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136节

  “第一,提升奶牛单产,就算是比不了阿美丽卡的22吨,也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4吨。”

  “第二,不要生产巴氏灭菌奶和高温灭菌奶了,改为生产奶粉、奶酪、乳清蛋白、奶油等产品。”

  “

  蒋海波一边笔记,一边说道:“老板是打算利用我们在这三个地区的饲料和草料,方便就近供应吗?”

  “嗯!”江淼点了点头。

  毕竟海陆丰公司的赣南分公司,在庐陵市和赣南市,有20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其中大概有16万亩林下草场,可以种植白花三叶草和紫花苜蓿。

  一年收割两茬,一茬可以收割3000公斤左右的鲜草,制成干草就是600公斤左右。

  16万亩一年就是96万吨鲜草,或者19.2万吨干草,或者57.6万吨青贮料。

  而一般高产奶牛,一年需要消耗3~4吨精饲料,6~10吨草料或者青料,和1~2吨干草料。

  因此赣南分公司生产的草料,大概可以满足4万头奶牛一年的需要。

  而且白花三叶草和紫花苜蓿是高蛋白的优质草料,不仅仅适口性好,还可以提高产奶量。

  虽然国内对于优质紫花苜蓿干草的需求量很大,每吨进口到岸价可以达到3000~3500块钱,但其效益对于海陆丰公司而言并不高。

  因为干草运输费用比较高,还不如就地作为原材料,用于饲养奶牛和肉牛。

  想到肉牛,江淼抬头问道:“汉明,目前国内的牛肉价格如何?”

  “牛肉?”秦汉明在一大堆文件翻了翻,拿出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去年二三月份全国牛肉收购价格,略微升高7%,每公斤58~62块钱,之后一直在这个期间震荡,直到去年九月份,价格再次下跌,目前价格维持在每公斤52~56块钱之间。”

  江淼手指头轻轻敲了敲桌面:“这个价格不错,可以考虑购入一批肉牛。”

  “那老板的意思是?”蒋海波停下笔来。

  江淼随即吩咐道:“这样吧!英雄乳业今年的任务,是购入4万头奶牛,建设四个大型奶牛养殖场,还有相关配套工厂。”

  “好的。”

  “然后在海丰县公平镇建一个1万头奶牛的养殖基地,同样要配备深加工工厂。”江淼紧接着补充道:

  “至于肉牛,不急,我打算到时候让漠南分公司负责,毕竟我们在漠南种植那么多大豆,需要自己消耗一部分。”

  对于海陆丰公司而言,奶牛肉牛养殖难度不大,江淼随时可以搞出料奶比、料肉比更好的饲养配方,虽然还是比不上阿美丽卡牧业公司的科技与狠活,但至少将每头奶牛的年产量,提升到14~16吨左右,肉牛的育肥时间压缩下来。

  从本质上来讲,国内牛奶和牛肉价格一直比欧美高,主要是饲料成本造成的。

  就以高产奶牛为例子,每头奶牛一年大概需要15吨饲料,全料成本为每吨2900块钱,全部饲料成本大概在43500元左右。

  而综合其他成本,每公斤鲜牛乳的生产成本,会达到4块钱左右。

  看起来这个价格还挺低的。

  然而这是生牛乳的生产成本,还需要经过奶站,如果是企业自营牧场,成本也便宜不到哪里去,深加工后,需要运输和销售,这些都会进一步叠加成本。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牛奶零售价,巴氏灭菌奶平均在16.7~20元每升,高温消毒奶在14~15元每升。

  而国内乳业三巨头,他们的毛利率分别是37%、32%、20%。

  因此要和他们竞争,必须想办法降本增效。

  如何降本增效?

  当然是使用尽可能少的饲料,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牛奶,同时压低饲料的成本。

  只要可以将牛奶的生产成本压低到每公斤2块钱,那依靠产地的交通优势,就可以在赣省和粤东地区,实现每升巴氏灭菌奶零售价14.5块钱、每升高温消毒奶零售价12块钱,仍然还可以维持33%的毛利润。

  产业这种东西,有时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紫花苜蓿新品种,一个大豆新品种,就可以改变国内的养殖格局。

  至于其他企业能不能跟上来,大概率是可以的,但是不排除某些人看不清产业的发展趋势,会因此而被淘汰。

  这种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的企业,肯定是存在的。

  但是江淼不会因此而选择不发展,毕竟这就是商业竞争的正常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安排英雄乳业,暂时放弃巴氏消毒奶和高温消毒奶的原因。

  随着海陆丰公司的新品种大豆、新品种紫花苜蓿陆续推出,很快国内养殖产业就会发生大变动。

  这个时候,英雄乳业应该埋头布局,提前进行生产线的改造升级,而不是维持半死不活的液态奶市场。

  一旦产业升级开始,大量高质量的低价牛奶涌入市场,可以瞬间抢回市场。

  其他乳企要反应过来,然后开始布局饲料和牧草产业,至少会落后一年的时间,甚至一部分企业内部各种扯皮下,时间会被拉得更长。

  要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的国内乳制品市场,其实已经是一片红海了,倒不是乳企利润不行,而是市场萎靡不振。

  江淼翻看着市场调研部的各种调查报告,就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国内乳制品市场在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会在这几年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情况?

  原因有三个。

  一方面是国内的饮食习惯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乳制品价格偏高。

  第三个原因,涉及到消费者的消费力不足。

  毕竟乳企不降价,消费者又囊中羞涩,那市场自然会呈现出萎靡不振的状态。

  可乳企降价,又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问题。

  这些乳企算来算去,发现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毕竟降价促销,也没有办法一下子吸引到足够多的增量,反而会得不偿失。

  这就是当前国内乳企面临的困境。

  本质上,就是生产成本压不下去了,还要面临国外廉价乳制品的冲击。

  毕竟国内乳企,每年需要从新西兰进口五十万吨大包粉,这些大包粉主要用于生产复原乳、奶粉,或者直接作为食品原材料,用于生产面包之类的产品。

  由此可见,国内的生牛乳产能是不够的。

  但是因为生产成本的原因,目前国内的奶牛养殖规模已经逼近上限。

  英雄乳业要有作为,就要依靠母公司的技术,增加本身的养殖上限,提升单位产能。

  更何况,英雄乳业还有一个其他乳企没有的隐藏优势。

  那就是海陆丰公司构建的区域产业链,这种区域产业链会增加当地人的收入,收入增加了,当地人的消费力就会跟着提升。

  不然你让一个年收入几千块的老农民,日常消费一瓶250毫升的液体奶?这显然不现实。

  以马宫镇为例子,目前镇里面的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两三万。

  这种情况下,马宫镇普通人今年年底的消费热情异常高涨,码头海鲜市场上百块钱一斤的红心虾姑,或者野生石斑鱼,直接供不应求。

  连带着海陆丰公司的活体鳗鱼和特级埃及塘虱,都在当地销售了很多。

  以海陆丰公司的产业布局,很快就可以拉高赣南地区的收入水平,到时候英雄乳业借助母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力,打打广告,加上价格优势,就不愁牛奶销售不出去。

  产业布局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从而提升当地人的整体收入水平,才可以拉动当地消费,让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

  不然当地人的收入还是以前的仨瓜俩枣,钱包空空如也,那市场不萎靡不振才是见鬼了。

  这也是国内目前市场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庞大的产能找不到消费者,消费者因为收入太少,又消费不起太多产品,消费不起太多产品又导致工厂开工率不足,进而导致减薪裁员。

  简直是恶性循环。

  表现在市场上的情况,就是通缩。

第139章 希望

  一月一过。

  二月的年味便浓重起来。

  马宫镇渔港码头的罐头厂搬迁到了烟墩山鱼丸厂,不过这个工厂的位置还不错,去年公司从房东那里,将这个工厂的楼房购买下来,改造成为了一家专营店。

  专营店里面,除了出售普通鳗鱼罐头、蒲烧鳗鱼软罐头、各种冷冻鱼丸,还有活体的鳗鱼和特级埃及塘虱,另外还有草莓、番茄、人参果、白松露。

  门口的码头海鲜市场,刚刚上岸的一筐筐马鲛鱼、螃蟹、虾姑、对虾、青花鱼,吸引了本地的很多客人。

  “这白鳗多少钱?”

  正在给客人打包番茄的小李,赶紧转过头,微笑着看向客人:“大哥,特级白鳗一斤四十五。”

  “特级?”光头中年人用网兜兜起一条不断挣扎的白鳗,鳗鱼在岭南和闽南地区又被叫做白鳝和麻鱼。

  小李赶紧解释:“这是特殊养殖的,没有土腥味。”

  “真的假的?”光头有点将信将疑。

  小李一下子就猜到了对方可能是外地刚刚回家的打工人,便笑着问道:“大哥刚刚从外地回来的吧?”

  “是呀!我刚刚从香江回来,没有想到家乡变化这么大。”光头感慨着。

  “来,大哥,尝一下。”小李从一旁的保温柜子里,拿出一盒试吃样品。

  接过筷子,夹了一块姜丝清蒸鳗鱼,光头吃了一口,顿时眼前一亮:“咦?还真是没有土腥味,这白鳗和池里的一样?”

  “当然,大哥,我们公司就在这,如果你吃到土腥味,直接拿着鱼回来退货,我们全额退还。”小李保证道。

  “给我来条。”

  “大哥,要多大条?”

  “两斤多就可以。”

  “好的,要杀吗?”

  “不用了。”光头摆摆手,接过在袋子里活蹦乱跳的鳗鱼,然后又买了一盒草莓回去。

  刚刚走出店门口。

  “咦?泰利?”

  光头中年人转过头,看向码头对面的一辆三轮车,发现是堂哥林泰顺,他笑着走过去:“顺哥,过来买鱼?”

  林泰顺将一大袋冰鲜的马鲛鱼放上三轮车后斗,擦了擦手后,拿出一包芙蓉王,抽出两根,递了一根给光头男林泰利,自己点燃了一根,吸了一口后:“呼…什么时候回来?”

  “刚刚回来,昨天晚上九点钟的高铁。”林泰利点燃了烟,靠在三轮车侧板,看着对面的海陆丰专营店。

  “今年这么早?”

  “没有货,香江的生意不好做。”

  “你买了什么?”

  “在对面买的,一条白鳗和一盒草莓,你买这么多马鲛鱼,都要做丸?”林泰利瞄了一眼那一袋至少三十斤的马鲛鱼。

  林泰顺抖了抖烟屎,笑着说道:“是呀!不过还有大哥的十五斤。”

  “大哥身体怎样?”

  “他身体好着呢,去年养了埃及鱼,赚了几万块钱,今年永强那小子可以轻松一点。”

  林泰利眉头一挑:“永强那小子还没有结婚吧?都二十七了,你和嫂子要帮他张罗张罗。”

  “哈哈哈,还用你说,你嫂子已经在给他介绍了,不过他说想过两年,将房子修一下,不然女方看了那房子,估计要掉头就走。”

  “修房子还差多少?我给他补。”林泰利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36/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