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115节

  到时候反而会吃鸡不成蚀把米。

  因此再三考虑之后,薛化还是决定和海陆丰公司合作。

  江淼此时手上的合作邀请上,就是对方希望在生产鱼粉鱼油上,引进喂养埃及塘虱的4号饲料配方。

  对于海大集团的想法,江淼可以猜出一二,大概率薛化是想通过大规模自产鱼粉鱼油,压低饲料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

  而对方提到了另一个合作,那就是他们公司承诺不会进入去腥饲料中的细分领域,希望海陆丰公司可以研发配套的去腥饲料。

  也就是说,海大集团打算通过埃及塘虱鱼粉鱼油,压低自己一部分普通饲料的成本,从而实现降本增利。

  但是由于埃及塘虱鱼粉鱼油做饲料,会让水产品体内的土腥味不同程度增加,严重影响水产品的品质。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海陆丰公司的去腥饲料。

  江淼思考了片刻,抬起头来吩咐道:“德明,通知海大集团,我明天中午可以见他们。”

  “好的。”刘德明点了点头,同时他心里面也不觉得老板的语气有什么问题。

  毕竟这个合作是对方主动找上门来的,而不是海陆丰公司求着对方,江淼自然不会过去羊城浪费时间,如果对方真有诚意,就亲自过来洽谈。

  刘德明刚刚回复对方邮件,不到半个小时,就收到了回复。

  海大集团也非常清楚谁是大小王,表示他们董事长明天中午会亲自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第二天,中午。

  江淼和蒋海波、以及价研办公室秦汉明、商务秘书刘德明,在实验区的餐厅接待了从羊城过来的薛化一行人。

  “薛总,请坐。”

  “江总,久仰大名了。”方脸的薛化看起像四十多岁,其实他今年已经55岁了。

  江淼给对方倒了一杯茶:“薛总喝茶。”

  “江总客气了,这一次我们来访,主要是想和贵公司达成合作,不知道江总有什么条件?”做技术出身的薛化也没有弯弯绕绕的意思。

  “贵公司想通过养殖埃及塘虱缓解原材料供应压力,这确实是一个好想法,对于埃及塘虱产业的规划,我也有自己想法。”江淼缓缓说道:

  “如果贵公司自己养殖,那综合成本可压缩到每公斤埃及塘虱1.5元,以我们公司特殊配方喂养的埃及塘虱,粗蛋白含量在25%左右,每吨埃及塘虱可以生产373公斤鱼粉,加上其他成本,每吨鱼粉成本大概在4400块钱左右。”

  薛化点了点头:“确实,这一点我们确实可以做到。”

  “这就是矛盾的地方,目前我们公司的埃及塘虱统一收购价为3块钱一公斤,当然我们下个月开始,也会调低为2.5元每公斤的收购价格,这意味着我们每吨鱼粉成本为7000左右。”

  听到这里,薛化已经明白了其中的矛盾。

  双方成本出现了这2600块钱的区别。

  显然这笔钱,就是海陆丰公司让利给养殖户的。

  可海大集团大概率是自己生产埃及塘虱,因此这一份钱肯定变成其利润空间。

  江淼可不想便宜了对方。

  毕竟埃及塘虱还有鱼油这个副产品,价值也非常高。

  思考了一会,薛化开口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不如这样吧!我们每生产一吨埃及塘虱鱼粉,可以给贵公司支付1000块钱专利费如何?”

  “低了,别忘了还有鱼油。”

  “1500,这基本是我们的极限了。”

  “1600,刚好你们的成本可以卡在6000。”

  薛化和几个管理层小声讨论了一会,然后点了点头:“可以。”

  “合作愉快。”

  薛化心里面苦笑,这就是技术领先的强势。

  如果他们不使用海陆丰公司的专利饲料,埃及塘虱的养殖成本会提升到2元每公斤,而且鱼肉粗蛋白含量也只有20~22%左右。

  虽然国内有一些小鱼粉工厂,成本可以做到每吨4000~5000块钱。

  这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是使用边角料和市场不要的半腐烂水产品,这种鱼粉的质量非常差,不仅仅变质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容易让喂养的水产品和牲畜禽鸟得病,或者出现育肥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加上这种鱼粉都是小厂生产的,产能非常不稳定,没有办法大批量供应。

  类似于海大集团这种大型饲料厂,是不会采购这种劣质鱼粉的。

  而进口鱼粉,哪怕是在最便宜的年份,最差类型的秘鲁65%粗蛋白鱼粉,每吨到岸价也是6000块钱起步。

  也就是说,海大集团哪怕是接受了海陆丰公司的霸王合同,其每吨鱼粉的总成本,也才6000块钱而已。

  关键是掌握了一部分核心原材料的供应,这对于海大集团才是最关键。

  不然,一旦国际上有什么风吹草动,鱼粉豆粕玉米价格飙升,他们又会陷入被动,将公司的利润吞噬掉很大一部分。

  没有自己的原料供应渠道,有时候连议价权都没有。

  目前国际上的10大鱼粉生产商,除了第二名的可卡宾公司被中渔集团收购了之外,其他九个都是外企,而且和ABCD四大粮商、西方资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海大集团为了打破这个困境,必须和海陆丰公司合作。

  薛化很快就讨论起另一个合作项目:“我们想和海陆丰公司合作研究更加优秀的饲料,不知江总意下如何?”

  然而江淼却摇了摇头,他可知道自己的研究风格异于常人,如果和海大集团合作,对方派遣过来的研究人员,很可能会发现异常,因此他拒绝了这个提议:

  “薛总,这种联合研发太麻烦了,专利权归属,资金投入比例,双方研究员人员的贡献,以及技术保密等,都很容易出问题。”

  “好吧!”薛化也知道这种事情很难。

  毕竟海陆丰公司的技术强大,而海大集团规模庞大,到时候研发项目谁说了算,这很容易引发矛盾。

  他便退而求其次:“江总,我非常敬佩贵方的研发实力,如果未来贵公司有需要大规模生产的饲料,我们海大可以为你们提供代工服务。”

  “这个可以考虑。”江淼笑着点了点头。

  有时候代工也是一个选择,特别是要在短时间内爆产能的情况下,选择海大集团这种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对方有一大批闲置的产能。

  如果自己组建工厂,周期会被拉长,初期成本也会飙升。

  但是江淼并没有完全信任这些代工企业,万一对方出问题,或者突然终止合作,那会让公司的饲料供应出现问题。

  因此就算是要找海大集团代工,海陆丰公司也需要有自己的工厂,避免出现突发状况,而陷入供应断裂的情况。

  从刚才的谈话之中,薛化也初步了解到江淼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显然江淼是一个掌控欲很强的人,要不然也不会选择注册个人独资企业了,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基本可以猜出对方不会将饲料代工完全交给海大集团。

  他笑着岔开话题:“江总,你们有没有研发其他鱼饲料的想法?”

  “确实有,不过这需要时间。”江淼自然不会说,自己已经知道了绝大部分水产品的基因,可以根据这些水产品的基因,给它们专门定制饲料。

  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

  如果一下子推出太多高效饲料,不仅仅会冲击市场,还会引起外界的关注,这并不是江淼希望看到的情况。

  “对了,江总,你们公司可以去掉埃及塘虱土腥素的饲料配方,能不能一并授权给我们公司?”薛化并不打算错过这个机会。

  江淼看了一眼对方:“薛总是想去掉埃及塘虱的土腥味?从而避免影响高含量的土腥素影响销售吧?”

  “正是。”对此薛化也没有否认。

  “倒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们的埃及塘虱生产成本会增加,哪怕是你们有饲料成本的优势,每公斤的综合成本仍然会达到3.3元左右,再加上给我们的授权费用,每吨鱼粉的综合成本会达到11200元。”

  听到这里,薛化才知道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如果可以直接这样做,江淼早就这样做了。

  11200元每吨鱼粉的成本,如果以现在国际鱼粉价格达到每吨17000元的大背景,自然是有利可图的,而且是利益巨大。

  问题是国际鱼粉市场的价格,一方面受到秘鲁渔场的沙丁鱼捕捞量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了饲料生产商的采购量影响;最后就是那些大型鱼粉生产商也可以联合起来调整市场价格。

  一旦,海大集团大规模通过埃及塘虱获得鱼粉,那国际市场上的鱼粉价格肯定会暴跌。

  如此一来,如果海大集团的鱼粉成本是每吨11200元,那国际市场的鱼粉价格只要低于这个价格,就会导致海大集团的鱼粉和相关饲料失去竞争力。

  反倒是一开始的每吨6000块钱那个版本的成本,才是最有竞争力的版本。

  毕竟从秘鲁运输鱼粉到东亚的沿海港口,最便宜的时候,到岸价才每吨6000元。

  如果对方继续降价,海大集团还可以向海陆丰公司请求减少授权费用,这也是薛化要求的补充条款。

  这主要是为了提防爆发价格战。

  秘鲁鱼粉的成本并不低,单单是从秘鲁沿海运输到东亚沿海,运输费用就在每吨840~1000元,这种硬性成本是很难压缩的。

  薛化认识中渔集团的高管,对方向他透露过中渔集团控股的可宾克公司一些情况,比如秘鲁鱼粉的毛利大概在每吨200~1000块钱左右。

  这意味着在价格最低年份,哪怕是那些秘鲁鱼粉的生产商不打算赚钱,销售价格也不能低于每吨5000元,低于这个价格就要倒贴。

  而海大集团的生产成本是每吨4400元,加上1600元给海陆丰公司技术授权费。

  在必要的时候,肯定只能通过减少给海陆丰公司的授权费用,从而维持双方价格的平衡。

  吃了午饭之后。

  傍晚的时候,双方的法务就讨论好了相关的条款。

  江淼和薛化两人,分别代表海陆丰公司、海大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第123章 未雨绸缪

  和海大集团谈好了合作之后。

  这个合作对于海陆丰公司而言,基本就是躺着赚钱的节奏。

  11月13日。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这又是一个业绩相对惨淡的年度。

  好在海陆丰公司的产品,并没有参与双十一,主要是没有必要,毕竟平台的套路太多了,还不如公司自己搞一些活动。

  与此同时。

  已经搬迁到了南湖村一栋自建房办公的电商事业部,此时也在紧锣密鼓地开会。

  这个月才加入海陆丰公司的APP开发办公室负责人秦兴祖,给经理张欣怡介绍着他的项目策划表。

  “根据老板的要求,我们已经做好了策划案~”

  相当于产品经理的秦兴祖,之前是在鹏城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一个月前被猎头挖到海陆丰公司,负责购物APP的开发。

  其工作就是负责确定APP的功能、流程和用户体验设计,协调各方资源,把控项目整体进度。

  除此之外,他们办公室的其他人,分别是:

  UI/UX设计师3名,专门负责进行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让APP更美观、易用。

  安卓系统开发工程师7名,负责开发安卓版本的APP。

  至于iOS系统的开发,直接被公司否掉了,毕竟iOS版本的APP需要精力,公司目前并不想在这个方面投入太多。

  然后就是后端开发工程师4名,负责构建和维护服务器端,处理数据存储、用户认证等功能。

  以及测试工程师3名,负责检查APP是否存在漏洞和功能缺陷。

  整个APP开发办公室,一共是17人。

  “秦组长,你们需要多久,可以完成APP?”张欣怡一边询问,一边翻看着项目策划案。

首节 上一节 115/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