陈志文笑了笑,也没再纠结这个话题,问道:“李生,香港市场现在的情况,你也应该很清楚了,下一个地产牛市必然即将到来,所以,长江实业的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对于这一点,陈志文其实也挺好奇的,在原先历史上,李嘉成以长江实业的名义收购和黄后,在80年代,其实主要扩张还是依赖和黄,数个主要行业都是如此,长江实业公司,反而只能说是一个控股公司,而现在他也只有长江实业了,虽然其本身比起其他同行公司要大不少,但长江实业也只做地产,没有其他经验,也没有相关人才,那李嘉成,就很难再进军其他行业了。

  “陈生这是以长江实业大股东的身份提问吗?”李嘉成没有回答,反而笑问道。

  “算是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在地产危机的时候,他便安排人收购了香港很多地产公司的股份,特别是未来的巨头企业,自然也包括长江实业,这就等于间接投资了整个香港地产市场,还不需要费心费力的去经营。

  “那好,短期来看,自然也是需要开发更多的地皮,建设物业,然后回本盈利,如果有合适的位置,也可以长期收租,具体就要看实际情况了。”李嘉成说道。

  “那长期呢?”陈志文又问道,地产市场,高卖低买也没什么好说的,正常操作,所有人都一样,看的就是谁更能掌握好时间点。

  “长期的事情,谁由知道呢?”李嘉成笑了笑说道:“我其实想过去海外发展非地产行业,但风险很大,等香港这边稳一点再说吧。”

  “背靠汇丰,难道还能缺资金不成?”陈志文又笑说道。

  “汇丰也不是傻子,涉及的资金太多,又没有绝对的把握,他也不敢随便借的,再说,即使汇丰肯借,也还是要还的。”李嘉成摇头说道。

  “也对。”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海信银行,如今在香港的规模你也知道,很快,我也会让海信跟汇丰一样,进军海外,如果你有资金的需求的话,可以考虑与海信合作,利息方面,或许与汇丰差不多,但是额度方面,肯定不会比它低,特别是在香港的投资。”

  银行虽然很强势,但再强势也是需要客户的,没有足够的客户,没有贷款所产生的利润,又如何去支付用户存款的利息?

  之前两年,海信其实也已经趁着地产危机,开始与那些被其他银行不看好的公司,甚至个人合作,以抢夺更多的客户,而如今,地产市场恢复正常,那自然更需要寻找长期合作的客户了。不然就是有能力募集存款资金,可贷不出去可就不行了。

  当地产市场出现牛市的时候,普遍来说,反而是银行求着地产公司,因为只要脑子没毛病,正常经营的地产公司,基本上都不会亏钱。

  恒隆集团就是第一个,但它也是因为本身之前有危机,才被容易拿下,其他的,还是得协商的。

  银行贷款,两个方面被地产商看重,一个是利息,另外一个就是额度,这两个对银行来说一个是利润一个是风险控制,一般都要讲究一个平衡,因此,地产商也很难拿到大的折扣。

  “陈生给出的提议,可真是难让人拒绝啊。”李嘉成思考片刻后说道。

  对于地产商来说,银行利息自然越低越好,可额度是更重要的,一旦额度高,理论上来说,就能付出更小的自有资金,那么就可以同时经营更多的项目,这样一来,获得的利润就能大幅度甚至翻倍提高。

  当然,如果出问题了,风险也是翻倍的提高。这就要看市场以及个人眼光了,而如今,地产市场显然即将恢复,而他对自己的眼光也有着非常大的自信。

  “在香港的地产行业,我其实最看好的就是长江实业,以及李生你的经营能力,所以我也希望能够与李生达成长期合作。”陈志文说道。

  海信银行是不能贷款给置地、和黄等与老板有密切关系的公司的,这是香港内的法律限制,虽说也不是没办法饶过去,可那也只能是小规模,涉及到几十亿港元级别的,很难操作,即使能做到,为了掩护,也没什么利润了,且这种行为,是打港府的脸,也容易留下把柄,没必要做这种事,还不如直接找李嘉成这样的未来地产豪商。

  地产行业,对于银行资金的需求是极大的,未来几乎每个国家,都是如此,这也是房地产绑架整个国家金融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是,陈生,你也应该知道,长江实业与汇丰的关系,很不错,基本上大部分业务,也都是给汇丰的。”李嘉成踌躇片刻后说道。

  “这我知道,可汇丰不也同样获利了吗?这本身也就是正常的交易而已,难道说汇丰又给了你什么非常大的好处?”陈志文淡笑说道。

  原先历史上,汇丰与长江实业的合作,关系密切,其根本原因是1979年,沈弼将和黄以超低价格卖给了李嘉成,这种交易的背后,肯定还有着其他很多条件,估计最基本的就是贷款必须从汇丰贷了。

  可这一世可没有这回事,汇丰虽然也示好李嘉成,但也就是纯粹的合作,没有什么特殊利益关系。

  更不要说即使在原先历史上,当沈弼退休几年之后,长江实业与汇丰的关系也就没之前那么好了,甚至还发生了因为汇丰要辅助港府打压房价,长江实业等地产公司还联手对抗银行的事件。

  维持稳定长期关系的前提,是有着稳定的长期利益,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公司与公司之间也是如此,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差不多。

  “这的确也没有,可我也不方便直接立刻转向。”李嘉成说道。

  “这我明白,不需要立刻,慢慢来就行了,以后还是靠服务,海信与汇丰,谁更好,你就选谁。”陈志文淡笑说道:“另外就是你如果在海外投资,我们也可以协商,汇丰在这方面,应该比较谨慎吧?”

  未来的历史,必然会变,李嘉成在海外会投资什么,陈志文也不知道,还会不会与原先历史上那样成功,也不知道,可作为后世那样成功的一个人,风险相对其他人来说肯定要低了,相比于成功后的收益,一点点风险也算不了什么,做生意,又哪有没风险的事?

  “好,如果有机会,我肯定考虑与海信的合作。”李嘉成点点头说道,他虽然与汇丰合作几年了,但也的确不存在排他性的协议,只是因为沈弼颇为信任他,汇丰又是香港第一大银行,正常情况下,她自然也不太需要考虑其他银行了。

  海信的规模虽然比汇丰低,但背后的陈志文实力更强,未来什么样还很难说,多一个选择肯定是好的,且也能降低自己太过于依赖一家银行的风险。

  “陈生,冒昧问一句,为何给长江实业这样优惠的条件?”李嘉成问道,银行业之间有竞争争取大客户也正常,但似乎有点对自己太好了。

  “我是对香港的未来有信心。”陈志文笑了笑说道:“李生,你可不是唯一的一个。”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李嘉成点点头说道。

  “还有一件事,你也知道我收购了长江实业的股票,我可以告诉你,我一共有15.99%的股份,且不会超过16%。”陈志文又说道:“因为一旦超过了,海信银行作为我的独资银行,就不能给你贷款了,同样,一旦海信银行大量借钱给你,你也就不用担心我会强行收购长江实业了!”

  “我明白了。”李嘉成听完后,心中的大石头也立刻放了下来。

  在香港,陈志文已经先后收购了和黄与怡和,会德丰如今因为主业航运公司碰到世界性的航运大衰退而损失惨重,太古则是被本家族控股超过50%,没有这方面的忧虑。

  那么陈志文会不会对华资下手,就成了所有华人地产大亨的担忧。

  不过,如果是以这样的合作模式,那也就不用担心了。

第560章 赫斯基石油公司

  “互惠互利才是我最看重的,我不会对华资地产公司下手的。”陈志文淡笑说道。

  这件事,其实他也知道很多华资地产公司都有这方面的担忧,不过他之前也不在意,这些人担忧关他屁事!

  不过,如今自己规模足够大了,已经获得了置地、九龙仓与和黄,不仅仅是香港的地王,还掌控了最多的优质地产,这种情况下,再去折腾强行收购华资地产公司,就没必要了,好处不是很多,却很折腾,因为华资公司,大部分都是创始人这一代,他们也都掌握了自己公司30%以上的股权,强制收购,就算成功,成本也会非常高。

  那还不如采取温和的模式,通过投资手段在地产危机的时候,低价购入这些公司的股票,然后让他们为自己赚钱就行了。这样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凭空获得香港整个地产市场的部分利润,也不需要吃相太难看。

  至于只收购15.99%,那自然也是为了海信银行能够方便与这些未来的地产巨头进行合作了,这样一来,通过金融手段也可以赚取不少利润,甚至比再多十个百分点还要高。

  而如果股份真的提高到25%以上,那就算你没那个想法,人家也不会放心,铁定了会想办法再成立一个公司,然后进行业务转移,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做法,陈志文处在这个情况下也会这么操作。

  因此,目前的模式,就是最安稳的,通过投资入股与银行金融手段,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还能稳住李嘉成、陈曾熙、李兆基这样的地产商业精英,一举多得。

  你好我好大家也都好。

  “如果都能这样的话,那的确不错。”李嘉成点点头说道。

  “那好,就这么定了。”陈志文笑了笑,又说道:“对了,还有一件事,如果长江实业开发了一些位置不错的商业写字楼,不想自持的话,可以找置地,如果价格合适的话,置地也许可以直接买下来。”

  置地不太会参与一般写字楼的开发,因为开发一个物业,本身就非常耗费精力、时间,置地本身就不是很擅长这些,这是华人地产公司的特长,置地虽然被收购了,但这方面还是比较弱势的。

  不过如果只是收购一个物业,那就简单了,钱购买,再租出去,然后收租就行了,至于出租业务会碰到的各种服务型问题,置地本身就是很有经验的。

  当然,置地也不是什么小物业都要的,至少要在不错的位置,还要面积也不能很小。

  “好,没问题,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李嘉成爽快的答应道。

  长江实业的规模,不算小,但也不算大,目前的主要扩张方式还是不停的买地皮再开发再售卖回笼资金,从中获利,至于自持,适当的可以有,可多了就会影响资金运转了,只有像置地这样超大公司,香港市场太小,无法通过开发新物业来进行大规模获利,就会优先选择购置物业收租。

  他其实也很羡慕这种模式,置地在地产危机之前,一年的租金收入就有十几亿,虽然负债很重,可一年几个亿利润还是有的,这可比他们几个地产五虎强太多了,长江实业辛辛苦苦一整年,在地产危机之前,净利润也才勉强突破了一个亿。

  变成置地这样,可以躺着收租,是香港地产人的最终目标了。

  “那行,后续我们再交流。”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如果你有什么海外项目,也可以给我看看,合适的话我也会容许海信进行放贷。”

  “最近倒是有一个。”李嘉成顿了顿说道:“陈生怎么看待石油行业?”

  “你要进军石油行业?”陈志文惊讶问道。

  在原先历史上,李嘉成就收购了一家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公司,后续这家公司,成为李嘉成旗下五大业务之一,市值高达数百亿美元。

  不过,这是因为当时李嘉成旗下的和黄,收购了港灯,而港灯,是有重油发电厂的,因此,李嘉成就通过了港灯,投资了加拿大的能源行业,后续因为石油价格暴涨,赫斯基能源价值暴涨,就又被李嘉成私有化了。

  而现在,港灯可是在自己手中,他也没想到,李嘉成居然还想投资能源行业。

  “对,有这个想法。”李嘉成点点头说道:“陈生,虽然没有与你深入交流过,但我分析过你的发家史,曾经也有多次借助国际事件而获益的投资,所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可否告知你的看法,这石油价格,会不会再出现之前的高价?”

  “你都想投资石油行业了,看来就是认为以后石油价格会再涨上去了?”陈志文淡笑说道。

  “对,我是这么认为的。”李嘉成点点头,说道:“逢低吸纳,是房地产行业或者金融行业的准则,但我认为,它也适合其他行业。”

  “这句话是不假,只是,收购一家石油公司,可不是跟房子或者股票那样,收购到手不管就行了,你还需要投入运营,不然,如果运营有问题,那就算以后石油价格涨了,那一样会亏。”陈志文说道。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在自己行业成功后,转行进入房地产的原因,实在是后者赚钱也多,管理又其实,比起实业舒服多了。

  “运营管理这一块,可以继续让原团队来负责,就如同陈生收购的迪士尼一样。”李嘉成说道:“我只需要等待油价回升即可,只是,什么时候会油价回升,我不确定,这就是最大的风险。”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影响的因素太多,全球经济、欧佩克心情、地方局域战争、主要航道问题,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之前的高油价。”陈志文摇头说道。

  他其实知道,在整个80年代下五年,油价是不会高的,因为美国需要油价保持低位,这样既可以让自己经济更好,又可以打击北极熊的出口经济支柱,而这个时代,中东各国与美国关系也较好,还是比较听话的,直到第三次石油危机才会发生大涨。

  不过这一点,他不可能告诉任何人,哪怕是预测价格的结果也不会说,反正原先历史上的李嘉成就能熬到石油价格暴涨,那现在应该也行。

  “也是,石油价格,估计就是中东皇室或者美国总统,也没办法预测的。”李嘉成无奈说道。

  “从长期来看,我还是看好石油价格的。”陈志文想了想,说道:“这第一就是中东各国在之前石油危机的时候赚了几千亿美元,也是因为有了这么多钱,才能在现在配合美国进行低油价策略,但长期来看不可能,而且关系好也是暂时的,国家与国家之前,除非有稳定的利益联盟,不然不可能关系一直好下去,美国与中东,一个全球最大进口石油国,一个最大出口组织,本身就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

  第二就是亚洲国家包括内地、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接下来十几年必然会因为全球化而发展的很快,虽然会远达不到西方国家的水平,可这里的人口太多了,经济一旦发展起来了,对石油的需求会极速增加,以油田的增产速度或者新油田的发现速度,肯定是比不过这几十亿人的新需求的。”

  李嘉成会不会一定投资石油行业,陈志文倒也不确定了,从自己利益出发,还是给他打点气为好。

  “陈生分析跟我想的一样。”李嘉成点点头说道。

  “不知道李生要投资的,是哪家石油公司?”陈志文问道。虽然自己知道,可还是要问一下的。

  “是加拿大的一家专采油砂的能源公司,叫做赫斯基能源。”李嘉成说道,这也不是什么大秘密,不要说自己收购,只要自己有接触了,那就可能瞒不住有心之人了。

  “油砂?这玩意的确是高成本石油,只有油价高,才能赚钱。”陈志文说道。

  正常的油田,里面石油是液体,钻井,也是为了可以将石油“抽”出来,可油砂不一样,与煤炭一样,它是挖出来的,类似砂子里面掺了很多石油,属于比较低级的石油资源,主要开采出来,也是为了提取重油与沥青。这种模式的成本自然高昂,且提炼价格也不低。

  不过虽然是低级能源,但也是一种石油,在石油危机之前,中东油价两三美元一桶,自然没人开采这种废物能源,可石油价格涨了十倍之后,那这些可就是宝物了。

  第一次石油危机最紧张的时候,法国都急着在巴黎市中心找石油了,油砂怎么着也是现成的能源,总比没有强多了。

  不过现在么,石油价格暴跌,估计曾经投资的能源公司都是血亏了,要不然,李嘉成一个华人,也没机会收购这样的能源公司了。

  “是的,现在提炼油砂已经不划算了,赫斯基能源也是加拿大一家不小的能源公司,可因为70年代过度投资了油砂矿业,现在亏损严重,加拿大帝国银行就在之前询问我有没有兴趣。”李嘉成说道:“而赫斯基内部,所有技术及管理都还是不错的,唯一的问题,就是碰到了石油价格暴跌。”

首节 上一节 245/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