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第375节

  “哦,我记住了,谢谢教授。”

  孙思敏跟着许青舟,小心翼翼地问道:“教授,您的团队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不用那么小心。”

  许青舟轻轻笑着:“还在招聘,最后实在是没人的话,大不了我自己上。”

  他已经想好了,最后一周,假如还是没人就直接开启实验,慢慢寻觅合适的成员。

  “哦。”

  孙思敏点点头,跟着许青舟走了几步,似乎下定某个决心,鼓起勇气说道:“教授,您看我怎么样?”

  许青舟停住脚步,转身望着孙思敏,眉头微皱:“你?”

  见许青舟盯着自己,孙思敏面色涨红,顿时紧张起来,期期艾艾地摆手说:“我我就是随口说说.”

  “也不是不行。”

  “啊?”

  孙思敏抬头,表情愕然,没想到许青舟就这样同意了,确认:“我能参加你的实验?”

  “我会安排一个小测验,你要过了之后才能。”许青舟颔首,只要能守实验的就行,从一定程度上讲,博士和本科没太大区别。

  而且,孙思敏很稳,能力也不错。

  “测验?”

  孙思敏有些紧张。

  “放心,不会太难。”

  许青舟思索了下,说道:“我给你发份协议,就是知识产权转让方面的,避免和MIT的规则发生冲突,你先把它签了就可以,测验的话,过几天我会告诉你。”

  协议什么的,宋瑶已经看过,没啥问题。

  “好,我现在就去准备!”

  孙思敏兴奋地点头。

  许青舟望着女生小跑的背影,不由笑了笑,感慨:“得,第一个团队成员出现了。”

  自己面试了那么多个人,没想到第一位成员是这样出现的。

  第二天。

  许青舟一下车就看到约好签署协议的孙思敏。同时,还有个白白胖胖的青年。

  许青舟还没开口,马尔斯已经搓着手说道:“教授,你如果愿意的话,将会直接拥有第二位助手。”

  “.”

  于是,课题组一下多出两个人。

  许青舟对于马尔斯的印象也不错。

  这小子在数学上很有天赋,风格也很明显。

  许青舟以前出过一道和黎曼猜想相关的题目。

  马尔斯就三页的证明过程,逻辑链简洁清晰,特别擅长用最基本的算式来解题。

  周五上午,许青舟在咖啡馆见到了团队的第三位成员。

  砰~

  咖啡馆的门被人推开,一个人影已经冲到许青舟的面前。

  许青舟正在看资料,抬头,瞧着大汗淋漓的青年愣了下,接着说道:“卡森先生,又见面了。”

  “上午好,许教授。”

  青年大口喘息,看样子是跑过来的。

  贝克斯·卡森,就是当初在课堂上询问许青舟关于黎曼猜想的物理证明方式,希望建立黎曼体系的那个青年。

  四月份博三,现在刚好博士毕业。

  说起来,当初要不是给贝克斯·卡森讲物理,许青舟可能也不会灵光一闪,想到可以用黎曼ζ函数的性质对密度函数进行反向计算,最后证明黎曼猜想。

  卡森也不拘束,坐下,汩汩地灌了两口服务员递上来的水。

  见许青舟看着自己,他解释:“抱歉,刚从项目组出来,结果发现要迟到了。”

  “嗯?”

  许青舟目光停顿一下,这意思,是已经有项目组了?

  “不用担心,我已经开除了我的老板。”

  卡森嘿嘿笑着。

  老板,指的应该是导师。

  许青舟有些汗颜,感情这家伙刚从别的项目组跳过来,他不由看了看门外,寻思着如果卡森的老板拎着刀杀过来,该怎么跑路。

  “不介意的话,可以先说说你的情况。”

  他收起思绪,见卡森气息平静下来,决定早点进入正题。

  卡森点头,坐端正,说道:“我6月份毕业,一直都跟着导师做量子霍尔效应的项目”

  贝克斯·卡森从事量子力学研究,毕业之后就直接进了导师巴尔德·瓦斯克斯的课题组,前些日子突然看到许青舟的研究项目,有了“跳槽”的想法。

  而这几天都在说服巴尔德·瓦斯克斯放自己离开。

  说到最后,卡森有些唏嘘地说道:“我在导师家门口蹲了三天,他才终于同意让我离开。”

  “.”

  过程有些曲折啊。

  许青舟咋舌,三个月前,他就和卡森交流过,对卡森的能力没怀疑,他沉声说道:“在你加入之前,我想有必要先给你说清楚项目的情况。”

  “请讲。”

  “我打算做无衬底铌三锡(NbSn)薄膜,希望可以突破传统限制也就是说,加上你,我们现在只有四个人,并且两位还是大二的本科生。”

  许青舟把项目概况,人员构成仔细说了一遍。

  人家跳槽过来,总得说清楚,如果不愿意,现在回去也许还来得及。

  “这”

  卡森眯着眼,“比我想象中更刺激!”

  “.”

  “欢迎。”

  许青舟无言以对,和卡森握手,顿了顿,还是问:“所以,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最不靠谱项目’。”

  仅仅是因为刺激?

  “因为.”

  卡森一脸热血:“我相信我们一定还能创造奇迹。”

  好中二。

  许青舟陷入沉默,现在看起来,团队里似乎没一个靠谱的。

  周五,所有的协议签署完。

  许青舟,贝克斯·卡森,孙思敏,马尔斯,这也意味着,四人组成的课题小组正式成立。

  尽管,无论怎么看,都有些半吊子的样子.

第481章 咱俩要不先练习练习生孩子

  周五晚上8点。

  许青舟给自己倒杯热水,端着站在窗前,雨滴划出一条条银白色的细丝,噼里啪啦地打在阳台的围栏上,湿润的泥土气息顺着从窗户缝隙里钻进来。

  8月底,波士顿处于夏天的尾巴上,马上就到秋天,接连一周晴天过去,他俩跑完步刚回家,就开始下起瓢泼大雨。

  “呼~”

  许青舟深吸两口气,这种白噪声往往能勾起人童年的记忆,风声雨声里藏着每个人最初的安宁。

  宋瑶在洗澡,浴室传来哗哗的水声。

  他的思绪飘飞,回到项目上。

  课题组的成员算是齐了。

  虽然看起来似乎都有些不靠谱.但有他在,都不是问题。

  他这边已经搞定了文献调研与方案设计,等下周一就能进行设备调试。

  传统的衬底铌三锡(NbSn)薄膜的制备技术,比如使用的磁控溅射、梯度退火等属于成熟且广泛应用的工业级技术。

  但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传统方法制备的NbSn薄膜晶界较多,磁通钉扎能力有限,柔性不足,无法适配可穿戴设备或复杂曲面结构,并且工艺的消耗也比较大。

  按照许青舟的设想,他们这次选择的是一种基于原子层沉积(ALD)与石墨烯衬底的无衬底NbSn薄膜制备技术。

  试验周期,10到12个月,回国前搞定。

  二喵趴在窗前,瞪着大眼珠子,静静地盯着外边的雨景。

  “这样算下来,手头这点钱也就刚好能顶一顶。”

  许青舟想撸了几下猫头,被二喵嫌弃地躲开,他耸耸肩,转身回沙发坐着,克雷数学研究所的那两百万还得两年才能拿到,一场实验下来,兜里估计得空。

  能省则省吧。

  到时候,就让宋老师挣钱养家,提前实现被包养的梦想。

  一旦有第三方加入进来,许多事情就不由自己做主了,又不是那种几十上百亿的大项目,用不着给自己添堵。

  再说,万一搞出点成果,还得稀释自己的收入。

  当然,一般而言这类项目肯定需要些资金,既能放手实验,不需要为经费担心,也能分散实验失败的风险。

  尽管有些拮据,可许青舟仍然没融资的打算。

  挂逼的任性吧。

  前世好歹是量子力学方面的大佬,对量子器件和高场磁体的材料基础还是有一定了解,这算是他的优势,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

  而且,重生之后,无论是逻辑思考能力还是动手实验能力上,他都感觉自己强得可怕。

  重生这么扯淡的事情都发生了,搞定个小实验还不是手到擒来。

  浴室的洗澡声消失,许青舟收起思绪,起身去拿吹风筒。

  这头,宋瑶迈起两条大长腿,歪着脑袋,用毛巾搓着头发在许青舟面前坐下。

  10分钟过去。

  许青舟再度倒在沙发,连续忙了一周,闲下来就什么都不想做,就想看看美女放松大脑。

首节 上一节 375/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