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262节

东北各地逐渐趋于稳定。

当这则新闻,传到燕京、尚海、武漢、廣州等地时,迅速引起了各界一~片哗然。

许多民~族企业家,连夜坐火车,赶赴盛京。

苏远没有藏私的打算。

他在报纸上直接公布了。

只要愿意学习先进工业技术的老板,都可以来盛京,到时候一~起去半岛的工厂取经。

关乎民生根本的商品,绝对不能让一两个工厂垄断。

只有开办的工厂足够多,才能形成良性竞争。

推进技术发展。

当然,苏远也不是做慈善。

技术可以无偿分享,但他投入的资金,以后都是要收回来的。

而且是按股份分红。

这数百家东北企业,都收了苏远的钱。

现在,苏远就相当于是东北商会最大的幕后老板。

这可是一笔未来可期的巨大投资。

等到这些工厂发展起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到时候,苏远即使什么都不管,每年都能获得一笔惊人的回报。

这些工厂老板,个个都是人精。

几乎不用苏远提点,他们就自己主动送出了近一半的股份。

要知道,张作林与他们有着十几年的交情。

最多也就拿一两成的股份。

他们如此献殷勤,当然不只是因为苏远投了钱。

而是苏远太年轻了。

二十岁出头啊,又手握兵权,连洋人都不怕,还有钱有技术有头脑。

简直就是天选极品优质股。

现在投资入股,未来的回报,无法想象。

别人做梦可能都没这个机会。

时间一天天过去。

转眼苏远已经枪毙了一千五百名东洋俘虏。

盛京~城外的乱葬岗,都快埋不下了。

“`~苏司令,东洋人俘虏不多了,再枪毙就要枪毙到西洋人的头上了。”

这天,张学亮匆匆来说道。

苏远一脸满不在乎,问道。

“国际上有什么反应吗?”

“如今各国依旧是强力谴责我们,没有要逼迫东洋人撤销制裁令的意思。”

“看来,不给他们上点狠活,他们是不会服软。

少帅,从明天开始,每天枪毙两百人,外加一名高级军(李钱好)官。”

张学亮听闻这话,脸色剧变。

“苏司令,这……这太疯狂了吧!”

“一群俘虏,养着也是浪费粮食,他们唯一的价值,就是和洋人谈判当筹码。

既然洋人没有谈判的诚意,我们还留着他们干什么。”

苏远这番话,令张学亮浑身一~片冰凉。

太狠了。

他就真不怕洋人的报复吗?

第二天。

两百名俘虏,以及一名东洋高级军官被押到城外刑场。

这些天,天天枪毙,老百姓已经很少继续关注了。

倒是那些记者和国际主义人士,每天都准时赶到现场,拍各种照片。

这些人,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眼睛。

当苏远加码处决人数的消息传开后,国际社会再次沸腾。

各国骂声一~片。

各大国际知名报社,每天撰写各种文章,将苏远骂的狗血淋头。

但苏远毫不在意。

他们骂的越狠,说明他们越急。

……

东~京。

随着苏远杀的俘虏越来越多,民怨已经沸腾到了无法压制的地步。

要知道,那些被俘虏的东洋士兵,也是有家有口的。

他们的父母看到孩子在国外被处决,心中何其难受。

但他们又没什么办法,就只能逼迫镇府妥协。

每天早上,东洋镇府大楼前,都有数不清的民众举着横幅,要求镇府与龙~国和谈,赎回他们的士兵。

当然,民众压力算不了什么。

东洋镇府压根没把老百姓当人看芳。

最要命的是,国内的经济压力,已经到了快要崩溃的地步。

保守派几位大臣,在说服了激进派的一些人后。

于4月4日上午。

联名对首相加藤友三郎,发起了弹劾。

………………………………………………………………………………………………………………………………………………………….

第152章,大英施压,东洋首相被逼下台,龙国大获全胜

随着加藤友三郎的制裁令颁布,东洋国内经济出现了衰退情况。

大量商品堆积在港口,卖不出去。

同时,从龙~国获取的低价原材料的渠道,也被切断了.

东洋许多本土企业,也逐渐周转不过来,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

工厂收缩产业,工人下岗失业。

东洋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

对于龙~国来说,地大物博,很多地方勉强能够自给自足。

但东洋不过一弹丸小国,资源匮乏。

大量的初级产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对于龙~国的廉价原材料,极为依赖。

那些内~阁的大臣们,以为商贸制裁,能让龙~国经济迅速崩溃。

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率先出现崩溃的,却是自己国内。

“加藤首相,你的制裁令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帝国的经济发展,再这么下去,帝国的民生产业,全部都要破产。”

内~阁会议上,保守派首席大臣,山本权兵卫怒斥道。

加藤友三郎面色十分难看。

“你们应该知道,如果这时候撤销制裁令,我们将输的一败涂地。”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你就不应该拿着帝国命运当赌注。”

山本权兵卫与之争锋相对,丝毫不让。

当初反对制裁令的,只有两三个人。

但现在,随着国内经济萎靡,已经有很多激进派,跳反到了他这一边。

这使得他的底气,更加充足。

加藤友三郎站起身来,重重一掌拍在桌上。

“帝国尊严,不可冒犯,支那人杀了我们那么多人,抢占了远东和海参崴,还不知足。

他们竟然敢染指我们的半岛。

如果我们不予以反击,大东洋帝国,还有何颜面。”

尊严是面子,经济是里子。

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

一时间,不少人都陷入了摇摆。

“帝国尊严固然要找回,但经济民生也不能不管,否则,国内动荡不安,发展停滞,还怎么向外扩张。”

“你们放心,我已经准备了新的经济解决方案。

把我们的商品运送到南洋售卖,从那里获取更低廉的初级产品。”

听到这话,在场的大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这倒是个解决办法。

只是,南洋的市场,根本没有龙~国大。

而且路途遥远,成本更高。

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依旧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583

山本权兵卫讥笑一~声,说道。

“加藤首相,我看你是被气昏了头。

南洋与孙忠山关系密切,你把商品运到哪里,最终还不是流向了龙~国。

首节 上一节 262/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