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我愿领兵,三天内,夺回上乌金斯克。”
在他们看来,那些草原支那军刚刚和龙国镇府打过一仗。
就算赢了,必然也会有损失。
这时候,对他们发起进攻,无疑是最佳时机。
拖得越久,反而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
大井元成点了点头。
“好,既然这样,那就由河野君率领十四师南下。
石川君率领十五师,向西进攻上乌金斯克。
四十二师、四十三师负责策应、支援。
此战,必须拿下外草原和上乌金斯克。”
众位高级军官,全都站了起来。
河野太郎坚定道。
“请司令放心,若是拿不下外草原,我愿切腹自尽,向天皇陛下谢罪。”
石川村介也跟着立下誓言,以切腹自尽来表达必胜的决心。
会议散去。
两支大军同时从赤塔出发,一个向南,一个向西。
东洋人的军队编制,与别的国家略有不同。
他们的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甲级师团,编制最为庞大,通常有两万八千人左右。
下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包含2个步兵联队,此外还有工兵、骑兵、炮兵等联队?。
是东洋军最精锐的作战部队。
乙级师团?,人数约为两万四千人。
在甲级师团的基础上,减少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
也是主要战团。
?丙级师团?,人数教少一些,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由混成旅团扩编,包含3个步兵联队和其他兵种联队?。
在战场上,以支援、策应居多。
?丁级师团?,人数最少,约为一万一千人。
基本上就是负责后勤、情报侦查、信息传递。
河野太郎和石川村介率领的十四师、十五师,就是乙级师团,人数皆是两万四千人的满编。
而四十二师和四十三师,则是两个丙级师团。
战斗力远远不如乙级师团,只能用作支援、策应和保障后勤。
半日后。
向西进军的石川村介,踏过了上乌金斯克的领土边界。
此时此刻,远在六百多里外的苏远,立刻放下了手头的一切工作。
他站起身,将吕人杰、赵充国和耿晔叫了过来。
“东面的敌人来了。”
赵充国脸色大喜,搓着手掌说道。
“太好了,终于有仗可以打。”
吕人杰连忙问道。
“司令,敌人有多少?”
“大概四万人,主力两万多,小鬼子来势汹汹,准备非常充分。”
苏远面色严肃,甚至有些许的凝重。
他没想到,东洋人为了一个上乌金斯克,竟然敢这么下血本。
也不怕这四万人全都折在远东。
听到这个数字,吕人杰三人也都吃了一惊。
“`~小鬼子来这么多人,看来他们很想报上次的仇。”
“为了一个上乌金斯克,派兵四万,苏毛都只派了两万人过来。”
“我看,他们的目标,肯定不是这里。”
三言两句,他们便分析出了东洋人的目的。
很明显,为了一个上乌金斯克,实在没必要这么大张旗鼓。
要么是为了报仇,出一口恶气,要么就是为了图谋外草原。
“司令,库伦不会出问题吧。”
“你们能想到的,我早就想到了,库伦有李广和上官婉坐镇,比上乌金斯克安全多了。
如果小鬼子还派了大军南下,他们必定有去无回。”
苏远轻声开口。
接下来,在他的一番部署后,吕人杰率领城中剩余的两万多人,出城向东进军。
他们刚走没多久。
在贝加尔湖南岸打了胜仗的第二野战师,也在卫青的带领下,返回了上乌金斯克。
这一战,他们歼敌一万八千多人。
几乎可以说,把整个红旗铁山军团全歼了。
要知道,一般一支部队伤亡超过三成,基本上就已经溃败了。
伤亡超过五成,大军就再难形成有效的作战能力。
超过七成,剩下的几乎都是后勤人员。
战争的胜负,早就已经注定。
但红旗铁山军团不一样。
这只铁军,从上到下,从作战部队到后勤部队,都曾在欧洲战场,经历过战火洗礼。
活下来的人,哪怕是通讯兵、炊事兵、医疗兵,都可以拿起枪战斗。
他们真正做到了战至最后一人,誓死不退。
堪称一个奇迹。
而正是这种钢铁般的战斗意志,也给苏远的部队,带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伤亡。
“将军,这一战,我们阵亡了三千多个兄弟,受伤的超过五千人,如此大的伤亡,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卫青低着头,脸色沉重说道。
刚开始,知道这一仗大胜后,他还挺高兴。
可当战场打扫完,清点完伤亡。
他就再也高兴不起来。
三千多人阵亡,五千多人受伤,他的部队总共只有一万五千人。
伤亡比例(李好赵)达到了恐怖的五成以上。
换做一般的部队,早就已经溃败了。
苏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
“不必自责,你做得足够好了,将那些阵亡的兄弟,运回外草原吧,让他们葬在故土。”
卫青眼眶微红,点了点头。
这一仗,赢的太艰难了。
即使他们武器装备更好,还有苏远的情报支持,可依旧是一场惨胜。
由此可见,那些苏毛军的强悍。
这样的敌人,想想就让人胆寒。
“对了,将军,我们在战场上缴获了一杆军旗。”
卫青招了招手,站在门口警卫员,拿着一杆染血的红旗,走了进来。
苏远看到那杆鲜红的镰刀锤子旗帜,内心一震。
“这是……苏毛的战斗红旗?”
卫青点了点头。
“没错,我们事后才知道,敌人的部队是苏毛著名的十军团之一,红旗铁山军团。
这杆战斗红旗,就是红旗铁山军团的主力部队,铁卫旅的军旗。”
苏远双手握住冰冷的旗杆,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没想到,苏毛竟然派出了这样一支军队。
这可是苏毛军中最精锐,最骁勇善战的部队之一。
“很好,这杆旗的意义非同一般,是谁找到的?”
“是一个名叫赵国忠的连长,我记得他以前是冯玉翔的骑兵团团长。”
“原来是他。”
苏远目光一闪,有点印象。
当初,就是那赵国忠第一个带头归顺,才让他顺利收编了冯玉翔的部队。
“记他一个大功。”
卫青点头称是。
随后,苏远拿着这杆军旗,来到军营门口,将这杆战斗红旗,插在了大门上。
这既是一份战利品。
同样也是向世界宣布。
龙国军人不畏严寒,不畏钢铁,不畏强敌。
即使敌人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军队,他们照样可以战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