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8节

第22章 索尔皮尔斯

  “这个价格,在美国属于什么水平?”陈志文问道。

  罗恩想了想说道:“最尖端的谈不上,但中上水平是有了,特里·布莱德肖在足球领域算是非常出名的球星之一,这个价格可能也只是稍微贵了一点,考虑到红牛并没有什么名气,一个球星代言这样的广告也是有风险的,这样来看,其实也差不多。”

  “行,那就200万美元。”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特里·布莱德肖,是美国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不过不是内地或者欧洲的足球,而是美式足球,也就是橄榄球。

  在美国,橄榄球才是最火爆的比赛,其他的还有棒球、冰球,后世在国内比较出名的nba,现在还是不入流运动,nba真正的出名,是从80年代开始,到了90年代在乔丹的带领下走入巅峰。

  而这位特里·布莱德肖,会在75,76年连续夺冠,获得美国美式足球协会(americanfootballconference,afc)冠军,他的名字进入了职业橄榄球名人堂。

  今年还是74年,这个时候找他代言是最划算的,再者来说,现在的特里·布莱德肖也很出名。

  红牛是运动饮料,找到知名体育巨星来代言是最佳选择。

  等以后有钱了,会玩的更大,打广告算不了什么,直接购买球队车队才更有效。

  “那陈先生要不要见一面?”罗恩问道。

  见一面?陈志文想了想,似乎也没什么必要,但好歹了这么多钱,于是说道:“行吧,那就见一面吧,最近哪里有他的比赛,我也去看看,到时候在约出来见一面就行。”

  对于美式橄榄球,陈志文在前世还真没看过,现在既然来了美国,还准备与一位巨星合作签约,那就看一下这个橄榄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吸引整个美国。

  罗恩说道:“好,那我来安排,我会确定几个时间段,陈先生这边再定夺?”

  “行。”陈志文点点头,又问道:“我之前委托你找的人找到了吗?”

  “找到了,索尔.皮尔斯目前在圣迭戈市,他是几家连锁超市的老板,不过我查到的资料显示,他的超市生意不是很好。”罗恩回答道。

  “好,那你以你们律师事务所的名义,约他一次,我们去圣迭戈市见他。”陈志文说道:“这件事是目前最重要的。”

  直接去找人家,伱一个陌生人人家鸟都不鸟你,就算见到了,有什么合作事项人家也不可能和你谈,所以,在美国的商业活动,陈志文都是以罗恩背后的律师事务所为保证背书,虽然需要付出一笔钱,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目前小公司做生意的必须手段,也算是一种淘汰手段,连律师事务所或者银行背书都请不起,也就不用谈什么大生意了。

  “我明白了,我立刻去。”罗恩答应道。

  罗恩受到委托,去做他应该做的事,而陈志文一行人也算暂时没了其他事,70年代的美国,充满了各种黄金机会,只不过基本上都要等到75年之后,当半导体发展到足够支持个人电脑出现的时候,各类风云人物也会应运而生,而现在么,也没什么好的投资方向,美国即将进入高通胀时代,美联储也会不停的加息,股市也会进入熊市,除了几家未来的巨头,真没什么好投资的,还不如香港充满了机遇。

  空闲之下,陈志文也带着助理一行人前往洛杉矶周边玩了几圈,也去了好莱坞进行了打卡,可惜他不懂电影,没办法像后世其他小说那样拍一部电影赚几亿美元,至于投资拍摄电影,那更是不可能,好莱坞连华尔街都坑,欧洲资本也不知道被坑了多少次,一个华人资本进去了,估计连骨头都没了。

  再说,哪怕是好莱坞电影,后世的漫威,几十年赚到的财富还比不上香港的几栋大厦,更不要说再过几年随便投资一点未来的科技巨头,轻松就能爆掉好莱坞全部的利润。

  三天之后,罗恩带着陈志文一行人,前往圣迭戈市,他已经约好了陈志文要见的人:索尔.皮尔斯。

  会面安排在圣迭戈市市区一间安静的咖啡厅,在星巴克横扫全球之前,大部分咖啡厅都是走的高端路线,一般情况下,整个咖啡厅内也没几个人。

  在罗恩的带领下,陈志文见到了这位在零售业毫无名气,却开创了仅次于沃尔玛的零售巨头创始人索尔.皮尔斯。

  “皮尔斯先生,您好,我就是罗恩。”罗恩伸出右手握手道。

  “你好,罗恩先生。”索尔.皮尔斯也握手说道,他们之前已经通过电话联系。

  “这位就是来自香港的陈先生。”罗恩面向陈志文介绍道。

  陈志文也伸出右手,说道:“你好,皮尔斯先生。”

  “你好。”索尔.皮尔斯也礼貌的说道:“请坐吧。”

  皮尔斯与陈志文坐了下来,罗恩则识趣的说道:“两位可能会有商业机密进行交谈,我还是不在场的好,等二位决定下来后,可以再咨询我。”

  “ok,辛苦罗恩先生了。”陈志文笑着点点头。

  看着罗恩离开,皮尔斯招了招手,叫来了服务业,二人分别点了自己要的咖啡后,皮尔斯问道:“陈先生,听罗恩说,你找我是想与我进行商业合作,不知道是哪一方面的合作?”

  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对,我想对你进行投资。”

  “投资?”皮尔斯倒也没有很惊讶,问道:“陈先生也在做零售生意的?美国这边有点名气的零售商我基本上都知道,你是在亚洲做零售的?”

  “不是,我并没有零售的生意,但我看好这个行业,也看好皮尔斯先生你的仓储模式,更看好皮尔斯先生的经营能力。”陈志文笑着说道。

  “看好我?”索尔.皮尔斯有些自嘲的说道:“我可是将自己的公司经营的差点要破产了。”

  “皮尔斯先生,你的经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fedmart现在的问题其实主要就是曾经开放的加盟制度、公司没有集团管理以及没有进行极致的成本运营,导致现在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但只要有了足够的资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陈志文淡定的说道。

第23章 好市多(Costco)

  说起fedmart或者索尔皮尔斯,这两个名字后世基本上不会有人知道,但另外一家公司costco,也就是好市多超市,知道的人一定不少。

  作为全球排名第八的超市集团,好市多年营业额在2021年时超过2200亿美金,同一年沃尔玛超过5000亿,总金额不到沃尔玛一半,但后者店铺数量破万,而前者的店铺数量只有700+。

  轮单店的营业额,好市多超市绝对的全球第一,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最核心因素就是它的经营模式:仓储式连锁超市。

  事实上,仓储式连锁超市,早在50年代就已经出现在欧美,不过最初的模式并不是针对所有人,而是针对特定的群体,如美国50年代最出名的fedco,专门给美国公务员提供服务,因为物价比外界超市便宜很多,不少公务员哪怕开车上百英里,也会去买上一大车货物,可供自己家庭数月使用。

  这种经营方式引起了一位当时前往购物而被拒绝入内的索尔.皮尔斯的关注,经过一年的考察,在1954年,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圣迭戈市开创了他自己的仓储式超市fedmart,随后第一年营收超过300万美金,远超过他预估的100万。

  顺利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后面开了第二家第三家,也都很成功,到了1959年,公司上市,当年fedmart拥有5家超市,年营业额2600万美金,净利润47万美金。

  只是,随着它的规模越来越大,在fedmart的同类商品价格低于其他零售渠道,动了太多人的蛋糕,甚至皮尔斯还将目光放在了汽油上,他家卖的汽油比加油站便宜,在被本土汽油公司拒绝出售后,他又跨州购买汽油。

  这个结果,就是各大品牌在自己零售渠道的压力下对fedmart以及类似的零售店进行了断供,作为吃螃蟹的人,这种商业模式受到太多的压力,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导致到了1964年,公司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为了挽救公司,皮尔斯接受了加盟制度,为未来的经营失败埋下祸根。

  而在60年代,传统百货以及超市也是快速发展的时机,k-mart作为美国本土的巨头零售集团,比较凑巧的在fedmart周围开了不少超市,加上集团内部管理不佳,皮尔斯没办法监控其他城市的超市运营情况,到了70年代,fedmart旗下大部分超市都在亏损,只有被皮尔斯盯着的几家还在盈利。

  皮尔斯出生在1916年,马上即将60岁,也因此他有了出售公司或者与其他超市进行合并的想法,只不过找了数家也没人同意,后来的一次机会,他去了欧洲,与欧洲一家超市老板一拍即合,让出了fedmart的控股权。

  只是,他被骗了,欧洲超市收购fedmart后,直接将他踢出了董事会,皮尔斯快60岁的年纪遭遇失败,很不甘心,于是在两年之后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借钱成立了price club,也就是后世最著名的仓储式连锁超市巨头costco的前身。

  陈志文在穿越后,曾经了不少时间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也就是只投资不参与经营,偶尔指引一下运行方向。

  未来的科技巨头其实不需要他指引,而且根据西方国家的法律,这些科技巨头不管外人控制多少股份,也不可能参与经营。

  其他行业,后世的巨头基本上都是百年企业,再差一点也有大几十年历史,而在70年代成立或者能让他有机会入股的非常少,costco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零售业,陈志文也很感兴趣,这个行业的影响力非常大,终端可以大量就业,采购端可以控制无数供应商,未来有机会,肯定会在香港以及未来的内地投资零售业,但海外的话,他来经营基本上不可能成功。

  这倒跟科技公司不一样,西方国家一般也不会限制零售行业,问题就是未来欧美、日韩以及内地的成功本土零售巨头,去了其他地区,说得上成功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欧洲的家乐福、欧尚、麦德龙在美洲亚洲的投资,沃尔玛在欧洲亚洲的投资,虽然谈不上失败,但也只能说经营一般,一是这些地方本土品牌已经有了先发优势以及成本优势,另外一个则是难以本土化的问题。

  不过也有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costco就是其中之一,但它的成功,可能也跟店面非常少,容易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有着完善渠道的超市巨头都没办法在其他国家做成零售业,陈志文自然不会有那个自信,觉得自己可以在美国模仿原先历史上的costco,做成后世的零售巨头,那么找到曾经的创始人,在他还没有二次创业的时候进行投资,是最好不过的方法了,特别是他现在还准备出手自己的公司。

  “我想出手fedmart,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购买。”皮尔斯摇了摇头说道:“我更希望是与其他超市进行合并,利用共同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这我理解,只是合并之后真的那么容易整合资源吗?”陈志文说道:“除非你能将fedmart卖给西尔斯或者凯尔特这种巨头,要不然,两家差不多规模的超市,并不能在采购上获得多大优势,而且所谓的资源整合,不就是需要对方数百万美元在fedmart身上?”

  “那陈先生是想投资fedmart?”皮尔斯反问道。

  “是,也不是,我想收购fedmart,我想投资点对象是你,收购之后皮尔斯先生你继续担任公司总裁,所有人的职位不会有任何变化,我也会再单独注资用于经营,同时,同时我会拿出一部分股份来奖励整个管理层,包括皮尔斯先生。”陈志文淡笑着说出自己的目的。

  “全部收购fedmart?”皮尔斯心中一惊,想不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这么有野心,虽说最近几年fedmart的股票不太好,加上石油危机引发股市暴跌,但再怎么着也是一家营业额超过一亿美元的连锁超市,想让它在股票市场退市,没个千万美金是拿不下来的。

第24章 仓储超市新模式

  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我会委托一家投资银行来进行这吃交易,价格方面会是最近三个月平均股价的1.3倍,全现金交易,但这次交易的前提是皮尔斯先生的团队需要至少留下来十年来经营,我们会签下相应的协议,协议内容的话,我们双方律师可以再协商。”

  “我的团队能够稳定工作,我自然求之不得,只是我都快60岁了,陈先生不去找一个更年轻的职业经理人吗?”皮尔斯淡笑着说道。

  “皮尔斯先生的价值,可是远超过fedmart的资产,专注管理运营的职业经理人我会去寻找,我希望皮尔斯先生能够留下来来负责公司的运营理念,也就是你负责整体的方向,细节方面,有其他人负责就可以了。所以不会太累,年纪也没那么重要,美国大公司中,ceo年纪超过60岁的也有不少。”陈志文笑着说道。

  年纪大并不影响人家的经营能力,后世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年纪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等到十年后公司有了巨大规模,他也不会有什么野心了,在原先的历史上,到了80年代中期,皮尔斯精力就跟不上他自己二次创业公司price club的扩张,最终后来与从他公司出来创业的人进行合并,而实际上,price club的规模比当时的costco规模还要大。

  要不是年龄因素,皮尔斯怎么可能主动退出新公司的管理权,或者根本就不会出售,那后世最大的仓储式连锁超市就是price club了。

  当然,为了保证皮尔斯有足够的动力,该给的股份还是会给的,不管是他还是其他管理层职员,一定要让他们有动力,有欲望。

  再者来说,也是他们应得的,反正在美国开的连锁超市业务,真到了规模大了,必然要上市的,只有上市了,才能平衡各方利益。不过这也是以后的事了。

  “陈先生不干涉公司的运营?”皮尔斯问道。

  “不会干涉,我只会投资,你需要多少钱,只要说的过去,我肯定给,我就是希望你能够快速扩张,不过有几个方面我需要插手,我也现在和伱说清楚,你有什么意见想法也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陈志文笑着说道。

  “请说。”皮尔斯点点头。

  陈志文说道:“第一,就是关于超市的运营方式,包括fedmart在内的仓储式连锁超市,其实都不是我理想中的仓储式超市,我理想中的仓储式超市应该针对所有的用户,包括普通的老百姓,而不是指定的一个群体,这样就是拒绝了90%以上的客户。”

  “这不可能,仓储式超市的核心就是有那些商业客户,这是我们的核心。”皮尔斯摇头否决道:“我们为专门的会员提供折扣,他们则长期在我们这消费。”

  “如果这么想的话,仓储式超市永远都是小规模,不可能比得过西尔斯、凯马特等超市,甚至连十分之一的规模都比不过。”陈志文淡笑的说道。

  70年代包括之前的所有仓储式超市,他们也都是会员制,但与后世costco不一样的是,他们的会员是有选择的,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特定群体,有的则是附近的公司,其他非会员的群体,你就是拿着现金去超市,只会连门都进不去。

  后世的内地,如果在2010年之前去麦德龙超市,没有会员卡也是进不去的,有钱也没用,而70年代欧美的连锁仓储式超市,也就是这样的经营策略。

  绑定特定的群体,给予折扣,然后相互合作,各取所需。

  “我们的客户都喜欢独有的折扣,如果所有人都能进入,那只会扰乱现在的体系,而且仓储式都是少sku多量的经营模式,大众群体会这样消费吗?如果大众群体喜欢的是在sku数量很多的普通超市里购物,那这样的变革会毁了曾经稳定的客户。”皮尔斯皱眉分析道。

  “怎么操作,那是商业机密,如果我能够收购fedmart,我自然会告诉你,而且就算改革,我们也可以成立另外一个品牌,然后单独开一家店进行尝试,而不是改变现有模式,这样一来,风险也会降低很多。”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sku,在零售领域就是指商品种类,比如一家超市里的牙膏有50个品牌,每个品牌平均有3种型号,那么一共就是150个sku,sku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超市商品的完善程度,也决定了成本。

  sku越多,那么采购需要投入的资源就多,运营成本就越高,但一般的超市没的选择,足够的sku才能满足成千上万客户的不同需求。

  而仓储式超市不一样,它的核心就是少sku,每一种sku储备很大,走的就是将特定商品卖给特定群体的路线,例如公司物资采购,这些都是量大,且型号品牌差不多。甚至可以说,仓储式超市在50年代逐渐出现,就是因为特定商业群体的特殊需求,普通的超市无法满足。

  只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0年后的情况,已经与20年前完全不同了,仓储式超市也到了要变革的时代,至于怎么变革,陈志文自然不会说,现在对方超市还没到手,说出来该有多傻。

  后世简单的商业模式,其实很多都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其他人也能很快明白,只是第一个想出来就很难,人类历史上这种事情很多,比如几十年前的工业流水线、后世无数互联网公司如藤迅、谷哥初期的盈利模式等等。

  “那我也不想用我现有的超市进行测试。”皮尔斯说道:“这会影响整个fedmart的品牌。”

  “没问题,我们再买一个仓库就行,实在不行就建一个。”陈志文豪爽的答应道,在美国,除了大城市,其他地方的地价并不贵,更不要说仓储式超市一般都在郊区,建一个超市最大的成本可能还是建筑费用,一般几十万美元就足够了。

  “行,那我们如果真的合作,那再讨论。”不影响现在的品牌,皮尔斯自然不在意。

  “好。”陈志文接着说道:“第二点,就是采购渠道,我希望超市的采购要向亚洲倾斜,而不是主要在美国本土采购。”

第25章 投资沃尔玛

  “亚洲,陈先生说的是香港?”皮尔斯问道。

  “对,至少在服装、床上用品这些品牌力度不强的商品,可以从香港采购,这样可以大规模降低成本。”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人类历史上,有一样东西的出现改变了全球海运市场,也快速加速了全球化,那就是集装箱。

  在集装箱之前,非大众货物(石油、粮食、矿产等等)的运输非常麻烦,每家公司的商品包装的尺寸都不一样,然后在港口还需要大量的人来装货卸货,比如纽约市,在30年代,整个城市1/3的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做的为港口服务的工作,同样在香港的旧时代,码头是所有财富的聚集地,旧电视剧中也播放着历史,大量富豪控制着码头,手下也依附着无数帮派。

  在这样高成本的海洋运输之下,大部分制造业都被留在了本土,在70年代之前,整个美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品类也很全,本土超市自然是从本土采购商品。

  也同样在非集装箱时代,很多小国家是没办法发展工业的,顶多玩玩纺织业这种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的工业,所以70年代之前,整个亚洲除了本土市场发达的rb,其他国家的非轻工业都是处于蛮荒时代。

  60-70年代,集装箱逐渐普及,海运成本大幅度降低,欧美的庞大市场向亚洲打开,亚洲的工业也随之发展,如韩国三星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出口公司,香港、湾湾、坡县也从中受利,只不过这几家即使发展再快,目前也处于襁褓时期,美国本土的采购链也比较成熟,一般情况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欧美采购商开始倾向于采购亚洲的货物。

  而这就是一个新的先机,在美国收购一家潜力巨大的连锁超市,提供一定的资金进行扩张,再搭配廉价中等质量(性价比)的商品,绝对会加速超市的发展,无论是利润还是规模。

  当然,这个只适合部分产品,其他的日常日化品、电器还是非常看重品牌的,这点没办法快速取代,但可以慢慢的取而代之,最直接的就是自家美的的产品,至少在美国有了自己的超市,当它飞速发展的时候,对美的的发展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从亚洲采购商品,我们以前也想过,只是没有足够的联系渠道,如果陈先生能够在香港那边替我们负责采购这一块,的确是个不错的降低成本的方法。”皮尔斯也同意道。

  “没问题,这对我来说小事一桩。”陈志文笑着说道,在通信只能靠电话的70年代,外加12小时左右的时差,美国和亚洲的贸易在效率上的成本的确是很高,信息差就是财富,而对不清楚信息差的人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巨大成本。

  皮尔斯沉默了片刻,喝着咖啡,陈志文也一样停了一会后说道:“皮尔斯先生,还有一些运营方面的事情,等到我们确定合作了再交谈,今天就这样吧,您回去后可以与你的管理层团队商量这件事,如果同意的话,我们就双方聘请律师,对成交的价格、未来我们的合作模式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ok,很高兴能认识您。”皮尔斯也需要时间来考虑这件事。

首节 上一节 8/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