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想摸鱼,被始皇抓去赐婚 第321节

第155章

不错,这也是嬴政最为担心的问题。

这六国余孽他们身上是有必然要反秦的决心和想法的,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捕捉到反秦的资本和机会。

这经商通商的路子开了之后,他们自然也会想办法聚敛到足够多的财富物资,然后找到机会蓄谋造反。

这百姓本身不会造反,但是,却被这些六国余孽所利用起来,鼓动起来,那,又该如何?

“陛下……”

李兴听了,不慌不忙的说道,“臣下之见,只要国泰民安,百姓极大可能,是不会跟着六国余孽造反的……因为,他们不可能自己断绝了自己的活路……”

不错……

百姓都国泰民安了,还会跟着一起造反?

这是吃饱了撑的吧……

百姓的反意,只和一件事情挂钩,那就是,活!

在封建王朝中,只要能活,那华夏的百姓,都是最能 忍的。

哪怕是真的活不下去了,也会有近一半的人不反抗。

何其的可怜……

每次王朝崩溃的混乱战争,老百姓的伤亡永远是最大的。

秦朝末年是2/3的人,全都因为战争而死,3000多万的百姓,死的只留下1000万出头。

而汉末的军阀混战,最后到西晋统一三国,5000多万人口,最后只剩下500多万,10个人死的只剩下一个人!

何其可怕!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隋末农民起义,还有明末,那死亡比例简直了……

尤其是明末,比例也相当的惊人,从1亿之多死的只剩下千万之余!

若是没有一次次的军阀混乱战争,只怕华夏文明早就突破了人口天际,更早的坐享人口福利了。

毕竟,量变决定质变嘛……

只要人口基数在,那么人口越多,所带来的各种变化,也自然越有可能。

可惜啊,中华文明的几次前进,都被这种混战给打断了。

甚至有了好几次亡国灭种的危机!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混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个,那就是百姓活不下去。

不是任何一个百姓都可以无脑承受一切的,当他们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办法去寻觅生路。

古代几乎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都是起源于百姓活不下去。

然后,被有心人利用,最后,成了打击旧王朝创建新王朝的过程罢了。

而百姓之所以活不下去,那就是因为朝廷给的活路,越来越少了。

秦朝是因为严苛的政法,其他朝代,却是源于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非常庞大的官僚集团,贵族集团这个需要喂养的集团,从王朝创立开始,人数并没有那么多,所以一开始的时候王朝自然是安定的。

甚至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个需要喂养的集团和负责供养的那些农户百姓,比例还能达到一个最为完善,最为稳定的黄金比例。

通常这个时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一个个的盛世了……

什么叫盛世?

盛世就是,贵族和百姓的比例恰当,百姓在缴纳了赋税之后,自己剩下的粮食可以养活全家人,可以让全家开枝散叶,传承后代,仅此而已。

这是一个贵族和平民供给比例的核心问题。

但是盛世也是一个临界值,一个暂时的平衡。

因为过了这个临界值之后,贵族因为被喂养,一个贵族几十几百个农户一起喂养,所以他们的子孙繁衍速度绝对是比普通农民更多的,因此也就造成了开国时候一个贵族可以有500个农户来进行喂养,但是过了盛世之后,这比例已经达到了一个贵族只能平均有几十个农户来喂养……

这个时候,王朝的贵族平民供给比例已经达到了稳定极限了,如果再增加下去,那么,要么贵族的人口比例不再增加,要么农户需要拿出更多的口粮。

通常前面一个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贵族不可能不让自己子孙众多,枝叶繁茂。

那只有让农户拿出更多的口粮了,因此农民的日子就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越来越难的困境,最终活都活不下去,只能起来造反。

所以说盛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特别简单,就是给百姓活路,自己不太作孽,仅此而已……

换句话说,朝廷并没有做多少东西,只是顺其自然,让百姓自己发育。

最后搞的历史上一个个盛世出现的时候,却仿佛是当朝统治者,有天大的功劳一样。

这功劳就是自己没做坏事,这功劳拿的竟然也不脸红羞愧……

“诚然,爱卿说的乃为实言,百姓只要国泰民安,是几乎不会起来造反的……”

听到李兴的话之后,嬴政默默点头句儿又微微摇头叹了口气,“可是朕作为当权者,作为一国之君,要的不是几乎,而是绝对!”

不错,你说几乎不会造反,那不是还有点点可能的吗?

万一这一点点的可能被人把握住了呢,所以嬴政想要的是绝对的稳妥!

“陛下此事也并不难……”

李兴笑道,“若是一只燕雀想要飞起来,而我们不想让他飞起来,无需把它完全杀死,把他翅膀折了就够了……”

什么?

把他的翅膀折了?

首节 上一节 321/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