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919节

  如果没有什么大的意外,高振东是不准备插手的。

  池所长将软盘往兜里一揣,落袋为安之后,才笑道:“那你放心!这支队伍啊,已经被你前后几套大型软件给锻炼出来了。只要有理论的指引,相信我们,绝对没有问题!”

  前后两次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这些,都是大型软件,运算所的同志们在这方面,是真的立了起来。

  甚至高振东可以这么说,在编码的某些具体事务上,高振东还真没有一些同志强。毕竟高振东自己上辈子的编码功底,也就是个中等偏上。

  高振东点点头:“我相信,所以这件事情我交给你们了。这一次这个软件,有很多与底层密切相关的东西,在这方面,你们的经验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无出其右的。”

  池所长笑了起来,高总工都这么说了,那看来是真的是这样。这让他心里那个自豪,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高总工,我们回去这就请三分厂派驻我们所的两位同志执笔,把计划写出来,尽早报上去。”高振东的三位师弟师妹,师妹被他抽出来搞实时操作系统(RTOS),剩下两位,正好接上这个事情。

  而池所长这么安排,并不是在利用高振东的人偷懒,而是在表示这件事情的主从关系,各方人马在课题里的位置。

  高振东没有反对,而是叮嘱道:“计划在十七机部和十二机部签字通过之后,直接报到防工委去,这是防工委的课题,钱也是他们出。在计划里,要注意把这件事情体现出来。”

  至于具体怎么体现,并在计划中落实各部委的位置和作用,就不用细说了,同志们自己会处理。

  池所长高兴得找不着北,连资金都落实了?高总工带头的课题,总是这么顺畅。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是资金还没落实,这件事情放到自家十二机部,落实资金也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十二机部可能还会有一些遗憾。

  他没猜错,这个报告打到十二机部的时候,十二机部领导拿着笔,看着报告,眉头紧锁。

  “这不行这不行……”

  池所长没明白,按说不会啊。超级计算机可谓是国之重器,虽然还没搞出来,但是仅仅是通过简介,池所长就能感受到。

  对于这种事情,就算是没有高总工牵头,只要有点眉目,十二机部也绝对是举双手双脚赞成,更何况还有高总工在里面。

  怎么就不行了?

  “领导,您的意思是……”

  十二机部领导还在摇头:“不行不行,怎么能让防工委一家去出这个钱,这也太欺负防工委了,不行不行。这样,你改改计划,这个钱啊,我们出一半。”

  横竖也没多少钱,再说了,就算是钱再多,这事情的意义不一样。

  “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单位:防工委”,一想到这个画面,十二机部领导觉得心脏病都要犯了。

  池所长是真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这上杆子抢钱的见过,上杆子花钱的少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直接把计划报过来。没想到在这里卡了壳。

  不过这种被卡住的理由,估计也只有这种课题才会出现,总之是少见。

  “行,我马上去改!”池所长从善如流,二话不说转头就走,这还不好办?敲几下键盘重新打印一下的事情,如果编文件排版的同志上点儿心的话,甚至除了涉及资金那一两页,其他的可以原封不动。

  就在当天下午,十七机部领导拿着这份计划,笑容满面:“嗯嗯嗯,这个不错,振东同志的工作啊,做得好啊。”

  池所长在旁边看着,心里有些打鼓,您可别来一句“不行不行,怎么光让你们两家出钱……”,那可就乐子大了,还得跑一趟。

  不过还好,他想太多了。

  “嗯,可以可以,这次又是我们三个部委共襄盛举,一起努力,把超级计算机这座高山,给攻下来!”

  十七机部领导唰唰唰几笔,签下自己的大名,将计划书还给池所长。

  池所长接回计划书,在心里暗骂自己傻。

  十七机部要出什么钱,十七机部出人就够了,到时候报道也好,计算机发展史的书也好,绝对少不了十七机部的一笔。

  我有虎将一员,可抵千军万马,这是十七机部独特的优势,别的地方羡慕不来。

  ——

  “又是二维材料!又是二维材料!”某科学期刊的编辑部里,一名编辑一边翻着手上的稿件,一边不停的吐槽。

  不怪他脾气不好,主要是自从那个东方古国的科学家做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单层碳原子晶体材料,并且被白熊、花旗等多个主要国家的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证实并复现以来,这件事情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圈子里就像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一种被认为不可能稳定存在的东西,居然被那个刚刚涅槃重生没多久的国家给弄出来了?!!!!

  难道那条路真的这么灵光?

  对于白熊来说,这个成果就算不是自己做的,也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材料。

  没错,这不是我做的,但是那是我的同路人做的。

  而且还是一个落后了上百年,被欺压了上百年的国家。

  看看,只要走对了道路,光明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如果说当年激光的出现,还显得有些说服力不足的话,那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一系列成就,加上这个打破理论条条框框的成果,就值得大书特书一把。

  白熊甚至是捏着鼻子,当了一次免费宣传员,在国际上做了一系列类似“正确的道路,惊人的成就”之类的主题宣传。

  没别的,核心就一个,路走对了,什么都好说。

  之所以说捏着鼻子,原因懂的都懂,但是在榜样的力量面前,这鼻子,捏就捏了吧。

  搞得我们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志都有些措手不及,颇有一点人在家中坐,成绩天上来的感觉。

  这进一步扩散了这件事情的影响力,甚至一部分影响,已经从学术圈子里溢出,到了普通人的圈子里来了。

  《美妙的结构,最短的距离》

  《如何亲手感觉一个原子到底有多厚?》

  《上帝也在织毛衣?》

  《……》

  报道标题逐渐离谱。

  普通人都这样,在学术圈子里,自然轰动更大。

  这种轰动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论是什么顶级大佬,还是阿猫阿狗,都一窝蜂的向着这个最新的发现冲去。

  都知道,手快有手慢无,一个全新的、突破理论的发现,一种全新的材料,能带来多少收益,傻子都知道。

  哪怕是对经济利益不感兴趣,学术收益动不动心?

  带来的后果,自然就是各种相关期刊,与之相关的稿件量直接爆炸。

  “别抱怨了,这个级别的成果,配得上人们如此的热情。”他的同事笑道。

  “是是是,我知道。他们现在哪怕把这东西做出来放到水里煮一遍,都能发表一篇《关于二维石墨烯材料在100摄氏度环境下物理特性研究》的论文。”发出抱怨的那名编辑,可谓是极尽尖酸,但是话糙理不糙。

  一个新领域,能带来的收益就是这么离谱。

  “也许这里面有值得我们发表的稿件呢,这是我们日常工作,行了,别抱怨了,工作吧。”

  “你说得对,但是真正值得发表的稿件,不会投到我们这里来!屎里淘金,对人是最大的折磨。”这名编辑估计平时人缘不会太好,嘴比傻柱还欠。

  他的吐槽,不仅骂了稿件的作者,还把自己这个期刊给结结实实的绕了进去。

  成果有高下之分,期刊也有。作为在学术界地位并不高的小期刊,自然是不能和《自然》、《科学》之类的媲美,真正的好文章,想要流落到他们这里来,那是极难的。

  这话在办公室里说,和指着和尚骂秃驴没什么区别。

  “做好你的事!管好你的那张臭嘴!”总编办公室传来总编的咆哮。

  小期刊有小期刊的烦恼,大期刊也有大期刊的困扰。

  好稿件太多,有点安排不过来。

  而且更麻烦的是,不少人的研究成果,是一样的。

  毕竟就一种新材料,能玩的花儿也就那么多,大家一上手,肯定都是奔着最为传统的特性参数在做文章。

  这就造成稿件成果的重复率极高。

  关键在于,这里面有不少人,还都不是普通人,不普通的程度,甚至到了大期刊也不愿意随便得罪的级别。

  “总编先生,这怎么办?”几名编辑拿着稿件,挤在自己总编的办公室里。

  总编就是总编,不论是魄力、方法还是消息渠道,都不是这些普通编辑能比的,他扔出一份清单。

  “先对照,如果与这些成果完全一致的,就不要考虑。”

  “这是什么?总编先生?”

  “这是东方人和白熊发表的,与石墨烯相关的文章。他们距离这个成果更近,也更有优势,速度自然更快。就在你们手上的稿件作者还在忙于实验的时候,这些成果就已经被东方人和白熊从树上摘走了。”总编耸耸肩,这是人家的运气,这没办法。

  “那其他呢?”距离这个成果最近的东方人,毕竟研究条件有限,就算是先出发,最终的收获依然有限。

  “和这两份论文重复的,全部撤掉。”总编又扔出来两份论文,从论文作者名字风格来看,很显然是东方人。

  “为什么?总编先生,他们的确已经抢先发表的,我们没有调整的可能。但是尚未发表的,我想……”

  为什么要照顾东方人?哪怕是按照这些文章到达编辑部先后为准,但是谁知道这些文章到底哪篇先到?

  总编看了说话的人一眼:“好吧,你欠我两磅的课时费……”

  小子,那就让我好好给你上一课。

  “首先,这两篇文章,你可以睁大你的眼睛看看,是谁推荐过来的。”

  ZhenDong.Gao。

  总编的话很明白,作为开创者的面子,我们要给。

  “可是他也许并不值得我们如此尊重。”编辑争辩道,那毕竟是另外一边的科学家,从当前的环境来看,也许并不能为期刊带来太多的利益。

第1370章 最长的那块板(5k)

  字不多,但是对于这几位同志来说,事情大。

  高振东对细节完全不了解,但是方向他是清楚的,只要找到方向,对同志们来说就够了,所以他没写多少字。

  研制预警机的同志们,对图-4的结构可谓精熟,看见这寥寥几十个字,就忍不住拍了一下脑袋!

  “这……原本的发动机旋转方向和现在的涡桨不一样啊!原本设计用于抵消发动机桨叶旋转和气流吹拂带来的偏转力矩设计,现在几乎全部失效,甚至因为方向相反,还有加剧恶化偏转力矩的效果。”

  就这么几个字,就打开了同志们的思路。

  “对,我觉得第二个原因可能也是存在的,方向相反、功率更大的侧洗气流,对垂直尾翼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这样也有可能带来滚转力矩。”

  向军代表同志道了一声谢,几位同志忙不迭的转过头来,沿着这条被打开的思路,一路向下追寻。

  军代表同志在一旁笑得乐开了花,看看,我就说这有用吧?至于几位同志把他用过即忘这件事情,他倒是完全没放在心上,要是那几位同志现在还能沉得住气,那倒是稀奇事了。

  最终这件事情是怎么解决的,高振东不知道,反正他只知道后面再没有这个问题的消息,那想来是被同志们解决了。

  至于是不是原本那个固定油门偏置,人为制造推力差来补偿偏转的方案,那就无所谓了。

  只要解决了就行,至于是什么办法其实问题不大,这个飞机是在原有图-4的基础上改装,又不生产新飞机,而且数量注定不会非常大,只要解决问题就好。

  如果重新去设计图-4的机体和抗偏转措施,反倒不见得有类似固定推力差这种办法来得省钱好用。

  该省省该花花这方面,高振东是抓得很紧的。

  ——

  大漠的另外一个基地,一位同志看着防卫委发来的最新要求,有些愣神,同时脸上也有惊喜。

  “拟对在研的远程以上弹道导弹末级,按照如下尺寸,设计三弹头承托及投射机构,并考虑在末级预留更为复杂的控制系统空间及投射重量。当前工作,依然以单弹头设计为主,但三弹头的相关工作,应予以一定重视。”

  这个要求很明确,单弹头是要搞的,但是要预先把三弹头的设计准备好。

  如此明确的要求,无疑说明一件事情——弹头小型化,多多少少有些眉目,而且比较乐观。否则一向稳重的防卫委不会提出这个要求来。

首节 上一节 919/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