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尸人 第425节

  真有血性能被激出来的,又怎么可能会干出趁着人家长辈都不在了就上门欺负孤女的事?

  少年指尖轻颤阿璃的梦并不是现实,他是阿璃主动邀请进来的,这些死倒邪祟是自己欺上门的,但双方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在这里,绝大部分手段都无法施展,用不了术法,用不了阵法。

  但……酆都十二法旨,或许能起到作用。

  一是因为它本就是酆都大帝统御万鬼的手段,自带玄奇;二是,阴长生可能还活着。

  天塌了由高个子先顶着,李追远并不介意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把阴长生拉入自己的走江因果。

  只是,正当少年准备蓄力,尝试使用这一招时,一阵清脆的铃铛声,从白雾里传出。

  “叮铃铃……啪……叮铃铃……啪……叮铃铃……啪……”

  先出来的,是声音。

  随即,是一张飘出的黄纸,紧接着,是两张三张,最后成片。

  李追远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看着前方的雾气。

  他没料到,还真有人,被这激将法给激出来了。

  铃铛声,还在继续响动。

  一个身穿黄袍的道人,从白雾中走出。

  只见其右手摇晃一下铃铛的同时,左手就撒出一片黄纸,而后,身后传来一片整齐的蹦跳落地声。

  道人头发散乱,覆盖住了脸,但从其露出袖口的双臂处可以瞧出,他枯瘦如干尸。

  他走在最前面引路,后头虚无处,虽然看不见,却似有整齐跟随的一列,于肃杀中井然有序。

  “赶尸人?”

  ———

  双倍月票最后一天了,大家要是手里还有月票的话,就请投给龙吧,抱紧大家,求月票!

第137章

  书房内,男孩女孩都在画画。

  李追远的落笔速度要快些,因为他只需将赶尸道人的形象给临摹出来。

  阿璃则需要根据少年的描述,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

  少年画好了,放下笔,站在画桌旁,盯着道人仔细看着。

  虽然道人头发杂乱覆盖其脸,但他身上的道袍以及脚上所穿的多层底布鞋,显得很干净,且这种干净不仅体现在没有污垢。

  画中的道人正在前进,左脚向前迈出,露出鞋底,鞋底很白,能看见整齐的针脚。

  黄色的道袍,领口处以及袖口处,也很柔顺,没有丝毫毛边。

  甚至,就连其右手所持的铃铛,下摆处的红黄结饰,也是那么的清新细腻。

  这是崭新的衣服、鞋和法器……

  因此,可以大胆猜测出,这位赶尸道人的本体,应是被葬于某个地方,下葬用品,全是新的。

  余婆婆出现时虽厚抹脂粉,但依旧能看出“瞎眼婆”的感觉,事实证明,她那尊泥胎雕塑,就差一双眼睛还没恢复。

  大鱼愿者上钩时,鱼身腐烂溃脓,也是它现实状态的一种体现。

  五头阴神,除了那头猪外,全都是身负重伤的形象,只有那头猪,看不见什么伤口;一来说明它们五个状态中,猪最好;二也是表现出猪在这五头阴兽中的主导地位,侧面暗示另外四头形象是被这头猪强行拉拽出来上场的。

  所以,那些东西在阿璃梦中所呈现出的形象,是和其现实状态有对照的。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赶尸道人既然能出现在阿璃梦中,就说明其与以前的龙王有“过命的交情”。

  而他,却是被体面下葬的。

  只有两个可能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一个可能是龙王当初虽然镇压了他,但却与其惺惺相惜或者过去有旧,因此安排其妥善下葬。

  另一个可能就是龙王虽然镇压了他,但却有人将其尸骸遗留收了回去,进行妥善处理,包括寻墓安葬。

  前者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能和龙王有这种交情的对手,就算死于龙王之手,怕是也不会干出那种上门欺负孤女的腌臜事。

  除非他这次出来,是另有目的。

  就像是上次的大鱼,人不是出雾来挑衅的,是想借龙王的力量,找个机会,与玉虚子同归于尽。

  而且,赶尸道人是江水没推动,其余白雾中的存在没敢往外露面时,他自个儿主动出来的。

  综合这些考虑,赶尸道人的立场标签,一时还真不好去预设。

  另一个可能下就好理解了,那就是这位现如今,还存留着传承派系,自己要去对付他的话,就得和他当今的传人交手对上。

  李追远宁愿选择这个可能,双方立场清晰,事件性质也清晰,大家都怀着极为单纯的目的,互相殚精竭虑地把对方搞死。

  可现实不是当下流行的电视剧,好人坏人出场时,看模样就能清晰可见。

  自家太爷有时候陪润生看电视时,最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余婆婆那家伙,本就不算人,大鱼和近期的那头猪,也不是。

  但这个赶尸道人……真就是人了。

  魏正道在《江湖志怪录》里就着重提过,邪修死后变的死倒,最难对付。

  他不仅能懂你的手段,自己也会一些生前手段,甚至,还能和你玩些心眼儿。

  李追远闭上眼,先擦去脑海中刚刚形成的各种复杂逻辑,先找主要矛盾。

  等再睁开眼时,少年的目光清澈多了。

  甭管你是好是坏,是否有难言之隐亦或者是意有所指,既然你出现在了阿璃的梦里,既然我打算将你当作实验对象主动打造因果线路向你靠拢……

  那我最终目标,就是奔着把你彻底弄死去,就准没错。

  至于最后你是老怀甚慰、终得解脱,还是恼羞成怒、死不甘心,这都是后话,是一起事件完成后,大家围着烤炉吃烤肉时所“添加”的另一种调料。

  赶尸道人身后的“尸体”,李追远没看见,也就没有将其画出,不过,对方挥洒出去的黄色纸钱,倒是被李追远着重记下了细节。

  而且,单独在画卷的两角,对其放大描摹,各自画了一对正反面。

  各个地方因风俗习惯不同,纸钱的设计形式也是大不一样。

  那种“天地银行”的冥钞虽已铺开流行,但目前还不是主流,且出现年代也很短。

  南通这边的纸钱,以正方的黄纸为主,去吃白席时,近亲普遍也会买一竖扎黄纸带去当礼。

  村里不少人家,也会把这种黄纸放厕所篓子里,当擦屁股纸用。

  因为它用起来质感比报纸好,比较厚实不易破,中间还没镂空。

  而很多其它地方的纸钱,从设计上来看,是真的像“铜钱”,颜色、规格等方面,也都各有自己的习惯传统。

  有些地方更考究的,纸钱上还会印字。

  得幸,赶尸道人所抛洒的纸钱上,就有印字。

  李追远之所以选择两角来画纸钱,也是因为这纸钱分为两种,款式设计上一模一样,但字体不同。

  左侧角纸钱正反面分别写着:阴人上路,阳人避让。

  右侧角纸钱正反面分别写着:解家赏赐,小鬼谢拜。

  这两种纸钱应该是交错叠在一起,撒纸钱时,两者一起撒出去。

  左侧那张纸钱,意思很简单,算是一种告知。

  赶尸人的传统本就是夜里上路,因为白天容易惊扰到人,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一般从事这一行当的人,普遍会被世俗认为比较晦气,他们自己也懒得硬往主流里凑,更懂得偏安低调。

  这一点,和捞尸人很像,太爷家平日里也是没什么外客走动的。

  哪怕是在当下,身为公家单位的殡仪馆员工,出去跟陌生人介绍自己工作时,也经常会遭遇有色目光。

  但右侧纸钱上的文字,口气就不对劲了。

  解家赏赐,这指出了门楣。

  小鬼谢拜,这指出了尊卑。

  说明解家在“阴阳路”上,很有地位,已经不是求小鬼们不要在路上捣乱的,而是我赏你点钱,识相的,自己给我滚开。

  敢印这种字,证明解家的地位是真的,绝不是自我感觉良好。

  因为干这行的,最忌讳这个,普遍都是把自己姿态放低些,能做十分只对外说七分,生怕风大闪了舌头。

  没这真底蕴,你敢撒这纸钱,就等着那些脏东西主动上门把你全家给弄了吧。

  这也是为什么“走江”这词,专属龙王家的原因。

  文艺圈,可以圈内人自娱自乐,互相捧臭脚抬身价,没羞没臊。

  古往今来,玄门里也不是没人这么玩过,但后来都沉入了江底。

  “解家?”

  有门楣,事情就好办多了,省得自己大海捞针般地找。

  李追远指尖轻轻扣动自己太阳穴,他脑子里,还真有两篇记载内容,能和这解家对得上。

  一篇源自于阴家族谱里夹杂的一位阴家先人的游记,他游历时,夜里曾宿在大庸城郊的一处客栈。

  晚上,一位赶尸人带客来投宿。

  正常的客栈,自然不敢留宿赶尸人,但有些客栈是有这种特殊背景的,以及……有些客栈可能真的生意差到快经营不下去了,破产比尸体更可怕。

  客栈掌柜晚上提灯吩咐留宿的其它客人,天亮前就尽量不要出门了,暗示有赶尸人来投宿。

  那位阴家先人,自是不在此列,他不仅出门了,还去寻那赶尸人,二人喝酒聊天,并“互为知己”。

  李追远觉得,这里的“互为知己”是有水分的。

  因为阴家自阴长生后,家族实力和地位,可谓呈两千年的直线跳水式下滑。

  但奈何阴长生的名气太大,又隐约是酆都大帝本尊,所以历代阴家人出门游历时,论个先祖……总能凑上去喝酒吃席。

  甭管对方来头多大,甭管你当下阴家是否有资格对话上桌,多少也会给阴长生一点面子。

  也因此,阴家历代先祖的游记,还真挺有趣的,因为他们总能混上高端局。

  就比如被这位阴家先祖引以为知己的赶尸人,他就姓解。

  但很可惜,古人写东西比较简略,那位阴家先人只是把这段经历当作个小插曲讲述了一下,并未再详细描写。

  因此,李追远作为后世看记载的人,唯一能从这篇记载里知道的事:

  他去大庸和解家赶尸人,喝了顿酒,吹了一夜牛逼。

  大庸,也就是现在的张家界。

  脑海中另一篇记载,源自于魏正道的《江湖志怪录》,他在里面记录了一尊由邪修变成的死倒,这死倒生前姓谢,与解、卜、汪,并称为老天门四大赶尸家族。

首节 上一节 425/10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