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969节

  “走走走,吃饭吃饭,哈哈哈。”看着两人心痒难耐的样子,高振东忍不住有一种恶作剧得逞的爽感。

  “行行行,我今天非把你的酒喝光不可!”

  “那可太好了,只要你有那本事……”

  几人的声音越去越远。

  ——

  “嗨,你哪儿弄的这些菌子?连猪拱菌这种杂菌都混进来了,这味儿可冲。”

  傻柱一边在簸箩里挑拣,一边笑道。

  这是过年前的倒数第二个星期天,等到最后一个星期天,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九了。

  大家都在准备年货,高振东也不例外。

  傻柱正在拾掇的,就是黔山的同志送过来的一点心意。

  这一包菌子,估计来自煤城特区,那地儿离彩云省近,也有吃菌子的习惯。

  不过高振东怕贸然吃了看见小人儿,所以就交给傻柱这个大厨拾掇。不过这个他倒是想多了,能到他手上的,就没有能看见小人儿的。

  傻柱倒不愧是川菜厨子,对西南那边的东西,了解倒是挺多,连猪拱菌这种东西都能认得出来,还能说得出当地的名字。

  猪拱菌,其实就是黑松露,一种在欧洲挺名贵,但是在我们这边一直都不怎么上台面的真菌类,在彩云、黔山都有分布。

  在我们这边不太喜欢,大概是因为味道有点冲,高智商的说法,这东西有点石楠花的香味,至于低智商的说法,反正把高智商说法搜一搜就懂了。

  不过这东西猪爱吃,而且还能靠鼻子闻得到,热知识,猪的嗅觉比狗强。闻到了就去从土里拱出来吃,所以就得了这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其实就算在欧洲,在野外采摘也是靠猪指路。

  高振东知道这东西,但是从来没见过整个儿的,傻柱能认出来,高振东也是佩服得不行:“这么偏门的东西你都知道?”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厨子来说,能认识这东西也的确有点难为他了。

  “这东西味道冲,那肯定得认出来才行啊,不然这包菌,那就算是坏菜了。”傻柱一边说一边往外扔猪拱菌。

  这东西黑乎乎皱巴巴的,的确丑,还冲,难怪我们不爱吃,也就西欧那帮……

  高振东想到这里,突然一个激灵!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上去把傻柱扔在地上的猪拱菌给捡了起来。

  我们不爱吃,西边那帮爱吃,我们的贫困山区有广泛分布!

  这特么不先天出口圣体?还能精准扶贫!

  高振东大概知道,几十年后,全世界黑松露一半以上都来自我们国家的这两个省,虽然因为在黑松露食用的习惯上的原因导致在西餐体系中只能被定义在中低端,但是就问你能不能卖钱吧。

  一时间,高振东觉得这黑乎乎皱巴巴的玩意儿,还真是个宝。

  “你干啥,吓我一跳!这东西不好吃,别挣扎了。”

  对于高振东怀疑自己专业素养的行为,傻柱很是不满,我可是川菜大厨,黔山彩云的事情,也多少明白一点的。

  高振东乐呵呵的摇摇头:“不是自己吃。”

  “那你捡回来干嘛?”

  “那你别管,你继续拾掇,我去打个电话。”高振东乐呵呵的向自己的南屋走去。想到了就要干,这东西实在是太小太偏门,正常情况下高振东是想不起来的,不过现在机缘巧合,那就赶紧的。

  外商部,领导一脸古怪的放下电话。没办法,高振东最熟悉的就是他,所以电话直接打到他这里来了。

  “出口蘑菇?还是特殊品种?有意思……振东同志这学识,当真渊博。”不过也可能和他比较好吃有关?高振东好吃这事儿,在熟人圈子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好吃得好啊,就这么随随便便都能找到有出口潜力的商品,而且还能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问题,这种好吃,不妨多来点。

  他抓起电话,叫来了自己的通信员。

  “一会儿有人给我送东西过来,你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我,然后……”外商部领导如此这般的给通信员做了一番安排。

  三个小时以后,通信员带着一脸的喜色走进来。

  “领导,你猜对了!高卢人一见这东西,就双眼放光,连连感谢我们的大方慷慨……”

  要说别的西方国家的人可能不好找,但要说这家,那是随便都能找到,尤其是外商部的人出马。而黑松露这个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就跟我们几十年送华子、茅子一样,是正经能上得了台面的礼物。普通的高卢工作人员,看见这东西那不得乐开花。

  “是嘛?那他们对从我们这里进口这个东西,是什么态度?”

  “态度好得很,能赚钱嘛,那态度还能不好。直言有多少要多少,而且给出了这个价!”通信员比划了一个手势。

  “这个价?大的小的?”

  “大的!”两人的对话,颇有点外商部内部黑话的意思,但是双方都懂对方的意思。

  “嘶~~~~~~啧啧啧,振东同志这眼光……绝了!”不服不行啊,高科技出口产品人家提供,连这种土特产都要靠人家来发现,外商部领导一时间甚至有点惭愧。

  什么?那是自己的同志?那没事儿了。我凭本事团结的同志,同志凭本事发现宝贝,我为什么要惭愧。

  “这样,你让办公室的同志,以部里的名义拟文,发给黔山和彩云两省,请他们组织挖掘收集这种菌类,并考虑研究人工养殖方法。”

  不愧是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东西要卖得好,得种!不过这东西的养殖难度还真高,好在就靠自然产出,也能产生不小的效益,毕竟两个山区省份加起来的面积,比高卢自己都大。虽然和大宗商品没法比,但是出口额中的一小点比例,落到两个山区省份的产区人民头上,就是一大笔收入。

  ——

  五天之后,高振东看着外商部的同志给自己送来的一大包东西,有些哭笑不得。

  而傻柱则在一旁疯狂嘲笑:“哈哈哈哈,你居然去弄了一大包这东西,哈哈哈哈!!!!”

第1424章 赶在过年前

  高振东也是有点无语,我寻思我也没说我要这东西啊……

  外商部:不用解释,不是老吃货压根发现不了这玩意。

  与这包猪拱菌一起来的,还有外商部的一封信件。

  内容倒是很简单,大意就是这是从西南两省以最快速度采集送过来的第一批样品,两省非常重视土特产出口工作,以最快的速度送来了部分样品供外商部洽谈之用,因为1月气温较低,略超黑松露最适宜生长范围下限,部分样品甚至来自地热温泉区域……

  并考虑到振东同志对该类食物有一定鉴赏能力,特送过来一部分,请振东同志品鉴,以免被外国人莫名其妙压了价去……

  很好,理由很好。高振东很是无语,这东西我也不怎么吃啊,会鉴赏个der哦。

  说实话,后世网上传说被国产硬生生拉下神坛的三大西餐高端食材——鱼子酱、鹅肝酱、黑松露里,高振东唯一吃不惯的就是这货。

  而且,这是从两省的二师兄嘴里抢下来的口粮吧?高振东心里有些犯嘀咕。

  还好,估计外商部那边也就是找个由头,应该不会找自己要什么品尝报告之类的东西,自己吃不吃也就那么回事。

  高振东大手一挥:“傻柱,这东西给你喂鸡了。”鸡这东西也是杂食性的,和猪有一比,什么都吃,还吃得贼干净,估计这东西也不在话下。而且作为小型家禽,就算是在城市里,养鸡的也大把,自然就包括傻柱家。

  “嚯,那可敢情好,好歹这也是蘑菇。”傻柱挺高兴,好歹也是能吃的,这一包下去,好歹也能产出几个鸡蛋来。这东西也就这用处,就连上院子里的长桌宴,都不知道怎么上,就没人爱吃。

  如果没得选,肯定有人吃,但是现在虽然不那么宽裕,但是也决计没到没得选的地步。

  只是作为川菜厨子,傻柱并不知道自己手上这一包放到西边儿能把老外的眼睛都给瞪圆了。

  看着傻柱乐呵呵的拎着一包猪拱菌走开,高振东摇摇头,嗯,就是有些对不住那些冬天还在温泉区域从二师兄嘴里抢食的同志。

  想到这里,高振东仿佛觉得脑袋里有什么东西晃了一下,但是又很快消失无踪,根本抓不住。

  高振东摇摇头,奇怪,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怎么都属耗子的,惊鸿一瞥,但是又很快躲得严严实实的。

  想不起来就不想了,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转头向自己家里走去。

  ——

  虽然已经临近春节,但是对于国内的各大厂矿来说,年是要过的,但是生产也是要搞的,甚至和平时就没什么太大区别,要说区别的话,就是对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同志,需要额外的补贴一些,大过年的。

  这对于像是火电、冶金、玻璃等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毕竟这些行业的炉子一开,产线一转,想要停下来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对于这些行业来说,这就不是不想放节假,而是根本没法放,只能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下同志们。

  而在京钢厂的一个特殊车间里,现在更是热火朝天,同志们仿佛完全记不得有过年这回事一样,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眼前这套有些特殊的转炉炼钢设备上了。

  这套转炉投产时间其实并不长,其实还在试运行期,只是这套转炉的试运行期有些特殊。

  “运行这么些天了,结果怎么样?马上过年了,要是情况好,好歹也是个新年礼物嘛。”一位同志笑道。

  谁说记不得过年的?这不就记住了。只是在他们这里,过年有着特殊的意义,那是给整个行业乃至全国人民送上礼物的好日子。

  “情况很好,厂长、总工、处长,你们看这个。经过这段时间的试生产表明,顶底复吹对原有的顶吹转炉的化学成分和温度不均、化渣困难、冶炼周期较长、烟尘多、氧气消耗大等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京钢厂的高级技术力量,现在基本上都扑在这个事情上面,厂子的重要领导和技术处处长都在这里。

  听见工程师的汇报,两人均是面露喜色,其实顶吹转炉本来就已经比较优秀,而能在顶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说明这套技术的指标已经高到了一个相当难以想象的程度。

  “其中耗氧量大概下降了9%,收得率上涨了1.8%……”

  这个数据,让在场的同志都面露喜色,这一进一出,可是非常不得了的一件事情。

  简单来说,就是在顶吹转炉的基础上,顶底复吹少耗大约10%左右的氧气,这就是钱呐。

  而钢材的收得率,在顶吹转炉的基础上,平均上涨了1.8个百分点,1.8%看起来好像是很不起眼,但是要知道钢材可是个大宗产品,产量极大,别说接近2个百分点,就算是0.1个百分点的进步,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就算一炉钢30吨,转炉平均40分钟一炉钢,一天就是1080吨钢,这个收得率的进步意味着一套30吨的转炉,一天能多收差不多20吨钢,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所以这个1.8%的上涨,在同志们眼里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数字。别的不说,仅仅是这一点,这个顶底复吹就是成功的。

  “同时,后续的钢材样品检验表明,顶底复吹工艺的钢材质量更加稳定,同时对炉龄也并没有影响,顶底复吹的炉龄,已经达到了2050炉,依然没有耗尽寿命。”

  同志们一个个都很高兴,在优点明显的情况下,炉龄没有下降,那就是好事。

  自从在三轧厂的高总工指导下,将顶吹转炉的炉龄一举提高到1983炉之后,随着同志们对这些技术的熟悉和进一步应用,炉龄也在1983这个数字的基础上稳步上升,最高的已经提高到了2300多炉。

  顶底复吹更加复杂的结构等虽然可能对炉龄产生影响,但是从现在的试验结果来看,2050炉依然还有寿命,炉龄并没有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同时,统计指标表明,在不启动负能量炼钢系统的前提下,顶底复吹比顶吹转炉,能耗节约6.8kgce/吨钢,冶炼周期缩短2分半钟以上。”

  也就是说,这套系统在不回收转炉煤气、水蒸气时,依然比顶吹工艺每吨钢节约6.8公斤标准煤,而且冶炼周期还缩短了两分多钟。

  对于40分钟一炉的转炉来说,一炉钢节约两分多钟,一天下来能节约出90分钟,整整多炼2炉钢!相当于提升产量5%,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

  节约能量,节约时间……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

  不过既然已经说到负能量炼钢系统,同志们可就又来劲了。

  “负能量炼钢的指标现在怎么样?”和顶底复吹相比,负能量炼钢这件事情甚至还要更重要一些。

  如果不是为了在一套试验转炉里,同时完成两种新工艺的试验,那顶底复吹早就出结果了,毕竟顶底复吹要比负能量炼钢来得简单一些,当然,这种“简单”,是兄弟厂所提供了大量的帮助的前提下,例如底吹的底吹组件,那玩意儿没有三轧厂三分厂那边提供精加工能力,他们京钢厂生产起来还真挺有难度。

  而负能量炼钢涉及到的不只是转炉和供氧、惰性气体等炼钢相关的设备成套的问题,这东西甚至包括了综合炼钢控制系统、气体收集、运输、存储、使用等一整套支撑体系,已经不是“设备”那点儿规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要在炼钢厂里建设大半套煤气厂,半套蒸汽动力车间,而且这些厂子的规模还不算太小的那种。

  而最困难的无异于收集装置,特别是煤气收集,好在这个事情,有高总工那边提供的文氏管等技术作为支撑,技术上问题不大。

  总之一套下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建设这套设备,所以同时也导致一起研究试验的顶底复吹在时间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现在看来,为顶底复吹付出的时间是值得的,现在就看负能量炼钢这一套东西是不是也同样如此了。

  要知道负能量炼钢,其意义相比顶底复吹,来得更大。

  顶底复吹算得上是转炉炼钢工艺的优化和改进,而负能量炼钢,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炼钢工艺体系理念的一次颠覆。

  “情况很好!”说起这个,眼前这位长期奋战在试生产一线的工程师脸上那笑容压根就压不住。

  “经过这段时间的试运行,统计数据表明,吨钢耗煤节约了……对不起,说错了……”

  说错了?什么意思?

  “纠正一下,现在这套试验转炉,吨钢耗能指标是-2.28kgce/吨钢……”

  京钢厂的几位领导和技术处长一愣,都笑了起来。

  难怪刚才他说自己说错了,吨钢耗能指标都特么变成负数了,说“节约”的确是不大合适,再怎么节约,总是要耗能的吧?但是现在从综合能量消耗来看,每吨钢还多出来2公斤多标煤。

  这就不太好用“节约”两字来形容和计算。再怎么说,都没有一个负数来得让人惊艳。

  别看每吨钢才多出来2公斤多标煤,仿佛不是很多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已经很高,和21世纪高达-30kgce/吨钢以上虽然没法比,但是这是负数,就是质的不同。

首节 上一节 969/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