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金銮殿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但以往都是查不出凶手的无头悬案,像许元今日这般毫不遮掩的杀人这数十年来却还是第一次。
这种暴力是最下乘的手段,但却也是最高效的,最适合皇帝外出时的手段,而且,皇党高层也能看出这许元杀人不是目的,表明态度才是。
即便能出言将其辩得哑口无言,那许长天今日也会强行将这平税之法给通告天下。
文路不通,想要阻拦便只能动武压服这许长天,可这条路禁军统领方才已经尝试过,但失败了,再这般继续阻拦没有任何意义,只能等到皇帝归来再做打算。而且大家也都需要时间来适应今天发生之事,以及在那混沌的未来中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散朝时挺乱的,许元便直接在金阶上坐了下来,默不作声的看着下方乱糟糟的殿堂。
朝臣不代表重臣,更不代表修为高深,金銮殿就那么大,方才许元与王时礼的交手产生的冲击直接震伤了很多人,甚至有的人直接被盖上了白布。
等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金銮殿内终于恢复了寂静。
目送着最后一名臣子告退,李玉成也便从那矮桌后站起了身,走到了许元身旁,抚着衣摆一同坐到了那金阶之上。
穹顶那被打出窟窿映入光亮,洒在两个坐在台阶上的男人身上,偌大殿堂肃然寂静无声。
沉默了十数息,
李玉成望着前方那熟悉而空荡的殿堂,忽然出声:
“殿前总管是你相府的人,他会将这平税之法递给朝令监,但那边也许会有人行拖延之举,拖延到父皇回京。”
“娄姬已经提前过去了,相党不会不听话。”
“那位黑鳞总长?看来此事你确实深谋已久。”
“总是要做一些准备的。”
“所以你今日所行之事,老师他是否知情?”
“.”
安静一瞬,许元回眸瞥了一眼李玉成,反问:
“殿下以为,这等决定皇朝未来之事,我父亲他会不知情?”
李玉成沉思了一瞬,认真的说道:
“说不好。”
许元闻言轻轻呼出一口气,微笑答道:
“我觉得他应该是知道的。”
“果然如此么”
李玉成眯了眯眼,语气有怨:“这兴许便是老师和父皇的区别了,父皇喜欢将一切都握在手中,即便到了最后一刻也想要自己去做。”
“这倒是与陛下无关。”
“哦?”李玉成微讶。
“大炎立朝千载,皇权已成惯性,但相府才几十年。”
“你这说法倒是新颖,但孤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太子,你今日为何帮我?”
许元忽地打断了李玉成的话语,对上了这位中年男人平和的目光:“今日之事,总归需要一个人来负责,相府会保我,但你这是在给李诏渊递刀。”
这是许元不理解的事情,也是他现在还留在这金銮殿的理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性情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养成,太子李玉成早已年过半百,性情之变几乎不可能,这也注定了李耀玄不会传位于他。
李玉成这么做唯一的退路就是把李筠庆给抓回来,但对方现在已经带着许元给予兵马到了沿海地区,筹备舰船和各类军资准备渡洋。
许元托黑鳞卫找上过李筠庆,那小子的回答也很干脆“孤一日不荡平倭寇,便一日誓不归乡。”
许元这个问题让李玉成沉默了许久,让这位当了六十载太子的男人脸上的神色变得极为复杂,好几次欲言又止,可那些话语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李玉成知道这是许元在给他最后的机会,保全性命,并登基大统的机会。
如果答他有天下之志,那相府便会开始为他铺路,因为作为太子,作为六十载的太子想要登基大统需要的东西,其实真的很简单。
压下心中的不甘,李玉成垂下了眼帘:
“这个问题,孤已经答过了。”
【因为孤是一名皇族】
【纵使舍这一身血骨,亦想要看到这太平盛世之景】
声音于耳畔回荡,许元在心底叹息了一声:
“殿下,你会是一位仁君,但未来的天下需要的是枭雄。”
“孤知晓。”
话语出口之后,李玉成神色反而变得轻松了很多:“这些事情孤都知晓,所以就无需多言了。”
说着,李玉成垂着眼帘,支开了话题:
“三公子,孤其实很好奇,若是孤今日不用这国玺,直接批驳了你那递上的税法,你会怎么做?”
许元没有出声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抬眸瞥了一眼殿堂上那由禁军统领砸出的坑洞。
不配合,今日殿上的坑洞便会多上一个。
李玉成有些忍俊不禁,心道一句果然是个胆大包天之徒,从金阶上站起了身,出声:
“算算时间,朝堂上的消息也该传到皇龙林那边了,你今日之举算替父皇做了决定,但父皇他老人家一向专断独行,此事大概率是没有结束的。”
许元依旧坐着,颔首:
“嗯,我知晓。”
“知晓就好,清焰她朝这边过来了,应该是有话要和你说,孤便先走了。”
“嗯。”
“.”
话落沉默,空余脚步。
李玉成背着那坐在金阶上的青年,独自向着殿外走去,但当他走到殿门之时,却又忽然顿住了脚步,声音遥遥传来:
“以后,天下不会再太平。”
“嗯。”
“是盛世,还是乱世谁也说不准。”
“至少朝廷不会内斗。”
“暂时而已。”
“足够了。”
“那便好。”
李玉成轻笑了一声,大步踏出了殿堂。
室外阴沉天穹在此时又开始飘散着小雨,细密的雨露飘落在他那金芒玉袍之上,殿前的广场空旷肃穆,倒映着千载皇朝的历史。
在李玉成沿着御道左侧的阶梯一路向下之时,一名翩若惊鸿的女子也正沿着那御道右侧的阶梯向上而行。
没有交谈,甚至没有任何眼神交流,兄妹二人就这么在御道的左右相错而过。
当李玉成踏下最后一级阶梯之后,蓦然回首,眼神复杂的望向了自己监国了二十载的巍峨宫殿。
在暗沉的雨幕之下,
这座鎏金殿堂一如他年轻初见时那般深邃威严。
但此刻,
他却仿佛看到了一片黑幕。
一团不见未来的黑幕,
从内向外的将这千载殿堂吞噬。
(卷终)
说两句
之前失联半个月,想了想还是不能当做无事发生。
虽然话没什么可信度,但事实确实是这样,有的时候断更真不是因为懒,而是根本写不出来。
《仙子》写到现在也差不多到剧情高潮准备收尾的阶段了,太多太多的线条都在汇总,哪怕理好了大纲,但当真的写到那里的时候,你就会突然发现好像不能这么做,因为不符人设,也不符合人物立场。
就比如前两天的所写的,想要推进剧情就必须让主角把仙税之法给过了,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李玉成和李清焰两位皇族配合。
但就像太子李玉成不会通过站相府来谋求皇位一样,李清焰同样不会像冉青墨一样不谙世事,更不会像天衍一样在自己宗门和许元之间纠结。
如果写了就是降智喂屎,不写剧情就进死路。
死路不通,得绕,得重新去想符合人设的解决办法。
还有就是文笔的问题,《仙子》写到现在我能感觉自己的笔力下降了很多,笔力这种东西说起来挺虚的,落到实处大概就是表现为遣词造句之类的。
因为创作期间我几乎不会去看其他小说充电,一直闭门造车,这直接导致用词、氛围感塑造都变得极为固化,写出来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失真了,自己都没法满意,又怎么能让读者满意。
《黑潮》这一卷不算长,但算是承上启下的一卷,为下一卷各种高潮剧情做铺垫的前奏,卷名叫《长夜未尽,勿颂黎明》,这也应该是仙子的倒数第二卷。
皇帝和宰相。
皇族和相府。
夺嫡最终的走向。
朝廷和宗门。
现世宗门和隐世宗门。
各种线条都会在下一卷进行收拢,铺垫了一整本书的各种矛盾也都会一齐爆发。
最后,我知道自己的更新很差,作为一个曾经的读者,也很清楚大家的感受,大概类似于恨不得生啖其肉的感觉。能够一路追到现在真的很感谢大家,所以我也真的很希望能给仙子这段故事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摆脱文笔失真,摆脱人物降智,让书内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合适的结局。
新卷开篇写了四千字,不满意删了。希望明天能写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新卷开头。
以上。
or2
第733章 新城
阴霾于天空云层中翻涌,天穹连同大地一片灰蒙,极北之地的苦寒穿过了无人的万里雪漠,越过了那满目疮痍的北境三洲,抵临这京畿北方边缘不起眼的交界,三三两两的素白飘落人间。
又下雪了。
一名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抬起眼帘看了一眼这天杀的老天爷,缓步从山林中走出,向着前方平原而去,身后还拖着几头山兽。
那里,有着一座不算太大的城池矗立。
惠州,
一个曾闻名整个大炎的覆灭县城——以宰相三子遇刺之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