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180节

  “第四,是仙豆系列可以和一部分农作物混种,通过仙豆大豆的保水和凝水特性,让其他农作物和其共生,比如玉米,不过玉米只能种植在一部分降水量比较充沛的区域。”

  “第五,高蛋白类型的仙豆3号,作为牧草使用的时候,其蛋白质价值和其他营养成分,基本和进口优质紫花苜蓿差不多,这利好国内畜牧业的发展。”

  其中一个老人提了提眼镜,谨慎地问道:“这些数据可以确认吗?”

  李院士赶紧回答道:“很多已经确认了,海陆丰公司在科尔沁沙地的塔敏查干沙漠改造了35万亩沙漠,其中22万亩是通过简单的工程平整,作为大豆田使用;15万亩沙漠由于沙丘起伏太大,他们只简单压实,布置草方格之后,就直接播种仙豆大豆的根块。”

  微微喘口气后,李院士继续说道:“那22万亩大豆田,我和梁经理等人在田间抽样调查过,预估亩产都在300~320公斤之间,属于超高产大豆。”

  “是的,这是样品…”紧张得双手微微发抖的梁经理压力山大,赶紧从一旁的安保人员手上,拿过蛇皮袋子,将十几棵大豆一一取出。

  在场的人都拿到了一棵。

  李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众人解释了一下如何估算大豆亩产:

  “各位可以观察一下,这些大豆的豆荚,每棵大豆藤上都结了24~30个豆荚,每荚一般结3颗大豆,少部分是一荚2颗大豆。这意味着每一棵大豆藤结了60~64颗大豆,即1颗种子生产了60~64颗大豆,以大豆田每亩5公斤种子计算,那就是亩产300~320公斤左右。”

  其中一个目光锐利的老人开口问道:“李院士,如果我刚才没有听错的话,这个仙豆大豆是可以过冬和多年生的,因此哪怕是在漠南,也可以一年收割两次?”

  李院士点了点头:“理论上是这样的,但这个特性之前只在海陆丰公司的智能大棚模拟实验田中实现过,在漠南的自然环境下,能不能安全过冬,还需要看明年春天的萌芽情况。”

  哪怕是如此,众人心里面已经对仙豆大豆非常满意了。

  一个大背头老人沉思了一会,睁开眼睛缓缓说道:“听说海陆丰公司和漠南国资运营公司合资的联合矿业承包上亿亩沙漠?看来江淼非常自信呀!”

  “要批准大规模种植吗?”

  “批准肯定是要批准的,不过不能盲目扩大规模。”

  “对了,李院士,仙豆系列可以留种吗?”

  李院士无奈地点了点头:“可以留种,因为大豆是自花授粉农作物,除非人为进行基因编辑,不然都是可以留种的。”

  “这就比较麻烦了,我们没有办法对种苗进行保护。”

  “或许我们应该询问一下仙豆系列的创造者?毕竟他才是这些大豆的父亲,肯定比我们了解。”

  “有道理。”

  “那就让锦堂专门去一趟吧!”

  “言归正传,仙豆大豆国内必须大规模推广,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如何推广是一个技巧,另外你们应该注意到了吧?”

  “金融市场?”

  “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情,不仅仅会影响大豆期货市场,还会波及其他饲料类、油料类的大宗农产品期货。”

  “金融投机可以,但要拿捏好分寸,毕竟人家亏本太严重,说不定会直接拔网线。”其中一个老人冷笑着提醒道。

  “嗯,这个消息瞒不了多久,尽快安排下去,毕竟ABCD在国内有子公司和合资公司,海陆丰公司的大豆饲料一出售,估计不用几个星期,就会反应过来。”

  “几个星期也够用,吃几百亿就收,免得陷进去。”

  “仙豆大豆的推广如何安排?”

  “联合矿业不是承包了上亿亩沙漠沙地?将这些沙漠沙地一分为四,进行二次转包,转包价格就按他们承包价格的3倍来吧!联合矿业自己开发浑善达克沙地,乌兰布和沙漠交给漠南当地,腾格里沙漠交给北大荒集团开发,巴丹吉林沙漠交给中粮集团开发。”

  “产能方面要控制好,每年制定一个生产计划,同时做好战略储备管理,如果进口的饲料、油料渠道无法正常运行,那就要一年内,将国内的大豆产能拉到1亿吨,这大概需要提前改造2亿亩沙漠沙地。”

  “西域的北庭地区,那边的沙漠也可以作为备选,毕竟那边的降雨量还可以。”

  “那漠南剩下的小沙漠沙地怎么办?”

  “这样吧!海陆丰公司所在的科尔沁沙地,就全部交给海陆丰公司开发,承包价格每亩…每亩150块钱好了,其他地方的小片沙地盐碱地,开放给市场。”

  其他地方的小片沙地盐碱地,其实加起来面积不小,但是太分散了,还不如交给地方去自由发挥。

  “其他地方的沙地盐碱地可以开放给市场,但是必须控制好放出的量。”

  “言之有理,毕竟目前已经规划好的大型沙漠沙地,差不多有两亿亩了,就算是只开发四分之一,也是五千万亩,因此开放给市场的面积,绝对不能超过五千万亩,不然以现在的情况,大豆产能很快会供过于求。”

  “同意。”

  “大豆产能控制每年5000~6000万吨就可以了,剩下的缺口通过进口来填补,不过我们要借助这一次机会,重创ABCD在南美洲的粮食产业布局。”

  “呵呵,刚好可以和ABCD算一下当年的账。”

  显然在场的众人,对于ABCD并没有丝毫好感,两千年初赛里斯被ABCD搞垮了大豆产业,进而又丢掉了饲料和油料的很大一部分话语权,这件事一直是国内的心病。

  现在不仅仅要报当年的一箭之仇,还要狠狠削弱ABCD,打破他们在全球的产业布局。

  突然其中一个人想起一件事:“对于江淼和海陆丰公司的保护力度要加强,特别是江淼的人身安全,ABCD不会善罢甘休的。”

  “让锦堂安排吧!”

  “可以。”

  “我们要给ABCD找一点事情做,免得他们太闲了。”

  “不如这样吧!近期在魔都和羊城举办一些和粮食、饲料、食品相关的高峰论坛,将ABCD在国内的子公司、合资公司高管全部吸引过去,同时让一些专家发表一些吸引眼球的言论,先麻痹一下他们。”

  “这个方法不错。”

  讨论了四个多小时,众人才制定好了一系列策略,而李院士等人也就一开始解说的时候在场,之后就迅速离开了会议室。

  当天晚上。

  一个个专线电话被拨打出去。

  五湖四海的相关人员都收到了通知,不过他们对于通知背后的含义不明所以。

  因为很多事情看似是没有关联的,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观察,只能盲人摸象,等到可以看清楚大象的那一刻,那就已经太迟了。

  比如即将在魔都举办的赛里斯粮食安全高峰论坛,还有在羊城举办的赛里斯饲料产业大会。

  主办方都不知道这背后的九曲十八弯。

  而可能知道其中关联的李院士、梁经理等人,也已经收到了相关通知,让他们近期不要和任何人谈论昨天晚上的事情。

  作为联合矿业大股东的漠南国资运营公司,还有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加上海陆丰公司,都收到了通知,要他们在联合矿业总部所在地的家园县开一个会。

  这也是少数会知道一部分内容的群体。

  毕竟要这些企业联合起来,分区开发那些沙漠沙地,肯定要告知一部分内容的。

  整个布局的窗口期就一个月左右。

  一旦ABCD反应过来,那全球的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必然会猛烈震荡。

  就在这风起云涌的前夕。

  江淼也回到了汕美的总部。

  不过他还没有进家门,半个月前已经从京城回来的何幼薇,就提前等在客厅。

  “老师,我父亲明天中午要过来。”

  “哦?”江淼一直在坐车,因此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有什么急事吗?”

  何幼薇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是关于仙豆大豆的一些事情,他具体没有说什么,不过应该是好事,另外父亲让我提醒老师,以后要加强安保。”

  江淼目光微微一凝,似乎已经猜到了什么,随即笑着说道:“我知道了。”

第174章 交谈

  晚上。

  月明星稀。

  屋外细细虫鸣,防风林外的浪涛起伏,随风潜入夜。

  江淼和家人吃了晚饭后,在二楼书房和书雅谈谈心,将这一个多月的事情娓娓道来。

  而书雅也时不时说着公司总部的事情,还有家里面的一些家长里短。

  当她听到江淼又研发了一种新技术后,书雅早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对于江淼打算将这个就是的名头交给她挂名时,她还是有些担心:

  “阿淼,我担心万一露馅了,到时候更加麻烦。”

  “别操心,你只要将我说的技术和研发过程详细记下来,再实操几次,基本就不会有大问题,毕竟我只能信任你了。”江淼搂着书雅圆滚滚的孕肚,轻声在其耳边说道。

  “你呀!真是拿你没有办法…”书雅只能接下这个事情。

  毕竟无论是生物采矿技术,还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这都涉及到微生物,即细菌真菌。

  而书雅的专业就是微生物领域的,这不算跨太大的界。

  但是江淼却不一样,他表现在外面的专业领域,是农作物育种、水产品养殖、特种饲料相关的领域,再加上一个医疗领域。

  因此他只能将微生物领域的成果安在书雅头上,好在书雅也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加上经过他强化之后,科研能力并不差。

  只要夫妻俩守口如瓶,外人根本察觉不出异常。

  聊了一会,书雅突然说起一件事:“阿淼,你还记得之前挪威一家三文鱼养殖企业在我们这边投资的养殖项目吗?”

  “哦?怎么了?”

  “好像项目黄了,我听蒋总说的,说是那家企业撤销了合作协议。”

  江淼倒是没有觉得意外:“意料之中,这种项目如果一开始没有落实下去,一般都是不了了之,更何况欧美这些年三天两头就转变立场,这让他们的企业不得不跟着转向。”

  “可是那个项目的地已经征用了,基础设施建了不少,那些前期投入估计打水漂了。”书雅为这个项目的前期投入感到可惜。

  “哦?”江淼眉头一挑,随即拿起电话,拨打了蒋海波的号码。

  嘟嘟嘟…

  “喂,老板!有什么吩咐?”

  “海波,我问你一点事。”

  “老板请说。”

  “那家挪威三文鱼养殖企业计划投资的项目,现在是什么情况?有详细资料吗?”

  “我手上没有,如果老板急要,我可以打一个电话,大概半个小时左右。”

  “嗯,你查一下,然后将资料发我微信。”

  “好的。”

  挂了电话。

  正在喝特制营养汤的书雅,放下汤碗,她好奇地问道:“怎么?你想接手这个项目?”

  “看情况先,如果合适,就盘下来作为养殖场。”

  两人闲聊了二十分钟不到,江淼的微信就收到了蒋海波发过来的文件。

  他打开文件后,仔细浏览了起来。

  看了十几分钟,基本了解到了整个项目的情况。

  准确来讲,这个项目并不是那家挪威三文鱼养殖企业的独资项目,而是和莞市的一家企业合资的项目。

  目前那家挪威三文鱼养殖企业已经宣布退出该项目,而那家莞市的企业虽然有经营水产养殖的产业,可面对这个5000亩的产业园,他们也感到有心无力。

  因为整个三文鱼养殖产业园的只完成了征地工作,加上一部分道路和水电线路铺设,剩下的配套设施都没有做。

  现在投资下去,直接就是生死难料。

  毕竟现在国内的水产养殖产业利润真的不高,哪怕是江淼搞出了低廉的埃及塘虱鱼粉,让水产养殖的饲料成本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可这成本是大家都下降了,因此养殖水产的市场价格随之下跌,利润就比之前高2~5%左右。

首节 上一节 180/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