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青舟团队被分配到Quantum NanoFab,一间小型实验室,设备相对陈旧,但胜在能占用实验室的大部分时间,偶尔给其它小组分享下设备的使用权。
这和詹姆士团队那种最新修的几百平的校企合作实验室没得比,但基本能满足实验需求,比如石墨烯制备,ALD沉积,薄膜剥离这些实验内容。
不过,最后的超导测试和结构表征分析都需要在其它实验室进行。
这就很正常,超导测试系统里边的液氦回收、磁体屏蔽需专用基建,也没办法与其他设备共存,而TEM这样的大型表征设备,价格在那,独立运维更经济。
许青舟还在门口,就听到办公室里卡森的声音。
“啧啧,我们团队还没开始实验,就已经扬名MIT,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果然是对的!”
许青舟表情复杂,果然,能裸奔的人物果然不同寻常,脑回路果然不一样。
扬名的原因,更多的原因难道不是咱团队里“人才济济”吗。
“早上好,教授。”
“早上好,各位。”许青舟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
他也没浪费时间,直接进入正题。
“传统NbSn薄膜依赖刚性衬底,如MgO、蓝宝石,但我们这次采用新方法,通过石墨烯作为牺牲层,在ALD沉积后剥离石墨烯,获得独立自支撑的NbSn薄膜,厚度可低至10 nm”
许青舟把大致情况说完,就问:“好了,我就说这些,其它的都在资料里,都有什么补充?”
“我没有。”
孙思敏怯生生地摇摇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实验,脑子一片空白。
“我也一样。”马尔斯耸耸肩。
许青舟的目光看向卡森,团队中除了他之外的另外一个顶梁柱。
卡森点头,接过话头:“资料和实验计划很全教授,这是一个烧钱的实验。”
这一点许青舟早就想到了,说:“资金方面,我会解决。”
做实验嘛,真正动手各种问题才会出现。
卡森点头,笑着说道:“那就没任何问题。”
许青舟笔尖点了点,缓缓说道:“我们有四个人,分为两组,负责不同时段的检测。”
“我和马尔斯一组。”卡森想都不想就说道,说完,他又歉意地向孙思敏解释:“抱歉,我女朋友要是闻到我身上的香水味,说不定还得上新闻一次。”
孙思敏显然也知道卡森的事迹,捂嘴笑着点头。
“好。”
许青舟微微点头,四个人,重生之后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人员比当初做晶体实验时充足。
他继续安排工作:“这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调试设备,孙思敏,马尔斯,你们需要在这周熟悉设备,同时还要把所有资料看完。”
做实验,就不能像平时一样随意,作为领导者很多时候都需要有当仁不让的态度。
石墨烯转移系统调试、ALD系统调试,剥离与转移系统联调等等,最少都需要一周时间。
许青舟做好工作安排,四人换好白色大褂,就钻进实验室。
周一,主要是进行反应室密封性验证。
卡森主动请缨负责操作。
“启动真空泵,抽至基准真空度,静置1小时,压力浮动在小于5%就算合格”
卡森一边启动设备一边给孙思敏和马尔斯讲解。
两个菜鸟也拿着笔刷刷地记着。
卡森扫了一眼旁边站着不说话的许青舟,心说许教授毕竟是搞数学的,理论物理上也颇有建树,但在实际的操作上应该没我熟练。
给老板打了七八年的工,卡森在实验室操作上还是有些自信。
当然,他倒是没觉得许青舟对这些设备一窍不通,因为据他了解,许青舟曾经也做过物理实验。
调试步骤:设备初始化→参数配置→沉积循环调试→AOI检测→性能优化流程。
时间很快到下午。
“这里怎么亮灯了,交给我,很早之前我和导师就使用过这种设备,虽然.有点不同,但搞定它不是问题。”卡森皱眉。
孙思敏和马尔斯点点头,以示自己相信。
许青舟也不着急,在检查真空泵的运行情况。
10分钟过去。
卡森盯着故障灯,不由嘀咕道:“这台仪器,应该出现博物馆而不是这里。”
“我来看看。”
见卡森半天搞不定,许青舟决定亲自动手,这里沉积系统是一台比较老的Beneq TFS200,和目前先进的设备不大一样。
他看了看屏幕,很快找到问题:“由于设备比较老,0402电容被识别为电阻。”
“啊,这就找到了?”
卡森有点难以置信。
“运气好的话应该是的。”
许青舟手动调整参数。
卡森在一旁瞧着许青舟动手操作,目光沉了沉,怎么说呢,许青舟一上手就给他那种老教授的感觉。
没错,就是他在老师身上感受过的那种沉稳,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自信。
可.许青舟年龄还没自己大吧。
难道这是大佬的共同气质?
许青舟同时说道:“这东西就像图书馆分类依赖正确的标签、药品剂量依赖准确的单位一样,ALD系统的检测依赖元件类型与参数的精准匹配,一旦注册信息错误,系统会基于错误的标准执行检测,导致结果失真。”
他的话音刚落,错误提示灯消失。
实验室里,除了许青舟,三个青年都愣了愣。
不是,这就搞定了?
卡森盯着屏幕看了半响,确定没问题了,转头:“教授,你.不是搞数学的吗?”
只有那种经验十足的教授们,才能一眼找到问题。
“显而易见,我物理也挺好。”许青舟把位置让给卡森,淡淡笑着。
“.”
卡森无言以对,露出了佩服的表情,“厉害。”
旁边,孙思敏和马尔斯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中满是崇拜,虽然不清楚教授怎么找到问题的,但屏幕上的算符已经让人不明觉厉。
第485章 这将是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麻省理工实验室,下午4点,设备调试完毕。
许青舟也已经把实验室的其他器材大致检查了一遍,虽然有些旧,可稍微捯饬捯饬就能用,可以满足实验需求。
见设备运行平稳,大家出实验室到隔壁的办公室。
许青舟沉声问道:“卡森,你们物理系.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多吗?”
卡森瞬间明白许青舟的意思,思索片刻,说道:“新设备申请很麻烦,但仓库里那些快老掉牙的器材,应该可以拿过来用用。”
许青舟想搞点设备来,这间办公室挺大,那些位置空着可惜了。
比如可以直接测量ALD沉积的薄膜厚度的台式椭偏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小型超声清洗机,示波器监控低电压信号等等,这些设备其实都可以安装在办公室。
“我得去一趟研究管理办公室。”
许青舟还是决定去找研究管理办公室的威尔森,实验室都已经借给自己用了,再借点小设备估计没问题吧。
他估算了一下,这样基本可以在办公室设备完成80%的常规检测与调试。
说干就干,让卡森带着两个新手监测设备运行情况,许青舟去办正事。
光是ALD工艺的调试都需要两天时间。
例如优化吹扫时间需反复测试,过短导致膜层品质下降,过长降低产能,需多次调整才能找到平衡点。
正如许青舟所料,威尔森一口答应了设备申请,除了旧设备外,甚至还给了台全新的台式椭偏仪。
“谢谢威尔森先生。”
许青舟还挺感动,临走时说道:“以后你会发现,这会是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威尔森无奈地笑了笑,没放在心上。
挣钱?
他可不相信这个项目能挣钱。
许青舟走出办公室,才注意到一个白发老头站在门外,而且,目光直勾勾地盯着他。
他只能礼貌地点点头,临走的时候,那老头又深深地望了他一眼。
“嘶~”
许青舟走了几步,忍不住回头瞧了眼,老头已经进威尔森的办公室。
“奇怪,这老头的眼神.怎么有点幽怨的样子。”
许青舟打了个冷战,国外在某些方面的开放程度和蓉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男生在外边还是要保护好自己。
“瓦斯克斯先生,请坐。你这副表情,还在为学生跳槽的事苦恼?”
威尔森笑着。
没错,这人正是卡森的导师巴尔德·瓦斯克斯。
巴尔德·瓦斯克斯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卡森是我最出色的学生,他的天赋,不应该浪费在虚无缥缈的课题上面。”
“年轻人精力旺盛,闲不住,想搞点动静出来很正常。”
威尔森安慰。
巴尔德·瓦斯克斯道:“年轻的冲劲儿并没有用.就像克隆羊多利,当时很多课题都在做,可没用,只有最先发表最先产出成果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赞美,大家只看重结果,并不会在意他们有多努力.科研界就是这么残酷。”
“希望他们能和黎曼猜想一样,给我们惊喜。”
威尔森虽然这样说着,可却觉得根本不可能,超导薄膜方面的竞争太可怕了,投入更是千万级,许青舟那点经费,完全不够。
这个课题组,更像是年轻人过家家。
“好了,现在我们该说正事,你来找我是有什么问题?”
“第三阶段的经费”
“哦,又是该死的经费!”
9月初就下了一场秋雨,像是一夜之间进入秋天,查尔斯河畔红彤彤的树叶和古老建筑交相辉映。
许青舟先去教室,威尔森带领着孙思敏和马尔斯做最后的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