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珠内心挣扎了一会,也觉得这件事不宜闹大,不然不仅仅是刘通海戴绿帽的事情,刘小雯也会从千金大小姐变成里外不是人的野种,加上她父亲也是比较传统的人,出现这种肯定会非常难堪。
“决定是哪家公子?”
“江家。”
姜明珠眉头紧皱,她印象中好像香江并没有什么姓江的富豪,绞尽脑汁了几分钟,才想到一个:“恒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富生家的公子?”
“不是。”
“那香江还有哪一个江家?”姜明珠不满地反问道。
刘通海轻描淡写地解释起来:“他们家只是小富豪,不过他们的亲戚比较厉害,就是做白松露生意的那个江家。”
“白松露?内地的?”姜明珠一下子就有了一点模糊的印象。
“嗯,他们家背靠内地的江家,至少吃喝不愁,加上是刚刚成为小富豪,他们家的孩子至少没有什么严重的恶习。”
“我会亲自去见一下对方。”
“随你便,不过这件事关系到公司的生意,我希望你别将事情搞砸了,不然后果自负。”刘通海目光一下子变得森严冷冽起来。
被他盯着,姜明珠也有些心底发寒,心里面的小心思也少了很多。
刘通海可太清楚这件事的幕后主导者的势力,如果他将这件事搞砸了,那绝对会全家死无葬身之地。
第二天,一大早。
姜明珠就特地通过朋友的关系,约了江大河老婆何赛梅出来喝茶。
受宠若惊的何赛梅,也觉得这是挤进香江富豪圈子的机会,精心打扮了一番,来到半岛酒店和姜明珠等人一起喝茶。
一顿早茶下来,姜明珠基本摸清楚了江家的基本情况,也看了对方两个儿子的照片,虽然不是什么彦祖之类的大帅哥,但至少不是歪瓜裂枣,算是相貌堂堂的中人。
而姜明珠昨天晚上,也通过网络搜索了内地江家的情况。
当她看到海陆丰公司在漠南承包了3000万亩土地的信息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一开始她对于这个数字没有太惊讶,直到她稍微算了一下香江的面积,才知道3000万亩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18个香江。
就算是暴发户,也值得姜明珠巴结对方,更何况女儿虽然不是刘通海的种,但肯定是她的种,她这个母亲以后说不定,可以借女儿的光,压刘通海一头。
因此姜明珠在喝茶期间非常热情。
何赛梅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至少在市井之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在听到对方频频提起江淼、海陆丰公司和自己儿子的内容,又说她有个女儿,今年已经二十了,便猜出对方的小心思。
做梦都想变成豪门的何赛梅,也选择了顺水推舟。
双方都觉得这门亲事不错,自然越聊越火热。
…
与此同时,江淼还在漠南分公司各地奔波。
联合矿业在哲里木市北部山地的生物采矿实验基地内,江淼在陆明远带领下,正在考察着十几个实验井。
陆明远戴着口罩说道:“我们目前使用了多种方案,然而磷采集成本还是居高不下。”
“预估多少钱一吨?”
“最低的一个方案,也需要2800块钱一吨,这个成本毫无开采的意义。”
“慢慢来,别着急。”江淼在等书雅恢复工作,至少需要等她恢复工作几个月后,才可以拿出一个初步方案。
“是。”陆明远其实并不急,毕竟联合矿业现在是真的有钱,区区几千万的科研经费,不过是小意思。
看了这个实验基地的情况,江淼又在附近的小县城休息一晚上。
当天晚上。
他打开自己的私人笔记本电脑后,看到隐藏在后台的一个软件,弹出了一些提示。
这个软件是他自己设计的关键字检索反侦察系统。
当然,其核心模板是他借鉴了国外各大互联网企业的相关软件,然后自己优化和改良了一番。
他看了一下反侦察系统的提示内容,上面都是被捕捉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在今天高强度搜索了一些关键字,才触发了系统的自动记录。
“这个女人为什么收集我和小叔一家的资料?”显然江淼看到了姜明珠的搜索记录。
虽然觉得对方可能是心血来潮,或者是小叔的生意伙伴,但江淼还是留了个心眼,将对方的各个账号录入二级监控目标之中。
其实相类似的人,江淼遇到过不少,绝大部分都是好奇心驱使,或者因为要和海陆丰公司合作之类的人在高强度搜索。
对于这种人,他会将对方列入二级监控目标之中,关注一段时间,如果对方在观察期内没有异常,就将其移出监控目标之中。
第192章 第一场雪(中杯)
10月23日。
农历九月十四日,霜降。
乃蛮县县城。
由于天气预报预测漠南东部和东北地区,在11月月初会有一次明显降温,极有可能会有雨雪天气出现。
因此各家各户开始抓紧时间准备好过冬的物资,特别是没有储备足够草料和玉米粒的养殖户,都在想方设法外购。
突然一辆皮卡车拉着横幅,开在县城的主道上,用大喇叭喊道:
“木兰农场出售鲜草料,每亩500块钱…”
“木兰农场出售鲜草料,每亩50…”
“木兰农场出售鲜…”
正在一家饲料批发行门口的订购玉米粒和豆粕颗粒的莫老三,一听到这个,赶紧向饲料批发行的老板说道:“老刘,你将玉米和豆粕颗粒送我那。”
“知道了。”老刘又吊着眼,看向从门口慢吞吞经过的皮卡车。
莫老三赶紧跑过去。
来到皮卡车旁边,已经有其他人先他一步了。
不过皮卡车上的漠南分公司员工并没有回答什么,而是直接给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如何收费、如何处理草料等问题。
莫老三也拿到了一张,他看一下后,立刻开着自己的破面包车急匆匆跑过去木兰农场那边。
来到木兰农场的基地大门口,已经有不在少数的养殖户跑过来询问,有些已经拉着收割机和渣土车之类入场了。
临时从塔敏查干基地调过来的销售人员,正在接待想要入手的养殖户。
半个小时后,就轮到了莫老三。
销售人员非常直接:“要多少亩?”
“一亩真有1.4∽1.6吨?”莫老三赶紧问道。
“低于1.4,我们给补,要多少?”
莫老三按照往年的过冬青贮料采购量,他家1200个羊,加上会有一部分母羊产羊羔,估计需要500吨青贮料。
不过他知道喂养的草料不能全部使用大豆藤青贮料,需要使用一半的玉米青贮料和其他干草,因此大概需要购买250吨左右的大豆藤青贮料,根据他自己往年做青贮料的经验,250吨青贮料大概需要280吨鲜草料。
有了底,莫老三便开口说道:“我要200亩。”
“合同,自己到一边填,有问题直接问。”销售员直接抽出一份合同给对方:“对了,我们不接受记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知道了。”
十几分钟后,莫老三签好了合同,交了十万块钱,加了对接人员的微信号,便带着合同急匆匆离开。
刚走出大门口,就被人拉住了。
拉着他衣袖的中年人,一边递烟,一边笑呵呵地问道:“兄弟,要收割服务吗?”
“多少钱?”莫老三也没有恼怒。
“收割一亩八十块,如果包运输,看距离。”那中年人又递了一张名片。
莫老三看了一眼名片,随即点了点头:“加个微信。”
“好。”
下午。
确定好其他准备工作的莫老三,来到了木兰基地,找到了自己的对接员。
在对接员的带领下,他来到了自己合同中的那一块地块,编号为“临售青料9-11-15-100M”、“临售青料9-11-16-100M”。
木兰农场的大豆田都是标准化的农田,基本就是宽度100米、长度666米为一块,即百亩一块。
对接员看了一下插在路边的不锈钢指示牌,转过头向莫老三和私人收割队的人说道:“就这两块,你们确认一下,别割错了,运输车免费过地磅,地磅位置你们知道吧?”
“知道,知道。”收割队的人宛如小鸡啄米。
莫老三赶紧拿着合同对了一下不锈钢指示牌上的地块编码。
这个地块编码其实隐含着很多信息,如莫老三这两块,其中9-11代表该地块的大豆是9月11号播种的,到10月23号,生长时间差不多为43天;15、16代表这是那一天播种的第15块、第16块地;100M就是100亩。
收割队调了5台收割机,加上拖拉机装载机和运输货车。
一个小时就割60亩。
刚刚跟运输车去过地磅的莫老三儿子,打了一个电话回来。
“爸,刚才过地磅,四车86吨左右。”
“86吨?60亩?”莫老三手指头掰了掰:“1.43?”
周围的大豆田都在收割。
整个乃蛮县大概有养殖户2.2万户。
今年全县牛存栏56万头,年出栏牛13万头,基础母牛达到39万头;羊存栏117万只,其中种公羊总数1.5万只。
整个冬季需要大约120万吨青贮料。
而由于天气原因,木兰农场大约有25万亩大豆没有办法达到最佳收割期,这25万亩大豆大概可以收割38万吨鲜大豆藤,大概相当于34万吨青贮料。
考虑到含荚或者花期大豆藤的高蛋白,为了确保牛羊的营养均衡,青贮料肯定不能全部使用大豆藤青贮料,最高一半,一般是三分之一左右,搭配着其他草料使用。
显然乃蛮县的养殖户是吃不下这么多大豆藤鲜草料的,因为很多养殖户有自己的草场,或者已经提前购买了草料。
不过好在隔壁红山市养殖户,听到了木兰农场在大量出售大豆藤后,也迅速成群结队跑过来。
不到五天时间。
25万亩不达标的饲用大豆就被周边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包了下来。
而海陆丰公司自己的15万亩,达到收割标准的饲用大豆,也进入了收割阶段。
这些达标的饲用大豆,目前已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会就地做成青贮料,一部分会烘干成为干草料,然后压缩打捆出售。
10月27日。
一队从漠南东北的呼市过来的养殖户团体,找到了木兰基地这边。
临时销售办公室的负责人吴斌摇着头:“老哥,你们来晚了,我们这边的豆藤昨天已经被订完了。”
“25万亩几天就被订完了?”养殖户团队的壮汉瞪大眼睛。
“是呀!我们哲里木本地,加上隔壁红山,一下子就被抢光了。”吴斌话锋一转:“不过我们还有15万亩自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