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校园网红横扫娱乐圈 第62节

  冯语抬起头,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语气带着过来人的严肃:“废话!你以为导演是喊‘开机’‘咔’那么简单?我告诉你,小陆。你前面偷的懒,后面都会在片场以百倍的麻烦还给你!剧本逻辑不通?演员找不到状态?场景氛围不对?成片节奏拖沓或跳跃?情绪铺垫不够?所有这些让你焦头烂额的‘漏洞’,十有八九都是前期工作没做到位埋下的雷!”

  她拿起《少年的你》剧本,拍了拍:“你自己就是这个剧本的亲爹,你写的时候就应该深有体会!在有限的篇幅里,怎么把故事讲清楚?怎么让人物立起来?怎么让读者感受到你要传递的东西?你前期想得越深越透,拍摄时就越从容。”

  冯语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在陆士宁心上。他之前确实有些“想当然”了。他以为凭借对前世那部成功电影的“记忆”,就能轻松复刻。

  但冯语带着他如此细致地拆解剧本、分析人物,他才惊觉,一部成功的电影背后,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的分寸,都是导演对故事、对人物的表达,这绝非简单的“还原”就能做到。

  “好啦,”冯语适时打断陆士宁的沉思,抽出一张崭新的A4纸铺在两人面前,“别光感慨,动手!接下来是人物分析。这是导演理解演员、指导表演、构建人物关系网的核心。”

  她拿起笔,在纸中央画了一个圈:“第一步,绘制核心人物关系图谱。以陈念为中心。”他在圈里写下“陈念”。然后,从陈念向外延伸出几条线。

  陈念—小北:在线旁标注“守护/救赎”

  陈念—魏莱:标注“压迫/欺凌/恐惧/仇恨”

  陈念—母亲:标注“爱/依赖/愧疚/缺位”

  陈念—警察郑易:标注“求助/怀疑/希望/法律象征”

  “看清楚了吗?”冯语指着线条和标注,“标注每条关系中的权力动态和情感本质。比如,魏莱对陈念是绝对的压迫性权力,小北对陈念则是保护性、甚至带有牺牲意味的权力。陈念对母亲是复杂交织的爱与怨。理解这些动态,你才能精准把握人物互动的张力。”

  “第二步,深度挖掘角色的行为逻辑与转变。”冯语在陈念的名字下画了一条时间轴。

  初始状态:“成绩优异但孤僻封闭的高三学生,核心驱动力:通过高考逃离原生环境。”

  关键转变节点:胡小蝶之死、被魏莱剃发、小北的介入

  魏莱死后:从受害者卷入更深的漩涡

  冯语慢慢说道:“作为导演,你必须像解剖一样清晰角色在每个关键节点的心理状态、情绪层次和行为动机。这样,在片场,你才能一眼看出演员的表演是否偏离了轨道。”

  “陈念在被剃发后的戏,演员如果还只是表现出普通的委屈或愤怒,那就完全错了!那应该是一种灵魂被抽空的麻木、极致的恐惧混合着毁灭边缘的绝望!如果演员没做到,这就是你需要去引导、甚至‘逼’他们达到的状态。”

  听到这里,陆士宁忍不住问道:“冯导,我看过不少新闻,说很多导演在片场喜欢骂演员,或者在片场发火。这样真的对演员的表演有帮助吗?”

  冯语叹了口气,露出一丝无奈又现实的苦笑:“这是导演的沟通艺术,也是无奈之举。咱们国家的演员生态复杂。第一类,是有天赋、有悟性、肯钻研的好演员。你稍微点拨,甚至一个眼神,他就能理解你要什么,甚至能给你惊喜。跟这种演员合作是享受,根本不需要发火。”

  “第二类,是态度不端正、嘻嘻哈哈进不了状态的。对这种,你苦口婆心没用,该严厉就得严厉,该发火就得发火,用压力把他们从游离状态砸进角色里。”

  “第三类,是所谓咖位大的。你说话得讲究策略,重话不能说,得哄着、引导着,稍微让他觉得没面子,他可能就消极怠工,整个剧组都得跟着受罪。所以啊,”冯语摇摇头,“骂不骂人,发不发火,看人下菜碟,目的是为了逼出最好的表演,不是为了发泄情绪。”

  “好了,人物行为逻辑和转变是基础。”冯语把话题拉回来,“第三步,拆解剧本结构、分析场景递进关系。这个,”她拿起剧本拍了拍,“是我留给你的作业!下次见面,我要看到你对整个剧本的结构划分,以及主要场景之间如何层层递进、推动剧情和情绪的完整分析。别想糊弄我!”

  “最后,也是导演工作的灵魂所在,”冯语的神情变得无比认真,“把冰冷的文字,转化为你脑海中流动的影像!针对关键场景,提前构思你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手法。这才是导演区别于编剧的核心能力!”

  她翻开剧本,指着“陈念被魏莱等人堵在楼梯间欺凌”那场戏:

  “比如这里,文字写‘陈念被推搡、辱骂、孤立无援’。在你脑海里,它应该是什么样子?仅仅是中景拍她们推搡吗?不!我要的是让观众感同身受陈念的恐惧和压迫!”

  陆士宁回想前世那个场景,那个镜头是怎么拍的?在脑海中回想了一下,然后说道:“能不能用低角度仰拍施暴者魏莱和她的跟班?让她们在画面中显得更高大、更具威胁性。然后用高角度俯拍或特写拍陈念,强化她的渺小和无助?”

  冯语被陆士宁说的这些话吃了一惊,不过在想到他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之后,她便释然了,陆士宁写剧本的时候,肯定在脑海中想过这个场景了。

  她有些欣慰地点头说道:“你说的很对,还有几个点,要不要用手持跟拍,镜头带着不稳的晃动?模拟陈念慌乱逃跑时的视角?或者在推搡的关键时刻,用快速推拉镜头制造冲击?”

  “狭窄的楼梯间本身就有压迫感,但能不能再继续强化?比如让光线更昏暗?”

  冯语越说越投入,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阴暗的楼梯间:“再比如小北和陈念在破旧小屋里的互动。那是他们唯一的避风港,情感在这里滋生、升温。这里的镜头语言就要截然不同!可能用柔和的暖光?虚化破败的背景?捕捉细腻的眼神交流和肢体触碰?这些,都是你需要提前在脑海里拍摄无数遍的!”

第128章 影片公示

  连续一周高强度的剧本研读和导演思维训练,让陆士宁感觉大脑像被彻底重塑了一遍。前世作为观众观看《少年的你》时,那些情节、情绪,只觉得震撼。

  如今在冯语导演抽丝剥茧般的拆解下,他才惊觉每一处看似自然的情节背后,都隐藏着精密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人物逻辑。

  让冯语也有些惊讶的是,正常情况下,很多剧本其实拿到手后,都会进行一些场景删减或改编,但陆士宁写的不是,整个剧本似乎没有多余的情节,故事结构、台词,都很到位,这显然省去了她不少麻烦,对陆士宁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年轻人,可真不得了。

  就在他们结束这个阶段时,一个关键节点悄然而至。

  国家电影局官网,例行更新了上月的电影剧本备案、立项公示。在密密麻麻的片名中,《少年的你》赫然在列。

  片名:《少年的你》

  第一备案单位:西安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

  联合备案单位:京城市光芒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爱奇艺影业(雾都)有限公司。

  编剧:陆士宁

  题材类型:青春、现实题材,聚焦校园欺凌与少年成长。

  备案故事梗概:优等生陈念在高考前夕遭遇校园暴力,与街头少年小北相遇后互相扶持。在一次冲突中,陈念失手杀死霸凌者魏莱,小北为保护陈念顶罪入狱。

  备案文件中明确了西影厂负责内容主导,光芒影视承担制作统筹,爱奇艺影业负责发行资源整合。

  这份公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行业内激起千层浪。

  猫眼、灯塔、豆瓣等平台,负责信息录入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个项目。尤其是看到“编剧:陆士宁”的名字,以及那极具冲击力的故事梗概时,都精神一振。“陆士宁新片备案!校园暴力题材!”的消息迅速在内部传开,平台页面也同步更新了项目信息。

  中影、上影集团,当初与陆士宁接触过的项目负责人,自然也第一时间看到了公示。看着西影厂作为第一备案单位,以及那敏感而沉重的题材,几人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复杂的神情,夹杂着几分轻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庆幸”。

  “呵,西影厂真是病急乱投医了。”中影的一位高层放下平板,语气带着嘲讽,“这几年被市场挤兑得不行,什么项目都敢接了?校园暴力?还是失手杀人、顶罪入狱?这题材拍出来能过审吗?拍出来能有人看吗?年轻人写个网剧火了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他摇摇头,仿佛已经预见了这个项目的惨淡结局。

  上影那边也差不多:“题材倒是够新颖,但风险太大。西影这次怕是要栽个大跟头。还好我们当初没接这烫手山芋。”

  然而,与这些大厂的冷眼旁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嗅觉灵敏的演员经纪公司和艺人工作室!

  《苦尽甘来遇见你》横扫国内外的恐怖热度犹在眼前,陆士宁作为编剧展现的巨大号召力毋庸置疑。如今他亲自编剧的新项目,哪怕题材敏感,也意味着巨大的曝光和可能的口碑!

  一时间,光芒影视的公开电话几乎被打爆!无数经纪人和艺人助理蜂拥而至,急切地询问项目进度、角色设定、试镜安排。所有人都想在这个尚未开拍就引发巨大关注的项目中分一杯羹。

  网络上的反应更为直接和热烈。“#陆士宁新电影《少年的你》备案#”的词条毫无悬念地冲上热搜榜前列!《苦尽甘来遇见你》积累的海量剧粉和陆士宁的歌迷、春晚观众,对这个消息充满了期待。

  但当网友们看到官方发布的“故事梗概”时,反应瞬间从期待变成了惊愕和热议。

  “《少年的你》?校园暴力?失手杀人?顶罪入狱?这......这题材也太沉重了吧?”

  “陆士宁这步子迈得有点大啊!从温暖治愈的《苦尽甘来》直接跳到这么黑暗的题材?”

  “校园暴力?这能拍吗?现在的校园剧不都是甜甜的恋爱、帅气的校草学霸吗?”

  “感觉好压抑啊,不过如果是陆士宁写的剧本,我就有点想看了。”

  “校园暴力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很残酷!支持有人拍出来让大家看到!”

  自媒体更是闻风而动,迅速抓住这个热点,一篇篇带着真实案例、触目惊心图片和数据的文章被推送到网友面前。那些被长期忽视的校园阴暗面,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许多网友看完才惊觉,原来自己印象中阳光明媚的校园背后,还隐藏着如此多的痛苦和挣扎。舆论的讨论度持续飙升,关于“校园暴力”的议题热度甚至盖过了电影本身。

  中影和上影那几个当初拒绝项目的负责人,看着网络上爆炸性的讨论和关注度,虽然嘴上依然说着“题材敏感风险大”,但心里也不得不暗自承认:陆士宁这小子,确实抓到了一个极具社会意义且极度稀缺的题材切入点!这份敏锐度和胆识,确实非同一般。

  外面舆论喧嚣,光芒内部却已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陆士宁和冯语、制片人以及选角导演团队开了个碰头会。

  “男女主角已经定下,”冯语言简意赅,“陈念由姚圣锦出演,小北由邵琦出演。”

  几个负责人都点头表示认可,这是之前就已经说好了的。

  “但其他重要角色,尤其是魏莱、郑易警官、陈念母亲、以及小北身边的混混朋友老杨,”冯语目光坚定,“我坚持公开试镜。我们需要找到最符合角色气质、最有爆发力和层次感的演员,名气大小不是首要考虑。”

  选角导演立刻应道:“明白!我们马上整理角色需求,发布试镜通告。预计下周就可以开始第一轮筛选。”

  试镜通告很快通过官方渠道和业内渠道发布出去,详细列出了角色要求。

  魏莱:表面光鲜亮丽,内心扭曲残忍的校园霸凌主导者。需要极强的外表迷惑性和内在爆发力、压迫感。

  郑易警官:年轻、有正义感,但在规则与情理间挣扎的执法者。需要表现出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的碰撞。

  陈念母亲:爱女儿却因自身生存困境而长期缺位,社会底层的挣扎者。需要演出市侩、懦弱与深沉母爱的复杂交织。

  老杨(小北朋友):社会边缘的混混,讲义气但也有自身的局限和挣扎。需要市井气和底层感。

  消息一出,那些早已摩拳擦掌的经纪公司立刻行动起来,纷纷将旗下符合年龄和气质要求的演员资料送来,并努力争取试镜机会。

第129章 选景

  雾都的天空总是带着一种灰蒙蒙的质感,空气湿润,弥漫着淡淡的江水气息。陆士宁和冯语已经在这座山城里奔波了整整两天,穿梭于各所高中之间。

  网络上的喧嚣、业内的质疑、选角的繁忙,都被暂时抛在身后。

  冯语作为经验丰富的导演,对选景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她看中了几所学校:有的教学楼崭新气派,操场开阔;有的历史悠久,红砖墙爬满藤蔓,自带故事感;还有的位于错综复杂的老街区,烟火气十足。她拿着相机或手机,不断记录着角度、光线、建筑结构,在心里默默评估着是否适合剧本中的关键戏份。

  然而,陆士宁看着这些地方,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是它们不够好,而是缺少了前世那部电影里烙印在他脑海中的那种特定的氛围,那种带着山城特有的潮湿、拥挤、新旧交织的压抑感,以及在这种环境中挣扎生长的的青春气息。他无法具体描述,但感觉不对。

  “冯导,我们再看看下一个吧?”陆士宁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提议道。他不想轻易妥协,哪怕这理由听起来有些玄乎。

  冯语没有丝毫不耐,她理解导演对场景的直觉和执念有时难以用逻辑解释。她看了看行程表:“行,还有最后一个,雾都铁路中学,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看完就回去休息。”

  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最终停在一所看起来颇为普通的中学附近。校门不算气派,教学楼也有些年头,外墙在潮湿的空气里显得有些斑驳。正值放学时间,穿着校服的学生三三两两地涌出校门,嬉笑打闹声给这略显陈旧的校园增添了些许活力。

  两人下了车,沿着学校外围随意走着。这里没有冯语之前看中的那些学校的亮点,她正想开口说“今天就这样吧”,目光却瞥见身边的陆士宁猛地停下了脚步。

  陆士宁的目光牢牢锁定在校园围墙外一条不起眼的林间小道上。小道狭窄,铺着有些凹凸不平的青石板,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枝桠在头顶交错,遮蔽了大部分天光,即使在白天也显得有些幽暗。雨水浸润后的石板泛着深色的水光,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却也带着山城特有的湿冷感。

  这条小路,和他记忆深处那个画面瞬间重合了,小北和陈念沉默并肩而行,或是陈念独自低头匆匆穿行,阳光艰难地穿过叶隙,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种孤独、压抑,却又在绝境中相互依存的微妙氛围,仿佛天然就该发生在这里。

  “就这吧!”陆士宁脱口而出,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确定。

  冯语顺着他炽热的目光看去,那条小路确实有种独特的气质,带着点阴郁和故事感。她低头看了看手机上的导航定位:“雾都铁路中学,为什么选这里?这条小路?”她有些好奇,这条小路虽然特别,但并非不可替代。

  陆士宁一时语塞。他总不能说“因为前世电影就在这里拍的,感觉一模一样”吧?

  他迅速在脑海中组织语言,试图用导演的思维去合理化这个直觉:“嗯,就是看到这条小道,突然很有感觉。我在脑子里试着想象了一下,陈念低着头,抱着书包匆匆走过这里,身后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或者小北靠在墙边等她,两人沉默地并肩走在这条路上。那种氛围,那种被环境包裹的压抑感,还有石板路、湿漉漉的空气、头顶的树荫,它们和我想象中角色所处的世界完美契合了。”

  陆士宁的解释带着点感性,听起来有些玄,但眼神却异常认真和笃定。

  冯语静静地听着,目光再次投向那条幽深的小道,又看了看旁边略显陈旧的铁路中学校园。她忽然明白了陆士宁的感觉。这所学校没有崭新大楼的光鲜,却有着被岁月和生活磨砺过的真实痕迹。

  “牵强吗?”陆士宁见冯语没说话,有点不好意思地补充道。

  冯语笑了,摆摆手:“导演选景,有时候就是靠感觉和缘分。你说得对,场景本身要能承载情绪。”

  她拿出相机,对着那条林间小道,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好,铁路中学,定了!这条小路作为重要外景点之一。”

  冯语又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并在“铁路中学”旁边画了个重点符号,“明天我们再仔细看看学校内部,找找有没有适合拍教室、楼梯间、天台这些戏份的地方。”

  就在这时,天空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让本就幽暗的小道更添几分清冷和朦胧。放学的人流渐渐稀疏,只剩下几个没带伞的学生在细雨中奔跑。

  陆士宁和冯语没有立刻离开,他们站在不远处能避雨的屋檐下,静静地看着雨中的校园和那条寂静的小道。

  “你看,”冯语指着雨中一个独自撑着伞、低着头默默走在石板路上的女学生,“像不像陈念?”

  陆士宁凝望着那个在雨幕中显得有些单薄模糊的身影,雨水打湿了她的校服裤脚,她走得不快,带着一种心事重重的孤独感。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分镜画面:低机位、慢镜头、雨水滴落石板、孤独的身影。

  陆士宁点点头,轻声说:“像。非常像。”

  接下来半个月的选景效率,高得连经验丰富的冯语都暗自咋舌。她们几乎是以一种近乎“点卯”的速度,精准地敲定了一个又一个关键场景。

  苏家坝立交、魁星楼、皇冠大扶梯、铜元局地铁站、海棠溪筒子楼、朝天门银星商城......

  每一个地点,陆士宁几乎都是在实地观察片刻后,就斩钉截铁地拍板:“就这里!”

  其笃定的程度,仿佛这些场景早已在他脑海中演练了千百遍。

  冯语虽然心中也认同这些地点与剧本气质的高度契合,但陆士宁这种近乎未卜先知的选景速度和精准度,还是让她感到惊讶。

  通常选景是个需要反复比较、讨论、甚至实地测试光影的繁琐过程。她只能将这一切归功于陆士宁作为剧本亲爹的独特优势:“看来你是真把整个故事在脑子里拍过一遍了,连场景都搭好了模型。也好,省了我们不少争论和跑腿的时间。”她笑着调侃,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欣赏。

第130章 柳慕瑶

首节 上一节 62/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