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的意思是……动物油和植物油也能用来生产柴油?”
高振东重重的点了点头:“对!”
“哈哈哈哈,也就是说,柴油可以种出来、养出来?”防工委领导和总工这才彻底意识到,到底高振东整了个什么技术出来。
如果说潲水油的来源还有限制的话,那动植物油都可以做原料,那就意味着一件事情——在紧急情况下,柴油的来源大大的丰富了,保证所有的国计民生活动肯定是不够的,但是用于保障军事行动的消耗,应该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有了这个保底技术,加上几个大油田的发现和投产,长期贫油,而且是贫柴油的问题,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前景。
油田的发现和生物柴油技术并不是互斥的,对于任何一个正常国家来说,能源渠道的多样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更何况是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
只不过全世界真正独立自主的正常国家,其实也没多少就是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少。
难怪高振东这么大张旗鼓的来找自己,这东西,的确是值得他这么找,就应该这么找。
就在防工委的两个老头子高兴不已的时候,通信员进来了。
“领导,找了一辆柴油车,就在下面院子里。能开动,开到院子里就是用的这个油。”通信员虽然不知道桌上这几桶油有什么玄机,但是领导关心的是什么他还是能把握住的。
领导和总工从办公室探头出去一看,一辆老汽车正在院子里冒着黑烟转圈。
这车子比较老了,委里大都是用汽油的新车,这台车还是食堂用来搞物资采购的,好不容易才找到。
冒黑烟就对了!这就是柴油嘛。
防工委两位老同志看着下面冒着黑烟的老汽车,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这黑烟,颜色黑得很正!
“振东啊,你搞的这个技术,一下子就极大的缓解了我们在能源方面的担忧啊,而且还能综合利用,增产增收,好!好!”
就算几个大油田开始投产,在非极端情况下我们开始不太担心油料的供应,但是因为用量大、在石化产品中占比等问题,柴油是一直供不应求的,能多一条渠道,那能解决不少问题。再说了,真用不完的话,还能出口的嘛。
高振东道:“两位领导,我在这方面,还有一些想法。”
有想法就好!振东同志就是好,不但负责搞技术,还在应用方面也颇有建言。
“你说!我们听!”楼下的车子还在吐吐吐的跑着,但是在楼上的人听来,这就是天籁之音。
“下一步,我是考虑把这个技术扩展到棉籽油的转化上!毕竟潲水油数量相对有限,这年头的潲水里,想捞出多少油星子其实也不容易。”
“棉籽油?”
“对!我查过,我们今年的棉籽油产量,大概是30万吨左右,今年包括煤油、汽油、柴油在内的油料总量,是300多万吨,其中一半左右是柴油,如果棉籽油能有一半转换为柴油,就能填补5%~10%的缺口。要知道,今年我们的油料需求增速,大概是20%~3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油料需求也在大大的提升。这些数据,高振东除了找统计局的同志查出来之外,还在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里有一些相关的数据,把统计局的同志还没有来得及统计或者是没有考虑到的指标,补充得比较完善,说服力很强。
“这么多?!”领导都有些惊讶了,同时也感慨于高振东工作之扎实。
别看5%~10%看起来不多,30万吨的一半也没有很亮眼,如果是放到21世纪,连一天的消耗都不够,但是在这个年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汉斯佬的沙漠之狐在西非最终没打过约翰牛,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条条几千吨几千吨的油船在托普鲁克港外被马耳他岛的飞机和舰船接连击沉。
15万吨~20万吨柴油,能干很多事情了,不说打仗,就算是用在国民经济的生产上,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是的,而且我选棉籽油的原因,是这东西吃多了对人不好,所以不如用来造柴油。”棉籽油里棉酚含量高,吃多了对人身体健康不利。
“嗯……你的想法很不错,棉花是个好东西啊,要请西疆的同志们多努力了,哈哈哈。”领导笑了起来,高振东同志考虑问题还是这么周全。
高振东笑道:“至于潲水油这个事情,我倒是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我们找外国进口潲水油!而且不给他们钱,让他们给我们钱!”高振东笑道。
如果高振东说找外国进口潲水油用于消费什么的,可能两位老头子一拐杖就舞过去了,要人民群众受那气?
不过现在已经知道生物柴油的存在,知道高振东的想法就是进口潲水油用于生物柴油生产,没有什么过激反应。
但是高振东的说法却是让他们觉得有点不靠谱,还要别人倒给钱?世界上哪儿来的这等好事。
“别人倒给钱?不可能吧?”
高振东笑道:“厨余垃圾的处理,在全世界都是个难题,我们不说自己是要进口潲水油,通过某些渠道,在国外开办垃圾处理公司,处理垃圾是要给钱的嘛。而且厨余垃圾和金属、纸张、塑料等垃圾不同,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也不会有人来抢生意。”
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没有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前,厨余垃圾在垃圾利用中的位置,从来都不怎么高。
“嘶~~~~~~”领导和总工听了高振东的话,倒吸一口凉气,高振东这脑子……
“而且现在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始抬头,垃圾处理的难度、要求会逐渐升高,厨余垃圾这种很难处理的垃圾,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头疼的。”
环保,大概是从1962年开始正式出现的。
“那我们总不能把所有的厨余都给拉回来吧?”领导问道,有点意思,所以他想问得更清楚一些。
“不用,就用他们给的垃圾处理费,在当地偏远地段买一块地,分出有用成分之后,剩下的就地掩埋呗。当然,这个办法不是哪里都有效,但是总之就是因地制宜想办法嘛。”高振东笑道。
掩埋本来也是垃圾处理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算是标准模式,高振东的办法,就是利用我们能生产生物柴油这一便利,在厨余垃圾处理中能获取更多利益,从而获取厨余垃圾处理价格上的优势,提升吸引力而已。
因为动植物油比水轻的原因,想要从厨余中分离油脂,其实并不困难,加热取顶层,然后过滤就完事儿。
高振东这主意,让防工委的两位老同志有点怎么说呢……这小子,蔫儿坏了。
“嗯……这个事情,回头我们和外商部商量一下,实在不行,进口一些棉籽油、棕榈油什么的也不是不行,这些油料价格便宜,而且生产国也乐于出口。”总工对这些方面还是有所了解的。
主要是高振东那个主意是一个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布局,必须深入到国外当地一线才能做好的事情,短时间见效有点慢。
“嗯,或者也可以直接提出进口潲水油,估计只要我们愿意自己运回来,对方是很乐意帮我们进行分离处理,即使收钱也不会太高。”西方这帮货色,往别人家倒垃圾是传统艺能,无师自通。
第1396章 离谱但真实(4k)
嘿,这小子,和潲水杠上了是吧。
还别说,在这个粪、尿都要票的年代,潲水油也是种物资。
两位老同志有点哭笑不得,不过想想他的想法还真有点意思,毕竟这东西应该是最便宜的,甚至还能不花钱。
“要是煤也能变成油就好了,我们的煤可多了,虽然还暂时挖不了那么多。”领导感叹道。
煤,的确是我们最为丰富的能源之一,相比石油、天然气,算是我们的优势能源。
如果能把煤变油的技术搞出来,那可谓是高枕无忧!
高振东脸上抽了抽,嘿嘿笑了笑。
“怎么?说!”领导转头看着他,眼里全是精光。
“嘿嘿,其实也不是不行,我研究过,比这个要困难很多,但是不是没有办法。”
油变油和煤变油,难度是两个级别,而且现在挖的煤也还不怎么够用。可以这么说,油变油的技术,在网上是车载斗量,但是煤变油的,就要少很多。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油变油可以作坊式生产,技术、设备、原料、能源要求都很低,只要油够多,油变油的技术投入并不算很高,但是煤变油就是另外一回事,那得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才行。
但是办法肯定是有的,说得难听点,高振东从网上就算找不到具体的技术,但是找条技术路线总是没问题的,把技术路线交给同志们去深入,花个十年二十年的,也总能搞出来。
在这一点上,高振东无比的相信同志们,同志们主要是受限于理论薄弱,想要找到一条靠谱的路线很难,但是只要有了技术路线,最困难的事情,也就解决了一多半。
为什么形容绝望的时候,会用一个词叫“走投无路”,就是因为找不到路才是最大的绝望。
剩下的事情,交给同志们就好,再说自己也不是完全不能提供帮助。
“此话当真?!”领导的脸色,再次变得无比激动。
他捂了捂胸口,不行,和这小子说话,心脏必须得好才行。冷不丁就给你一个大惊喜,甚至惊吓。
和油变油相比,煤变油对我们国家来说具有更加重大的战略意义,毕竟真正大规模的生物柴油需要和庄稼争地,而煤变油不需要。
“真的。我研究过,虽然因为技术难度和现实利用问题,我先选择的油变油,但是煤变油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不过难度高,成本也比石化炼油要高很多。”高振东说得非常肯定。
领导点点头,他理解高振东为什么没有先选煤变油。
就算是外行来看,也会觉得油变油比煤变油要简单、可行,都是油嘛,一家人,好说好说,在当前环境下,选择见效更快、能更早投入使用的技术先行研究,也是理智和合理的选择。
而且现在的煤同样紧俏,如果不考虑极端情况,而是在正常的发展进程中,那么煤变油搞出来也暂时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原料短缺状态,这个战略意义更加重大的技术,从当前的战术环境来说反倒是没有油变油来得实在。
而且高振东预估这个技术的成本会比较高,那就更能理解他为什么先选油变油了。
但是理解归理解,说一千道一万,这个技术的战略意义就是重大,所以当听见高振东肯定的回答,他难得的对高振东的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振动同志,我知道很难,但是再难,哪怕做十年、一百年,你也要带着同志们,把这个技术做出来!”
他说得非常认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用水安全,这些是一个国家本质上的安全,和军事安全相比,重要性不遑多让。
他相信高振东从来不放空炮,他也几乎从来没有对高振东的具体工作做过任何明确的要求,但是这一次,他破例了。
这种技术,从我国的资源禀赋来说,可谓是百年基业,哪怕花上十年百年,也要搞出来的,特别是当听见一位素来很靠谱的同志,下了结论说该技术可行的时候。
就算再难,就算一代搞不成,也总要搞下去。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政策延续性,来支撑一个初看起来仿佛是不怎么赚钱的技术。毕竟煤变油和直接用石油裂解裂化,难度和成本有着明显的区别。
不过对于一个成熟的大国来说,很多事情不能完全看赚钱不赚钱,也不能只盯着短期利益。
对同志的信任加上对这个技术的期盼,让他毫不犹豫的对高振东做出了要求。
高振东点了点头:“您放心,我会继续研究下去的。先做油变油是基于短期的考量,而煤变油是长期的、战略的考虑。”
他没有打包票说什么时候搞出来,这东西恐怕真不是他一个人能在短期之内搞得出来的。
不过他倒是不紧张,他有自己的考虑,一步一步来嘛。
高振东拍的胸脯,防工委的同志们还是很相信的,他没拍胸脯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成果不还是一样在往外发,而且都是非常重大的那种。
有首长说得好,这位同志,三过硬!
“你需要什么条件?尽管提。我从防工委这边全力满足你。”领导很是放心的开了个大口子,给高振东开口子,开得再大也放心。
高振东摇摇头:“现在主要是理论上的东西,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子都行,暂时不需要。等到需要的时候,我不会客气的。”
这东西投资极为巨大,就算是不走到最后一步,一些前置技术也同样投资巨大,而且同样有大用。高振东想自己尽量先找一找,综合综合,然后再组织人手。
尽量做到实现一项技术,就有一项技术的成果产出,良性的、正向的把研究循环起来。甚至第一项前置技术,他都想好了。
防工委领导和总工闻言,高兴之余,又觉得心气有点不顺,这小子哪儿都挺好,就是说话太气人,偏偏他自己还毫无所觉。
什么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子……其他同志这么多脑子加一块儿,别说煤变油了,油变油也没影子啊。
算了算了,这没办法,他有这个底气,要是太谦虚,反倒失了锐气。对于带兵打仗出身的领导来说,要的就是这个劲头!啥都别说,谁要是能像他那样出成果,随你怎么说都行。
知道高振东对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安排和做事方式,领导能直接作出要求的,也就是在煤变油这个研究方向上做要求,至于具体的工作,他压根就不可能去要求高振东。
这小子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插不进去手,插手进去反倒是坏菜了。
“行,反正你的事情你安排,我只下任务。我也知道你的工作又多又忙,你也不用把精力全都放在这上面,放一点就行了。”领导笑道,而且这话说得,他自己都觉得离大谱。
这么重要的事情,就放一点精力在上面就行了,这话听起来都觉得是在扯淡。
不过事实证明,在高振东这里,这句话很真实。毕竟他真能干事,而且其他事情也非常重要,不可能都放在这一件上面。放一点上去,估计也就够用了。
离谱,但真实。
站在窗边,看着高振东的车子远去,领导不由得诗兴大发。
“你有潲水油,我有潲水油。都变我的油,做成好柴油。”
——
高振东在打别人垃圾的主意,他没想到的是,我们的垃圾,外面的人同样在打主意。
港岛外海,两条中型货船靠在一起,一条船上的人正在不停的往另外一条船上搬东西。
看得出来,这些东西很重,一个个的木箱子被包扎得严严实实,人搬着踏上两条船之间的跳板,厚实的跳板都会往下沉一段。
“全是DJS-59?”一个人看着这些大块头,皱了皱眉头。
“那当然了,你还别不满意,你瞧瞧现在哪儿有现成的计算机给你啊,这都是大单位的机器,你嫌重我还嫌重呢。”另外一个人开玩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