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168节

舆论这东西,有时候不重要。

有时候又非常重要。

……

这一场采访,持续了四个多小时。

苏远义正严词,阐述了他为何占领上乌金斯克。

从两千年前,这里便有汉人生活的足迹。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

追溯历史,在这片广袤的北海湖畔,生活的一代代百姓,都是我们黄种人。

而那些白皮肤的毛子人,也不过在这里生活了两百多年。

那些记者不太了解这里的历史,纷纷露出好奇之色,询问起来。

“苏司令,您说这里曾经是龙国人的土地?”

“没错,一千年前,我们龙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唐朝就曾派大军占领过此地。

那时候,上乌金斯克仅仅是一个小村庄,而贝加尔湖也被称为北海。”

苏远耐心的给他们讲解龙国历史。

这些记者们,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知道,龙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但没想到,这么遥远的地方,竟然也曾是龙国的土地。

讲完唐朝那一段历史,苏远又说起了元朝占领贝加尔湖的事情。

对于这些欧洲人来说,元朝有些陌生。

但一说起蒙~古帝国,这些人刻在血脉的恐惧,顿~时唤醒了。

虽然对苏远来说,元朝和蒙~古帝国不是一回事。

但对这些外国人来说,那就一个不同的说法。

当年,蒙古铁骑,马踏欧洲大陆。

让西方人学会了睁眼看世界。

也是从那时起,(caac)很多人才知道,东方有一个极其强大的文明古国。

历史讲完,苏远看向这些记者,态度坚决道。

“两千来,我的祖先一直生活在这里,即便到了现在,这里也有一半的人口,是蒙人和汉人。

这里本就是我龙国的土地,是沙毛人在两百多年前,侵占了此地。

现在沙毛王朝覆灭了,我作为龙国人,应该夺回我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

那些外国记者们,忍不住自发鼓起掌来。

他们被苏远慷慨激昂的言语,说动了。

并且坚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因为在近代以来,沙毛王朝也还在不断的侵占龙国的土地。

外西北、外东北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被他们强行割走。

但凡是一个有良知、辨是非,没有政~治立场的记者,都会支持苏远。

“苏司令,非常感谢您的回答,我们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这片土地的历史。

上乌金斯克,应该回归龙国。”

“托尔先生的观点,我很认同。沙皇王朝已经覆灭,他们侵占的土地,理应归还给龙国。”

“没错,我支持你们,你们才是收复失地的正义之军。”

“回去后,我会立刻写一篇文章,报道这里的事情,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个引爆国际媒体的热点新闻。”

……

那些外国记者们,激动的站起身来,纷纷对苏远表示认同。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的记者,不这么认为。

比如,苏毛的记者和东洋的记者。

但这毕竟是在苏远的地盘上,他们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苏远起身,将他们送出大营。

“这几天,麻烦各位暂且在城里多住一段时间,等外面的战事结束了,我会亲自安排人,送各位离开。”

记者们非常感激,住进了苏远让人安排的饭店。

除了不能出城,上乌金斯克哪里都可以去。

十分自由。

甚至他们可以随意采访任何人。

如果是想采访有身份的人,需要牵线搭桥,苏远还能帮他们安排。

只要是在城里,他可以提供一切协助。

对苏远来说,这些记者都是帮他在国际社会说话的人。

让他们将这里,看到的一切,传播出去。

有利于苏远在国际上,占领舆论高地。

这些记者们,很兴奋,几乎一刻都坐不住。

各自拿着相机,穿梭在上乌金斯克的大街小巷。

拍下了这里最真实的一幕。

大雪纷飞。

寒冬腊月里,按理说,应该能看见很多冻死、饿死的贫苦百姓。

即使是伦~敦街头、巴~黎街头,也不乏这样的人间惨剧。

但在这座城市,他们竟然没有见到一个冻死的人。

一番打听,他们才知道。

苏远成立了一个工农联盟,只要是贫苦百姓,都可以得到救助。

而且,城里还有许多有钱人家,每天免费发放米粥、棉衣、日用品,足以保证所有人安稳度过这个冬天。

这些自诩来自西方文明国度的记者们,顿~时被震惊了。

他们不敢置信。

这是一支龙国军队做出来的事情。

随着这些记者,采访的人越来越多,了解的越来越深入。

这些人的三观,和对龙国的固有印象,彻底被颠覆了。

什么西方文明国度。

在他们看来,这里才是真正的文明。

…………

上乌金斯克以东三百多里外,有一条宽达上百米的大河。

名为音果达河。

此河长达七百多公里,发源于外草原边境,流经北海东部山地,一路向东,汇入黑龙江。

东洋人从赤塔向西进军,必然要度过这条音果达河。

隆冬时节,河流早已结冰。

十分方便渡河。

如果是春夏季进军,东洋人想要渡河,或许还要费一番大力气。

经过半天行军,吕人杰先率大军赶到了音果达河。

河上冰层极厚,即便是十几辆汽车在上面随意碾压,也没有出现碎裂的迹象。

“好地方啊,适合给小鬼子当葬身之地。”

几辆汽车在河面上停下,吕人杰迈下车,笑道。

赵充国从另一辆车上跳了下来,用力在冰层上跺了跺。

“嘿,真结实啊,将军可真会挑地方。”

“幸好有这条河,咱们在这里设下埋伏,对付那些小鬼子,就容易多了。”

“将军神机妙算,算无遗策。”

吕人杰立刻安排下去。

很快就有数百人,拿着小冰锤,在冰面上敲敲打打。

他将目光投向河岸边的一座集镇。

这座集镇不大,也就一百来户人。

基本上都是布里亚特蒙人。

“赫尔巴,你带人去和镇子里人说说,让他们尽快搬离这里。”

赫尔巴立刻带着一队人马,进入集镇。

由于他们都是蒙人,交涉起来比较方便。

那些集镇的百姓,知道这里要打仗了,二话不说,赶紧收拾东西,往西搬迁。

“这镇子的位置有点不妙啊,小鬼子过来,看到镇子里一个人都没有,必然会生出警惕之心。”

一位团长皱着眉头,说道。

集镇位于音果达河东面。

在渡河之前,东洋人肯定要先进镇子里查探一番。

吕人杰呵呵一笑。

“这个问题,司令早就想到了。”

等到百姓们都搬走了,赫尔巴带着两百多人,穿上了那些老百姓的棉衣棉袄。

没有百姓,可以派人装作百姓。

当然,这样做会有很大的风险。

不过,只要赫尔巴等人不露破绽,骗过小鬼子,不成问题。

首节 上一节 168/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