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笑傲开始 第13节

  余沧海出招快如闪电,势如雷霆。

  林震南夫妇远在一丈开外,便觉劲风扑面,衣发飘拂,俱有一种泰山压顶之感。

  在余沧海掌风笼罩之下,两人想要脱身抵挡实非所能。

  众人更被他这一击之威所惊,有人变色,有人喝彩,有人担心。

  林震南夫妇觉的自己性命危殆之际,一道黑影斜刺里飞掠而来。

  卓凌风在余沧海纵起之时,身形一闪,悄然滑向林家夫妇身侧,朝余沧海拍出一掌。

  照理说,这时正值余沧海对林震南夫妇发动攻势之际,要想在电光石光之间撤力转向,抵挡卓凌风的掌力,那是难如登天。

  可余沧海自知卓凌风毕竟年纪,武功或许很高,但实战经验必有欠缺。

  故而假意扑向林震南夫妇,看似拍出一掌,实则蕴力不吐。就是要引得卓凌风为二人解围,而后乘机杀手突出,一举垫定胜局。

  余沧海刚觉身侧掌声划空袭来,一只手就按上了自己掌心,饶是他心中早有对策,心下也不由一凛:“他怎来得这生快法?”

  他头也不侧,掌心吐力,身形猛地向后一仰,左腿向上空踢。

  那矮小的身形竟借着对方一抵之力、自己出腿之势,仿若风车般凌空翻转,跃上了高空。身在空中,身子一沉,头上脚下,左掌先发,右掌随出,已使出“摧心掌”中的一式“摧心断肠”,拍向卓凌风顶门。

  方才他佯攻林震南夫妇的招式,固是妙不可言。

  但此刻这一招借力踢纵,跃起出招,攻守兼备,更是武林罕见之妙招!

  不但变化精微,内蕴后招,时间、部位拿捏之准,俱是妙到毫巅。

  林平之见余沧海连续三招,互不相关而又一气呵成,竟似行云流水般的畅快。

  若非亲见,浑不相信世上竟有武功如此高强之人!

  他要对付的要不是自家人,几乎都要忍不住拍手叫起好来。

  像林平之这种武学修为不到的人,也只看到了余沧海姿势好看,可卓凌风体会到的是其威力惊人。

  余沧海虽在半空就挥掌猛击,可力自掌生之际,已距卓凌风不足六尺,掌力未至,一股疾风袭下,就激的卓凌风头皮发麻,可见其劲道。

  数百年前,武林中有一武学宝典名曰《九阴真经》。

  其中载有两种外门神功“摧心掌”与“九阴白骨爪”,号称杀人割草不闻声。

  “黑风双煞”靠此二技,杀的江湖血流成河,端的威名赫赫!

  青城派的“摧心掌”具体来历,几不可考。

  可余沧海的摧心掌与九阴真经中的摧心掌,本就是同一种功夫。

  而且他勤修苦练几十年,造诣精深,出掌隔肉碎心,无伤无痕。比之昔日梅超风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辅以青城派“鹤唳九宵神功”摧动,威力自然非同小可。

  但见卓凌风很是昂扬,喝声:“来得好!”两腿左弓右仆,耸肩略作蛙状,喉中“咕”的一声,双掌朝着对方掌力,迎击而上。

  这一掌声威炫赫异常,势若奔雷,与之前出掌相救林震南夫妇大为不同。

  正是昔年天下五绝之一“西毒”欧阳锋的成名绝技:蛤蟆功。

  蛤蟆之为物,先在土中久藏,积蓄精力,出土后不须多食。

  蛤蟆功也是先行长期厚积功力,临时使出来时势不可挡,并非临时发力。

  当年西毒欧阳锋施展此功时,纵然内力强于他甚多之人,也不能与之以力硬拼。

  “北丐”洪七公一代宗师,武学由外而内,自成一家,又身怀丐帮嫡传绝技“降龙十八掌”,也不敢硬接欧阳锋的掌力。

  只能绕着圈子打,不让他将力蓄足,此功之威力,仅以刚猛而论,实谓天下掌功第一!

  故而蛤蟆功最重要的就是积劲蓄力之道,是以内功的修习艰难无比,练得稍有不对,不免身受重伤,甚或吐血身亡。

  昔年欧阳克作为欧阳锋的亲生儿子,未得传授,就是为此。

  当年欧阳锋传授神雕大侠杨过之时,只因他心情激动,加之神智迷糊,不分轻重,竟毫不顾忌的教了这个义子。

  也幸好杨过当时武功并无根柢,只是牢牢记住了入门口诀,不能领会其中要紧意思,并未深刻修习,无形中也是规避了很大风险。

  可他后来武功大成,身怀多位高手传承,自出机杼创出一十七路“黯然销魂掌”。

  那时他的武学境界早已到了一法通、万法皆明的境界,世间武学在他眼里,再无奥秘可言。

  念及“蛤蟆功”曾在他幼年之时,为他在桃花岛抵挡大小武、重阳宫收拾鹿清笃、古墓中迎战李莫愁,又不忍义父绝学就此失传,便也将之刻在了古墓石壁上。

  古墓几位传人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皆未曾修习,反倒便宜了卓凌风。

  这一节,旁人自是不知。

  余沧海施展“摧心掌”凌空下击,眼见卓凌风挺身而立,不做闪避,竟然要与他硬碰,这正是自己目的,不由暗自窃喜:“年轻人有点本事,果然都有狂傲的毛病!”

  但一见他的姿势,再听“咕”的一声,不禁有些疑惑。

  再见这掌势更是来得猛恶异常,劲风袭至,自己胡须都被吹得翘起,不由悚然变色。

  动念间,“砰”的一声巨响。

  一个是盖世绝学“蛤蟆功”,一个是外门神功“摧心掌”。

  两股巨力一撞,劲力广盖方圆数丈之地,气劲四溢。

  围观众人远隔数丈,也感劲风刮脸如刀不由向后退却,以免被波及到。

  只一瞬间,卓凌风与余沧海便肉掌相交,各自持续加催掌力。

  一个双足立地,渊亭岳峙。

  一个全身临空,飘荡无定。

  须发更是随风飘扬。

  “咔——”

  卓凌风落脚之处的青石板面,悄然破碎,发出微微裂响。

  卓凌风脚踏实地,双足得能借力,原是占了便宜,可他的蛤蟆功造诣尚浅,自不能与昔年仗技横行天下的欧阳锋,相提并论。

  而余沧海居高临下,他虽然身材矮小,也有七八十斤,这些重量也都压在了卓凌风身上,无形中为自己助长了几分内力。他对于“摧心掌”的掌握,又远远胜过卓凌风对蛤蟆功的造诣。

  一时间竟然给人一种势均力敌的感觉。

  可二者神功的起点上限,毕竟不在一个档次。

  余沧海连摧三次掌力,便觉对方掌力如山之重,如海之雄。

  掌力层峦迭起,如浪如潮汹涌而来,不觉手臂发麻,耳鸣心跳,面色闪过一股红气。

  他看的清楚,卓凌风脚下青石虽然碎裂,却一脸淡然,双颊白里透红,意态从容,明显仍有余力。暗道:“这小子的掌功怎能如此了得,我的摧心掌竟然有所不敌!”

  他又哪里知晓,蛤蟆功是天下武学中的一门绝顶功夫,纯系以静制动,全身涵劲蓄势蕴力不吐,只要敌人一施攻击,立时便有猛烈无比的劲道反击出来。

  卓凌风虽接触此功时间不长,内力培植法门也跟蛤蟆功全不相干!

  但他身怀全真教玄门内功,又修习了《易筋锻骨章》前三段,内力之深厚已然非同小可,只依照蛤蟆功法门,推出一掌,也是威力绝伦。

  只是卓凌风将他作为试招的靶子,要细心揣摩蛤蟆功收发之际的劲力用法,故而一直采取守势,只是依靠蛤蟆功的特性自我反击,并未运使全力反击,这才给了余沧海连催三次掌力的机会。

  但饶是如此,余沧海也觉对方掌力刚猛无比,见了他这极为奇特的桩势。

  脑海中不由闪过,他刚才“咕”的那一叫,蓦然憬悟。

  这一悟可让余沧海大吃一惊!

  这一惊更是非同小可!

第14章 毁剑明志

  可余沧海名驰武林数十载,绝非幸致。此刻虽惊不乱,双眼圆瞪,掌力疾催。

  一觉对方掌力屹然如泰山之重,立马借势,一个倒翻筋斗,在空中连转两个圈子,飘飞出去。

  他人在半空,急运“鹤唳九宵神功”护住心肺,以免自家掌力也被对方掌力一起震回,伤了自己。

  身形方落地面,又施展“无影幻腿”双脚连环飘动,卸下这股威猛无俦的掌力。

  众人再不识货,也知道余沧海硬拼掌力,输了一筹,无不悚然大惊。

  谁能料到,卓凌风弱冠之年,剑法高明不说,掌功竟也如此了得?

  林平之更是看的双拳紧握,瞪大了眼睛,仿佛与余沧海交战的就是自己一般。

  余沧海正施展神功化解余力,突觉微风闪动。

  原是卓凌风已然欺身而近,双掌猛击过来。余沧海知他掌力厉害,不敢硬接,深吸口气,脚下滴溜一转,发掌往他背心击去。呼呼带响,足见掌上劲力之厉害。

  卓凌风却是端然肃立,也不回身,只是随着他的掌势进行反击。

  两人倏合倏分,出手如电,余沧海几乎化作了一道青影,绕着卓凌风不停转动。

  两掌挥出之际,所发之声,有如一只孤鹤在万里长空中,引吭长鸣,声闻于天。

  卓凌风一会出拳、一会出掌,一会出指,潇洒不拘,洋洋洒洒。飘逸变幻之余,潇洒从容又大有遨游江湖之气概。

  两人武功谁高谁低,众人虽看不出来。但一动一静,卓凌风出手从容之处,颇有坐看风云、笑傲天下的架势,这就已然胜出一筹了。

  这时只听到“噼里啪啦”掌指交碰之声,更为密集,转眼间卓凌风与余沧海便拆了五十多招。

  两人越斗越紧,掌风所及的圈子也越来越大,显然内力发挥到了极致,不由逼得离的最近之人,又朝后退去。

  而这时的余沧海渐渐感到,胸口气息窒塞,真气居然有些运转不纯。

  余沧海先前和卓凌风的蛤蟆功硬拚了一掌,当时已觉胸口气血不畅。此刻苦斗之下,更觉胸口隐隐作痛,情知力不能及,心想:“我得依靠身法,先大兜圈子,再寻隙破敌。”

  怎料他身形甫动,就听“阁”的一叫。

  卓凌风身形猛然一晃,来如鬼魅潜行,快得惊人。一掌击出,掌带微风,却蕴有雷霆万钧之力。

  众人早知卓凌风剑法高明,暗器功夫也了得,掌法也刚猛无论,这已经足够惊人。

  这时再见他身法一经展动,竟也如此轻灵飘逸,都不禁为之失色。

  他到底还有什么绝技?

  或者,武学门类,他还有什么不强?

  青城派弟子更是升起了一股不详的预感:师父这一遭估计玄了。

  余沧海隔着数尺,就觉一股掌风已然笼住自己,竟已逼得他几乎气也喘不过来,除了硬接,再无他法,只得双掌运力拍出。

  “砰”的一声响,两股巨力相撞。

  余沧海登感胸口气血翻涌,身子如箭一般,向后直飞出去两丈有余。

  只听“喀喇喇”一阵响。

  原来他和卓凌风已然斗到了院子外围,自己背脊撞上了一处围墙。

  一时间瓦片和泥尘乱落,灰沙飞扬。

  余沧海脚下一个踉跄,忽地手足缩拢,一个打滚。

  他身材本就矮小,这是更像一个皮球一样,又侧滚到数丈开外,这才翻身跃起。但也让他冷汗直冒,道袍上也沾满了灰土。

  他这手名叫“燕青十八翻”,相传是宋代梁山泊好汉“浪子”燕青,所传下的小巧之技。既可以躲避敌人追击,也可以翻身滚到敌人身边,攻击对方,令人防不胜防。

首节 上一节 13/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