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特克制住兴奋,不敢浪费时间,赶紧看要求。这种大佬的课题组名额绝对超级抢手,早点看完发简历,就早有机会。
然而,当他看完第一句话,整个人又愣住了。
“什么鬼?”
【招聘岗位。
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方向:1.数学-实验协同优化超导薄膜生长。2.薄膜缺陷拓扑分析与跨尺度性能预测。】
戴夫·罗斯特原本的一腔热血被泼了盆凉水。
凝聚态?
不仅仅是凝聚态,还涉及材料学
许青舟不是数学教授吗,为什么跑去做凝聚态了?
戴夫·罗斯特带着疑惑,进入MIT发布项目通告的官网,很快就找到昨天才走完程序公布出来的立项通知。
“这兄弟疯了?”
连个校级项目都不是,而且学校仅仅提供设备,许青舟个人承担项目的全部经费,这就意味着,没有学校的津贴,没有学校的资助
在任职要求方面,许青舟放得比较宽,应用数学,材料学,凝聚态或者相关领域都可以。
薪资待遇。
基础年薪65000。
其余收入就剩下项目奖金了,可这在别人眼里,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大饼。
MIT OpenCourseWare(OCW)讨论区。
这是MIT最大讨论区之一,80%的学生都通过OCW论坛找学习小组,分享各大项目的信息。
“嗨,许青舟准备做新课题了。”
“天才的想法都是这么与众不同吗?”
“该死,我已经拒绝了两个项目邀请,特意等半个月,就想看看能不能进许青舟的课题组可,为什么是凝聚态?”
“如果谁去参加这个课题.那么一定是走投无路”
“鉴定完毕:大坑项目。”
“物理系是詹姆士团队也在做这个项目。这样一比,许青舟的这个项目几乎没有出成果的可能性。”
“MIT投资俱乐部又有新素材了,不出意外的话,年度模拟投资会上,这个项目肯定会榜上有名。”
MIT投资俱乐部,年末都会举办模拟投资会,投票选出“最不靠谱”项目。
“他为什么不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数学!”
“没错,如果是数学的话,他的项目绝对会是MIT最抢手的项目之一。”
“刚拿到菲尔兹奖,就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吗?”
许青舟这个招聘通知,算是把大家惊呆了,倒是在MIT出名。
尽管这个名声不怎么好。
不少人对许青舟的研究很感兴趣,尤其是在他证明了黎曼猜想,拿下菲尔兹奖之后,可看到项目之后,可以说大失所望。
许青舟倒是不在意论坛的非议,MIT几千人,总会有一两个眼瞎不对,是有眼光的人吧。
最坏的情况,就是招不到人。
真到这个时候,大不了自己往上顶,再或者换个项目。
第二天一早,他直接去了图书馆。
招聘信息发出去了,接下来的工作仍然是千头万绪。
课题立项和技术路线设计。
技术路径:数学建模(相场模拟/随机动力学)→中间层材料筛选(第一性原理计算)→实验工艺开发(MBE/溅射)→原位表征(STM/XPS)→性能验证(微波谐振测试)。
建立理论模型和模拟验证,同时,还需要搭建实验体系。
需要梳理的内容还相当复杂。
第478章 假粉丝,不知道我物理也挺厉害吗
截至招聘发出的第二天晚上,许青舟就收到了五份简历。
他大体看完,全部都pass。
这么说吧,就像国内某些简历上出现的这句话:熟练地掌握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基本能运用ps
翻译过来:没有经验,不傻,能够打开和关闭各类办公软件。
总之,多少能从简历上看出有没有点真东西,许多人明显是奔着6.5万工资或者他这位菲尔兹奖得主的身份来的,根本就没真才实学。
接下来,许青舟又断断续续地收到了二十多封邮件,经过挑选,他最终留下了两封,并约定好面试时间。
周四上午,许青舟在麻省大道外的一家咖啡馆见到了第一位面试者。
奈里斯·格林。
一个顶着黑眼圈,瘦瘦高高的男生。
“上午好,格林先生。”
“上午好,许教授。”格林在许青舟面前坐下。
许青舟在平板上翻看着对方的简历,同时说道:“您曾经跟着导师从事凝聚态方面的研究。”
“是的,量子自旋液体方面的内容。”
许青舟点头,放下平板,沉声说:“您说说中子散射识别Kitaev量子自旋液体特征峰实验中的粒子-空穴激发模型。”
戴夫·罗斯特愣了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许青舟眉头微皱,提醒:“就是你在《应用物理快报》中发表的那篇《在κ型有机盐晶体中捕捉分数化激发谱》里边的内容。”
“当然知道。”
格林赶紧点头:“EtMeSb[Pd(dmit)]具有高度各向同性的二维三角晶格结构与强电子关联性,能有效抑制传统磁有序》.”
“欧克,您说得很全面,但您可以先说说粒子-空穴激发模型的细节。”
“这种晶体,是由有机阳离子(EtMeSb)层与[Pd(dmit)]阴离子层交替堆叠,形成准二维三角晶格”
许青舟再度点点头,继续问道:“嗯,我明白的,关于您论文里的粒子-空穴激发模型.您有哪些细节?”
“κ型有机盐晶体的实验进展为量子自旋液体提供了迄今最坚实的证据.”
25分钟过去。
“OK,面试就到这里吧,格林先生,两天之内,我会将面试结果发给您。”
“好的,谢谢许教授。”
奈里斯·格林离开,许青舟揉了揉眉心,有些无奈,这位兄弟简直是MIT版本的“马科长”。
简历上说自己写了三篇顶刊.看经历也有点东西,可一言难尽啊。
许青舟虽然无语,但不是那么诧异,论文这东西吧,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搞定的。
而且,从后续的交谈来看,脱离这个行业很久,连目前最火热的研究方向都不清楚。
他摇摇头,直接把这人pass。
和下个面试者约的是上午10点,还得等20分钟,他也不着急,把平板拿出来看资料,了解在首层超导金属薄膜制备技术中的“中间层梯度复合”专利的技术优势与未解决问题。
10分钟过去。
“Hello,许教授。”
许青舟抬头,就瞧见一位亚洲人面孔的女生出现在眼前。
女生穿着白色T恤和超短裙,绝对能称得上美女,可许青舟天天和宋瑶在一起,早就产生免疫,内心没一点波动。
他收起平板:“你好,李甜是吧,坐。”
第二位面试的是夏国人,水木大学留学生,今年刚好博士毕业,从简历上看,是一众人中相对优秀的。
许青舟还没说话,小姑娘就已经提前开口:“教授,我能先问您一个问题吗?”
“你说。”
许青舟点点头。
李甜有些期待地望着许青舟:“您结婚了吗?”
听到这个问题,许青舟觉得今天的面试估计都没了,说道:“李同学,这似乎和我们今天的面试无关。”
“好吧。”李甜偃旗息鼓。
许青舟虽然感觉没什么希望,还是按照流程进入正题:“李甜同学,你是应用数学系,说说对这个项目的理解。”
“超导量子芯片专利中首层超导金属薄膜高质量制备的未来目标可归纳为以下核心方向:第一,突破材料性能极限”
“通过改进中间层设计,在硅基片上实现α-Ta(110)/Nb薄膜的单晶或准单晶生长.减少晶界对超导电流的钉扎效应。”
比起上一位,李甜在知识储备上相当不弱,甚至能说得上优秀。只不过,许青舟怀疑这个女人另有目的。
“教授,我读过您的所有论文,克拉梅尔定理,孪生素数定理.您就是我的偶像,当时看到您的招聘,我一晚上没睡着,就想着发份简历看看。”
“许教授,你明明是数学教授,为什么会选择凝聚态方向?”
“教授教授.”
好好的面试变成了粉丝见面会。
20分钟过去,只剩下许青舟。
他抿了口咖啡,感慨耳边终于清静了点,现在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假粉丝,不知道我物理也挺厉害的吗。
“李甜.技能上没问题,可明显不会把心思花在实验上。”
许青舟摇头,喝了两口,他也不再多留,起身去罗伯茨教授那边,论咖啡的味道,还是霍尔恩那边的好喝。
办公室比许青舟来的时候稍微乱了些,罗伯茨教授和霍尔恩的办公桌上都铺满了手稿。
“嗨,虚(许)。”
霍尔恩打完招呼,笑吟吟地问:“来杯咖啡?”
“当然,这是我的目的。”
许青舟点头,也放弃更改霍尔恩发音的问题,只有真正虚的人才会在意,反正他又不虚。
罗伯茨教授停下手中的计算,问:“你的团队招聘怎么样?”
“目前,还是我一个人。”许青舟叹息。
罗伯茨教授:“遇到困难了吧。”
“都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