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
当这杆旗帜,被插上大门的一刻。
立刻在全城8⒈引yi737666起了轰动。
苏毛军的战斗红旗,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鼎鼎有名。
上乌金斯克甚至有报社,专门报道过苏毛十大军团,以及获得战斗红旗的部队。
一时间,许多人蜂拥而至。
看到那杆染血的军旗,城内百姓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天呐!这是十大军团铁卫旅的战斗红旗!”
“铁卫旅可是苏毛军最强的部队之一,他们的军旗,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还用问,肯定是苏司令的军队,击败了铁卫旅。”
“真让人难以置信,我听说铁卫旅的战斗力非常强悍,曾经剿灭过沙皇王朝的十二禁军。”
“何止十二禁军,这支部队在欧洲战场,还击败了波~兰的最强主力军。”
……
一支拥有辉煌战绩的荣誉之军。
谁也没想到,他们倒在了贝加尔湖南岸。
所有了解这支军队的人,无不感觉震惊。
艾莉丝和一群同学,站在人群中,皆都瞪大眼睛,觉得不可思议。
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这杆旗的意义,但艾莉丝去过莫~斯科,知道这杆军旗意味着什么。
这是苏毛的最高领袖,伟大导师,列~宁亲自授予的无上荣誉。
对于那些士兵来说,这杆旗比他们的生命,要重要无数倍。
军队可以败,但军旗不能丢。
除非,整个军队全部战死。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这里。
那些毛子贵族们,在收到消息后,都亲自赶了过来。
他们不敢相信,也不愿接受。
不少贵族和叶戈罗夫伯爵一样,期盼着苏毛军能占领上乌金斯克。
可当他们看到那杆战斗红旗时,贵族们绝望了。
连红旗铁山军团,都败在了龙国军队手中。
他们还有希望吗?
一些贵族逐渐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为自己思考退路了。
这时,一辆汽车从城外开了进来。
车上关着十几位西装革履的外国记者。
他们拿着相机,说着不同的语言,叽里呱啦吵个不停。
开车的士兵,根本听不懂那些外国记者的鸟语。
直接将车开到了军营。
当看到军营门口,堵得人山人海,汽车缓~缓停下。
“出了什么事了,怎么这么热闹?”
“你在这儿看住这些外国人,我进去问问。”
副驾驶的士兵,打开车门走了下来,向着军营大门口挤了过去。
这时,那些被关在后车厢的外国记者,也听到420了外面吵闹的声音。
他们将绿色油布撕开一个边角,透过狭小的缝隙,看到了外面人山人海的景象。
“这里是……上乌金斯克?”
“什么?我们到上乌金斯克了?这帮龙国军人,该不是把我们当成俘虏了吧。”
“可恶,他们听不懂我们的话,得找个懂英语的。”
“嘿,朋友们,你们有谁懂英语吗?”
一群记者在车上,扯开嗓子大喊起来。
艾莉丝正好站在不远处。
听到军车后车厢的声音,她好奇的走了过去。
“是谁在车里?”
艾莉丝在学校学过英语,口语相当不错。
“小姐您好,我是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麻烦您能帮我们翻译一下吗?
那些龙国军人听不懂我的话,把我们当做俘虏,抓了回来。”
一名记者贴在狭小的缝隙口,哀求道。
艾莉丝心地善良,见他们似乎不像是军人,便答应了下来。
只是,她转过头一想,自己也不会汉语。
无奈之下,她只好求助于其他人。
找到了好半天,艾莉丝终于找到一个懂汉语的本地记者。
那名本地记者,一听说有英国人被当做俘虏抓回来了。
而且那英国人还是泰晤士报的记者。
这可是全球闻名的大报社。
那名本地记者立刻来到军车旁边,与那些外国记者沟通了一番。
他怎么也没想到。
这些人居然是从伊尔库茨克赶来的战地记者。
十分钟,一名警卫员走进苏远的营帐。
“司令,咱们的人,从战场上抓回来一群外国人,有人说,那些外国人都是国外各大报社的知名记者,您看怎么处置?”
苏远眉头微皱。
“外国记者?把他们都带进来。”
“是。”
那警卫员出去后,过了一会儿,便领着十几个外国人走了进来。
当他们看到苏远后,都有些不敢相信。
这支龙国军队的司令,竟然这么年轻。
看起来,与外面那些学生,差不多大。
“尊敬的长官,您好,我是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约翰·威尔逊。”
“我是米国纽~约时报的记者,托尔·史密斯。”
……
这些记者们,挨个开口自我介绍了一遍。
苏远身边的翻译,将他们的话一一复述。
他内心一动。
本以为是些无关紧要的人。
没成想,这群外国记者,个个来头这么大。
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统统都是国际大媒体。
“你们为什么会出现在战场上?”
“非常抱歉,我们很想知道这场战争的真相。
可是叶夫尼根将军不愿意透露任何消息,所以……我们才铤而走险。”
“尊敬的长官,我希望您能遵守国际人道主义原则,送我们离开。
我是英国公民,他是米国公民、法国公民,如果我们受到伤害,可能会对您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些记者非常紧张,甚至有些担心和害怕。
毕竟,他们是从敌军那边跑过来的。
万一被怀疑是间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苏远淡淡一笑。
“你们放心,我对记者非常尊敬。
你们是世界大事的见证者,记录者,希望你们能够准确、客观的记录下真实的事件。”
听到这话,那些外国记者不由松了一口大气,并且非常激动兴奋。
“长官,您真是一位通情达理的绅士。”
“我们能够采访您吗?”
苏远欣然接受。
他现在很需要一个在国际社会发声的渠道。
北洋镇府肯定指望不上,上乌金斯克的媒体,又不够权威。
外草原更是连一家报社都没有。
他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
深知舆论的高地,自己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比如,前段时间,苏毛在国际社会大肆抨击龙国。
称他们是帝国主义,是侵略者。
这件事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苏远当然也知道这事。
但他没有渠道发声,与国际社会完全是脱轨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舆论的风向很容易被苏毛和东洋人操控。
在占据道义和法理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联合多国,一起对苏远进行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