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811节

  “那怎么办?”出去通报的机组成员道。

  这里可是离任何一块陆地都有数百公里的海上,一旦被击落,先不说跳伞成不成功,就算跳伞成功了,也是九死一生。

  按照对方的惯例,一旦己方被俘,都是要通报的,就算自己被俘,但是留在岛上的“遗孀”,知道自己还活着之后,总有些念想和顾忌,至少不会出现有人用着自己的抚恤金还打自己娃的情况出现。

  死了和活着,那是两码事。

  C-47的机长眼看着窗外使用大迎角飞行,和己方飞机基本保持同同一速度的一架对方战斗机,他想了想,狠下了心。

  “把驾驶舱门关掉!”

  其他机组成员体听见这个命令,一时之间有点反应不过来,主要是他们实在是没想到要走到这一步。

  “机长,这是不是……”一名机组成员道。

  “是不是什么?他们密调局的人,不敢落到对面手里,反正都是死,他们不如博一把。但是我们不一样啊,我们只要按照对方的要求行动,至少命能保得住!”机长就是机长,一点都不傻。

  “可是我们按照他们的要求行动,我们可能就永远不见天日了啊。”对于未知,所有人总是恐惧的。不过虽然他们有些疑虑,但是还是在按照机长的要求,开始关上驾驶舱的门。

  这就是基层工作的重要性,高高在上的人一般情况下能掌握住局势,但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可就讲究的是谁的关系近了。

  “你傻啊!人家对面现在也开始讲究法了,我们就算是在松江被抓了,他们用什么判我们的刑?不可能太严重的知道吧?甚至可能直接驱逐出境都有可能。你们要知道一件事情,今天对面这个阵仗,最有可能,就是奔着后面那个郭处长来的!”机长小声对机组成员道。

  他又不是傻子,今天这个阵仗,他自认为就算是整个C-47从飞机到机组加起来,都够不上对方这么对待,特别是要求向西北飞向松江降落。

  如果上来击落就还好了,但是这个要求无疑是很特殊的,必定是有想法有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这架飞机里唯一特殊的,就是后面座舱里那位郭处长了,至于他的随员,算个屁。

  虽然不知道对面怎么知道这趟飞机的玄机,但是人家枪口都顶到自己脑门上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舱门“砰”的一声关上,“呛啷”一声,机舱门被锁住了。

  还没等郭处长一行人反应过来,就感觉飞机开始大角度倾斜。

  机组人员动作迅速,果断有力,生怕空中的战-7误判,从炮口里再次射出炮弹来。

  别开枪,我听你们的!

  “C-47开始按照我们的要求转向!”战-7编队的报告迅速传向了远方,远方的同志们松了一口气。

  空中击毙固然解气,但是明显没有明正典刑来得完美。

  此时的C-47里,郭处长一行也发现了飞机的状态不对。

  “处长,这个飞机的航向,好像……”他的手下来到他的座位边,低声道。

  “好像个屁!他们这是在投降!赶快,打开舱门!把飞机的控制权夺回来!”上校处长气急败坏。

  一群人向驾驶舱的舱门涌去。

  很可惜,这年头的运输机的驾驶舱门虽然没有日后那么结实,但是一旦上闩,也不是轻轻松松就打得开的。

  更别说在客舱里的这群人,手上除了小手枪之外啥都没有,还别说,这小手枪仅限于飞机上,到了倭岛,他们甚至连这小手枪都带不下飞机。

  众所周知,小手枪想开钢铁大门,无疑是有点想多了。

  这架C-47就在两架战-7的“护航”下,一路向着松江飞行。

第1245章 咱们先改改现在这台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间或还有乒乒乓乓的枪声,只是这一切,我们的同志是听不见的。

  他们只是一路“护送”着这架C-47,降落到了松江以南的一处机场上。

  飞机刚一降落,就被人团团围住。

  飞机上的人们,心情却是完全两极分化。

  一边是除死无大灾,而且按照对面的习惯,只要自己不作死,那是肯定死不了的。

  而另外一边,则是另外一副景象。

  郭处长仿佛知道命运已经无法改变,他站起身来,仔细的理了理自己的领子和袖口,又在衣服下摆掸了掸,最后拉了拉裤腿,正了正帽子,努力摆正了脸色。

  这仿佛是它最后的“骄傲”。

  飞机舱门被打开,在周围年轻战士的虎视眈眈之下,飞机上的人一个接一个的走出来。

  处长拿起自己的枪,向口中塞去,然后闭上眼睛下了几次决心,但是终究没有勇气勾下扳机。

  这不奇怪,如果他能有这个勇气,数十年前就不会被捕后迅速叛变投降,化身为刽子手。

  他艰难的从口中将枪取出来,插进枪套里,仔细的扣上,才开始往机舱门口走去,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

  刚走出飞机,他就愣住了,眼前的一个人仿佛有一些印象。

  那是一位看起来年纪不是很大,却已经有点白发苍苍的同志,他看着上校处长,眼里流露着恨意。

  “41年一别至今,你倒是活得快活!就是他!带走!!”同志一挥手,几名战士冲上来,一个反背,就将人架住,铐上手铐带走。

  周围几名并没有被严格控制起来的机组成员,看着这一幕目瞪口呆,又有些庆幸。

  幸亏自己听话,没有继续在空中负隅顽抗。

  旁边一位同志道:“你们跟我走,做一个基本的甄别,然后你们就可以飞回去了。当然,你们如果想要留下,我们也欢迎。”

  几名机组成员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感,跟上了我们的同志,几名战士端着枪跟在后面。

  这几个不用盯得太紧,他们只要有脑子就知道该怎么做。

  ——

  2月9日,农历十二月廿六,宜结婚嫁娶,而且和娄守行、贺五八字还挺合。

  虽然新社会了,但是结婚看日子这种带着美好意愿的传统风俗,大致是沿旧俗亦可,从新思想也行。

  最重要的是,这还是个星期天。

  “大哥,站直站直,诶,对对对。”高振东打量着娄守行,眼里全是笑意,作为振兴电科集团的首席执行者,已经可以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娄守行此时显得有些拘谨。

  他的脸上带着对婚后生活的憧憬与一点点不安,这很正常,用高振东前世听到的一句话来说,叫“你跺你也麻”,谁都一样。

  “振东啊,你说我这心里怎么有点慌呢。”娄守行对高振东道,面前这个在这件事情上可算是前辈了。

  “没事儿,等到头一磕,夫妻一交拜,你就不慌了。”高振东一副我有经验的鸟样,其实他的经验两辈子加起来也就那一回。

  而贺五这边,反倒是热闹得多,相比高振东娄守行两个男人的言语不多,贺五和娄晓娥反倒是说得开心无比。

  两姑嫂嘻嘻哈哈的,都很兴奋。

  “晓娥,你这套红宝石首饰好漂亮啊。”对于娄晓娥那套“晨曦”,连在港岛见多识广的贺五都面露惊讶和羡慕之色。

  你要说起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娄晓娥摸着耳环笑道:“这个啊,石头是振东送我的,做工是爸妈找人做的,平时都不怎么带,要不是今天是你和大哥大喜的日子,这套东西还躺箱底呢。”

  这东西她平时的确不怎么带。

  “那时候他就那么厉害了?这石头可不便宜。”从红宝石的质量来看,这东西可不便宜。娄晓娥什么时候结的婚贺五还是知道的,那时候那位带着点神秘的妹夫也才刚工作不久,就能买得起,的确是让她惊讶。

  关键是,人家还买的是石头而不是成品,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没点本事可弄不来。

  听到她的话,娄晓娥笑得更开心了:“这石头是人造的,不值钱。”

  “人造的?这东西还能人造?”这可把贺五的好奇心拉到了极限,毕竟这年头,人造红宝石这些东西还不怎么为普通人所知。

  “对啊,不过你别看是人造的,但是这却是大有来历。”娄晓娥自然也不能让高振东的一番苦心被悄悄埋没,这种事情她和其他人又没法说,正好面前这位嫂子是最好的人选。

  娄晓娥将这套“晨曦”的来历,大致说了一遍,言语中满是骄傲。

  说完她长舒一口气,大有“终于不是锦衣夜行”的感觉。

  贺五听完,倒吸一口凉气,这石头来头这么大?这位妹夫原来这么厉害?如果说以前靠猜的话,现在这位妹夫的特殊之处,总算是小小的漏了一点出来。

  “呀,还说不贵,这来历的石头,那是千金都换不来的。”世界第一这种东西,在这年头的海外同族眼里,同样是无比的看重,他们深知,只有这些东西多了,他们的腰杆才可能硬得起来。

  两姑嫂在房里说着小话,而同样是一身新,等着吉时的娄家两老,两人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在场的人并不多,也就是娄家的一些真正的亲朋好友,以及娄守行的极少数发小铁子,加起来不到三桌人,就在娄家家里就摆下了。

  “娄兄,恭喜恭喜啊。”

  “多谢多谢……”

  娄父并不忙碌,毕竟没几个人,只是这种在十多年前会觉得冷清的场面,现在看在他的眼中却是觉得无比的安心。

  “吉时到!!!!”随着一声大喝,娄家霎时间就更加热闹起来。

  ——

  “高总工,我们又来取经来了。哎呀,老郑,听说你在这里过得可快活了。”

  京钢厂的范副厂长已经升任厂长,此时正在三分厂的会议室里,和高振东、郑良枢两人寒暄。

  这是除了厂内会议之外,很少见的郑良枢也能一起参加的技术会议,因为今天的主题,不是别的,是炼钢技术。

  而在尿素钢那时候就和来厂搞研究的高振东很熟悉,同时又和在京钢厂曾经担任过AOD分厂厂长的郑良枢也很熟悉的范副厂长,来到三分厂就跟回了家一样。

  刚刚升任厂长的范厂长,和郑良枢说起话来一点儿也不拿乔。

  一来自己也刚刚升没多久,郑厂长可是部领导身边下来的。

  二来嘛,人郑良枢郑厂长现在级别和他升官之前是一样的,算是在同一个级别里,仅仅是分个正副而已,但是人家在三分厂这个要害单位这一点,又很好的弥补了这点儿区别。

  至于高振东的级别,他特殊,甚至连范厂长自己都摸不清楚。所以范厂长反倒是和郑良枢更显加自如一些,毕竟这位在自己手下干过。

  郑良枢笑道:“哪儿哪儿,都是工作,都是工作。”这话可不好接,你要说在三分厂过得舒服,是不是就隐含着在你们京钢厂过得不是那么太舒服的意思?他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几人说笑几句,范厂长将话题拉回到今天的来意上。

  “这次来啊,我是带着好消息来了,当然,这个好消息的后续,就是部里要我们来取的经。我们的转炉炼钢试产,已经成功了。”

  对于这件事情,从部委领导那里了解了大致过程的范厂长,对高振东无疑是心存感激的。

  高总工做事儿,大气!

  至于为什么说高总工这事儿做得大气,懂的都懂。

  而京钢厂的同志也不负部委所托,麻溜的就把顶吹转炉的试产和报验一系列事情,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

  厂里拼了命的干,部里也有心快速推动,这让这件事情的推进速度超常的快。

  “说起来也不好意思,眼看快过年了,还要来叨扰你们。”这是接近年关,找人办事的人几乎必定会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那你就太客气了,过不过年,都是要工作的嘛。”高振东笑道。

  说完,他一伸手:“来来来,把转炉的情况给我看看。”

  他这话大家听起来都觉得理所当然,可以说,十七机部在技术方面,对高振东是不设防的,对他来说没有秘密。

  和范厂长一起来的一位技术人员,迅速从包里摸出一厚叠资料递给高振东,分量挺重的,技术人员拿着都有些吃力,高振东却是轻松单手接过。

  他们也吃不准高振东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干脆能带的都带来了,甚至包括验收材料这些东西。

  幸亏最近1201厂那边出了个新设备,叫做复印机,东西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是对于京钢厂厂办、资料室来说,倒不是什么大问题,采购资金和采购资格都足足的。这大大的方便了他们,毕竟有的资料是孤品,就那么带出来总是不大合适。

  高振东一翻开就是一愣,看来京钢厂动作挺快啊,这就用上复印机了,这材料中有一部分一看就知道是复印机印的。

  挺好,挺好。带着一丝额外的欣慰,高振东翻看着手上的材料。

  对于京钢厂这台建国后首台工业化转炉炼钢里程碑,高振东在这之前是不了解的,毕竟上辈子他连转炉和平炉都不大分得清,不是这个专业的,而且网上对喷,一般也喷不到这种基础技术领域来。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看看,还比自己花代价去找要详细得多。

首节 上一节 811/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