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890节

  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边吃边聊,话题也逐渐开始从工作上的正事转向了家事和八卦。

  娄晓娥这才想起点儿什么事情来:“对了,振东,大哥打电话来,他和大嫂已经赶到松江了,很快就从松江坐船到海河口,从海河口回京。”

  娄守行别看在港岛、澳城家大业大,但是在国内想坐飞机还真没高振东方便,至少高振东在必要的时候能专门调得来飞机,而娄守行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他总觉得坐飞机不够脚踏实地,所以他选择了这年头更为舒适、而且不容易出现意外的交通方式,走海上。

  当然,更为舒适的前提是,你得不晕船。巧了,在这方面,他没问题,至于他老婆贺五,比他还没问题。

  “这么快?好,我知道了。”高振东乐呵呵的,太过娱乐的东西,这年头的确是不方便以国内为基本盘去搞,那就说不得只好便宜振兴电科了。

  而与此同时,已经上了从松江到海河口的船的娄守行两口子,也在说着这次的事情。

  “守行,家里这边这次这么急叫你回来,是有什么事情你知道么?”对于自家老公这个多多少少有些神秘的家庭,要说她一点儿担心没有,那肯定是假的。

  娄守行摇摇头,但是脸上的笑容却是一直没减少:“不知道,你也清楚,我们情况特殊,家里一般不会直接说是什么事情。不过我爸说,是振东叫我回来的,那一般都是好事情。”

  类似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所以他心里很笃定,这事儿绝对是好事情,估计是有什么新东西。

  听见是那个绝对神秘的妹夫,贺五也没继续往下问,她知道继续问也问不出什么来。能告诉她的,娄守行肯定早就告诉她了,剩下的那些,要么是不能说的,甚至更大可能是,娄守行自己都不知道。

  不过她知道娄守行心里有数,也就把心里那一点点异样放了下来,转而认真的享受起这趟二人世界,毕竟在澳城也好港岛也好,两口子都是很忙的那种,还真没什么机会,能有这么长的独处时间,这么看下来,这趟回家,也算是一种享受。

  ——

  京城,农业口的办公室。

  种业司副司长收到了一封来自黔山的电子邮件。对于黔山乃至更加偏远的地方来说,电子邮件本身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新工具。

  咫尺天涯,朝发夕至,也不过如此了。

  一看邮件标题,副司长就自己笑了起来:“呵呵,黔山的同志,还真和这东西杠上了!”

  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也有几分理解,毕竟在这方面,黔山的同志实在是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重大成绩,也就只有这个托高委员的福,无意中发现的好东西。

  所以反复在这东西身上做文章,力争把它的最后一滴油都榨出来,也算是正常的操作。

  对于落后地区的同志们的科研热情和客观条件,农业口相关同志和司局还是理解的。

  副司长打开邮件,带着几分随意浏览起邮件的内容。

  很快,他脸上的随意就迅速开始淡去,代之以几分认真,然后是凝重……

  邮件不长,都是干货,他很快就看完了整个文件,脸上的凝重神色一直没有散去,坐在椅子上想了想,他在计算机上敲了几个指令,旁边的打印机开始嗡嗡作响。

  这个激光打印机比起针式打印机来,动静小多了,字体也好看,图也更光滑美观,等待的余暇,副司长甚至还有心情称赞一下刚更换不久的新打印机。

  未几,一份还带着温热的文件就到了他手上,他拿起订书机“啪啪”几下订起来,抓在手上就向司长的办公室走去。

  十分钟后,分管领导从自己的鼻子上取下老花镜,对着种业司的司长副司长两人沉吟道:“高委员的建议很有道理,黔山的同志想法很好、动作很快,这件事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甚至都不是你们种业司能承担得起来的。”

  在这个时代,主管农业的部委说“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那说明意义已经是相当大了,毕竟这是承担着上上下下吃饱饭的责任的部委,而吃饱饭这件事情,在长久以来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种业司司长点头道:“是的领导,黔山的同志估计是因为这件事情涉及到种业才把文件发到我们这里。我看了之后觉得光我们种业司兜不住这件事情,这才来找您汇报。”

  ——《关于在部分地区推广马铃薯主粮化的建议》。

  这么大一篇文章,自然不是种业司能兜得住的,在这件事情上,种业司只能是其中的一颗螺丝钉,负责执行自己的任务,但是决策和抓总,却绝不可能是种业司的事情。

  分管领导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别说是你们种业司,这件事情,就算是我们都不可能做得了决策!这是件大事情!我也得往上报!这样,东西留在这里,我们要马上汇报。”

  这件事情拖不得,不论是行还是不行,决策都是越早越好,至少这件事情不能留在农口手上拖着。

  第二天下午,农口的同志们就坐到了几位首长的面前。

  粮食问题比天大,甚至首长们都不只是分管的那一位在听取汇报,而是好几个一起。

  “……这就是黔山搞农业科技的同志们的研究结果。总的来说,马铃薯相比红薯等口粮暂代品,具有营养全面、口感丰富、深加工手法多样、存储性能较好、种植条件要求低、产量大等优点,具备作为主粮推广的潜力。”

  “……黔山的同志研究表明,虽然相比大米小麦,马铃薯有所不足,但是依然是非常有潜力的主粮品种。深加工的产品产率虽然因为水分高而较低,但是这种作物的产量又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黔山的同志试验过,这东西如果品种好、种植得当、气候合适的时候,亩产甚至能直逼4000斤~5000斤,四舍五入就是亩产万斤……玩笑归玩笑,这个亩产就算只有3000斤,深加工的产品产量也不低,加上较为全面的营养,是非常合适作为主粮候选品种的。

  黔山农口的同志们动作非常快,对营养成分的分析花不了多少时间,哪怕是把本地区传统的其他种植品种乃至其他地区的种植品种拿到一起做,速度也很快。而种植条件、种植方法、适应性、种植史这些研究,又是现成的,所以他们出结果不但快,而且内容丰富,说服力很强。

  几位首长听完汇报,都非常有兴趣。

  一位首长道:“这个东西听起来不错,耐寒耐旱,营养嘛,当年在西北根据地的时候,我们可没少吃这东西,的确是比红薯好多了!”

  马铃薯这东西不但耐寒,而且相对耐旱,甚至可以说这东西怕涝,雨水条件太好排水不畅的地方,甚至还不见得能种好它。

  而且在西北根据地的时候,这东西同志们也没少吃,最著名的,某次会师的时候,准备的饭菜就是羊肉炖山药蛋,这个“山药蛋”,就是马铃薯,所以首长们的感觉还是很亲切的,而且有切身感受——比红薯那是真的强出八条街去。

  “嗯,我觉得啊,最有意思的是,这东西不和水稻、小麦抢地。黔山的同志们搞的这个研究,还是很有意义的,‘部分地区推广’,眼光很好,看得也很远啊。”一位首长笑道。不管这件事情是否能成,但是黔山的同志能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研究在包括但不限于黔山部分地区在内的条件合适地区推广马铃薯主粮化的可能性,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首长看着报告,笑了起来:“我看啊,他们是找到咯好军师啊,有了科学滴指导,他们做起事情来,也算是成竹在胸,有的放矢嘛。看看,这位同志,大家应该都知道吧?”

  他指了指报告里的一个名字。

  几位首长都笑了起来,都知道。

  这位同志的名字,是经常都看见的,只是在以往,在杀敌的方面见得更多,至少也是和电、火打交道更多,在农业方面,还真不多见,而且首长们也想不到他居然还能在这方面都能伸得出手来。

  “我记得黔山的那个土豆良种,就是他无意中发现的。同时还能在粮食安全方面提出如此的见地,这位同志,手伸得还是蛮长滴唻,不过这种手长啊,要大力提倡、大力发扬!”首长笑道。

  另外一位首长笑了起来:“您也太贪心了,这种人可不多,一个巴掌都能数得完。大部分同志,还是要立足本职工作,深挖苦干才行吧。”

  首长点点头,哈哈大笑:“对头对头,是有点贪心咯。”

  他们都很开心,吃饱肚子、粮食安全,别说现在,就算是到了几十年后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核心工作之一,尤其是粮食安全。

  “这件事情啊,可以小范围先试一试,搞一搞,当然,还是要注意因地制宜,能吃大米小麦的,就不用吃土豆。如果大米小麦有困难的,再考虑这个土豆。”

  首长们此时觉得,这东西不和大米小麦抢地盘这个特点,实在是太妙了!而且营养结构甚至比大米小麦还全面!

  有个不太严谨的热知识是,土豆的营养结构全面性,在粮食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藜麦,但是口感比藜麦可强多了。

  有了这些基础条件,小范围试验一下,还是值得一试。

第1339章 吟游诗人和亡灵法师(4k)

  早上7点多,已经在院子里失去声音很久的许大茂丧眉耷眼的往外走。作为杂工,他的事情说多不多,但是人却是不能不去的。

  最近几年,他的日子不太好过,作为四合院曾经最为意气风发的年轻一代,自从结婚之后,他感觉自己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别的不说,就连娶来的那个便宜老婆,现在都一反刚进门时的模样,敢和自己大小声了。

  “都怪傻柱!”许大茂有些愤愤的呸了一声。

  虽然从时间上来说,是高振东来到四合院之后他的日子才发生了改变,但是许大茂在潜意识中不敢去向这个方向想。

  像他这样的人,刀总是向比自己弱的人挥舞的,虽然傻柱好像也不比他弱,但是至少比起高振东来,还是要容易拿捏得多,至少他敢在心里想想,至于高振东,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且在许大茂心里,他自我感觉有个比傻柱强的地方,他讨的老婆没有带拖油瓶,而傻柱那个老婆一带就是仨!

  对于许大茂来说,那个他曾经捏着鼻子娶回家的老婆,反倒成了他唯一能在傻柱面前获得自我安慰的理由了。

  至于自己生不出孩子这个事情,倒是暂时被他放在了脑后,他总觉得这事儿还得怪庞水仙,什么现代医学,都是扯的,生不出孩子就是女人的事情,要不是自己在四邻八舍早就坏了名声,他甚至想把这个女人给换掉。

  至于当年的把柄,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哪儿还拿捏得住他。

  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庞水仙倒是不怎么管他,可是以他的情况,想要再去骗一个老婆,好像难度也挺大。

  许大茂一边愤愤,一边往外走,就在路过中院的时候,眼睛一下就直了。

  一名不认识的水灵灵的大姑娘,正在秦怀茹家门口扫地。

  双马尾,白皙的脸,身段儿在夏日的衣衫之下,虽然这年头的衣服老气,但是依然能显现几分。

  这姑娘没见过!

  对于许大茂来说,这算是一个新鲜的刺激,毕竟自从丢了电影放映员的肥缺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能力在外面开洋荤。

  虽然不见得敢做什么,但是“变化”这东西对许大茂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刺激。除了刘海中那种“变化”,那种变化对许大茂来说未免有点刺激过头。

  也许,机会来了?许大茂甚至都没去想自己脑袋里的想法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现实,他只知道自己想要做点儿什么。

  至于中院的邻居会不会揭了他的老底,管他呢,万一运气好呢。没看见话本小说里,总是有各种巧合会碰巧出让人意料不到的结果嘛。

  这也就是他没看见过几十年后的各种电视剧,要是看过,他的信心会更足,那真是没巧合也要凑巧合,没误会也要造误会,怎么扯淡怎么来。

  许大茂转过头,在自家门口的大水缸前照了照,清晨的阳光照在他有些阴鸷的马脸上,让他自我感觉还不错。

  在头发上抚了两下,许大茂拿出了自认为最好的状态,才重新转身走向中院。

  “哟,姑娘,这么一大早的,勤快着呢?”许大茂的声音把正在欢快的干活儿的秦金茹吓了一跳。

  对于秦金茹来说,今天是崭新的一天,虽然到堂姐家暂住这件事情花了不少的功夫,什么街道办派出所各种大大小小的单位跑了个够呛,但是对于从京郊农村进城的金茹来说,这一切都很值得。

  城里嘛,要是很容易就住得进来,那不是显得进城这事儿太过轻省了。对于金茹来说,只要能先暂时住进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耳边许大茂略带公鸭嗓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她抬起头来,看见面前站着一个长脸男子,看起来皮囊还颇有几分过得去的样子。

  对于秦金茹来说,就好像不少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一样,正是刚刚进城,处于讨好型人格巅峰的时候,只要城里人愿意和她搭话,她都恨不能拿出十二万分的热情去应对。

  至于年轻人踏入社会的第一课——拒绝,她现在完全没那个概念。

  “啊,对,早上起来闲着也是闲着,家里干活习惯了,闲不住。”肯定是邻居,秦金茹很是热情。

  对于秦金茹来说,京城里有“邻居”了,在她的潜意识里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你家里人也真是……”许大茂虽然这几年没有获得电视剧里那种成长环境,但是当年打下的口条基础还在,正准备发挥的时候,秦金茹身后的屋里,一声断喝传来。

  “金茹!进来!”这是贾张氏的声音。

  “诶~~~来了!!!”秦金茹给许大茂做了一个不好意思的表情,转身进了屋。邻居再重要,也没户主重要,这点儿区别,秦金茹拎得清。

  秦怀茹把她暂时安排在了贾家这边,贾、何两家加起来好几间房,还是能调整出秦金茹的住处的。小的孩子和秦怀茹一起在傻柱那边,这边是大孩子和贾张氏,调一调还算宽敞。

  贾张氏倒是没什么意见,暂时住一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电视剧里还没傻柱家的房子分担居住呢,秦金茹暂住贾家她也没什么意见。

  俗话说人老精鬼老灵,贾张氏这么大年纪了,不管许大茂和秦金茹搭讪是为了什么,贾张氏就一个想法——许大茂这王八羔子一定没安好心!

  对于这年纪的老人来说,内外是分得很清楚的,虽然秦金茹刚来,和她还说不上关系或者感情这一说,但是在贾张氏心里,这是怀茹的妹子,总不能让她吃亏。

  所以看见许大茂和秦金茹搭讪,贾张氏马上就开口叫秦金茹回屋,甚至都懒得找个什么理由。许大茂嘛,不用找理由给他留面子。

  听见是贾张氏的声音,许大茂没敢继续说什么,这老虔婆子不好惹,他清楚得很。

  别说他了,电视剧里掌握四合院话语权的易中海都拿贾张氏没辙,当前这个发育严重受限的许大茂自然更不是个儿。

  许大茂咂了咂嘴,对正在转身的秦金茹留下了一个自认为风度十足的微笑,转身先走了。

  有新的变化也许就有新的机会,许大茂当年拈花惹草的那些花花肠子仿佛又有点儿回来了。

  “那人不是个好东西,你离他远点儿。”贾张氏对进屋的秦金茹道。至于到底怎么不是个好东西,贾张氏没细说,她也说不出来。要是换成傻柱,绝对能说上三个小时不带重样的。

  “诶,好的婶子。”秦金茹从善如流,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听,你是屋主你最大,堂姐回家了堂姐更大。

  至于这个许大茂到底怎么回事儿,回头有空了问问堂姐,或者问问姐夫。

  在院子里打拳,等着吃早饭的高振东,把刚才的一切都看在眼里,没搭理从前院边上溜过,带着几分瑟缩向自己打招呼的许大茂,实际上心里笑翻了天。

  还别说,亡灵大法师贾张氏虽然这几年在院子里的各种变化影响之下,没能一展风采,但底子还是在的,小小的克制一下开局就被自己GANK炸了的许大茂,还真是手到擒来。

  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高振东并没有去上班,今天是星期天,而且娄守行已经带着贺五到家了。

  和娄晓娥一起,回到娄家,高振东进门就听见自家丈母娘的笑声传了出来。

  相比以前的老熟人,娄母最近几年的状态是最好的,几乎没什么烦心事,特别是娄守行结婚之后。

  “振东,晓娥,来来来,快进来!”娄母嘴上喊着两人,手却是伸到了他们身后的言之不预那里,一手牵着一个就往里走。

首节 上一节 890/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