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220节

  如果摊平到30年的使用寿命,每年的投资成本为0.63亿左右,加上运行成本、维修成本、专利成本、原材料成本,每年支出1.5亿成本,毛利润还是相对可以的。

  现阶段国内不是缺乏资金,而是缺乏有盈利预期的项目。

  从高州考察场地回来的张海涛,一边给之前的各个零部件供应商下订单,同时打报告给采购部,让他们在采购网上,在招标一批同样的零部件。

  他这样做的目的非常简单。

  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万一那个零部件供应商出问题,还可以通过另一个供应商进行补救

  之前只是小批量采购,用单一的零部件供应商,哪怕是出问题了,损失也不会太严重。

  现在却不一样,给海大集团建设的高州生物燃料项目,就需要很多零部件。

  加上海陆丰公司计划在明年启动的四个项目,单单是陶瓷内胆就需要采购30∽40万个,用单独一个供应商的风险太大了。

  与此同时,在景德镇那边。

  谭高明收到了海陆丰公司采购部的邮件,看完之后,他脸色瞬间兴奋得难以压抑:“哈哈哈…”

  刚刚敲门进来的财务一脸蒙圈,有些担心地试探起来:“老板?你没事吧?”

  “哈哈哈,没有没有,我就是太高兴了。”谭高明嘴角都快压不住了。

  “老板要结婚了?”财务猜测道。

  “想什么呢?老子才不结婚。”谭高明摆摆手,他虽然有女朋友,但并没有结婚的想法,他看向财务:“王姐,有什么事情?”

  财务想起来正事:“老板,这个月公司毛利差不多有120万…”

  “120万?不错不错…”谭高明站起来,来回走了一圈:“王姐,你找人帮我贷款,用我的车和房子抵押,给我贷款一千万。”

  “老板,你房子?就那栋别墅?”

  “不,是全部房子,加上那几辆豪车,贷一千万应该没有问题。”

  “老板,如果是全部房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财务在谭氏陶瓷工作了二十几年,知道谭高明家的很多资产情况。

  “好,麻烦王姐了,今年全部员工,加一个月工资的年终奖,春节不放假,能够留下加班的,都留下扩大生产。”

  财务王姐瞪大眼睛:“老板?那5000个陶瓷内胆的订单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吧?”

  谭高明的声音都微微颤抖着:“海陆丰公司刚刚发给咱们公司10万个陶瓷内胆的订单,要求我们明年年底之前全部完成。”

  “10万个陶瓷内胆?太好了。”王姐也跟着高兴起来。

  “我今天就坐高铁过去汕美签合同,王姐你叫其他人过来一趟。”

  “好的。”

  很快,谭氏陶瓷的管理层都知道了这件事,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兴奋起来。

  安排好公司的各项事务,谭高明带着几个人,就急匆匆搭高铁赶路。

  而同样在景德镇的其他陶瓷企业,此时也看到了海陆丰公司在采购网上,发了三个陶瓷内胆采购项目。

  每一个采购项目都是10万个陶瓷内胆,这让很多陶瓷企业都迅速行动起来。

  不过之前错过一次机会的潮州陶瓷企业,这一次也凭借距离优势,第一时间跑了过来。

  傍晚再更新一章··

第206章 年终总结

  随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2026年的年底。

  海陆丰公司各部门、各事业部,也开始了年度总结工作,在外地的各个分公司负责人,近期也陆续来到总部。

  种植事业部、水产事业部、饲料事业部、销售事业部、电商事业部、实体事业部、科技事业部、农业合作事业部、生物燃料事业部、物流事业部。

  合计十个事业部。

  无论是老牌事业部,还是刚刚成立的事业部,这些事业部的负责人都比较轻松,主要今年公司盈利非常不错。

  总部会议室内。

  江淼一边看着相关报告,一边听各个事业部负责人汇报今年的情况。

  第一个汇报工作的事业部,自然是海陆丰公司的第一个事业部:水产事业部。

  姐夫张信诚站到小讲台上,其背后是一台大电视机公司改造的投影屏幕,屏幕上随着他上台,显示出水产事业部的年度报告内容。

  “今年我们水产事业部在鳗鱼苗产业,实现了49.68亿元的营收;在特种埃及鱼养殖产业,年产各类埃及鱼12万吨和其附属鱼肉制品,实现营收28.32亿元。总营收为78亿元。”

  “而今年我们的支出方面,固定成本7.32亿元;新增投资成本34.55亿元,新增项目包括了多个鲑鱼养殖基地、一个大型综合养殖基地,以及配套的光电项目。合计总支出为41.87亿元。”

  张信诚最后指着大屏幕:“我们水产事业部今年实现毛利36.13亿元。”

  啪啪啪…

  其他部门的高管也笑容满面地鼓掌起来。

  今年鳗鱼苗繁殖技术,其实又有了一点改进,江淼通过全周期养殖雌鳗的调节,让雌鳗产卵量达到了自然繁殖的水平,一条雌鳗可以产卵700万~1200万颗,成功孵化率为95%。

  这技术的再次突破,意味着鳗鱼苗的成本再次下降,每个月生产1.8亿尾鳗鱼苗,只需要几十条雌鳗即可,成本减少了99%以上。

  张信诚也没有拖拖拉拉,说完就麻溜地下来。

  第二个上台的事业部负责人,是饲料事业部负责人方易。

  他看到屏幕已经出现自己部门的年度总结内容,立刻开口说道:“我们事业部今年一共收购了67万吨埃及塘虱,累计生产20万吨特种鳗鱼饲料,在饲料上营收了32.67亿元,在鱼油上营收了2.68亿元。合计总营收为35.35亿元。”

  “支出方面,大头主要是在采购埃及塘虱原材料上,支出了16.75亿元的采购费用,其他支出加起来一共是19.22亿元。”

  “我们饲料事业部今年实现毛利16.13亿元,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啪啪啪…

  大家再次鼓掌起来。

  紧接着是种植事业部汇报。

  种植事业部的经理杜立恒,是之前替代吕伟斌的副经理,他赶紧上台,脸上略带一丝紧张:

  “老板,还有各位同事,我代表种植事业部向大家汇报今年的经营情况。”

  他深吸一口气后,继续说道:“我们部门今年的营收,主要集中在香兰草莓上,从六月份开始,每个月平均生产100吨香兰香料,累计营收22.75亿元。”

  价格高达350万每吨的香兰香料,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抢手,因为今年的马达加斯加的天然香兰豆再次因为极端天气而减产。

  不少国内的公司做二道贩子,向国外企业出手香兰香料,都赚了不少钱。

  “传统种植业务上,我们草莓、人参果、番茄一共营收1247万元…”

  实际上,传统种植产业利润并不高,不过种植事业部从今年九月份开始,就在各个地区开设新的种植场地,规模很快会提上来。

  “白松露产业,今年累计生产1608吨,营收了40.2亿元;羊肚菌产业,营收了6.3亿元;冻干果蔬营收258万元;本地牧草2.8亿元;本地蜂蜜和副产品7758万元。”

  之所以出现本地牧草、本地蜂蜜这种情况。

  其实是因为其他分公司的种植产业,不归属于种植事业部管理,而是独立运行的体系。

  “我们种植事业部今年一共营收了72.81亿元。”

  杜立恒又继续说起支出方面:“我们事业部的支出,主要是土地承包费用、人工、农药化肥、大棚和设备折旧费等,今年一共支出了6.47亿元。”

  “我们种植事业部今年的毛利为66.34亿元。”

  从种植事业部的各个产业营收来看,核心产业还是白松露、香兰草莓粉、羊肚菌、牧草,其他产业都是小卡拉米。

  啪啪啪…

  还没有产生盈利的事业部负责人,对于种植事业部的毛利率,简直是羡慕嫉妒到了极点。

  这还是没有计入赣南分公司、琼州分公司、漠南分公司的前提下,不然种植事业部的营收规模会更加庞大。

  紧随其后上台的人,是代理科技事业部的代理经理张成栋,他是代表江淼上台讲话的,因为科技事业部的经理就是江淼自己。

  科技事业部的收入非常简单,那就是专利费。

  其中埃及塘虱鱼粉的专利费,今年各大企业一共生产了433万吨埃及塘虱鱼粉,每吨800块钱的专利费,一共收到了34.64亿元的专利费。

  同样是埃及塘虱相关的专利费,不过这费用是生产埃及塘虱特种饲料的专利费,该技术可以让埃及塘虱耐受高盐度水体,从而避免因为干旱得大面积减产。

  虽然耐盐饲料一吨才收500块钱的专利费,但今年各大饲料企业一共生产了647万吨耐盐特种饲料,因此交给了科技事业部32.35亿元专利费。

  最后就是国泰食品厂,因为采购特种埃及塘虱作为原材料,一共支付给科技事业部13.74亿元专利费。

  合计收入专利费80.73亿元。

  这让科技事业部荣登今年的营收榜首。

  在支出方面,科技事业部今年投资了很多项目,包括本部的科研基地扩大项目、琼州热带农作物科研基地、崇明岛科研项目、赣南奶牛育种基地、冀东科研基地、漠南科研基地等,加上科研人员的人力成本、各种科研耗材的成本,累计支出31.25亿元。

  因此科技事业部今年的毛利润为49.48亿元,仅次于种植事业部。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科技事业部肯定要不断投入资金在科研项目和实验上。

  然后上台的事业部,就是号称吞金兽的实体事业部,江霞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去。

  因为实体事业部今年亏损非常严重,主要是购买物业的庞大支出,导致出现“投资式亏损”。

  在北上广深、赣省、沿海城市、沿线城市大批购入物业和住宅、自建房,加上店铺装修,今年就烧了41亿元,差不多相当于将水产事业部的毛利润给全部吃掉。

  不过这种投资是值得的。

  因为这有效减少了以后的营运成本,避免被房东、二房东不断收割,也减少了搬迁店铺带来的装修损失。

  为什么现在很多实体店做不起来,或者做起来了,也很快就黄掉了。

  还不是有些房东、二房东在敲骨吸髓,一看这个店铺经营比较好,就不断加租金,或者挤走经营者,自己拿下来做。

  一间比较好的店铺,单单是装修成本,就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如果只租两三年,连成本都赚不回来,因此很多经营者只能咬牙承受房东的敲诈式加租。

  不过实体事业部今年的营收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少。

  其中第一批在九月份开业的珠三角专营店,每个店铺每天营业额在5000∽15000元左右,平均为每店每天11938元,毛利率大概在30%左右。

  珠三角地区的50家专营店,经营了三个半月左右,一共营收了6267万元。

  长三角地区的100家专营店,每店每天营收为10743元。

  京城地区(含津市等地)的50家专营,每店每天营收7736元。

  赣省地区的专营店,每店每天营收4397元。

  其他地区的专营店,每店每天则在6842元。

  目前一共开业了346家专营店,累计营收1.72亿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营业数据还可以,如果将30%的毛利率中的三分之一毛利,划到物业投资上,作为投资成本的抵扣,差不多需要44年才可以赚回投资物业的本钱。

  如果将30%的利润全部划入物业投资成本抵扣,则差不多15年左右,可以赚回投资物业(包含初次装修的投入)的全部资金。

  由于物业本身的特殊价值还在,这种投资本身是稳赚不赔的,毕竟这些店铺的位置都处于城市,哪怕是未来出现变故,还可以通过变卖这些固定资产,迅速获得一大笔资金。

  因此江淼并没有觉得投资物业是一笔亏本买卖,他明年还会让实体事业部继续在一二线城市购入物业。

  江霞汇报了实体事业部的经营情况,扣除营收之后,一共是亏损了39亿左右。

首节 上一节 220/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