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才成仙,请问还有救吗? 第137节

顺为凡,逆为仙!

我既生来此世间,当为世间开仙门!

倘若世间无真仙,我愿持剑化为仙!

咳咳……

中二了……

楚渊心虚的左右看看,好在没人能听到他的心声……

走走走,该走了……

楚渊深吸口气,这一刻,他重新变得镇定,重新变得从容,眼神一凛,手一挥,长剑入手……

“嗖!”长剑上,金光闪烁,只是一瞬间,便飞上苍穹,光弧环绕,剑光冲霄。

“这世间……”楚渊低头,默然看着下方群山峻岭,看着下方古城行人……

终究还是不一样了……

他已经成为了金丹期修士,已经成为了凡人眼中的仙,他的目光,不应该放在凡人身上,他应该看的更远,比如,玉佩之中的大能,亦或者寻找到上古所在的仙界……

虽然,此世绝地天通后就没了仙,但绝地天通前呢?

这仙,是不是到处都是?

那传说中的仙界呢?

既然曾经有仙,那传说中的十洲三岛也应该存在咯?

还是说,其实传说中的十洲三岛,就是传说中的仙界?

不仅仅是十洲三岛,还有传说中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这些地方,又在何处?

他曾经,只身前往昆仑山,却肉体凡胎无缘仙!

可如今,他已经成为了金丹大佬,他想,再去昆仑山转一转,想要以阳神看看,看看有没有仙留下来的遗迹……

或者,有没有隐藏在虚空中的洞天?

若修出阳神,若不愿在人间活动,便可从天门而出,弃壳升仙,可做“天官”,或做优游于洞天福地的散仙!

这不是楚渊编的,而是记载在《佰真篇》内的东西。

由此可见,这洞天福地,也只有阳神出窍才能看到。

而现在,楚渊的阳神虽然与正统的阳神有些不一样,但是,效果却是一样的,一样能出窍,一样能够看到寻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既如此,那么……

上昆仑!

第八十九章 昆仑之上

昆仑山,神话传说中最重要的神山,纵观历史,几乎绝大部分神话传说都与昆仑山有关。

传说中,这昆仑山是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就位于其上。

当然,昆仑山上,不仅有元始天尊,还有西王母……

昆仑山,又名玉京山,又因昆仑山位列西北乾位之上,故而昆仑山又名:天柱……

没错,就是想象中的那个天柱。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撑天之柱,就是昆仑山。

《淮南子·墬形训》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还有……

《神异经·中荒经》中记载:“昆仑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意思是,曾经的昆仑山远不是现在看到的这个昆仑山,曾经的昆仑山高耸入云,乃天柱,是不周山。

当年共工撞的就是这个山,最后,天柱折,地维绝,才成了昆仑之丘!

没错,就是昆仑之丘,不仅仅是昆仑之丘的称呼,还有昆仑之虚的称呼。

现在的昆仑山,相比起远古之时,还远远算不上山,只能算得上是丘。

又因为不周山倒,不周山本为整体,这昆仑,也就变成了废墟,又叫昆仑之虚。

只是,后人没见过不周山,认为那是神话,才将昆仑之丘变成了昆仑山!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

《楚辞·离骚》:“邅(zhān)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旋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环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

“荡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

昆仑的传说很多很多……

首节 上一节 137/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